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兵谈第二

本篇主要论述立国、建军;用兵的指导思想。首先谈根据土地肥瘠而立邑(古代称国为邑),要求“以城称地,以地称人,以人称粟”。也就是说立国要适合本国经济条件。其次谈建军要“寓兵于农”,把军事力量蕴藏于民众之中,以求国富兵强,“甲不出橐而威制天下”。最后谈用兵要“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根据战争的范围,准备要充分,决战要迅速,不宜旷日持久。要“兵之所及……如垣压之,如云覆之”,以磅礴的气势压倒敌人而歼灭之。

2、量土地肥墝而立邑。建城称地,以城称人,以人称粟。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战胜于外,备主于内,胜备相应,犹合符节,无异故也。

[译文]

要衡量土地的肥瘠来确定建立城邑。城邑的兴建要和土地面积的大小相适应,城邑的大小要和人口的多少相适应,人口的多少要和粮食的供应相适应。三者互相适应,对内就可以进行固守,对外就可以战胜敌人。能够战胜敌人于国外,主要在于国内有充分的准备,胜利和准备的一致性,就象符节的相吻合一样,这是两者之间没有差异的原故。

3、治兵者,若秘于地,若邃于天,生于无,故开之,大不窕,小不恢。明乎禁·舍开塞,民流者亲之,地不任者任之。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则国治。富治者,车不发轫,甲不出橐,而威制天下。故曰,兵胜于朝廷。不暴甲而胜者,主胜也;陈而胜者,将胜也。

[译文]

善于治兵的人[实行寓兵于农],就象大地那样深藏不露,就象天空那样深邃莫测,表面无形无影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作战时,大规模用兵不会感到兵力不足,小规模用兵也不会感到兵力过多。平时必须明确各种应兴应革的事项,对于流散的人民,应安托他们,对于没有利用的土地,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土地广大而又能充分利用,国家就富足;人民众多而又有良好的组织,国家就安定。富足而安定的国家,不必出动军队,凭借声威就可以使天下顺服。所以说,军事的胜利,取决于朝廷的政治措施。不使用武力就取得的胜利,是君主在政治上的胜利;经过战争而取得的胜利,是将帅在指挥上的胜利。

4、兵起,非可以忿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患在百里之内,不起一日之师;患在千里之内,不起一月之师;患在四海之内,不起一岁之师。

[译文]

进行战争,是不能意气用事的。预计有胜利的把握就采取行动;预计没有胜利的把握就坚决停止。祸乱发生在百里之内,不要只作一天的战斗准备;祸乱发生在千里之内,不要只作一月的战斗准备;祸乱发生在四海之内,不要只作一半的战斗准备。

5、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译文]

做将帅的人,必须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人为的限制。要气量宽宏,不可因刺激而发怒;要清正廉洁,不可被金钱所诱惑。如果任用态度轻狂,目光短浅,信息不灵的人来统帅军队,那就难于成功了。

6、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亦胜,入谷亦胜。方亦胜,园亦胜。重者,如山如林,如江如河;轻者,如炮如焰,如垣压之。如云复之。令之聚不得以散,散不得以聚,左不得以右,右不得以左。兵如植木,弩如羊角,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

[译文]

训练有素的军队,在羊肠小道也能取胜,在高岩峻岭也能取胜,攀登高山也能取胜,深入谷地也能取胜。方阵也能取胜,园阵也能取胜。行动稳重时,要象山林那样沉着镇静,象江河那样一往无前;行助急骤时,要象火烧那样急剧猛烈,象墙倒那样有压顶之势,象云层履盖那样无可逃避。使集中的敌人来不及分散,分散的敌人来不及集中,左边的敌人来不及救援右边,右边的敌人来不及救援左边。军队刀枪剑戟如林立,万努齐发如旋风,人人斗志昂扬,英勇果敢,一往无前地去决战决胜。

猜你喜欢
  卷八·班固
  爲學第二卷·朱熹
  三传辨疑卷四·程端学
  卷十九·湛若水
  卷四·叶酉
  卷三十六·高闶
  卷十一·吕祖谦
  潭州石霜诸禅师·惠洪
  卷三百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九·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一(目录)·智旭
  原子弹归爱好和平的科学家保管·太虚
  佛说法集经卷第一·佚名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印光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五十六白居易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

  •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欧阳修

    自《六经》焚于秦而复出于汉,其师傅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于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其后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而圣道粗明,然其为说固已不胜其繁矣。至于上古三皇五帝以来世次,国家兴灭终始,僭窃伪乱

  • 卷一百九十七 嘉祐七年(壬寅,1062)·李焘

      起仁宗嘉祐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壬子,詔季秋有事于明堂【一】,羣臣毋請加尊號【二】。   太常禮院言:「皇祐參用南郊百神之位,不應祀法。宜如隋、唐舊制,設昊天上帝、五方帝位,以真宗配,而五人帝、五官神從

  • ●卷八·徐梦莘

      政宣上帙八。   起宣和四年六月三日庚寅,尽十二日已亥。   宋昭上书论北界利害乞守盟誓女真决先败盟(删女真至此六字)。   奏曰:臣闻犬戎之性不可以信义结去来无定叛服不常虽成周盛世犹有玁狁之难自古御戎未见

  • 名山藏卷之九十九·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本行记(下)◆本行记(下)杜环李疑程平李得成周炳刘谨姚伯华陈圭朱煦乐枅孙惟中刘昱周敖(父子)洪祥王原容师偃顾复张鹏赵时中王允黄锺

  • 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二百五十四 内务府奏请严催李煦曹(兆页)送交售参银两摺·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查康熙六十年三月二十五日,本府具奏,请将库存六种人参,总共二千二百十六斤二两二钱,仍照康熙五十七年例,俱交织造三处售卖,并将售出银两交与江南藩库,所交银两数目,由织造

  • 卷二十四·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二十四唐 长孙无忌等 撰鬬讼四【凢一十六条】告期亲尊长【问答一】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其告事重者减所告罪一等【所告虽不合论告之者犹坐】即诬告重者加所诬罪三等

  • 卷六十七、拳匪之乱及庚子和约·黄鸿寿

    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夏五月,因近畿一带拳匪滋事,命协办大学士刚毅、顺天府府尹赵舒翘驰赴良乡、涿州等处查看情形。义和拳本名梅花拳,又称金锺罩,为白莲教遣孽,始于嘉庆时。十七年三月,有诏逮捕,其后党日益多。自光绪中叶,弥满于

  • 一、蒋廷黻其人·蒋廷黻

    1 留美洋博士 蒋廷黻,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生于一户薄有田产的农家。1965年病逝于纽约,享年70岁。 蒋家从他的祖父时代起,就务农兼经商,在靖港开了一家经营铁器的店铺,由他的父亲和二伯父轮流看管[3]

  • 卷七·李廉

    <经部,春秋类,春秋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七      元 李廉 撰庄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夏齐大灾张氏【天火曰灾书大志其甚也齐人来告鲁往吊之故书】【案公羊曰大灾者何大瘠也大瘠者何防也外

  • 第七章 7·辜鸿铭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辜讲孔子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贫是富,我都一视同仁。即使学生只能送来仅有的很少的拜师礼,我也会像教其他学生一样去教他。”

  • 卷二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九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此言蜡祭之名义也伊耆氏郑注谓古天子号疏谓神农或云帝尧十二月谓夏正建丑之月天子大蜡其神有八盖自古伊耆氏始为

  • 黄龙佛寿清禅师·惠洪

    禅师名惟清。字觉天。号灵源叟。生南州武宁陈氏。方垂髫上学。日诵数千言。吾伊上口。有异比丘过书肆。见之。引手熟视之。大惊曰。菰蒲中有此儿耶。告其父母。听出家从之。师事戒律师。年十七为大僧。闻延恩院耆宿法

  • 卷六十九·佚名

    释两不和合品第四十七之下(经作两不和合过品)【经】&ldquo;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有信有善;说法者

  • 华天因缘品第九·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国内。有豪(富)长者。生一男儿。面首端正。其儿生已。家内自然。天雨众华。积满舍内。即字此儿。名弗波提婆。此言花天

  • 卷第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五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 佛诞华亭蔡云台请上堂僧问昔日世尊初生今朝和尚升座当人分上则不问现前祥瑞是如何师云宝盖飘空进云恁么则头头显露法法全彰

  • 山静居画论·方薰

    中国清代方薰(1736~1799)著,约成书于1790年前后,中国画论著,有1卷本(初稿,收140则)、2卷本(定本,收244则)传世,字句章段前后皆有差异,现以2卷本通行。全书以内容可分4部分:画学泛论(82则)、画法(78则)、品评(58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