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奚传

奚,也是东胡种,被匈奴打败后退守乌丸山,汉时曹操曾斩杀手下帅将蹋顿,就是奚的后代。后魏时他们自称库真奚,居于鲜卑的旧地,在京师东北四千多里。其地东北接契丹,西连突厥,南为白浪河,北连靅国。与突厥同俗,逐水草而放牧,以毡庐为房舍,用车环绕周围为营。君长日常有五百人持兵器在牙廷守卫,其余的部落都散居在山谷间。国内无赋税,以射猎为资产。庄稼多糜子,收获后窖藏于山下。凿木为臼,用瓦罐煮饭,掺寒水而食。其马长于登高,羊黑色。盛夏时迁徙到冷陉山,山在妫州西北。到隋时去掉“库真”,单称奚。

武德年中,高开道两次借他们的兵入侵幽州,长史王诜将他们击破。太宗贞观三年(629)才派人来朝,以后十七年中共来朝贡四次。皇帝亲征高丽,奚大酋苏支随战有功。几年后,其君长可度者来归附,皇帝设置饶乐都督府,授可度者长使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封爵楼烦县公,赐姓李。将阿会部列为弱水州,处和部列为祁黎州,奥失部列为洛瑰州,度稽部列为太鲁州,元俟折部列为渴野州,各州均以原酋领辱纥主为刺史,隶属饶乐府。再置东夷都护府于营州,兼统松漠、饶乐等地,设东夷校尉。

显庆年间,可度者死,奚人叛。显庆五年(660)派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侯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含珠等人为冷陉道行军总管。第二年,诏令尚书右丞崔余庆持节总护定襄等三都督前往讨伐。奚害怕了,乞降,斩杀其王匹帝。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反叛,奚也反,与突厥互为表里,号称“两蕃”。延和元年(712),派左羽林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孙亻全,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率兵十二万,分为三军袭击其部落。驻军冷陉。前军李楷洛与奚酋长李大酉甫交战,不利。孙亻全害怕,按军不敢救,骗李大酉甫说:“我是奉诏来慰抚你们的。而李楷洛不听指挥与你们交战。这不是天子的意旨,我正要斩他示众呢。”大酉甫说:“如果确实是来慰抚的,带来什么东西赐给我们呢?”孙亻全拿出军中的绸缎、锦袍、玉带等给他,李大酉甫称谢,请孙亻全班师。全军才得脱身,但返回时大家争先恐后,无队伍行列可言。

大酉甫的兵随后追击,王师大败。杀伤好几万,孙亻全、周以悌都被俘,送交默啜,遭到杀害。当时朝廷正多事,无暇去讨伐。

玄宗开元二年(714),奚派奥苏悔落来请降,封奚酋为饶乐郡王,委任为左金吾卫大将军、饶乐都督。又诏令宗室所生女辛封为固安公主,嫁给李大酉甫。第二年,李大酉甫亲自入朝成婚。恢复营州都督府,派右领军将军李济持节护送回国。李大酉甫后来与契丹可突于交战,战死。弟鲁苏继承其位,继袭王爵。诏令鲁苏兼保塞军经略大使。牙官塞默羯谋叛,固安公主设宴将他诱杀。皇帝嘉奖其功劳,赐公主财物上万。其时固安公主与其母不和,互相控告。于是另以盛安公主的女儿韦封为东光公主嫁鲁苏为妻。三年后,封鲁苏为奉诚郡王,任右羽林卫将军,提拔其首领二百人为郎将。

后来,契丹可突于反叛,胁迫奚一同依附突厥。鲁苏不能控制,于是逃奔榆关,东光公主奔归平卢。幽州长史赵含章发清夷军击败了叛众,奚众才渐渐回归。第二年,信安王..讨叛,奚酋李诗锁高等部落五千帐归降,列其地为归义州,封李诗为归义王,任他为左羽林军大将军、本州都督,赐帛十万段,移其部落于幽州侧。

李诗死,子延宠即位,又与契丹伙同反叛,被幽州长史张守王圭所困。延宠降,仍任他为饶乐都督,封怀信王,以宗室所生女杨氏封为宜芳公主嫁延宠为妻。延宠杀了公主又叛,诏令立另一酋长婆固为昭信王、饶乐都督,平定其部落。安禄山节度范阳时,邀边功,多次与之鏖战,擒人献俘。诛杀其君王李日越,挑选俘虏中的骁壮者派去戍守云南。终玄宗之世,八次来朝贡献,至德大历年间共入朝十二次。

贞元四年(788),与室韦攻打振武。

七年后,幽州兵击破奚兵六万。德宗时,两次朝献。元和元年,奚君梅落亲自入朝,诏令任他为检校司空,封为归诚郡王。任其部酋索氏为左威卫将军,檀、蓟两州游弈兵马使。任没辱孤为平州游弈兵马使,均赐姓李氏。然而他们暗中勾结回鹘、室韦侵犯西城、振武。终宪宗之世,四次朝献。

大和四年(830),再次侵扰边界,卢龙的李载义将他打败,俘获大将二百余人,缚其帅茹羯来献。文宗赦其罪,赐给冠带,任他为右骁卫将军。五年后,大首领匿舍朗来朝。大中元年(847),北部众山奚都反叛,卢龙的张仲武抓获大酋领,焚烧帐落二十万,收取其刺史以下的面耳三百人,牛羊七万,辎贮五百车入献京师。咸通九年(868),奚王突董苏派大都督萨葛入朝。

此后,契丹日强,奚不敢也不能与之抗衡,就举部依附。契丹政苛严,奚又有怨恨。其酋长去诸,引支部来归附,据守妫州北山,从此就有了东奚与西奚两部。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张廷玉
  卷二十二·吴广成
  卷二百五十八·杨士奇
  卷之五百五十五·佚名
  卷二十三·苏辙
  五一七 寄谕江西巡抚郝硕并各省督抚确查《六柳堂集》解京销毁·佚名
  伊洛渊源录卷一·朱熹
   四、论东西思想法之不同·林语堂
  第52章 用种种阴谋破坏献金大会的蒋介石·冯玉祥
  王逢传·欧阳修
  卷二十·杨士奇
  235.张居正辅政·林汉达
  南史识小录卷七·沈名荪
  奚萼衔·佚名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八·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八    元 方回 编远外类 汲冢周书有王会图周官有象胥环人之职汉蒟酱卭竹蒲萄苜蓿安石榴皆自外国至远人慕化而来使人将命而出以柔以抚其事不一形诸赋咏诡异谲觚於唐为多宋亦不无也

  • 卷二百三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三十九道士类五言古贻韦链师        【唐】储光羲精思莫知日意静如空虚三鸟自来去九光遥卷舒新池近天井玉宇停云车余亦苦山路洗心祈道书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唐】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五·杨仲良

      真宗皇帝   刘盱之变   至道三年八月[1],西川都巡检使韩景祐行部至怀安,帐下广武卒刘盱谋作乱,夜率众袭景祐,景祐逾垣获免,盱遂掠怀安,破汉州及永康军、蜀州,所至城邑,望风奔溃。时益州钤辖马知节亦兼诸州都巡检,领兵

  • 境遇类·佚名

    ○李文贞轶事安溪李文贞公之先代,本聚族乡居。清初时,有剧盗亦姓李者,欲占据其乡,已挈党踞李氏祠堂,索供钱米,李氏族人惶惶,日聚祠门外商议。时公方九岁,随其封翁杂立稠人中,为盗魁所见,呼其进祠,拊摩而噢咻之,并假封翁以词色。一

  • 卷之四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列传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一百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李穑。○李穑字颖叔赞成事谷之子。 生而聪慧异常读书辄诵年十四中成均试已有声。 谷仕元为中瑞司典簿穑以朝官子补国子监生员在学三年谷在本

  • ●续碑传选集(一)·佚名

    长龄 长文襄公事略史善载 甘肃宁夏镇总兵署和阗办事大臣署甘肃提督史公墓碑丁朝雄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杨兆璜 休致直隶广平府知府杨君墓表温承惠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直隶总督慎余温公墓志铭倪

  • 读例存疑卷三·薛允升

    名例律上之三犯罪存留养亲天文生有犯工乐戸及妇人犯罪徒流人又犯罪犯罪存留养亲:巻首凡犯死罪,非常赦不原者,而祖父母(高、曾同)、父母老(七十以上)疾(笃废)应侍(或老或疾),家无以次成丁(十六以上)者(即与独子无异,有司推问明白),开具所

  • 第十一章义冢租·佚名

    (一)乾隆二十四年,台湾知县夏瑚等,设法捐资代运旅榇至厦,俾客亡亲属,按籍认领。咸丰年间,总兵林向荣镇守时,各属停柩不能归葬者,资助运回原籍,皆一时传为盛举。要不若广设义冢,俾小民得一坏之土,以安旅魂,其利尤溥也;但必划界勒碑,垂

  • 卷一百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十四营建志三京城营建规制三【八旗仓厫 八旗教场 八旗礮厰 八旗火药厰】八旗仓厫海运仓在东直门内鞭子衚衕北口外镶黄旗地方原设厫四十五座内四座六间余俱五间计二百二十九间空基十

  • 周书·无逸·佚名

    周公作《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

  • 卷四下 公孙丑章句下·孙奭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原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嬴,齐南邑。充虞,孟子弟子。敦匠,厚作棺也。事严,丧事急。木若以泰美然也。)曰:“

  • 述赦 第十六·王符

    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二〕,气之所结〔三〕,然后为之方〔四〕,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五〕。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设之以禁,故奸可塞国可安矣〔六〕。〔一〕本传在爱日篇后。○铎按:骤赦纵贼,此篇极论其弊。盖

  • 劝助品第十三·佚名

    佛告跋陀和。是菩萨持有四事。於是三昧中助其欢喜。过去佛时持是三昧助欢喜。学是经者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其智悉具足。我助欢喜如是,复次跋陀和。当来诸佛。求菩萨道者,於是三昧中助欢喜。学是三昧者自致阿

  • 答黄覕子问(二则)·太虚

    问一:八识之中,第六是意而第七末那为意识所依故亦名为意。若然,则六为能依,七为所依,即与眼识之依眼根,耳识之依耳根无异,何以六名识而七亦名识乎?答一:梵语“末那”,此译为“意”。八识中第七识正名为意,意者,恒审思量是也。第八

  • 维摩经义疏卷第一·吉藏

    玄义开为四门。一定浅深。二释名题。三辨宗旨。四论会处夫至趣无言玄藉弥布。法身无像物感则形。故知无言而无不言。无像而无不像。以无言而无不言故。张大教网。亘生死流。以无像而无不像。则住如幻智。游戏六道。是

  • 佛种姓经·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一 宝珠经行处品一世界之主宰者而娑婆主梵天合掌向无比伦[佛]请申曰:“于此眼覆尘秽少质之有情。[世尊!]愍此辈而为说法。”二具明智、德行,有荣光,达最后之生,无比俦此如来对一切有情起悲愍

  • 蒙古律书·佚名

    《蒙古律书》(Monggolqagajin-ubiqig)是清初清朝对蒙古立法的一部在天聪、崇德初立法的基础上数次编纂、修订的法律文书。关于《蒙古律书》,据《清圣祖实录》卷二四有段史料追述道:崇德八年(1643),清朝对外藩蒙古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