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多铎妃刘氏外传

胡蕴玉

清摄政王多尔衮,与顺治母结婚,世多传者。豫亲王多铎之妃刘氏,系虞邑黄氏妻,知者绝少。康熙间墅西逸叟志此事颇详。删节为此篇,当亦清史中一段逸话也。

刘氏小字三季,虞邑之任阳人,家世业儒。伯赓虞,守正不阿,不可以非礼干者。仲肇周,狡黠嗜利,险人也。刘氏生而聪颖,六岁母死,即自妆束,父教之书,一目了了。捉笔作字,秀雅可爱。学为笔札,朗朗成章,十岁父死,遂倚两嫂以居。甫垂髫,娇艳动人,乡里称为国色。性明敏,遇难处事,一言立决。摒挡家政,过于健妇。两兄亦善视之。苛于择婿,十四岁犹未问字也。邑有黄亮功者,以权子母起家。亮功凭祖父之业,握筹持算,所积愈丰,俨然为一邑之首富。顾胸无点墨,大腹贾满贮金银气也。娶于陈而亡,年四十无子。谋娶刘氏为继室,造媒妁致意赓虞。赓虞不允,且面斥之。肇周利黄多金,极力劝合,赓虞固执不可。未几赓虞应幕往山左,适讹言四起,谓朝廷遣使至江浙采民女,婚嫁者一夕数百,肇周乘讹言时嫁妹于黄。赓虞回家,肇周诡言官吏已将妹年貌登于册,急切不能得婿,因黄前有成言,故归之也。赓虞无可如何,默默而已。刘归黄,居恒郁郁不乐。逾年生一女,刘爱之甚,曰:  “此吾掌上珍。”因命之珍。黄五十而无子。肇周子七,常育于黄家,意盖有所属也。七长,好勇斗狠,喜与无赖游,刘责之不听。刘字珍于直塘钱氏,而招赘焉。盖意因七不肖,而托女以终也。七因之愈横,刘怒逐之。会黄死,七斩衰号于柩前,欲分遗产,刘不与,命有力者摔之门外而闭之户。七大呼曰:  “吾必有以报。”越数日,七果引盗来劫。幸先有备,盗惊而逸。刘有戒心,遂将财谷尽迁直塘而徙居焉。珍在直塘司收,刘在任阳司发,五日而尽。刘拟于翌日起行,是夜难作矣。李成栋将满洲,率兵纵掠,所过城邑,辄为残破。尝掳妇十余艘过嘉定,乡民焚其艘,妇女死者过半,成栋誓必掠取吴中美姝以偿。继破松江,择大宅,多掠妇女置于中。旋奉虏命寇粤,令腹心将帅率旗兵千人,名为松江,实则为妇女计也。七方投旗下为走宰,因与旗兵言刘氏多财,可劫而有也。旗兵言于守将,守将以为然。乃命偏裨率五百人,以七为向导。时刘方封锁楼房,忙碌竟日。夜与张媪整理细事,件件俱备。素服淡妆,坐而待旦。俄而炮声轰天,墙户倾塌,旗兵数百人,蜂拥而入。启仓廪空,启窖藏空,启衣箱亦空,裨将怒甚。七忽拥刘氏至,于火光中望见刘貌,曰:“赖有此耳,不然何以复旗主。”遂掳刘氏而去。张媪从之。盖七不知刘氏迁居,坚执刘氏多财;且欲搜珍,久之竟无获,旗兵遂杀之。纵火焚黄氏之居,而投七尸于烈焰中。刘被掳至松,守将见其貌美,不敢私,遂留待成栋,居于大宅中。未几,成栋在粤中反正,松江宅中所留妇女,悉送至南京,听本旗发遣。妇女三百余人,刘亦在其中,归黑都统承管。初至,群聚马栅中,马粪熏人,一息难处。刘忍痛杂众妇女中,泣不欲生。越一日满洲媪来矣。满洲媪者,豫王府中总管老媪也,年七十余,能汉语。至则集妇女三百多人,分为十排,每排约三十条人。上下睨视久之,选得三十人,令至别所,排列于前。谛视良久,曰:  “彼太长,此略短;彼过白,此微黑。”三十人中复去其半,留十余人,令至前,视其发眉耳目口鼻指臂,一一细察。复隔衣而扪其乳,则又去其余,存者仅五人。乃令五妇列坐,待以茶,殷勤问讯,而细察其音。有一妇声微涩,复去之,仅得四人,而刘与焉。拥四妇登舆至王府,满媪谓四妇曰:“尔辈当受特别看待,有侍婢者挈以采无妨也。”张媪从往焉。刘至王府,谓张媪曰:“未亡人含垢忍辱而不死者,欲得与珍相见耳。今已矣,吾其死乎!”言罢大哭。张媪亦相向而泣。俄而王宴,命四妇侍酒,满媪诫四妇曰:“至前各叩首俯伏,命起乃起,傧勿哭泣,致王怒,以取鞭扑。”三妇皆如命,伏地不起,屏息莫敢作声。刘则倚柱而立,侧其面,不发一语。  额光映灯烛,奕奕射人目,眼晕微红,倍添娇艳。王异之,问何籍?刘不应。问年几何?亦不应。问有夫否?又不应。忽放声大哭曰:“我民间寡妇,被鞑兵虏,以恋恋一女,故不能遽死。今至此,尚用生为?盍速杀我?我良家女,决不肯为奴婢。”语罢,撞首于柱。满媪抱持,且号且踊,鬘髻为解,发委地丈余、王见而异之,谕满媪曰:  “善护持,无令悲损!”刘始终悲泣不食,张媪私谓满媪曰:“刘痛念女,故悲若此。前在松江,传闻李兵复掠直塘,今已三旬,女之存亡莫卜。计得一通信问于其女,以慰其心,或可小进饮食。”满媪启于王,王允之。满媪告刘,命作书寄女。刘忽霁颜曰:“尔累日之言,徒令人悲。惟此言差解意耳。”乃作书寄珍曰:“我生不辰,迭罹险难,向日送尔河干,竞成长别,痛何可言!自七兽肆毒,掳我往松,幸叨假母慈覆,寝食相依,且许送我归虞。令母女完聚(按此当是李成栋之守将恐刘不食而死,设此计以缓其死耳,非真情也)。不期挂名眷籍,候遣省中,忽又送入掖庭,竟如坠崖之人,不能奋飞。嗟乎,珍儿!汝母至此,尚能隐忍以求活哉?所以苟延残喘,屡遭窘折而不死者,尝与张媪言:‘汝是我一点血脉,若不相闻问,而泯泯以死,使汝抱无涯之憾也。’前在松江,惊闻直塘一带,村落尽被兵燹。想七兽未遂所欲,故又发纵指使。以势而揣,汝家亦为破巢之卵。然究竟是真是假,尚不免将信将疑。今吾书至,而汝有手书来,则吾知汝之幸不死于七兽也。其生其死,决于片楮。专睇归鸿,慰我愁思。若夫茕茕嫠妇,给事掖庭,凡所预计,皆所素审。彼若辱我下陈,使以鞭箠,非口唾其面,即头撞其胸,虽粉吾骨不计也。吾秉性高抗,不肯下人。拼却一死,彼且奈我何?珍儿,珍儿!无为我虑。”珍接书未发封,泣曰:“不意今日得见母书!”发封读未竟,悲泣不能声。钱生读之,泣谓珍曰:“事已至此,该将奈何!论大义则妻不得二其夫;论人情则女不得死其母。”时肇周适至,极力嘱珍作书劝刘从王,且言王之威与势以畏惧之。珍默默无言,只有啜泣而已。肇周私修书劝刘万不可执拗,且言家室焚毁,归亦无以为生。婿外人,万不可靠云云。私付使者。使者待一日,索珍书急。珍大哭曰:“一腔痛血,叫我从何处写起!”惟书母生则儿生,母死而儿死,付之以去。刘知王为己发书,始饮糜粥。及回书至,知珍无恙,不觉色喜,而志已稍移矣。适王之妃忽喇氏薨于京邸,讣至,为位于中堂。凡本旗妇女,皆得临哭。刘氏亦缟衣素裙。幽姿素质,更觉绰约。忽与王遇,王视之尤异。密谓满媪曰:“此妇非长发委地者耶?可善视之。”俄而王多赏赐。刘皆不一顾。满媪跪告曰:“王赐宜叩谢。”刘忽倒卧于床不起。是日王命刘侍寝。刘大号泣曰:“我难妇耳,必欲婢妾蓄我,我何惜一死?”张媪惴惴,力劝毋号泣召祸。刘更大号曰:“为婢妾不如死,况未亡人而又为人婢妾者耶?”满媪曰:“王妃已薨,非婢妾也。”刘曰:“命我侍寝,非婢妾辈而何?”满媪会意,知刘志已移,特不肯苟且从事耳。越数日,王赐刘金凤冠一品命服,刘不言而手受其冠服。是夕张灯作乐,与王行婚礼。时王年四十,刘年三十五矣。越岁生一子,册立为妃。婿钱氏得刘之奥援,任部曹焉。

朴庵曰: “逸叟所记琐碎,多言黄氏刻薄事。兹删节与刘氏无关者,缀述成篇,亦飞燕外传之流亚也。刘氏慷慨激昂,不顾一死,竟以爱女故,致失身于人。故古来尽节者所以贵割爱也。然能要挟立己为妃,刘亦智矣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八 氐胡·沈约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三·焦竑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二·焦竑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杨士奇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四·佚名
  第二十三卷 元·缪荃孙
  卷首·宇文懋昭
  卷十五·朱轼
  卷八十六·张守节
  李密传·李延寿
  陆诜传·脱脱
  英宗前纪·张廷玉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金简
  ●作邑自箴序·李元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吴殳

      诸英俊以陈卧子所选明诗畀余曰:“丈丈高论,请於此指其实焉。”乔答之曰:“明初之诗,尚自平秀,弘治以後,化为异物,不可谓之诗矣!献吉立朝大节,一代伟人,而诗才之雄壮,明代亦推为第一。其诗之深入唐人阃奥者,安

  • ●卷七·潘德舆

      唐人诗“长贫惟要健,渐老不禁愁”,“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客泪题书落,乡

  • 北江诗话卷五·洪亮吉

    李太白诗,不恃天才卓越,即引用故实,亦皆领异标新,如「蓬莱文章建安骨」。《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邓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是白所言「蓬莱文章」,即东观文章也。《侠客行》「郸邯先震惊

  • 大鹤山人词话·郑文焯

    郑文焯撰 龙沐勋辑高密郑叔问先生(文焯),毕生专力於词,为近代一大家数。复精声律,善批评。凡前人词集,经先生批校者,散在海内藏家,不可指数。以予所见,有东坡乐府、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甲乙丙丁稿、花间集等,各家或一本

  •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司马迁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

  • 卷二十六·志第二·天文二·张廷玉

        ◎天文二   ▲月掩犯五纬   洪武元年五月甲申,犯填星。十二年三月戊辰朔,犯辰星。十四年十一月甲午,犯填星。十九年五月己未,犯岁星。二十三年四月丁酉,掩太白。十一月癸卯及永乐四年正月戊午,五年六月

  • 后序·连横

    雅堂夫子既作台湾通史,将付剞劂;璈读而喜之。已而叹曰:『嗟乎!夫子之心苦矣!夫子之志亦大矣』!始璈来归之时,夫子方弱冠,闭户读书,不与外事。既而出任报务,伸纸吮毫,纵横议论。又以其余力网罗旧籍,旁证新书,欲撰台湾通史,以诏之世;顾

  • 卷之三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议立福藩  四月初三日(庚申),时潞、周藩泊淮上者,各以宫眷随;独福王孑然,与常应俊等数人流离飘泊。凤阳总督马士英阴使人导之,借淮抚路振飞舟南行。  十四日(辛未),有内官至南京,府部科道等官始知北京被陷确信,上殉社稷;大

  • 第一百十回 罢参战改设机关 撤自治收回藩属·蔡东藩

      却说山东问题,未曾解决,国民当然不服,屡有排日举动。山东齐鲁大学生,常在通商要港,调查日货出入,不许华商贩售。一日,见有车夫运粮,输往海口,学生疑他私济日人,趋往过问。偏被日人瞧见,号召日警,竟将学生拘去。事为学商各界

  • 唐鉴卷十二·范祖禹

    代宗广德元年闰正月以史朝义降将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李怀僊仍故地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时河北诸州皆已降嵩等迎仆固怀恩拜于马首乞行间自效怀恩亦恐贼平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寳臣分

  • 第四节 钱 币(上)·吕思勉

    自隋灭陈,统一中国,至安史之乱,凡经百五十年,虽中更隋末之乱,然历时不久,商业实大可振兴。商业振兴,必资钱币。魏、晋、南北朝,币制紊乱,且其数不足用,统一后自更甚,故此时之所求者,实为增铸及画一。隋、唐两代,皆思致力于此,而力弗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 洪武元年二月壬寅朔,中书省臣李善长、傅瓛、翰林学士陶安等进《郊社宗庙议》。先是,上敕礼官及翰林、太常诸儒臣曰:“自昔圣帝明王之有天下,莫严于祭祀,故当有事,内必致其诚敬,外必备其仪文,所以

  • 26.范蠡和文种·林汉达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

  • 提要·金履祥

    【臣】等谨案大学疏义一卷元金履祥撰履祥字吉父兰谿人少师事同郡王栢后又从何基防故儒者谓其能得朱子之遗绪称为仁山先生仁山者履祥所居地也其事迹具元史儒林传初朱子既定大学章句复作或问以推明其义而改易次序补缀传

  • 唯識二十論·欧阳竟无

      世親菩薩造 [二]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三]安立大乘三界唯識.[四]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說心意兼[五]心所. 唯遮[六]外境不遣相應。[七]

  • 海野词·曾觌

    一名《海野老人词》。词集。南宋曾觌撰。一卷。觌字纯甫,号海野老农,汴(今河南开封)人。孝宗朝,以潜邸旧人权知阁门事,后除开府仪同三司。用事二十年,权震中外。帝知其奸,渐疏之,忧恚而死。此集录词一百○三首。曾觌

  • 请缨日记·唐景崧

    清唐景崧撰。十卷。唐氏于光绪八年(1882)七月,以吏部候补主事上书言越南被法侵略事。后赴越南,协助刘永福抗法。中法战后,往云南赞襄中越划界事宜,后任台湾道。是书起于光绪八年七月,止于十二年九月,所记偏重于越南北

  • 无量寿经义疏·慧远

    凡二卷,或一卷。隋代慧远撰。又称无量寿经疏、大无量寿经疏、大经义疏、净影大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康僧铠所译无量寿经之注释书。于文前举出二藏二教之教判,以无量寿经为菩萨藏顿教所摄;次释经名,分科经文,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