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十三、时报的编制

  时报当时的编制,我于上文已述及,但新闻事业,在中国是继续进步的,不是墨守成法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化而转移的。中国的开发,比较欧美为迟,在东方,比较日本为迟,这是无可讳言的。所以中国的新闻界,在那时只可以算草创时代,精神与物质上,都是赶不上人家呢。但无论如何,我们总想是在进步,决不是退步的。

  中国报纸的编辑上,有三件事,都是由时报创之:一是专电,二是特约通讯,三是副刊,我将依次约略言之。

  第一说专电:专电者,是报馆里特派人员在北京,每日将政界要闻,特地发电报到报馆里来,以便迅速发刊。因为中国当时自己还没有通信社,政府也不重视将新闻传播于民间,有时还讳莫如深,报馆要知道政界重要事件,只有靠在京的特派员打专电了。上海的外国报纸,如“字林西报”之类,也派了专员在北京,他们是和他们的使馆联络的,很可以得到许多政界要闻。中国的报纸上,反而没有,要到外国的报纸上转译过来,岂不可耻。所以我们派了专员在北京,专拍政界要闻的电报了。

  因为时报先有了专电,于是别家也有了。始而专电少,非关于重要的新闻不发,既而专电多,虽非重要的新闻,亦发专电了。为了各报都有了专电,便成一个竞争的目标。譬如北京政府发生一重要的事,这一家报馆有这样一个专电,而那一家报馆却没有,明天报纸上发表出来,这岂不是使没有这个专电的那一家报馆相形失色了吗?

  发专电要有一笔电费,从前是由报馆汇一笔钱给特派员,或是每月有一个约数,规定电报费若干。到了后来,电报费可以记账,民国时代,交通部优待新闻界,新闻电比普通电特别便宜,专电也就多起来了。再到后来,各大报馆在北京特设机关,名曰“通信处”,专司每天采访新闻,拍发电报了。

  在辛亥革命以前,上海报馆在北京所委托的通信员,有些是秘密的。也有的是政界中人,因为非此不足以得到正确重要消息。时报馆曾经有一位通讯员姓锺的(杭州人,还是王文韶的孙婿)。为了泄漏秘密消息而被捕,幸有王文韶的老面子,得了轻罪。不过到了革命以后,那些通信员,也就公开了。但是在探访新闻时,也有个竞争,看各人的手腕,有的得到了新闻,有的得不到新闻,未可一概而论。

  因为是新闻电,它的电费最便宜(每一字三分),所以北京电报局每压在最后发出,一直要等到官电、加急电、商电发完以后,方始发新闻电,所以上海报馆里接到电报,都在深夜。但是电报局也知道这些电报,是你们明天报纸上要登出来的,所以尽速在当夜也给你送到。即使在深夜两三点钟,也仍照送。可是报馆编辑最头痛的,就是深夜来的电报,那个时候,报纸将要开印了,但专电不能不加进去(这时上海各报馆,还没有一家有卷筒机),而且极迟来的电报,往往是极紧要的新闻。幸亏我们时报馆里翻电报的张先生,他已翻得熟极而流了,不用翻什么电报新编,信笔疾书的写下去。但是电报号码上,徜有错误,他却不管,翻好以后,就送到主笔房来。

  可是这种专电,常常有号码的错误,而且错误得奇形怪状。那是要猜详出它的原文来,到底是什么字,有的要从它的上下文看出,方能猜到是什么字;有的却很难猜详,只不过电码上一个数字之讹。尤其是人名、地名之类,往往差得你匪夷所思。并且发电的人,为了省钱,电报打得字数愈少愈好,非有极重要事件发生,不肯打字数较多的电报,往往因了一二字电码的错误,使一条电报不能明了的,很使人费了脑筋。而且这些简略的电报,在明晨报上,不能将原文登出,必须要装头装脚,加进了许多宇,充足了这个电报的意义,方可以使人看得懂。

  第二,特约通信这件事,也是由时报创始的,虽然申报、新闻报,各地都有访员,但是这些通信,都是无足观的。时报当时最重要的是北京通信,当然,那时的政治重心在北京,所以北京通信,显出重要来了。自然那几位特约通信员,都是有政治知识而文笔优富的人,方可以胜任愉快。记得时报最初的通信员是黄远庸(笔名远生),他是江西人,还是前清的进士,曾到日本留学。因为他与时报的雷继兴(奋)同学,狄平子与他亦相熟,因此时报一创刊,即担任为时报通信。后来史量才接办申报馆,便把黄远庸拉去了,但仍为时报偶尔通信。袁世凯帝制时代,为了上海开设亚细亚报馆事,友人劝其赴美避祸,卒遭暗杀,真是冤哉枉也。此外,邵飘萍与徐彬彬,亦都曾为时报作过北京通信员。飘萍太忙,发专电是专长;彬彬得不到重要消息,文章多肉而少骨;都不及黄远庸,飘萍与彬彬皆我所推荐。

  这班北京特约通信员,都在报上标明“北京特约通信记者某某”,虽不是天天要写通信,但一星期至少要有两篇通信。这种有系统的、文艺性的,观察时局,评论人物,用一种轻松而幽默的笔调写出的通信,颇为读者所欢迎。大约每篇总要有两三千字,过短觉得不足以过瘾,过长则又觉得冗长无味,甚而至于画蛇添足。我们收到了每篇北京通信之后,都排列在专电后,各种新闻前。除非看出它有笔误或有所忌讳外,未敢轻改一字。凡属高才,都不喜人家擅改他的文字。我每见许多编者,恒喜乱改他人文章,自诩博雅,其实识力不足,反致点金成铁,更为作者所不悦,所以因此为戒呢。时报上偶然也有国外通信,那是难能可贵的,是几位留学在欧美日本的,或是使馆里的朋友写来的,这是他们一时高兴,而也是不受什么报酬的,并非是一种职业性的通信员。

  到后来,上海的各大报馆,也都有了特约通信员,更为当行出色,这都是民国时代的事了。报业既进步,经济自更发展,像黄远庸在时报写通信,不过月酬二百元,已经算是最高了,其它报馆不肯出此(如当时申报馆的总主笔张蕴和,在外国资本时期,月薪不过四十余元)。在大公报的特约通信员,则除了月薪之外,还有交际费可以开支,那当然宽展得多了。

  有一时期,邵飘萍曾担任了时报的专电与通信,在新闻上可以说统一。因为飘萍那时在新闻上大发展,除了在北京开设了“京报馆”,又办了一个通讯社,网罗了许多人材,在北京认识了许多人。认识寻常人不足异,要认识在政界方面足称重要的人,方可探索出重要的新闻来。因为他的交际广阔,方可以对于新闻上,如张网一般,无所遗漏,他这时不但与时报发电,也曾与申报发电。正在军阀时代,有许多秘密的消息也传了出来(有要闻他不打新闻电)。但上海的各报,都是持保守主义的,狄楚青胆小,认他是一位冒险人物;史量才竟说他要垄断上海新闻。加以他在北京连吃官司,结果和黄远庸一样,断送了生命,殊可哀也。

  第三、从前的报纸,并没有什么副刊的,虽然也登载些小说、杂文、诗词之类,都附载在新闻的后幅。我在初进时报馆去时候,便是如此。但时报那种杂录,如楚青所写的“平等阁笔记”和“平等阁诗话”(后为陈子言所编)都是附载在新闻之后。还有名人投稿,弃之亦属可惜,当时报纸,除小说以外,别无稿酬,写稿的人,亦动于兴趣,并不索稿酬的。因为时报的读者,都说时报是趋向于文学方面的,喜欢弄笔的人都来了。

  后来我创议别开一栏,名字唤作“余兴”,专登载除新闻及论说以外的杂著,商诸楚青,他颇赞成,便嘱我主编。当时亦没有什么副刊的名称,但自辟此栏后,投稿者非常踊跃。因为时报对于教育家、文学家,著有信仰,上海以及外埠的各学校都阅时报,尤其是青年学子,故所有投稿家,大半是从此中来的(我认识范烟桥、周瘦鹃,即在此时)。这余兴中的文字,正是五花八门,矜奇斗巧,讽刺歌曲,游戏文章,可谓层出不穷。

  他们虽不受酬,可是我们为了鼓舞投稿人的兴趣起见,分别酬以有正书局的书券,好在有正书局那时的出版物,甚为丰富,都是狄子平所选取的。苏州、常熟、吴江(同里缜)的投稿家,积聚了许多书券,到上海来,选择了一大包回去。

  后来申报、新闻报,也便有了副刊了,申报的唤作“自由谈”,新闻报的唤作“快活林”,其他各报也都有了副刊。自从毕倚虹进了时报馆以后,我们又商量了别辟一栏,名之曰“小时报”,一切都是小型的,可谓具体而微,有小评论(我与倚虹轮写,一名小生,一名小可)、小专电(此电是电话),小新闻(里弄间琐屑奇怪的事)一概都是袖珍式的,颇沉新颖有趣。其时助我们的,还有濮伯欣、陈彦通诸君,诗词并载,庄谐杂陈,可以做到雅俗共赏之作,为读者所欢迎。编副刊亦要有种种技巧,而且常常要变换方式,乃可以引人入胜。这种副刊,毕倚虹题其名曰“报屁股”,现在报屁股三字,已传诵人口。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四·刘昫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三·李心传
  ●明季三朝野史卷之三·顾炎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卷之二百三·佚名
  二百四十三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一百五十六 署内务府总管海章转奏曹寅病故摺·佚名
  一○八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呈购得遗书清单并解送四库全书处查收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一·杜大珪
  别集下卷十一·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上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南唐书卷三·马令
  周迪传·姚思廉
  卷05·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三·柯劭忞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阔里吉思、术忽难、术安)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纽林的斤、帖木儿补化、伯颜不花的斤)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汪古部长也。蒙古语:汗之子弟为剔吉,亦曰的斤,统数部之长为忽里。阿剌兀

  • 卷一九二 唐紀八·司马光

      起柔兆閹茂(丙戌)九月,盡著雍困敦(戊子)七月,凡二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   九月,突厥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口;上不受,但詔歸所掠中國戶口,徵溫彥博還朝。   丁未,上引諸衞將卒習射於顯德

  • 第四回 图东吴羊祜定谋 讨西虏马隆奏捷·蔡东藩

      却说武帝继后杨氏,名芷,字李兰,小名叫做男胤,年方二九,饶有姿容,并且德性婉顺,能尽妇道。详叙后德,影射下文贾后之悍。自从入继中宫,与武帝情好甚欢,大略与前后相似。后父骏曾为镇军将军,至是进任车骑将军,封临晋侯。骏有弟

  • 附录·赵慎畛

    ○武陵赵文恪公事略公讳慎轸,字遵路,号笛楼,湖南武陵人。乾隆已酉拔贡,学使钱南园先生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庚申、辛酉两校顺天乡试。改御史,奏川、楚善后事宜,上伟之。十年,分校会试。

  • 卷之一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四四五谕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二二二七--四·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发给谕戳与铜锣湾街庄总理曾道隆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抚民分府、摄理新竹县正堂方为给发谕戳,以便奉公事。案查竹南二保铜锣湾街庄总理林思赞,因案示革,所遗斯缺,尚未接充。兹据贡生刘联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六·阿桂

    闰三月庚午阿桂明亮奏言【臣】等扺当噶尔拉时即有贼畨卡外呌唤恳求説话【臣】等严谕官兵置之不理近于三月二十一日复有贼畨喊称投禀【臣】等即派兵于二十二日攻得贼畨碉卡自二十四日以后贼畨呌唤更急并云禀内并无触怒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四·佚名

    孔子上夫子之道【程浩 李观 杜牧 常仲孺 李邕 昌黎 颍滨 栁州】夫子贤于尧舜【荆公】孔子从先进【东坡】夫子之道程浩曰天地吾知至广也以其无所不覆载日月吾知至明也以其无所不照临江海吾知至大也以其无所不容

  • 一诏书 律令 司法文书 政治类·佚名

    1. 尚书丞昧死以闻、制曰、可。赐校尉钱人五万、校尉丞 司马 千人 候 人三万、校尉史 司马 候丞人二万。(87-89C:11)2. 诏书必明白大书、以两行着故恩泽诏书。无嘉、书佐方宜以二尺两行与嘉长短等者以便宜从事毋令刺史到

  • 各国禁烟公约·佚名

    德意志国 美利坚合众国 中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国 日本国 和兰国 波斯国 葡萄牙国 俄国 暹罗国大皇帝大君主大总统因一千九百零九年上海禁烟公会已为先路之导今欲表明更进一步将鸦片吗啡高根之痼习及由此等质料制成或

  • 卷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二内务府上驷院兼管院事大臣  【特简无定员】卿二人掌羣牧之政所属左司郎中一人侍卫员外郎各二人主事一人掌均齐赏罚右司侍卫员外郎各二人主事一人掌俸饷刍菽堂主事二人掌章奏文移笔

  • 礼二·徐松

    郊祀坛殿大小次圣朝自太祖以来,每行郊礼,皆营构青城幄殿,即《周礼》之大次也。又于东壝门外设更衣殿,即《周礼》之小次也。 哲宗元佑九年正月,诏重修黑坛斋宫。 绍圣三年五月三日,工部侍郎王宗望等言:「瑞圣园宴殿偏在南北隅

  • 卷三·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三      宋 黄伦 撰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歴试诸难作舜典无垢曰舜之德大矣而孔子序书止曰尧闻之聪明何也曰聪明不可以小观也舜之聪明如天之聪明也聪以言其疎

  •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一·佚名

    随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无边善方便行品第一  尔时婆伽婆。更游王舍鹫鸟丘中。共大比丘众。满千比丘。共菩萨摩诃萨。有八十俱致菩萨摩诃萨。种种佛刹来集。皆得陀罗尼忍三摩地一生补处。证得过去未来智道。言说清

  • 说无垢称经卷第六·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如来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问无垢称言。善男子。汝先欲观如来身故而来至此。汝当云何观如来乎。无垢称言。我观如来都无所见。如是而观。何以故。我观如来非前际来非往后际现在不住。所以者何

  •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三·道忞

    門人真樸編次奏對別記上上一日同師坐次,侍臣抱書一束,約十餘本,置 上前。上因語師曰:「此朕讀過底書,請老和尚看看。」師細簡一遍,皆左

  • 罗天大醮设醮仪·佚名

    述醮仪。祭三清与玉皇,与《罗天大醮早朝仪》同,盖撰于宋后。包括卫灵咒、三献等。

  • 承明殿霍光鬼谏·杨梓

    元杂剧剧本。简名《霍光鬼谏》。杨梓撰。末本。本剧仅存有曲文,科白不全。正末扮霍光。 剧写:汉昭帝死后,大司马霍光和尚书杨敞立昌邑王为君。可是昌邑王为君不到一个月,就范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桩大罪,朝野怨声四起,杨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