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弁言

这本近四十万言的丁曰健“治台必告录”,原书现藏台湾大学图书馆,系清同治丁卯(六年、即一八六七年)镌梓。全书分为八卷,前五卷(一~五)是着者编辑别人的文字,后三卷(六~八)才是着者自己的言论。因此,前一部分必然会与别的文献丛刊形成重复(例如卷一“鹿洲文集”三十二篇与卷二“东溟文集”十二篇及“东槎纪略”三篇,与文献丛刊第一二种的蓝鼎元“东征集”及第七种的姚莹“东槎纪略”,显多雷同)。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经过慎重的考虑,仍予全部刊出。理由是丁曰健的“治台必告录”为一重要文献,自成体系,我们不宜于任意割裂;而且重复部分,也有互相参照的价值。此外,还有一点,也得交代。即标点分段,见仁见智;同一文字,各人的看法不同,标点分段亦自不同。我们为了尊重各人的看法,不作硬性的统一。

原书的目录,本来是每卷独立的。我们分装四册,乃于每册的卷首列一目录;同时,又在第一册的卷首加一总目,以利检索。

这本列为文献丛刊第一七种的“治台必告录”,它的出版反在同丛刊第五四种“台湾教育碑记”之后,时间显有延搁。这原因,并不全在本书的篇幅较多(在已出版的文献丛刊中,以本书的篇幅为最多),而在原书有少数字被虫咬了,经我们就南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藏书校补的,所以颇费时间。

但是,也有好处。本书卷八最后两文,即“修造台澎提学道署初记”及“修造台澎提学道署再记”,是由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藏书录刊的(查两书都是同治丁卯春镌、知足知止园藏梓,但“史语所”藏本多出上述两文)。

(周宪文)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一·志第七十四·礼二十四等·脱脱
  卷六十一·志第十三·地理四·宋濂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八·礼六·张廷玉
  卷二二0 唐紀三十六·司马光
  卷八十一 大中祥符六年(癸丑,1013)·李焘
  宋史全文卷十九下·佚名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杨士奇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六·佚名
  第一一示贴天运(实则光绪)十五年十月十日一一一○七-七·佚名
  序·曾巩
  四○一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旨添设供事额缺折·佚名
  民国四年(1915)十一月廿五日至五年(1916)四月十七日·胡适
  卷六·佚名
  卷一百·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元帅弘范(淮阳集)·顾嗣立

    弘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公柔第九子也。中统初,授行军司马,以平济南李璮功,进顺天路管民总管,移守大名。六年,授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十一年,北兵渡江,弘范为前锋,长驱至建康。屡败宋师,上其功,改亳州万户。后赐名拔都,从中书左丞

  • 卷末 叙论四·王夫之

      〖一〗   治道之极致,上稽尚书,折以孔子之言,而蔑以尚矣。其枢,则君心之敬肆也;其戒,则怠荒刻覈,不及者倦,过者欲速也;其大用,用贤而兴教也;其施及于民,仁爱而锡以极也。以治唐、虞,以治三代,以治秦、汉而下,迄至于今,无不可以

  • 西游纪·张瀚

    岁己未,自武林泛舟苕溪,遂从陆行。经广德之白云庵,由宁国、池州渡江为安庆,三渡水为潜山、太湖,而黄梅以西则楚地也,路多高山深溪。由蕲渡巴为黄陂,经古云梦,而今之承天,则显陵在焉。余恭谒而渡湘江。贻诗以吊屈原。至荆州,走观

  • 第三十三回 项羽遣人杀义帝 陈平渡河投汉王·黄士衡

    话说项王得张良之书,准备起兵伐齐,因想起:“天下大乱,义帝尚在,将来如有人挟之以令各国,与我为敌,是为养虎贻患。不如及早除之,以绝祸根。”是时义帝已由彭城起行,项王因使人催其速行,一面遣使前往九江英布处,密令如此如此。义帝

  • 卷之四百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皇甫仲和传·张廷玉

    皇甫仲和,河南睢州人。精通天文历算。永乐年间,成祖北征,仲和与袁忠彻扈从。大军至漠北尚不见寇,准备退兵,命仲和卜卦。仲和说:“今日未刻与申刻之间,寇会从东南来。王师开始会退却,最后必胜。”忠彻也这样说。到了日中还不见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十六兵部车驾清吏司马政凡牧马八旗马每岁季春由部以出牧之数具奏并列副都统名请每翼简用一人掌出牧事每旗视马多寡拨委官兵陆续领赴口外马场择水草丰茂处牧养听副都统管辖调度归牧之期以

  • 明忠 第三十一·王符

    人君之称,莫大于明〔二〕;人臣之誉,莫美于忠〔三〕。此二德者,古来君臣所共愿也。然明不继踵〔四〕,忠不万一者〔五〕,非必愚闇不逮而恶名扬也〔六〕,所以求之非其道尔〔七〕。〔一〕○铎按:此文论国之所以治者,在上下同心。所

  • 卷十·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长洲余萧客撰仪礼下丧服【下】大功子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于祖庙礼服传【白虎通下】【传】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按孔子家语曰男子十六而成童女子十四而化育此成人之大例也人成有早晚又按左氏传曰

  • 卷二十一·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二十一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公至自齐【左公谷皆以公至下别作一节 兼礼例】夏仲孙蔑如京师春王使来徵聘至夏而孟献子聘于周当时王以为有礼厚赂之不书徵聘者讳之也齐侯伐莱秋

  • 第九 权篇 4·王诩

    【原文】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①。故介虫之捍②也,必以坚厚;螫虫③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一兽知

  • 有为无为法品第十·佚名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有为无为法得有为无为法方便。持世。菩萨摩诃萨正观择有为无为法。云何为正观择。是有为法无有作者无有受者,是有为法自生自堕数中。是故名有为法。是有为法以虚妄因缘和合行。云何为行自堕数

  • 代序二:李叔同先生 曹聚仁·李叔同

    曹聚仁“五四”前后中年人的寂寞、苦闷,在我们年轻的人是不大了解的。“五四”狂潮中,记得有一天晚上,沈仲九先生亲切地告诉我们:“弘一法师若是到了现在,也不会出家了。”可是李叔同先生的

  • 天台菩萨戒疏上·明旷

    天台沙门明旷删补(草书灭法传者须真)佛性常住教起从缘缘宜不同故义有广略。或引众释以显异。或破今古验非圆。或以绮饰引文才。或存肤质成深致。莫非为彰教旨四悉适时也。今随所欲直笔销文取舍有凭不违先见。则以天台

  • 卷第六十五·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五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 尔时善财童子。於善知识所。起最极尊重心。生广大清净解。常念大乘

  • 序·介庵悟进

    嘉兴大藏经 介庵进禅师语录序佛祖密室中有一段因缘从来无人觑着何故觑着则瞎秪如临济兴化父子授受源流有据诸方但以化得三圣大觉力而拈临济香更有谓临济不传兴化而化在三圣大觉处悟得先师吃棒底道理后拈香临济盖僭嗣

  • 台湾诗荟杂文钞·连横

    不分卷,集自连横在日据台湾时期所编「台湾诗荟」杂志;因所集各篇章间有「叙言」或「跋语」皆出诸原刊编者(署名雅棠)手笔,即着于连氏编。「诗荟」创刊于民国十三年二月,讫翌年十二月停刊,计出二十二期。其发刊旨趣,在于提倡故

  •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强思齐

    二十卷。唐末强思齐 (生卒年不详) 撰。强思齐,字默越,濛阳 (今属四川彭县)人。他自幼即探讨玄关秘要,深得妙旨。前蜀王建赐号玄德大师。所撰《玄德纂疏》约成书于前蜀乾德二年 (920),卷首有杜光庭序文一篇。该书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