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王淑艳 译注

【说明】

本文是记述汉代佞臣邓通、赵同和李延年等的合传,揭露了他们无才无德,却善承上意,察颜观色,专以谄媚事主,甚至不惜丧失人格,吮痈取宠,以及他们恃宠骄横,奸乱永巷的丑恶行径和肮脏的灵魂,进而婉转地讽刺和鞭挞了文、景、武等帝的任人失当,重用奸佞的弊端。佞臣与酷吏都是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反转来它对封建政治也必然造成严重的恶果,这从历代封建王朝佞人乱政的大量史实中可以得到验证。司马迁在文章中对此深表感慨,表现了他对汉代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未来政情的忧虑,反映了他的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文章短小,叙事简洁而有条理,尤其是寓感慨于叙事之中的写法,以及篇末直抒胸臆的写法,使感情跌宕婉转,“通篇一气,直贯到底”(吴见思《史记论文》),很有艺术的感染力。

【译文】

俗语说:“努力种田,不如遇到丰年。好好为官,不如碰到赏识自己的君王。”这不是没有根据的空话。不但是女子用美色谄媚取宠,就是士人和宦者也有这种情况。

从前用美色取得宠幸的人很多。到汉朝建国时,高祖为人极暴猛刚直,但却有籍孺以谄媚得宠。孝惠帝时有个闳孺也是这样。这两个人并没有才能,只是靠婉顺和谄媚得到了显贵和宠爱,竟同皇上同起同卧,连公卿大臣都要通过他们去向皇上沟通自己的说词。所以汉惠帝时,郎官和侍中都戴着用鵕鸟毛装饰的帽子,系着饰有贝壳的衣带,涂脂抹粉,这是受了闳孺和籍孺之流感染影响的结果。后来,闳孺和籍孺都把家搬到了安陵。

汉文帝时的宫中宠臣,士人有邓通,宦官有赵同、北宫伯子。北宫伯子因为是仁爱的长者而受到宠幸;赵同因善于观察星象和望气而受到宠幸,常常做文帝的陪乘;邓通没有技能。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因善于划船当了黄头郎。汉文帝做梦想升天,不能上,有个黄头郎从背后推着他上了天,他回头看见那人衣衫的横腰部分,衣带在背后打了结。梦醒后,文帝前往渐台,按梦中所见暗自寻找推他上天的黄头郎。果然看到邓通,他的衣带在身后打了结,正是梦中所见的那人。文帝把他召来询问他的姓名,他姓邓名通,文帝喜欢他,一天比一天地更加尊重和宠爱他。邓通也老实谨慎,不喜欢和外人交往,虽然皇帝给予休假的恩赐,他也不想外出。这时皇帝赏赐他十多次,总共上亿的金钱,官职升到上大夫。文帝常常到邓通家玩耍。但是邓通没有别的什么才能,不能推荐贤士,只是自己处事谨慎,谄媚皇上而已。有一次,皇上让善于相面的人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以后说:“邓通当贫饿而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有的就在我,怎能说他会贫困呢?”于是文帝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赐给了邓通,并给他自己铸钱的特权,从此“邓氏钱”流传全国。他的富有达到了这个程度。

文帝曾经得了痈疽病,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文帝心中不高兴,从容地问邓通说:“天下谁最爱我呢?”邓通说:“应该没有谁比得上太子更爱你的了。”太子前来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让他给吮吸脓血,太子虽然吮吸了脓血,可是脸上却显露出难为情的样子。过后太子听说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心里感到惭愧,也因此而怨恨邓通。等到文帝死去,汉景帝即位,邓通被免职,在家闲居。过了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偷盗了境外的铸钱。景帝把这事交给法官审理,结果确有此事,于是就结案,把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充公,还欠好几亿钱。长公主刘嫖赏赐邓通钱财,官吏就马上没收顶债,连一只簪子也不让邓通戴在身上。于是长公主就命令手下的人只借给邓通衣食的费用。竟使他不能占有一个钱,寄食在别人家里,直到死去。

孝景帝时,宫中没有受宠的臣子,但只有郎中令周仁,他最受宠爱,超过一般人,然而仍不深厚。

当今天子汉武帝的宫中受宠的臣子,士人则有韩王的子孙韩嫣,宦官则有李延年。韩嫣是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当今皇上做胶东王时,韩嫣同皇上一同学书法而相互友爱。等到皇上当了太子时,越发亲近韩嫣。嫣善于骑马射箭,善于谄媚。皇上即位,想讨伐匈奴,韩嫣就首先练习匈奴的兵器,因为这个原因,他越来越尊贵,官职升为上大夫,皇上的赏赐比拟于邓通。当时,韩嫣常常和皇上同睡同起。一次,江都王刘非进京朝见武帝,皇帝有令,他可随皇帝到上林苑打猎。皇上的车驾因为清道的关系还没有出发,就先派韩嫣乘坐副车,后边跟随着上百个骑兵,狂奔向前,去观察兽类的情况。江都王远远望见,以为是皇上前来,便让随从者躲避起来,自己趴伏在路旁拜见。韩嫣却打马急驰而过,不见江都王。韩嫣过去后,江都王感到愤怒,就向皇太后哭着说:“请允许我把封国归还朝廷,回到皇宫当个值宿警卫,和韩嫣一样。”太后由此怀恨韩嫣。韩嫣侍奉皇上,出入永巷不受禁止,他的奸情终于被太后知道。皇太后大怒,派使者命令韩嫣自杀。武帝替他向太后谢罪,终于没被接受,韩嫣自杀了。案道侯韩说是他的弟弟,也因谄媚而得到宠爱。

李延年是中山国的人,他父母和他以及兄弟姐妹们,原来都是歌舞演员。李延年因犯法被宫刑,然后到狗监任职。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向武帝说起李延年妹妹善长舞蹈的事,武帝见到李延年的妹妹,心里很喜欢她。待到李延年妹妹被召进宫中后,又召李延年进宫,使他显贵起来。李延年善于唱歌,创作了新的歌曲,这时皇上正修造天地庙,想创作歌词配乐歌唱。李延年善于迎合皇上的心意办事,配合乐曲唱了新作的歌词。他妹妹也得到武帝的宠幸,生了男孩子。李延年佩带二千石官职的印章,称作“协声律”。他同皇上同卧同起,非常显贵,而且受宠爱,和韩嫣受到的宠幸相似。过了很长时间,李延年渐渐和宫女有淫乱行为,出入皇宫骄傲放纵。待到他妹妹李夫人死后,皇帝对他的宠爱衰减了,于是李延年及其兄弟们被拘捕而杀死。

从此以后,宫内被皇上宠幸的臣子,大都是外戚之家,但是这些人都不值得一谈。至于卫青、霍去病也因为外戚的关系而得到显贵和宠幸,但他们都能凭自己的才能求得上进。

太史公说:帝王宠爱和憎恶的时机太可怕了!从弥子瑕的经历完全可以看到后代佞幸之人的结局啊。哪怕是百代以后,也是可以知道的。

【原文】【注解】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①,善仕不如遇合②”,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③。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④,然籍孺以佞幸⑤。孝惠时有闳孺⑥。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⑦。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⑧,贝带⑨,傅脂粉⑩,化闳、籍之属也(11)。两人徙家安陵(12)。

①力田:努力种田。逢年:遇到丰收年景。②遇合:指君臣和谐,国君器重大臣。③士宦:士人和宦官。④暴抗:暴猛刚直。抗,通“伉”。⑤以佞幸:靠谄媚得到宠幸。⑥孝惠:汉惠帝。⑦关说:通其说词。关,通。⑧冠:戴帽子。鵕:鸟名,此指用鵕羽毛装饰的帽子。⑨贝带:用贝壳装饰的腰带。⑩傅:通“敷”。抹搽。(11)化:感染、影响。(12)安陵:汉惠帝陵邑。

孝文时中宠臣①,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北宫伯子以爱人长者②;而赵同以星气幸③,常为文帝参乘④;邓通无伎能⑤。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⑥。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⑦。觉而之渐台⑧,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⑨,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听见也。召向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⑩,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11),不好外交,虽赐洗沐(12),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13),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14)。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15),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文帝尝病痈(16),邓通常为帝唶吮之(17)。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18)。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19)。下吏验问(20),颇有之,遂竟案(21),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22)。长公主赐邓通(23),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24)。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25)。竟不得名一钱(26),寄死人家。

①中宠臣:皇宫中的受宠之臣。②爱人长者:仁慈的长者。③星气:观察星象和望气。幸:受宠爱。④参乘:陪乘。⑤伎能:通“技能”。⑥濯(zhào,照)船:用桨划船。濯:通“棹”。⑦顾:回头看:裻(dū,督):衣衫和横腰部分。带:衣带。穿:打结。⑧觉:指梦醒。之:往。渐台:建在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台子。⑨阴目:暗中看着。⑩说:同“悦”。(11)愿谨:性格老实谨慎。(12)外交:同别人交往。洗沐:休假。按汉制,官吏五日一洗沐。(13)巨万:犹言“上亿”。十数:十来次。(14)如:往。(15)富通:使邓通富有。(16)病痈:得了痈病。(17)唶吮:吮吸。(18)色难:脸上显出难为情的表情。(19)徼:边境。(20)下吏:交给法官。验问:验证询问。(21)竟案:结案。(22)责:通“债”。(23)长公主:指汉景帝的姐姐刘嫖。(24)簪:古人插发的长针,常以金玉制成。著身:戴在身上。(25)假:借。(26)竟:最终。名:犹“占有”。

孝景帝时,中无宠臣,然独郎中令周文仁①,仁宠最过庸②,乃不甚笃③。

①周文仁:《汉书》作“周仁”。按周仁字文。②庸:指平常人,一般人。③笃:厚。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嫣者,弓高侯孽孙也①。今上为胶东王时②,嫣与上学书相爱③。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嫣善骑射,善佞。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习胡兵④,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时嫣常与上卧起。江都王入朝,有诏得从入猎上林中。天子车驾跸道未行⑤,而先使嫣乘副车⑥,从数十百骑,骛驰视兽。江都王望见⑦,以为天子,辟从者⑧,伏谒道傍⑨。嫣驱不见。既过,江都王怒,为皇太后泣曰⑩:“请得归国入宿卫(11),比韩嫣。”太后由此嗛嫣(12)。嫣侍上,出入永巷不禁(13),以奸闻皇太后(14)。皇太后怒,使使赐嫣死(15)。上为谢(16),终不能得,嫣遂死。而案道侯韩说,其弟也,亦佞幸。

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17)。延年坐法腐(18),给事狗中。(19)。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20),上见,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21),欲造乐诗歌弦之(22)。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23)。其女弟亦幸,有子男。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24)。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25)。久之,寝与中人乱(26),出入骄恣。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后,爱驰,则禽诛延年昆弟也(27)。

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①弓高侯:指韩王信之子韩颓当。孽孙:庶孙,即媵妾所生之孙。②今上:指汉武帝。③书:书法。④胡兵:指胡人(即匈奴)的兵器或阵法。⑤跸道:古代天子出行要先清道,禁止行人通过,称为跸道。⑥副车:从车。⑦江都王:汉武帝异母兄刘非⑧辟:通“避”,躲。⑨伏谒:伏地拜见。傍:通“旁”。⑩为:向。(11)归国:交还封国。宿卫:在禁宫中担当夜间警卫。(12)嗛:怀恨。(13)永巷:宫中长巷。此指妃嫔的住所。(14)奸:指与宫女有奸情,或对宫女有非礼举动。(15)使使:派使者。(16)谢:认错,谢罪。(17)身:自己。女:指姐妹。故:从前。倡:唱歌跳舞的艺人。(18)坐法:犯法。腐:宫刑。(19)给事:供职。狗中:即狗监,官名。(20)平阳公主:指汉武帝的姐姐而初嫁平阳侯曹寿者。女弟:妹妹,此指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21)兴:兴建。天地祠:天地庙。(22)乐诗:歌词。歌弦:配乐歌唱。(23)善承意:善于领会皇上的心意,加以奉迎。弦次:当为“弦歌”。《汉书·佞幸传》作“弦歌”。初诗:新造的歌词。(24)号:称作。协声律:即“协律都尉”,官名。(25)埒(liè,列):相等。(26)寝:渐渐。中人:指宫女。(27)禽:同“擒”。昆弟:兄弟。

太史公曰:甚哉爱憎之时①!弥子瑕之行②,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

①甚:重要。爱憎之时:指皇帝爱和憎的时机。②弥子瑕:春秋时代卫灵公的宠臣。在他得幸时,竟假托君命驾车回到家中,受到卫君称赞;他吃桃子感到味美,把留下的一半献给卫君,也受到称赞。但他失宠后,这些也都成了他的罪过。见《左传·定公六年》、《韩非子·说难》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四 阳斐 卢潜 崔劼 卢叔武 阳休之 袁聿修·李百药
  卷三百九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八·赵尔巽
  论赞第九·浦起龙
  ●卷九·魏泰
  卷三十九下·朱熹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尚史卷四十八·李锴
  七八九 谕着添派和珅同办《日下旧闻考》·佚名
  元寿兴传·李延寿
  解琬传·刘昫
  权德舆传·欧阳修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司马迁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臞翁·唐圭璋

      臞翁,刘鉴同时人。   满江红   孟史君祷而得雨   祷雨文昌,只全靠、心香一瓣。才信宿,沛然膏泽,来从方寸。早稻含风香旖旎,晚秧饱水青葱茜。问螺江、恰见线来流,今平岸。   君作事,看天面。天有眼,从君愿。信瑞莲

  • 王观·唐圭璋

      观字通叟,如皋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元丰二年(1079)为大理寺丞。坐知江都县枉法受财,除名永州编管(或云曾官翰林学士)。曾著扬州赋,芍药谱。有冠柳集,不传,今有辑本。   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已有坠红千片。春意怎

  • 台湾诗乘苏序·连横

    连子既成《台湾通史》之三年,益以其间撰为《台湾诗乘》一书。书成,属序于余。余惟诗之存亡,岂不重视其人哉?逊清三百年间,前后称诗者众矣。自渔洋、秋谷、愚山、初白诸子以来,各家流派,虽互有得失,然风骚坛坫,迭为主盟;独台湾以

  • 原序·周权

    ●此山诗集原序诗有经纬焉诗之正也有正变焉後人傅益之说也伤时之失溢於讽刺者果皆变乎乐府基於汉实本於诗考其言皆非愉悦之语若是则均谓之变矣建安黄初之作婉而平羁而不怨拟诗之正可乎滥觞於唐以文为诗韩吏部始然而舂

  • 第十六场·田汉

    [赵观家,赵母独上。赵母 (唱[二黄原板〕)母子们在故乡苦度春秋,又谁知金寇犯我神州!我的儿他本是忠良之后,他岂肯把国事看水流舟?今日里奉书帖去见太守,却为何到此时不见回头!将身儿来至在二堂口,等候着我的儿细问根由。赵观 

  • 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四十八·宋濂

        杨大渊   杨大渊,天水人也。与兄大全、弟大楫,皆仕宋。大渊总兵守阆州。岁戊午,宪宗兵至阆州之大获城,遣宋降臣王仲入招大渊,大渊杀之。宪宗怒,督诸军力攻,大渊惧,遂以城降。宪宗命诛之,汪田哥谏止,乃免。命以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三·杨仲良

      神宗皇帝   王安石毁去正臣   治平四年九月戊戌,知制诰、知江宁府王安石为翰林学士。韩琦数因入对,恳求罢相。上察琦不可复留,赐手札曰:『今许卿暂临藩服,朕将虚上宰之位,以待卿还。』辛丑,特授琦守司徒兼侍中、镇安

  • 卷十一史七·何良俊

    乙卯年,倭贼从浙江由严衢过饶州,历徽州宁国太平而至南京,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

  • 一四六六 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一四六六 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陕西巡抚臣秦承恩跪奏,为查明汇奏事。窃照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应于年底汇奏。陕西省白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六年陆续查缴过七十三部,俱

  • 史记集解卷十一·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孝景皇帝者【汉书音义曰讳啓】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

  • 第十一章 詩人、名妓、高僧·林语堂

    杭州,在當年一如今日,是一個美妙難言的都市,諺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後來幾乎變成了蘇東坡的第二故鄉。他初到杭州便寫出下麵的詩句: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杭州像是蘇東坡的

  • 拓跋崇传·李延寿

    拓跋悦的弟弟崇,太武帝让他承袭陈留桓王的爵位。拓跋崇性格深沉稳重。起先,卫王仪死后,道武帝想要和皇室宗亲加深感情,就下诏召见各亲王的子弟进宫饮宴。常山王素等三十多人都以为是要让他们跟卫王仪一起连坐治罪,又惊又疑

  • 四十年·佚名

    (甲午)四十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卯,上下御製五言絶三首于海昌尉吳泰周。其一曰:新年何以祝,燕氣願廓淸。泰運從今啓,皇朝業復明。其二曰:新年何以祝?邦國願年豐。調順從今始,慶成八域同。其三曰:新年何以祝?朝著願

  • 力命第六·列子

    【原文】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①。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

  • 礼忏文之二·佚名

    窥著地两手抱昧□□□□□□□□□□恭莫以散乱等闲心一心专□□□□□□□可是轻处若不止诚殷重□□□□□□□降赴亦不摄授启请亦□□□□□□□□灭却得轻慢罪当须勤□□□□□□□思冷水如病等良药医治而得差□□

  • 禹贡论·程大昌

    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撰。《禹贡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五卷,与 《宋史·艺文志》卷数相合,然今所见宋刻本及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库书均著录为二卷,《总目》沿袭《宋史·艺文志》,

  •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神会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卷。写本有:P.3047、3488、2045。胡适把第一写本校订编入《神会和尚遗集》卷二,作为《神会语录第二残卷》;第二写本编入该书卷三,作为《第三残卷》。第三写本由铃木大拙发现,内容包括第二写本的

  • 佛治身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说当学工语,不离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