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十八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十一月。丁酉朔。日食

  ○上回宫。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戌。谕大学士等、明□山戊不□春间、正青黄不接之时。当自正月为始、于京师、及通州地方、发仓米、照今年例平粜。尔等会同户部议奏

  ○己亥。谕钦天监、初一日、日食。朕用仪器测验、午正一刻十一分初亏。未初三刻二分食甚。申初一刻复圆。查七政历、未初三刻二分日月合朔。新法推算、必无舛错之理。这舛错、或因误写字画、或因算者忽略、将零数去之太多、亦未可定。着详察明白具奏。寻钦天监监正常额等、以推算未尽请罪。上从宽免之。

  ○以故二等阿思哈尼哈番恩克尔之子达尔玛、袭职。

  ○庚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丑。升江南驿盐道党居易、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

  ○壬寅。理藩院题、阿禄科尔沁多罗郡王楚依故。其子穆宁、应袭爵。查楚依原系多罗贝勒、以战功优升郡王。其封册无世袭字样。其子应请上□日袭爵。得上□日、穆宁着袭封为多罗贝勒。

  ○升詹事府詹事蔡升元、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癸卯。刑部题覆、朝审案件。上谕大学士等曰、观今年秋审朝审、外省罪犯、议出者少。京城罪犯、议出者多。用法岂可如是原任工部郎中费仰嘏于内外河分司之事、不但侵蚀帑金、凡诸弊端、皆专擅而行诸大臣既不肯以此人应正法之处、公同奏请反谓之情罪可矜。朕今断不宽宥。凡人出身为笔帖式、即思尽忠效力、日后始可用为大臣。费仰嘏各处差遣。惟知贪贿、竟不为国家效力。如留此等人将于何处用之。费仰嘏、着改情实。

  ○免湖南武陵、桃源、二县、本年分旱灾额赋有差

  ○甲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午。免广东南海等六县、肇庆一卫、本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己酉。转兵部右侍郎梅鋗、为左侍郎。升内阁学士曹鉴伦、为兵部右侍郎。光禄寺卿周清原、为太常寺卿

  ○庚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兵部议覆、四川巡抚能泰疏言、土司争告词状、俱系汉字而原告全不知汉语。皆内地不法之徒、潜住土司地方、代写词状之故请严禁外省游棍、不许擅入土司土司自有土字。此后一切往来公文词状、俱用土司之字。更请于土司属内、年力精壮之人。选三四十名。于臣标、及提镇标下、匀拨顶补额兵之缺。倘遇土司事务、责令跟随差遣之同往、可以得彼处实情。应如所请。从之。

  ○辛亥。吏部议覆、四川巡抚能泰疏言、行取知县、请停其督抚保题。但将无钱粮盗案者、一概行取引见候用。应不准行。上谕大学士等曰、览能泰此奏、其中大有深意。保题行取知县时、不能无情托之弊。且知县等、虽居官甚好、若有钱粮盗案、不便行取。钱粮盗案之有无、皆注在部册可查。嗣后督抚保题之例、着令停止。即令该部于无钱粮盗案知县内、论俸每省行取三四员。如此、则可塞知县奔竞之路。但伊等俱补用言官、所系紧要。俟行取到日、再应详察用之。尔等可以此问九卿。寻九卿遵上□日议覆、嗣后行取知县、不用保举。每省限定额数、照部册较俸行取。从之。

  ○四川陕西总督博霁、疏参凉州总兵官魏勋年老。上谕大学士等曰、魏勋于军前甚有劳绩兵亦皆爱戴。此等人材、今西陲亦复有几。如果年迈、令具呈请休可也。何必题参。原本发回。又谕曰、魏勋、及师帝宾、麦良玺、俱系旧臣。讵可轻言参劾。前者佛伦任总督时、亦欲参师帝宾。曾面奏朕前。朕不之许。如此等人、若皆劾而罢之。恐其余寒心。设有任用之处。若等俱非易得者也。提督潘育龙亦好。武臣中一介不取、操行俱全者、实难得之。但不犯法、不贪冒、即已矣。且本朝边疆武臣、在地方不生一事。与文臣同心效力、兵民协和、诚为自古所少。今经历军阵之大臣、已渐零落至于海战、又不得比于江湖今知海战之法者亦少矣此可不留意乎。

  ○升詹事府少詹事汪霦、为詹事

  ○旌表直隶新城县烈女李氏村庄弱质、拒奸殒命、给银建坊如例

  ○癸丑。差刑部右侍郎常授、内阁学士拉都浑、往阿禄科尔沁、察审盗案。上谕之曰、尔等到彼、会同所萨克等、查审盗贼。如台吉、都统、副都统、有为盗者、尔等可请上□日。其余则尔等照例、为首者正法、为从者俱解京、不可留于其地。至喇嘛为盗者亦正法。尔等往宣朕上□日。各旗俱无盗、但一旗有盗、以致众蒙古之马畜、不得牧放、尔等若不查出盗贼惩治、则众人皆不得安居矣。

  ○甲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升左通政李旭升、为光禄寺卿

  ○旌表山西烈妇庞氏、拒奸不辱自尽完贞、给银建坊如例。

  ○乙卯。大学士等、以情实人犯五十七人请上□日。上详阅招册、审定再三、然后勾决。凡勾者三十九人。复谕大学士等曰、刑部招册、关系人命。册内字讹舛甚多、殊非慎刑之道。尔等传谕刑部、严行申饬、嗣后于此等事、其加谨毋忽

  ○喀尔喀车臣汗、遣使进九白年贡。宴赉如例。

  ○丙辰。以一等侍卫殷达、为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旌表直隶大名县烈女刘氏、贞烈性成、拒奸殒命、给银建坊如例

  ○丁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喀尔喀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遣使进九白年贡。宴赉如例。

  ○戊午。上谕大学士等曰、凡人皆当立品。筮仕之初、即思千请于人、其立意如是、则他日将何所望哉倘自为笔帖式之日、即有急公尽力之心、何忧其不终致大位。或有未仕之先、早已负债盈积。至入官后、若不朘民、何以偿之。国家名器、岂为此辈偿债设乎。朕于满洲、蒙古、汉军、汉人、视同一体。善者即称之为善。若治罪、一概不恕也。

  ○礼部议覆、朝鲜国王李焞、将其国越境杀人金礼进等、拟立斩、该管人员、拟革职流徙、具题。应如所请。上谕大学士等曰、览朝鲜国王奏章、其所议甚为敬慎周详。越境杀人者、依该国王所议正法、固其宜也。其余罪犯内、尚有当恕者。尔等可再酌原宥议奏。凡外国之事、轻忽者多。处置少有不当。即不能以服其心。所关甚大。朕必慎之而又慎焉。

  ○天津总兵官蓝理、题请于天津等处、开垦水田上谕大学士等曰、昔李光地、请于直隶地方开垦水田。朕以为水田不可轻举者、盖北方之水、难于积蓄。初任之官、但当雨水有余时、见水之大、遂以为可种水田。不知骤长之水、即浚沟引入、其涸固甚易也。观琉璃河、莽牛河、易河之水、入夏皆涸、则可知矣。北方水土之性、逈不同于南方。朕往者西巡、见晋省太原以南、引水自高处灌入田中。甚为得法。陕西宁夏哈密等处、亦皆如山西种水田。此皆按地方之形、随水土之性而作者也。天津沿海斥卤地方。又非民田。令蓝理请开水田、着交部议奏。

  ○湖北巡抚刘殿衡、以刷印御书、并藏书楼图、呈览。上谕大学士等曰、湖广省捐工建楼、殊属糜费。凡车驾巡幸之处、一切需用、从不取办于民。而各省不肖官员、指称修理行宫、供备器物、并建造御书碑亭等项名色、辄行动用正项钱粮。借词捐还、究无偿补。及至亏空数多、复加倍私派、科敛肥已、以致重贻小民之累。种种弊端、不可胜指。嗣后着严行禁止。下部知之。

  ○升詹事府詹事汪霦、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庚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戌。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停止次日朝贺。

  ○礼部遵上□日、将朝鲜国越境杀人案内该管官员、分别。原宥具奏。上谕大学士等曰、内地被杀之人、皆偷采人参者、非良民也。即为内地擒获、亦当从重治罪。但朝鲜国人越境而来、杀人行劫、法所必不可宥。应将金礼进等立斩。其该管官员、当宽以处之。李有白等、俱从宽免罪。朴锡昌等、俱革职、从宽免其流徙。

  ○又谕曰、徐潮为河南巡抚时、居官实好。平易得体。民无不称颂之者。朕西巡时、经河南、见州县司道官内、有衰老者、朕即酌量革退。徐潮亦少过宽耳。观李光地近日声名、较前稍减。彼每被人欺诳。大凡为督抚者、一被人欺诳、则权必旁移。张鹏翮向有清名、在河工亦甚效力。但被属员工谦等欺诳耳。身虽不要钱、子侄亲戚、在外指名取钱、可谓自己不取耶。为大臣者、约束不严、谓己不之知、诿之他人、可乎。

  ○又谕曰、朕尝阅史书、自古大臣、自始终善全者少。朕今御极四十余年、大学士卫周祚、冯溥、杜立德、李霨、宋德宜、王熙等、俱得全功名而考终命者、皆朕极力保全之所致也。朕从不多生事。但穆然清净、处之以和平、故诸臣皆得享其福也。

  ○又谕曰、明史关系极大、必使后人心服乃佳。宋史成于元。元史成于明。其中是非失实者多、是以至今人心不服。有明二百余年、其流风善政、诚不可枚举。今之史官、或执已见者有之。或据传闻者有之。或用稗史者亦有之。任意妄作、此书何能尽善。孔子、圣人也。犹言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又言、尽信书则不知无书。当今之世、用人行政、规模法度之是非、朕当自任、无容他诿。若明史之中、稍有一不当、后人将归责于朕、不可轻忽也是以朕为明史作文一篇。尔等可晓谕九卿大臣。御制文曰、朕四十余年、孜孜求治、凡一事不妥、即归罪于朕。未尝一时不自责也。清夜自问、移风易俗、未能也。躬行实践未能也。知人安民、未能也。家给人足、未能也。柔远能迩、夫能也。治臻上理、未能也。言行相顾、未能也。自觉愧汗、何暇论明史之是非乎。况有明以来、二百余年、流风善政、岂能枚举其中史官舞文杜撰、颠倒是非者、概难凭信元人修宋史明人修元史、至今人心不服、议论多歧者、非前鉴耶。朕实无学、每读朱子之书、见相古先民、学以为已、今也不然、为人而已之句。罔不心悦诚服。又读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益见史官、上古不免讹传。况今人乎。班马异同、左国浮华、古人以为定论。孔子至圣、作春秋、有知我罪我之叹。后世万倍不及者、轻浮浅陋、妄自笔削、自以为是。朕观凡天下读书者、皆能分辨古人之是非。至问以时事人品、不能一字相答。非曰从来不与人往来。即曰不能深知。夫目前之事、做官之道、尚茫然不知。而于千百年前、无不洞悉。何得昧于当世、而明于论古。岂非远者明而近者闇乎。所以责人重者责已轻、君子不取也。明史不可不成。公论不可不采。是非不可不明。人心不可不服。关系甚钜。条目甚繁。朕日理万几、精神有限、不能逐一细览、即敢轻定是非、后有公论者、必归罪于朕躬。不畏当时而畏后人、不重文章而重良心者此也、卿等皆老学素望、名重一时。明吏之是非、自有烛见。卿等众意为是即是也。刊而行之。偶有斟酌、公同再议。朕无一字可定。亦无识见。所以坚辞以示不能也。

  ○癸亥。上幸畅春园

  ○甲子。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赵世臣子赵弘济、袭职

  ○喀尔喀土谢图汗、遣使进九白年贡。宴赉如例

  ○旌表贵州烈妇、娄怀仁妻郭氏、胁奸不从、甘心就死、给银建坊如例。

  十二月。丁卯朔。调四川布政使郑昱、为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升湖北按察使何显祖、为四川布政使司布政使。四川川东道侯居广、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

  ○庚午。上自畅春园回宫。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未。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上幸畅春园。

  ○壬申。升兵部郎中布尔赛、礼部郎中赫申、俱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癸酉。以翰林院检讨张廷玉、左中允凌绍雯、充日讲起居注官

  ○戊寅。上幸南苑行围。

  ○己卯。礼部议覆、提督湖广学政潘宗洛疏言、湖广各府州县熟苗中、有通文义者、准与汉民一体应试。应如所请。从之。

  ○癸未。予故原任礼部尚书杜臻、祭葬如例。

  ○予故广东高雷廉总兵官甯维国、祭葬如例。

  ○甲申。翁牛特多罗杜楞郡王苍津等、遣使进贡

  ○喀尔喀所萨克固山贝子奚布退哈谈巴图尔故。遣官致祭。

  ○乙酉。礼部题、朝鲜国王李焞、遣使崔希卨等、护送漂到船只人等来京。应宴赉遣归上谕大学士等曰、朝鲜国王、因中国商人王富等一百余人、船只遭风、漂至其国、即给与口粮食物、差官护送来京又将商人王秋等四十人船只修补、给与口粮食物、待风发回、深为可嘉。可下谕上□日褒美之。余如议。

  ○升江西赣南道徐欐、为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

  ○正白旗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荷善、因病解退。以其兄徐昌袭替。镶红旗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朱麻喇、因病解退。以其子朱承额、袭替。

  ○户部议覆、步军统领托合齐疏言、三营兵米、每年两季赴通仓支领。往返数日、恐误差使。请照八旗兵丁领米之例、在京仓支给。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覆、天津总兵官蓝理疏言、直隶沿海旷地、丰润、宝坻、天津等处洼地、可仿南方、开为水田栽稻、一二年后、渐成肥沃。臣愿召募。闽中农民二百余人、开垦一万余亩。倘可施行、召募江南等处无业之民、安插天津、给与牛粮、将沿海弃地、尽行开垦、限年起科。又臣标兵、皆依前朝屯卫之制、入籍力田、亦可以节省兵饷。应如所请。从之。

  ○丙戌。以河工告成、加河道总督张鹏翮。太子太保。监修高家堰兵部尚书范承勋、刑部尚书王掞、户部左侍郎王绅、兵部左侍郎布雅努、湖广总督喻成龙、原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寿鼐、各加五级。工部尚书革职留任王鸿绪、予开复。带往效力笔帖式雅奇等五人、河官扬河通判杨兆侨等三百一十四人、各加级、纪录给顶带有差。

  ○陕西肃州总兵官麦良玺、以疾乞休。允之。

  ○以敖汉故多罗郡王达西达尔札子瓦尔达、袭爵。

  ○予故吏部左侍郎姜橚、祭葬如例。

  ○工部议覆、江南江西总督阿山等、会审原任山安同知佟世禄、叩阍一案、时家马头堤岸冲决、其承修银两、应于佟世禄名下追赔。马家港东坝被冲、张鹏翮虽经题报、并未申明承修官员赔补之处、应着张鹏翮、与疎防等官均赔。从之

  ○户部等衙门议覆、湖广总督喻成龙疏言、红苗归化、应将辰沅靖道、移驻镇筸、添设同知、通判、巡检、吏目等员、专理苗务。皆归辰沅靖道统辖。嗣后武职、不许干预。苗犯轻罪者、听土官发落。犯命盗重罪者、土官拏解道厅、审明拟罪。五寨司土官、应听厅官管辖。地方有逃盗之事、土官一并处分。同知、通判、宜各给关防。各员俱照边俸升调。将麻阳县儒学训导、移驻五寨司、就近训导。五寨司等处。设立义学、听苗民肄业。苗寨有互相仇杀、视其聚众多少、并该管土官、俱分别。治罪。应如该督所请。从之。

  ○戊子。上自南苑回宫。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卯。孝庄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暂安奉殿

  ○甲午。□山戊不□暮。祫祭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镇国公鄂飞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仁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遣官祭太□山戊不□之神

  ○赐大臣官员、御制诗集各一部

  ○銮仪使额腾义、缘事革退。以镇国将军宗室罗托、为銮仪卫銮仪使。

  ○乙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赐朝正外藩、乌朱穆秦、喀喇沁、科尔沁、翁牛特、蒿齐忒、杜尔伯特、喀尔喀、鄂尔多斯、阿霸垓、厄鲁特、巴林、诸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及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宴。

  ○旌表八旗节妇、满洲、厄鲁特妻德氏等二十三人、直隶各省节妇、嵇永仁妻杨氏等六十二人、贞女、汪氏一人、孝子、傅士瑄、戴晏、戴果、三人、各给银建坊如例

  ○是□山戊不□、人丁户口、二千四十一万二千三百八十。田、地、山、荡、畦地、五百九十八万七千一百九十六顷六十二亩有奇。徵银、二千七百四十一万六百六十八两有奇。米、豆、麦、六百九十七万一千一百二十二石有奇。草、二百八万一千六百九十三束。茶、十五万七千四百八十五引。行盐、四百三十一万九千四百七十六引。徵课银、二百六十九万七百二十九两有奇。铸钱、二万三千八百六万五千九百有奇。

猜你喜欢
  卷九下·朱熹
  第十七节 郑氏亡后之台湾·陈匪石
  卷之三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五·佚名
  一○八三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议叙四库馆各项人员折·佚名
  目录·祁韵士
  卷二十·班固
  苏秦列传第九·司马迁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司马迁
  陆法和传·李百药
  僧玄奘传·刘昫
  卷一百九·阿桂
  二四、孔子自楚反卫考·钱穆
  卷十七·佚名
  卷95·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四回 念糟糠熊君感旧·陈端生

    第三十四回念糟糠熊君感旧诗曰:平江侯娶奇英伯,左右先锋旧著劳。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天子重贤豪。话说其时,京中已将刘国丈父子二人审过几堂。本是罪实情真,一件件口供招认,不敢抵赖。派审的大臣得了口供,从直奏闻天子。元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三明释正勉释性同辑唐【七言古诗】寓言            寒山子有人兮山陉云卷兮霞缨秉芳兮欲寄路漫兮难征心惆怅兮犹疑蹇独立兮忠贞挽匾担山晓了禅师      澄忽雷师住世兮曹

  • 第五十二回 争棋局吴太子亡身 肃军营周亚夫守法·蔡东藩

      却说邓通进谒申屠嘉,听他开口便是一个斩字,吓得三魂中失去两魂,只好免冠跣足,跪伏地上,叩首乞怜。甲屠嘉却厉声道:“朝廷是高皇帝的朝廷,一切朝仪,无论何等人员,均应遵守,汝乃一个小臣,擅敢在殿上戏玩?应作大不敬论,例当斩首?

  • ●明朝小史卷八 景泰纪·吕毖

    ○子孙贤句 帝在位,甲戌科会试,当廷试日,上偶行至其处,问其姓名,对曰孙贤。上因口诵“但愿子孙贤”之句。诸臣疑上注意于贤,遂举状元。 ○三及第面色 是科廷试第一甲一名孙贤面黑,二名徐溥面白,三名徐辖面黄,时称为

  •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成化十年夏四月乙卯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巡抚顺天等府左佥都御史张纲奏罢老疾罢软不谨官文安县知县旦方等二十六员○丙辰琉球国中山王尚圆遣使臣沈满志等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并彩叚等物有差仍以钞绢酬其自贡

  • 卷一百二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集解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

  • 第13章 何梅协定以后·冯玉祥

    这时候蒋介石每天都说:“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先剿共,革命的敌人不是日本,乃是中国共产党。”东北四省失掉了,蒋介石说,他不负责任。汪精卫在南京中央党部说:“诸葛亮要出兵中原,必先平定南蛮。”这也就是

  • 长孙俭传·令狐德棻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原名庆明。祖先是魏氏的支脉,姓托拔氏。魏孝文帝迁至洛阳后,改姓长孙。五世祖长孙嵩,曾任魏国太尉、北平王。长孙俭从小为人正直,有操守节行,体态魁梧,神色严肃,即便在卧室,也终日不苟言笑。不乱结交朋友,不

  • 李克宁传·欧阳修

    克宁,为人仁孝,是各兄弟中最贤良的,侍奉太祖小心谨慎从不懈怠。太祖与赫连铎、李可举在云、蔚间交战,后来逃到鞑靼,帮助唐击破黄巢军,克宁都随行。太祖镇守太原,用他当内外制置蕃汉都知兵马使、检校太保、振武军节度使,军中的

  • 卷一百三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神宗熙寜元年翰林学士郑獬论今世亦有房杜之才上奏曰臣比因赐对论及房乔杜如晦陛下问臣今世有此人否臣对以房杜

  • 卷九·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九       婺源江永撰鄉射禮    嘉禮十四經【鄭目録云州長春秋以禮會民而射於州序之禮謂之鄉者州鄉之屬鄉大夫或在焉不改其禮射於五禮屬嘉禮】鄉射之禮

  • 杂篇&middot;让王第二十八·庄子

    [题解]《让王》以事名篇。“让王”是辞让王位的意思。全篇宗旨在于阐明庄子的轻物养生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有人认为此篇与庄子思想不合,非庄子作品,实误。此篇当是《养生主》的继续,分四个层次。在“尧以

  • 卷四·朱倬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疑问卷四      元 朱倬 撰 大雅 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其间平易明白正大光明熊去非诗说曰按小雅传云正大雅会朝之乐受厘陈戒之辞文王大明緜三篇按国语皆以为两君相见之乐朱子谓特举其一端而言其

  • 问相品第五十·佚名

    尔时三千大千刹土诸欲天子诸色天子。持诸名花名香而散佛上作礼卻祝各白佛言: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者,甚深甚深。何等是般若波罗蜜相。佛告诸天子言:深般若波罗蜜者,空则是相无相无愿相。无行之相无生灭相。无著无断相无所有

  • 江城名迹记·陈宏绪

    名胜志。明末清初陈弘绪撰。二卷,末一卷。弘绪字士业,号石庄,新建(今属江西南昌)人。在明官经历、知县,入清不仕。著有《恒山存稿》等。是记成于清顺治末,记事止于顺治十一年(1654)。凡五万余字。卷上为考古,含江城(

  • 评注灯虎辨类·谢会心

    谢会心编著,汕头诸葛庐纸庄,1929年。《评注灯虎辨类》,作为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灯谜创作法门工具书,以其周详的分类,明确的论述,为当时圈中人所赞许,为后世灯谜作者所遵从。

  • 襄阳耆旧记·习凿齿

    五卷(习凿齿撰),是研究襄阳古代中国人文的重要历史文献。《襄阳耆旧记》又作《襄阳记》,《唐志》作《耆旧传》,《宋志》作《记》,《郡斋读书后志》曰“记五卷。前载襄阳人物,中载山川城邑,后载牧守。观其记录丛杂,非传体也,名当

  • 一切法高王经·佚名

    全一卷。瞿昙般若流支译。本经系表彰菩萨之成就过程及其功德,乃三世诸佛所示法门中之最上者,故又称一切法义王经、诸法勇王经、诸法最上王经。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一切法高王之法门,乃明示出家受戒者入于僧团(四双八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