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帝系六

○公主王主(杂录附)

公主。(高纪,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帝姊妹曰长公主,诸王女曰翁主,师古曰,如说得之,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

太上皇女。昭哀后。(高帝姊,初封宣夫人,吕后七年,尊曰昭哀后。)高祖一女。

鲁元公主。(宣平侯张敖尚之,孝惠时,齐悼惠王尊为鲁元太后。)文帝二女。

馆陶长公主。(窦后生女嫖,文帝即位,为馆陶长公主,师古曰,年最长,故谓长公主,堂邑侯陈午尚之,见外戚传。)公主。(周勃子胜之尚之,见周勃传。)

景帝三女。

平阳公主。(王皇后长女,本阳信长公主也,为平阳侯曹寿所尚,故称平阳公主,曹寿有恶疾,上乃诏卫青尚平阳公主,见卫青及霍去病传。)南宫公主。(王皇后次女。)

隆虑公主。(王皇后少女,并见王皇后传。)武帝五女。

鄂邑盖长公主。(昭帝姊,燕刺王传张晏曰,食邑鄂,盖侯王信妻也,师古曰,为盖侯妻是也,非王信,信者武帝之舅,不取鄂邑主为妻,当是信子顷侯充耳。)

夷安公主。(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见东方朔传。)

卫长公主。(外戚传云,子夫生三女,长主卫太子姊也,帝以妻栾大,见《郊祀志》。)

诸邑公主。(五行志,征和二年,巫蛊事兴,帝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下狱死。)阳石公主。(见上,又武纪注云,二公主皆卫皇后女。)宣帝二女。

馆陶公主。(华婕妤女,名施,于定国子于永尚之。)

敬武公主。(张临尚,临死,元帝令薛宣尚,后王莽白太后赐药死,见宣传。)元帝三女。平都公主。(傅昭仪女。)

平阳公主。(卫婕妤女,见中山卫姬传。)颍邑公主。(杜业尚)

王主。(成纪,建始元年,张晏曰,王主王之女也,师古曰,王主则翁主也,王自主婚,故曰王主。)○公主杂录诸公主家令门尉皆属宗正。(百官表。)

主傅。(东方朔传,昭平君醉杀主傅,师古曰,傅姆也。)

中府。(东方朔传,馆陶公主中府,师古曰中府,掌金帛之藏。)

孝惠二年十月,齐悼惠王来朝,献城阳郡以益鲁元公主邑,尊公主为太后。(本纪。)

江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嗬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官。(江充传。)

卫青父郑季,以县史给事侯家,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骑从我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公主风白皇后,皇后言之,乃诏青尚平阳公主。(卫青霍去病传。)

王吉曰,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王吉传。)

夏侯婴曾孙颇,尚平阳公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胜公子孙更为孙氏。(夏侯婴传。)

博成侯张建,坐尚阳邑公主,与婢奸主旁数醉骂主免。(昭宣功臣表。)○和蕃公主

高帝罢平城归,是时冒顿单于兵强,控弦四十万骑,数苦北边,上患之,以问娄敬,敬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外孙敢与大父亢礼哉,可毋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遗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遣长公主,吕后泣曰,妾唯以一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为公主妻单于,使敬往结和亲约。(娄敬传。)

孝惠三年,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本纪。)

匈奴老上单于初立,文帝复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中行说傅翁主。(匈奴传。)孝景五年,遣公主嫁匈奴单于。(本纪。)

孝武元封中,乌孙昆莫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天子问群臣议,许曰,必先纳聘,然后遣女,乌孙以马千匹聘,汉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昆莫以为右夫人,昆莫年老,欲使其孙尚公主,公主不听,上书言状,天子报从其国俗,岑陬遂妻公主,生一女少夫,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陬。(西域传。)

宣帝元康二年,乌孙昆弥上书,欲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畔绝匈奴,愿聘马羸各千疋,上遣使至乌孙先迎取聘,昆弥及太子左右大将军都尉皆遣使,凡三百余人入汉,迎取少主,乃以乌孙主解忧弟子相夫为公主,置官属侍御百余人,舍上林学乌孙言,天子自临平乐观,会匈奴使者外国君长,大角抵设乐而遣之,未出塞,闻乌孙昆弥翁归靡死,天子征还少主。(西域传。)

先是乌孙昆弥归靡,因长罗侯常惠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复尚少主,结婚内附,畔去匈奴,诏下公卿议,望之以为乌孙绝域,信其美言,万里结婚,非长策也,天子不听,神爵二年,遣长罗侯惠使送公主配元贵靡,未出塞,翁归靡死,其兄子狂王背约自立,惠从塞下上书,愿留少主敦煌郡,惠至乌孙,责以负约,因立元贵靡,还迎少主,诏下公卿议,望之复以为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今少主以元贵靡不得立而还,信无负于四夷,此中国之大福也,少主不止,繇役将兴,其原起此,天子从其议,召少主还,后乌孙虽分国两立,以元贵靡为大昆弥,汉遂不复与结婚。(萧望之传。)

甘露三年,楚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闵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时,年且七十,赐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西域传。)

元帝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复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呼韩邪死,株参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居次者女之号若汉言公主也,见匈奴传。)

○内职(杂录附)

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至武帝制婕妤巠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巠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以上凡十四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有秩斗食。(并外戚传。)

诸姬。(诸姬见高五王传,又文纪薄姬注,如淳曰,姬众妾之总称,汉官仪曰,姬妾数百,外戚传亦曰幸姬戚夫人,师古曰,姬本周之姓,贵于众国之女,所以妇人美号,皆称姬焉,史记云,高祖居山东时,多美姬是也。)

长御。(戾太子传,长御倚华,赵皇后传,宫长李南,汉官考云,长御即宫长也。)

材人。(翼奉传,未央建章甘泉材人,名以百数,艺文志,未央材人,师古曰,材人天子内官。)

待诏掖庭。(元帝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应劭曰,郡国献女未御见,须命于掖庭,故曰待诏。)中宫史。学事史。(并赵皇后传,中宫史学事史曹宫。)

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凡三等。(外戚传。)太子中人。(李敢女为太子中人。)皇孙妻称夫人。(史皇孙王夫人。)

皇孙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外戚传。)○内职杂录

元帝既重傅婕妤,及冯婕妤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子于后宫,以二人皆有子为王,上尚在,未得称太后,乃更号曰昭仪,赐以印绶,在婕妤上,昭其仪尊之也,至成哀时,赵昭仪董昭仪皆无子,犹称焉。(傅昭仪传。)

傅昭仪及子定陶王爱幸,宠于皇后太子,匡衡上疏曰,臣闻室家之道修,则天下之理得,故诗始国风,礼本冠婚,始乎国风,原情性而明人伦也,本乎冠婚,正基兆而防未然也,福之兴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梱内,故圣王必谨妃后之际,别适长之位,礼之于内也,卑不逾尊,新不先故,所以统人情而理阴气也,其尊适而卑庶也,适子冠乎阼,礼之用醴,众子不得与列,所以贵正体而明嫌疑也,非虚加其礼文而已,乃中心与之殊异,故礼探其情而见之外也,圣人动静游燕所亲,物得其序,得其序则海内自修,百姓从化,如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因时而动,以乱国家,故圣人谨防其端,禁于未然,不以私恩害公义,陛下圣德纯备,莫不修正,则天下无为而治,诗云,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传曰,正家而天下定矣。(匡衡传。)

孝成赵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遝,冒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缸,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赵后传。)

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发,诏举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谷永对曰,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则庶征序于下,日月理于上,如人君淫溺后宫,般乐游田,五事失于躬,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征降而六极至,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乃十二月朔日食婺女之分,地震萧墙之内,二者同日俱发,以丁宁陛下,厥咎不远,宜厚求诸身,意岂陛下志在闺门,内宠太盛,女不遵道,嫉妒专上,妨继嗣欤,古之王者,废五事之中,失夫妇之纪,妻妾得意,谒行于内,执行于外,至覆倾国家,或乱阴阳,昔褒姒用国,宗周以丧,阎妻骄扇,日以不臧,此其效也,夫妻之际,王事纲纪,安危之机,圣王所致慎也,昔舜饬正二女以崇至德,楚庄忍绝丹姬,以成伯功,幽王惑于褒姒,周德降亡,鲁桓胁于齐女,社稷以倾,诚修后宫之政,明尊卑之序,贵者不得嫉妒专宠,以绝骄之端,抑褒阎之乱,贱者咸得秩进,各得厥职,以广继嗣之统,息白华之怨,后宫亲属,饶之以财,勿与政事,以远皇父之类,损妻党之权,未有闺门治而天下乱者也。(谷永传。)

其夏复令方正对策,永对曰,日食地震,皇后贵妾专宠所致,陛下诚深察愚臣之言,平天覆之施,使列妾得人人更进,犹尚未足也,急复益纳宜子妇人,毋择好丑,毋避尝字,毋论年齿,推法言之,陛下得继嗣于微贱之间,乃反为福,得继嗣而已,母非有贱也,后宫女史使令有直意者,广求于微贱之间,以遇天所开右,慰释皇太后之忧愠,解谢上帝之谴怒,则继嗣蕃滋,灾异讫息。(谷永传。)

杜钦对策曰,日以戊申蚀时加未,戊未士也,士者中宫之部,其夜地震未央宫殿中,此必适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唯陛下深戒之,正后妾,抑女宠,防奢泰,去佚游,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杜钦传。)

哀帝召董贤女弟,以为昭仪,位次皇后,更名其舍为椒风,以配椒房。(董贤传。)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外戚传。)○出宫人吕太后时,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皇后传。)孝文十二年,出孝惠皇帝后宫美人令得嫁。(本纪。)

后七年,遗诏归夫人以下及少使。(本纪。)孝景后三年,遗诏出宫人归其家,覆终身。(本纪。)

元帝初即位,年岁不登,谏大夫真禹奏言,古者宫女不过九人,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节俭,宫女不过十余,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甚,武帝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及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大失礼,逆天心,昭帝晏驾,光复行之,至孝宣皇帝时,陛下恶有所言,群臣亦随故事,甚可痛也,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大过度,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豪富吏民蓄歌者至数十人,是以内多怨女,外多旷夫,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唯陛下审察后宫,择其贤者留二十人,余悉归之,及诸陵园女亡子者。宜悉遗,独杜陵宫人数百,诚可哀怜也,天子纳善其忠。(本纪。)

成帝永始四年,出杜陵诸未尝御者归家。(本纪张晏曰,宫人无子乃守园陵也。)哀帝即位,掖庭宫人年三十以下出嫁之。(本纪。)

平帝崩,太后诏出媵妾皆归家得嫁,如孝文时故事。(本纪。)

猜你喜欢
  志第一 志序 历上·沈约
  卷之三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卷十二·余继登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二·刘时举
  绎史卷一百三十一·马骕
  靖海志卷四·彭孙贻
  荀勖传·房玄龄
  元韶传·李延寿
  王逢传·欧阳修
  耶律辖底传·脱脱
  梁肃传·脱脱
  晋纪三十七 安皇帝庚义熙五年(己酉、409)·司马光
  谭怀·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九晓类五言古奉和湘东王冬晓应令三韵 【梁】萧子晖歩櫩光欲通曙鸟向西东烛灭传余气帷香开晓风繁花无处尽惟销寒镜中宿郊外晓作       【隋】王 衡残星落檐外余月罢窗东水

  • 卷四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白居易骊宫高 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迟迟兮春日玉甃暖兮温泉溢嫋嫋兮秋风山蝉鸣兮宫树红翠华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瓦有松吾君在位已五载何不一幸乎【一

  • 卷十七·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七平湖沈季友编明谭参政昌言昌言字圣俞号凡同一号狷石嘉兴人万厯甲午解元辛丑进士令常熟婺源栾城皆有治绩陞南兵部主事歴转山东参政督饷登莱潍令与辽将有隙兵民阻鬭东抚以闻一时鼎沸言谕定之

  • 卷十五·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 涉斋集卷十五      宋 许纶 撰七言絶句 太上皇帝合春帖子 底须东海覔三山一片仁心夀八寰天上有天长不老每将春色施人间 一声清跸乘舆来来献双亲万夀杯想见瑶池同宴处要花开後便花开 仙家乐事有

  • 卷十四 漢紀六·司马光

      起閼逢困敦(甲子),盡重光協洽(辛未),凡八年。   孝文皇帝前三年(甲子、前一七七年)   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詔曰:「前遣列侯之國,或辭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十二月,免

  • 提要·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宋李焘撰。焘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已著录。焘博极群书,尤究心掌故。以当时学士大夫各信所传,不考诸实录正史,家自为说。因踵司马光《通鉴》之例,备采一祖八宗事迹,荟稡讨论,作为此书

  • ●卷七  选举第七·王克昌

         殷梦高曰:唐虞三代之士,皆以德升。《尚书》、《周礼》炳然可睹。汉氏略仿古制,有孝弟、力田诸科,与征聘辟召之法,时称得人。至魏陈群设九品中正,以选择州郡人物,奸弊遂滋。厥后荐辟间行,然随举随废。盖世道江河,矫伪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弘治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命开中两淮弘治十年存积盐五万引两浙十二年常服盐十三万三千八百九十余引长芦十三年常股盐九万九千六百余引于环庆固原靖虏等处以备边储○先是虏大入延绥神木堡乘胜掠紫陌沟等处总兵官陈瑛副总兵

  • 卷之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三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黑龙江之风流案·李定夷

    黑龙江省广信公司,总握全省金融命脉,势力之大,莫与伦比。董事中有一苏馨远者,其为人也,小有才,颇占权势。养尊处优,生平无他好,除自私自利外,专事渔色。被其奸污之妇女,已难以数计。人或畏其多金,亦或利其多金,以故无过问者。近以

  • 卷二十七 下下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下·班固

    【原文】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穀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传》曰,食二日。董仲舒、刘向以为,其后戎执天子之使,郑获鲁隐,灭戴,卫、鲁、宋咸杀君。《左氏》刘歆以为正月二日,燕、越之分野也。凡日所躔而有

  • 孙搴传·李延寿

    孙搴,字彦举,乐安人。世代寒微贫贱,从小励志勤奋学习。他从检校御史的职务升为国子助教。太保崔光举荐他撰修国史。又任行台郎。后来,因参与崔祖螭的反叛,逃到王元景家里,遇到大赦才出来。孙腾因宗族的情分,将他推荐给神武帝

  • 袁珙传·张廷玉

    袁珙,字廷玉,鄞县人。高祖袁镛为宋朝进士。元兵灭宋,镛宁死不屈,全家十七人皆遇难。父名袁士元,曾任翰林检阅官。袁珙禀性与众不同,好学能诗。曾游海外洛伽山,遇见一非凡僧人别古崖,授他以看相之术。珙在元代时已颇负盛名,求他

  • 梁纪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乙卯、535)·司马光

    梁纪十三 梁武帝大同元年(乙卯,公元535年) [1]春,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戊申朔(初一),梁武帝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同。 [2]是日,魏文帝即位于城西,大赦,改元大统,追尊父京兆王为文景皇帝,妣杨氏为皇后。 [2]这一天,西

  • 卷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八郊社考【八】社稷【仪注附】【臣】等谨按古者建国之制右社稷左宗庙于祀典为尊重诚以非土不立非谷不食王者以土谷为重为天下求福报功故亲祭社稷有事则告焉祈焉报焉其义达于上下故令郡

  • 春秋集传详说卷二十八·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定公下【敬王十九年晋定十一年】九年春王正月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得寳玉大弓寳玉大弓者鲁公受之成王以有鲁国是之谓分器前此季氏逐君取之以为己之私有其志在于簒而已矣今天夺其魄身既殒而家臣乱于内寳玉

  • 檀弓上·姚际恒

    此篇疑义特多,伪言百出,观其文儇便隽利,亦可知是贤者过之一流人,故不必言之,其皆实与义之皆正尔,列下帖。然其中亦有可采者,学者宜分别择焉可也。篇中凡言春秋事与经传多错互。夫明明经传而且异之,况其无可证据者乎?读檀弓者当

  • 坊记集传原序·黄道周

    臣闻之记曰礼禁乱之所繇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弃之者必有乱患乱患之坊莫大于春秋圣人本春以立礼本王以立刑本天以立命命以坊欲刑以坊淫礼以坊德三坊立而乱患息乱患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