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柏舟

——内心怨恨的独白

【原文】

汎彼柏舟(1),亦汎其流(2)。

耿耿不寐(3),如有隐忧(4)。

微我无酒(5),以敖以游(6)。

我心匪鉴(7),不可以茹(8)。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9)。

薄言往愬(10),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11),不可选也(12)。

忧心悄悄(13),愠于群小(14)。

觏闵闽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寐辟有摽(16)。

日居月诸(17),胡迭而微(18)。

心之忧矣,肸如匪肸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

(1)汎(fan):同“泛”,意思是在水面上漂浮。柏舟:柏木制成的小船。(2)流:水流的中间。(3)耿耿:心中忧愁不安的样子。寐:睡着。(4)隐忧:内心深处的痛苦。(5)微:非,无。(6)敖:同“遨”,出游。(7)匪:非。鉴:镜子。(8)茹:容纳,包容。(9)据:依靠。(10)愬(su):同“诉”,告诉,倾诉。(11)威仪:庄严的容貌举止。棣棣:雍容娴雅的样子。(12)选(xun):屈挠退让。(13)悄悄;心里忧愁的样子。(14)愠:心里动怒。群小:众多奸邪的小人。(15)觏(gou):遭受。闵:痛苦忧伤。(16)寐:醒来,辟;同“僻”,意思是捶胸。摽;捶胸的样子。(17)居、诸:语气助词,没有实义。(18)胡;为什么。迭:更换,更动。微:昏暗无光。

【译文】

荡起小小枯木舟,随波漂浮在中流。

心烦意乱难人睡,内心深处多忧愁。

不是想喝无美酒,也非没处去遨游。

我心不是那明镜,不能一切尽照出。

虽有骨肉亲兄弟,要想依靠也不行。

也曾对他诉苦衷,惹他发火怒冲冲。

我心不是一块石,不能随意翻过来。

我心不是一张席,不能随意卷起来。

举手投足要庄重,不能退让又屈从。

心中忧愁加痛苦,得罪小人气难消。

遭受痛苦深又多,受的侮辱也不少。

静心细细前后想,捶胸顿足心里焦。

太阳月亮在哪里,为何有时暗无光。

心中忧愁抹不去,就像一件脏衣裳。

静心细细前后想,恨不能奋飞高翔。

【读解】

无论说这首诗是写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侮的内心痛苦,还是说写的是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却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个体的句我价值在现实中惨遭否定,郁郁不得志,痛苦忧愤成疾,以诗言志,表明自己志向高洁,矢志不渝,坚贞不屈。

因此,这是一篇内心情怀的自白书。

物不平则鸣,这大概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人在世上度过,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如果有了这样的遭遇,连表达的冲动都没有,就麻木得太可以了。表达的方式可以有多种,诗(包括其它文学形式)仅仅是方式之一,所以古人说诗“可以怨”,也就是表达内心的幽怨愤恨之情。也许,这是一种比造反或暴力行为更合统治者胃口的方式,因而受到包括圣人孔子在内的显赫人士的推崇。在他们看来,“许可以怨”的最佳标准是“怨而不怒”,也就是说,表达怨恨是允许的,合情合理的,但要把握好“度”,不能大火爆,太愤激,太直露,太赤裸裸,而要含蓄委婉,温文尔雅。

用现在的话来说,表达内心的不满、忧愁、怨恨,是一种“发泄”。发泄出来了,心里就好受了,就容易平衡了。这种效果,很像古希腊哲学家亚理斯多德所说的“净化”,通过净化,保持心理的卫生和健康。

不过,我们从《柏舟》中读到的不平之情,似乎不那么“怨而不怒”,不那么温文尔雅。反复地申说,反复地强调,反复地倾吐,足以一遍又一遍地震撼人心。可以设想。主人公遭受挫折的打击之大,已到了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地步。

是的,人在现实中常常像一根软弱无力的芦苇,但却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他可能没有力量摆脱命运的不公,没有力量反抗制度的压迫,无法避开他人的陷阱。但是,他可以思想,可以由此反思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把它表达出来。从更高的意义上说,当他在这样做的时候,便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发泄和自我表现。

猜你喜欢
  墨子閒詁卷十一·孙诒让
  梁惠王上篇·王夫之
  卷二·崔子方
  提要·胡广
  卷十八·程公说
  卷十三·胡广
  卷四·傅逊
  《小雅》·傅斯年
  卷十九上·王天与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林语堂
  无盖法门品第三·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二十二·佚名
  卷二十五·佚名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清夫·唐圭璋

      清夫字静甫,建阳人。与刘子寰齐名。   念奴娇   武夷咏梅   乱山深处,见寒梅一朵,皎然如雪。的皪妍姿羞半吐,斜映小窗幽绝。玉染香腮,酥凝冷艳、容态天然别。故人虽远,对花谁肯轻折。   疑是姑射神仙,幔亭宴罢,迤

  • 东观集卷四·魏野

    宋 魏野 撰上解梁潘学士十韵尽继祖风流其如鬓未秋石渠陈表让山郡折资求舜禹城分界神仙岳映楼淫祠随处毁学校逐乡修宻疏多亲写狂诗少自收通宵营有乐度嵗狱无囚酒席围红粉盐池照碧油药同方士炼壶共野僧投瓦砾今徒献琼

  • 中州乐府跋·元好问

    声音之道与政通固矣然以三百篇考之成周治矣而夫子不无删焉郑卫乱矣而夫子或有取焉何哉则亦以天理之在人心不可变而人之贤不肖不可必故圣贤之所去取惟其人不惟其时惟其言不惟其人惟其意不惟其言中州乐府作于金人吴彦高

  • 巻十五·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十五    明 袁表马荧 编王典籍集一五言古诗舟经彭蠡扬帆过彭蠡逺见匡庐色瀑布天上来芙蓉望中碧东林钟磬逺沽酒浔阳夕枫树忽鸣猿凄然念乡国题诸葛孔明像炎祚倐云季诸侯骋雄圗栖栖刘豫州

  • 列传第四 王世充 窦建德·刘昫

    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西域胡人也。寓居新丰。祖支颓耨,早死。父收,随母嫁霸城王氏,因冒姓焉,仕至汴州长史。世充颇涉经史,尤好兵法及龟策、推步之术。开皇中,以军功拜仪同,累转兵部员外郎。善敷奏,明习法律,然舞弄文法,高下其心。

  • ●卷上·郑文宝

      南唐高祖姓李,讳知诰。生于徐州。有唐郑王疏属之枝泒。父志祖荣俱不仕。帝少孤,有姊出家为尼,出入徐温家,帝亦随姊往来。温妻李氏以其同姓怜其明慧,收为养子,居诸子之上,名曰“知诰”,累典郡符。温为丞相,封齐王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一)·陈寅恪

    顺治十三年丙申秋冬间牧斋往松江游说马进宝反清告一段落,次年复往金陵,盖欲阴结有志复明之人以为应接郑延平攻取南都之预备,其流连文酒、咏怀风月不过一种烟幕弹耳。此年之诗前已多引证,茲择录有学集诗注捌长干塔光集中顺

  • 卷二十六·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二十六讷殷地方富察氏孟古慎郭和    舒穆鲁伊郎阿      布哈金达锡      纳济拉弼       拖普佳鄂通果 

  • 四十八、钏影楼·包天笑

      秋星阁与钏影楼,两个笔名,我是常用的。秋星阁这个名儿,我曾经用了在上海开过小书店,现在且不必去说它。至于钏影楼这个名儿。我用得最多,有好几方图章,都是刻着钏影楼的。人家觉得这钏影楼三字,未免有点脂粉气,好像是个应

  • 寇彦卿传·欧阳修

    寇彦卿字俊臣,开封人。几代人都在宣武军当牙将。太祖开始镇守宣武军就用他当通引官,累升为右长直都指挥使,兼氵名州刺史。罗绍威准备诛杀牙军,太祖派彦卿到魏商议,彦卿秘密地帮绍威计谋,于是牙军全被杀光。彦卿身高八尺,方面

  • 卷十一 规取陇蜀·李有棠

    太宗天会八年,即宋高宗建炎四年也。秋七月辛亥,以皇子、右副元帅宗辅赴陕援罗索。先是,遣罗宗经略陕西,所下城邑,叛服不常。其监战之阿里布请益兵,帅府会诸将议,乃命宗辅往。诏曰:“罗索往者所向辄克,今使专征陕西,淹延未定,岂倦

  • 卷四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八 朱批杜滨奏摺 雍正六年十月初四日陕西粮盐道【臣】杜滨谨 奏窃【臣】一介庸愚荷蒙 圣恩由吏科给事中补授陕西粮盐道本年三月十四 日恭请 圣训教诲谆切勉励周详又 赏【臣】摺奏着遣家

  • 卷五十·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五十总督巡抚表总督巡抚国朝官制总督【正二品加尚书衔从一品】直一人【驻保定府】江南江西一人【驻江宁府】福建浙江一人【驻福州府】湖北湖南一人【驻武昌府】四川一人【驻成都府】陜

  • 卷二·项安世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説卷二宋 项安世 撰説经篇二李挺之反对法以乾坤变六十四卦李挺之反对法其实即生卦法也故世之言卦变者皆自挺之出其法以干父坤母爲二卦不反对又以乾坤三交生六卦亦不反对颐交大过一也小过交中孚二

  • 卷十五·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十五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特牲馈食疏谓无问庙数多少皆同日而祭毕是也又云皆先祭祖后祭祢则失之矣献有多寡每献同时而毕事然后节简时寛礼意浃洽若祭分先后即兼祭祖祢

  • 译文 卷十二 警戒·朱熹

    卷十二 警戒 12&middot;01 濂溪先生曰: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mdash;&mdash;周敦颐《通书&middot;过》[译文]周敦颐先生说:子路一爱一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因而有

  • 利议第二十七·桓宽

    【题解】本篇是大夫和文学围绕兴利的问题所展开的辩论。文学主张&ldquo;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rdquo;,企图瓦解经济基础,以达到复古的目的。大夫则针锋相对,指责文学&ldquo;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

  • 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布施波罗蜜多中际非缚非解。何以故?布施波罗蜜多中际无所有性。为布施波罗蜜多中际自性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中际非缚非解。何以故?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中际无所有性。为净戒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