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史记卷第十。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零零零零

新罗本纪第十。

[元圣王][昭圣王][哀庄王][宪德王][兴德王][僖康王][闵哀王{敏哀王}][神武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元年

○[元圣王]立。讳[敬信],[奈勿王]十二世孙。母,[朴]氏[继乌]夫人;妃,[金]氏,[神述]角干之女。初,[惠恭王]末年,叛臣跋扈,[宣德]时为上大等,首唱除君侧之恶。[敬信]预之,平乱有功, [宣德]卽位,邦{卽}为上大等。及[宣德]薨,无子。群臣议后,欲立王之族子[周元]。[周元]宅于京北二十里,会,大雨,[阏川]水涨,[周元]不得渡。或曰:"卽人君大位,固非人谋,今日暴雨,天其或者不欲立[周元]乎?今上大等[敬信],前王之弟,德望素高,有人君之体。"于是,众议翕然,立之继位。旣而雨止,国人皆呼万岁。二月,追封高祖大阿 [法宣]为[玄圣大王],曾祖伊 [义宽]为[神英大王],祖伊 [魏文]为[兴平大王],考一吉 [孝让]为[明德大王],母[朴]氏为[昭文太后],立子[仁谦],为王太子。毁[圣德大王][开圣大王]二庙,以[始祖大王][太宗大王][文武大王]及祖[兴平大王]考[明德大王]为五庙。增文武百官爵一级。拜伊 兵部令[忠廉]为上大等。伊 [悌恭]为侍中,[悌恭]免,伊 [世强]为侍中。三月,出前妃[具足王后]于外宫,赐租三万四千石。[浿江鎭]进赤乌。改摠管为都督。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零二年

○二年,夏四月,国东雨雹,桑麦皆伤。遣[金元全]入[唐],进奉方物。[德宗]下诏书曰:" [新罗]王[金敬信]。[金元全]至,省表及所进奉具悉。卿俗敦信义,志秉贞纯,夙奉邦家,克遵声敎。抚兹藩服,皆 儒风,礼法兴行,封部宁乂,而竭诚向阙,述职无亏。累遣使臣,聿修贡献,虽溟渤遐广,道路悠长,贽币往来,率循旧兴{典},忠 益着,嘉叹良深。朕君临万方,作人父母,自中及外,合轨同文,期致太和,共 仁寿。卿宜保安封内,勤恤苍生,永作藩臣,以宁海裔。今赐卿罗锦绫彩等三十匹,衣一副,银 一口,至宜领之;妃锦彩绫罗等二十匹,押金线绣罗裙衣一副,银椀一;大宰相一人衣一副,银 一;次宰相二人各衣一副,银椀各一。卿宜领受分给。夏中盛热,卿比平安好,宰相已下, 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秋七月,旱。九月,王都民饥,出粟三万三千二百四十石以赈给之。冬十月,又出粟三万三千石以给之。大舍[武乌],献『兵法』十五卷『花铃图』二卷,授以[屈县{屈岬县/屈押县}]令。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零三年

○三年,春二月,京都地震。亲祀神宫。大赦。夏五月,太白昼见。秋七月,蝗害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零四年

○四年,春,始定读书三品以出身。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者为上;读『曲礼』『论语』『孝经』者为中;读『曲礼』『孝经』者为下。若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书者,超擢用之。前祇以弓箭选人,至是改之。秋,国西,旱蝗,多盗贼,王发使安抚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汉山州]民饥,出粟以 之。秋七月,陨霜伤 。九月,以[子玉]为[杨根县]小守,执事史[毛肖] {驳}言:"[子玉]不以文籍出身,不可委分忧之职。"侍中议云:"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为学生,不亦可用耶?"王从之。

○论曰:"惟学焉然后闻道,惟闻道然后灼知事之本末。故学而后仕者,其于事也,先本而末自正。譬如举一纲,万目从而皆正。不学者反此,不知事有先后本末之序,但区区弊精神于枝末,或 敛以为利,或苛察以相高,虽欲利国安民,而反害之。是故,『学记』之言,终于'务本',而『书』亦言:'不学墙面, 事惟烦。'则执事[毛肖]一言,可为万世之模范者焉。"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以[宗基]为侍中。增筑[碧骨堤],征[全州]等七州人,兴役。[熊川州]进赤乌。三月,以一吉 [伯鱼]使北国。大旱。

夏四月,太白辰星,聚于东井。五月,出粟赈[汉山][熊川]二州饥民。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零七年

○七年,春正月,王太子卒,谥曰[惠忠]。伊 [悌恭]叛,伏诛。[熊川州][向省]大舍妻,一产三男。冬十月,京都雪三尺,人有冻死。侍中[宗基]免,大阿 [俊邕]为侍中。十一{二}月,京都地震。内省侍郞[金言]为三重阿 。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零八年

○八年,秋七月,遣使入[唐],献美女[金井兰],其女国色身香。八月,封王子[义英]为大子{太子}。上大等[忠廉]卒,伊 [世强]为上大等。侍中[俊邕]病免,伊 [崇斌]为侍中。冬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零九年

○九年,秋八月,大风折木偃禾。奈麻[金恼]献白雉。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一零年

○十年,春二月,地震。太子[义英]卒,谥曰[宪平]。侍中[崇斌]免,以  [彦升]为侍中。秋七月,始创[奉恩寺]。[汉山州]进白鸟{白乌}。起[望恩楼]于宫西。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一一年

○十一年,春正月,封[惠忠太子]之子[俊邕]为太子。夏四月,旱,亲录囚。至六月乃雨。秋八月,陨霜害 。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一二年

○十二年,春,京都饥疫,王发仓 赈恤之。夏四月,侍中[彦升]为兵部令,伊 [智原]为侍中。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一三年

○十三年,秋九月,国东,蝗害 ,大水山崩。侍中[智原]免,阿 [金三朝]为侍中。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元圣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三月,宫南楼桥灾。[望德寺]二塔相击。夏六月,旱。[屈自郡][石南乌]大舍妻,一产三男一女。冬十二月二十九日,王薨。谥曰[元圣],以遗命举柩烧于[奉德寺]南。[『唐书』云:"[贞元]十四年,[敬信]死。"『通鉴』云:"[贞元]十六年,[敬信]死。"以本史孝{考}之,『通鉴』,误。]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昭圣王元年

○[昭圣[或云[昭成]]王]立。讳[俊邕],[元圣王]太子[仁谦]之子也。母,[金]氏。妃,[金]氏[桂花]夫人,大阿 [叔明]女也。[元圣大王]元年,封子[仁谦]为太子,至七年卒,[元圣]养其子于宫中。五年,奉使大[唐],受位大阿 ;六年,以波珍 为宰相;七年为侍中;八年为兵府令{兵部令};十一年为太子,及[元圣]薨,继位。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昭圣王零一年

○元年,春三月,以[菁州][居老县]为学生禄邑。[冷井县]令[廉哲]进白鹿。夏五月,追封考[惠忠太子]为[惠忠大王]。[牛头州]都督遣使奏言:"有异兽若牛,身长且高,尾长三尺许,无毛长鼻,自[岘城川]向[乌食壤]去。"秋七月,得人蔘九尺,甚异之,遣使如[唐]进奉,[德宗]谓非人蔘,不受。八月,追封母[金]氏为[圣穆太后]。[汉山州]献白乌。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昭圣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封妃[金]氏为王后,以[忠芬]为侍中。夏四月,暴风折木蜚瓦,[瑞兰殿]帘飞不知处,[临海][仁化]二门坏。六月,封王子为太子。王薨,谥曰[昭圣]。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哀庄王元年

○[哀庄王]立。讳[淸明],[昭圣王]太子也。母,[金]氏[桂花]夫人。卽位时,年十三岁,阿 兵部令[彦升]摄政。初,[元圣]之薨也,[唐][德宗]遣司封郞中兼御史中丞[韦丹],持节吊慰,且册命王[俊邕],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新罗]王,[丹]至[ 州],闻王薨,乃还。秋七月,王更名[重熙]。八月,授前入[唐]宿卫学生[梁悦][豆 ]小守。初,[德宗]幸[奉天],[悦]从难有功,帝授右赞善大夫还之,故王擢用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哀庄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谒始祖庙。别立[太宗大王][文武大王]二庙。以始祖大王及王高祖[明德大王]曾祖[元圣大王]皇祖[惠忠大王]皇考[昭圣大王]为五庙。以兵部令[彦升],为御龙省私臣,未几为上大等。大赦。夏五月壬戌朔,日当食,不食。秋九月,荧惑入月,星陨如雨。[武珍州]进赤乌,[牛头州]进白雉。冬十月,大寒,松竹皆死。[耽罗国]遣使朝贡。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哀庄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王亲祀神宫。夏四月,以阿 [金宙碧{金富碧}]女,入后宫。秋七月,地震。八月,创[加耶山][海印寺]。[ 良州]进赤乌。

冬十二月,授[均贞]大阿 ,为假王子,欲以质[倭]国,[均贞]辞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哀庄王零四年

○四年,夏四月,王幸南郊观麦。秋七月,与[日本国]交聘结好。冬十月,地震。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哀庄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以伊 [秀升]为侍中。夏五月,[日本国]遣使,进黄金三百两。秋七月,大阅于[阏川]之上。[ 良州]进白鹊。重修[临海殿],新作东宫[万寿房]。[牛头州][兰山县]伏石起立。[熊川州][苏大县][釜浦]水变血。九月,[望德寺]二塔战。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哀庄王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封母[金]氏,为大王后;妃[朴]氏,为王后。是年,[唐][德宗]崩,[顺宗]遣兵部郞中兼御史大夫[元季方],告哀,且册王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大都督[ 林州]诸军事[ 林州]刺史兼持节充宁海军使上柱国[新罗]王。其母[叔]氏为大妃,[王母父[叔明],[奈勿王]十三世孙,则母姓[金]氏,以父名为[叔]氏,误也。]妻[朴]氏为妃。秋八月,颁示公式二十余条。冬十一月,地震。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哀庄王零七年

○七年,春三月,[日本国]使至,引见[朝元殿]。下敎:禁新创佛寺,唯许修葺。又禁以锦绣为佛事,金银为器用,宜令所司,普告施行。[唐][宪宗],放宿卫王子[金献忠]归国,仍加试秘书监。秋八月,遣使入[唐]朝贡。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哀庄王零八年

○八年,春正月,伊 [金宪昌][一作贞。]为侍中。二月,王坐[崇礼殿]观乐。秋八月,大雪。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哀庄王零九年

○九年,春二月,[日本国]使至,王厚礼待之。遣[金力奇]入[唐]朝贡。[力奇]上言:"[贞元]十六年,诏册臣故主[金俊邕]为[新罗]王,母[申]氏为大妃,妻[叔]氏为王妃,册使[韦丹]至中路,闻王薨却回,其册在中书省,今臣还国,伏请授臣以归。" :"[金俊邕]等册,宜令鸿 寺,于中书省受领,至寺宣授与[金力奇],令奉归国。"仍赐王叔[彦升]及其弟[仲恭{忠恭}]等门戟,令本国准例给之。[[申]氏,[金神述]之女,以神字同韵,申为氏,误也。]发使十二道,分定诸郡邑疆境。秋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哀庄王一零年

○十年,春正月,月犯毕。夏六月,[西兄山城]盐库鸣,声如牛。[碧寺]虾 食蛇。秋七月,遣大阿 [金陆珍],入[唐]谢恩,兼进奉方物。大旱。王叔父[彦升]与弟伊 [悌邕],将兵入内,作乱弑王。王弟[ 明]侍卫王幷害之。追谥王为[哀庄]。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元年

○[宪德王]立。讳[彦升],[昭圣王]同母弟也。[元圣王]六年,奉使大[唐],受位大阿 ;七年,诛逆臣,为  ;十年为侍中;十一年,以伊 为宰相;十二年为兵部令;[哀庄王]元年为角干;二年为御龙省私臣;未几为上大等,至是,卽位。妃[贵胜]夫人,[礼英]角干女也。

以伊 [金崇斌]为上大等。秋八月,大赦。遣伊 [金昌南]等,入[唐]告哀。[宪宗]遣职方员外郞摄御史中丞[崔廷],以其质子[金士信]副之,持节吊祭,册立王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持节大都督[ 林州]诸军事兼持节充宁海军使上柱国[新罗]王。册妻[贞]氏为妃。赐大宰相[金崇斌]等三人门戟。[按:王妃,[礼英]角干女也,今云[贞]氏,未详。]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以波珍 [亮宗]为侍中。[河西州]进赤鸟{赤乌}。二月,王亲祀神宫。发使修葺国内 防。秋七月,流星入紫微。[西原京]进白雉。冬十月,遣王子[金宪章]入[唐],献金银佛像及佛经等,上言:"为[顺宗]祈福。"流星入王良。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侍中[亮宗]以病免,伊 [元兴]为侍中。二月,以伊 [雄元]为[完山州]都督。夏四月,始御[平议殿]听政。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零四年

○四年春,以[均贞]为侍中,以伊 [忠永]年七十,赐 杖。秋九月,遣级 [崇正]使北国。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以伊 [宪昌]为[武珍州]都督。二月,谒始祖庙。[玄德门]火。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零六年

○六年,春三月,宴群臣于[崇礼殿],乐极,王鼓琴,伊 [忠荣]起舞。夏五月,国西大水,发使抚问经水州郡人民,复一年租调。秋八月,京都风雾如夜。[武珍州]都督[宪昌],入为侍中。

冬十月,[黔牟]大舍妻,一产三男。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零七年

○七年,春正月,遣使朝[唐],[宪宗]引见,宴赐有差。夏五月,下雪。秋八月己亥朔,日有食之。西边州郡大饥,盗贼蜂起,出军讨平之。大星出翼轸间,指庚,芒长六许尺,广二许寸。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零八年

○八年,春正月,侍中[宪昌]出为[菁州]都督,[璋如]为侍中。年荒民饥,抵[浙东]求食者一百七十人。[汉山州][唐恩县{唐恩郡}]石长十尺,广八尺,高三尺五寸,自移一百余步。夏六月,[望德寺]二塔战。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零九年

○九年,春正月,以伊 [金忠恭]为侍中。夏五月,不雨,遍祈山川,至秋七月,乃雨。冬十月,人多饥死,敎州郡发仓 存恤。遣王子[金张廉],入[唐]朝贡。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一零年

○十年,夏六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一一年

○十一年,春正月,以伊 [眞元]年七十,赐 杖。以伊 [宪贞]病不能行,年未七十,赐金饰紫檀杖。二月,上大等[金崇斌]卒,伊 [金秀宗]为上大等。三月,草贼遍起,命诸州郡都督大守{太守},捕捉之。

秋七月,[唐][ 州]节度使[李师道]叛。[宪宗]将欲讨平,诏遣[杨州]节度使[赵恭],征发我兵马,王奉 旨,命顺天军将军[金雄元],率甲兵三万以助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一二年

○十二年,春夏旱,冬饥。十一月,遣使入[唐]朝贡,[穆宗]召见[麟德殿],宴赐有差。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民饥,卖子孙自活。夏四月,侍中[金忠恭]卒,伊 [永恭]为侍中,[菁州]都督[宪昌],改为[熊川州]都督。秋七月,[浿江][南川]二石战。冬十二月二十九日,大雷。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正月,以母弟[秀宗]为副君,入[月池宫]。[[秀宗]或云[秀升]。]二月,雪五尺。树木枯。三月,[熊川州]都督[宪昌],以父[周元]不得为王,反叛,国号[长安],建元[庆云]元年,胁[武珍][完山][菁][沙伐]四州都督,[国原][西原][金官]仕臣及诸郡县守令,以为己属。[菁州]都督[向荣],脱身走[推火郡],[汉山][牛头][ 良][浿江][北原]等,先知[宪昌]逆谋,举兵自守。十八日,[完山]长史[崔雄],助阿 [正连]之子[令忠]等,遁走王京告之,王卽授[崔雄]位级 ,[速含郡]大守{太守},[令忠]位级 ,遂差员将八人,守王都八方,然后出师。一吉 [张雄]先发,  [卫恭]波珍 [悌凌]继之,伊 [均贞]  [雄元]大阿 [佑征]等,掌三军 征。角干[忠恭]  [允膺],守[蚊火]关门。[明基][安乐]二郞,各请从军,[明基]与徒众赴[黄山],[安乐]赴[施弥知鎭]。于是,[宪昌]遣其将,据要路以待。[张雄]遇贼兵于[道冬岘],击败之。[卫恭][悌凌]合[张雄]军,攻[三年山城],克之,进兵[俗离山],击贼兵灭之。[均贞]等与贼战[星山{黄山}],灭之。诸军共到[熊津],与贼大战,斩获不可胜计。[宪昌]仅以身免,入城固守。

诸军围攻浃旬,城将陷,[宪昌]知不免,自死。从者断首与身,各藏。及城陷,得其身于古冢,诛之,戮宗族党与凡二百三十九人,纵其民。后,论功爵赏有差。阿 [禄眞]授位大阿 ,辞不受。以[ 良州][屈自郡]近贼,不 于乱,复七年。先是,[菁州]太守厅事南,池中有异鸟,身长五尺,色黑,头如五岁许儿,喙长一尺五寸,目如人, 如受五升许器,三日而死,[宪昌]败亡兆也。聘角干[忠恭]之女[贞娇],为太子妃。[浿江]山谷间,顚木生蘖,一夜高十三尺,围四尺七寸。夏四月十三日,月色如血。秋七月十二日,日有黑晕,指南北。冬十二月,遣[柱弼]入[唐]朝贡。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正月五日,[西原京]有虫,从天而堕。九日有白黑赤三种虫,冒雪能行,见阳而止。[元顺][平原]二角干,七十告老,赐 杖。二月,合[水城郡][唐恩县{唐恩郡}]。夏四月十二日,流星起天市,犯帝座,过天市东北垣织女王良至阁道,分为三,声如击鼓而灭。秋七月,雪。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一七年

○十七年,春正月,[宪昌]子[梵文],与[高达山]贼[寿神]等百余人,同谋叛,欲立都于[平壤],攻[北汉山州{北汉山城}]。都督[聪明]率兵,捕杀之。[[平壤],今[杨州]也,[太祖]制[庄义寺]斋文有'[高丽]旧壤[平壤]名山'之句。]三月,[武珍州][马弥知县]女人产儿,二头二身四臂,产时天大雷。

夏五月,遣王子[金昕],入[唐]朝贡,遂奏言:"先在大学生,[崔利贞][金叔贞][朴季业]等,请放还蕃,其新赴朝[金允夫][金立之][朴亮之]等一十二人,请留宿卫。仍请配国子监习业,鸿 寺给资粮。"从之。秋,[ 良州]献白乌{白马}。[牛头州][大杨管郡][黄知]奈麻妻,一产二男二女,赐租一百石。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宪德王一八年

○十八年,秋七月,命[牛岑]太守[白永],征[汉山]北诸州郡人一万,筑[浿江]长城三百里。冬十月,王薨。谥曰[宪德],葬于[泉林寺]北。[古记云:"在位十八年,[宝历]二年丙午四月卒。"『新唐书』云:"[长庆][宝历]间,[罗]王[彦升]卒。"而『资理通鉴』及『旧唐书』皆云:"[大和]五年卒。"岂其误耶。]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元年

○[兴德王]立。讳[秀宗],后改为[景徽]。[宪德王]同母弟也。冬十二月,妃[章和]夫人卒,追封为[定穆王后]。王思不能忘, 然不乐。群臣表,请再纳妃。王曰:"只鸟有丧匹之悲, 失良匹,何忍无情遽再娶乎?"遂不从,亦不亲近女侍。左右使令,唯宦竖而己。[[章和],姓[金]氏,[昭圣王]之女也。]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亲祀神宫。[唐][文宗]闻王薨,废朝,命太子左谕德兼御史中丞[源寂],持节吊祭。仍册立嗣王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大都督[ 林州]诸军事兼持节充宁海军使[新罗]王。母[朴]氏为大妃;妻[朴]氏为妃。三月,[高句丽]僧[丘德]入[唐],赍经至。王集诸寺僧徒,出迎之。夏五月,降霜。

秋八月,太白昼见。京都大旱。侍中[永恭]退。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大阿 [金佑征]为侍中。二月,遣使入[唐]朝贡。三月,雪深三尺。夏四月,[淸海]大使[弓福],姓[张]氏。[一名[保 ]。]入[唐][徐州],为军中小将。后归国谒王,以卒万人鎭[淸海]。[[淸海],今之[莞岛]。][汉山州][瓢川县]妖人,自言有速富之术,众人颇惑之。王闻之,曰:"执左道以惑众者,刑之,先王之法也。投 {弃}其人远岛。"冬十二日{月},遣使入[唐]朝贡。[文宗]召对于[麟德殿],宴赐有差。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零四年

○四年,春二月,以[唐恩郡]为[唐城鎭],以沙 [极正]往守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零五年

○五年,夏四月,王不豫,祈祷,仍许度僧一百五十人。冬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贡。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地震。侍中[佑征]免,伊 [允芬]为侍中。二月,遣王子[金能儒]幷僧九人朝[唐]。秋七月,入[唐]进奉使[能儒]等一行人,回次溺海(+死)。冬十一月,遣使入[唐]朝贡。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零七年

○七年,春夏旱,赤地。王避正殿,减常膳,赦内外狱囚。秋七月,乃雨。

八月,饥荒,盗贼遍起。冬十月,王命使安抚之。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零八年

○八年,春,国内大饥。夏四月,王谒始祖庙。冬十月,桃李再华。民多疫死。十一月,侍中[允芬]退。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零九年

○九年,春正月,[佑征]复为侍中。秋九月,王幸[西兄山]下大阅,御[武平门]观射。冬十月,巡幸国南州郡,存问耆老及鳏寡孤独,赐 布有差。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一零年

○十年,春二月,拜阿 [金均贞]为上大等。侍中[佑征]以父[均贞]入相,表乞解职。大阿 [金明]为侍中。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兴德王一一年

○十一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遣王子[金义琮],如[唐]谢恩兼宿卫。夏六月,星 于东。秋七月,太白犯月。冬十二月,王薨。谥曰[兴德],朝廷以遗言,合葬[章和王妃]之陵。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僖康王元年

○[僖康王]立。讳[悌隆][一云[悌 ]。],[元圣大王]孙伊 [宪贞][一云[草奴]。]之子也。母,[包道夫人]。妃,[文穆夫人],葛文王[忠恭]之女。

初,[兴德王]之薨也,其堂弟[均贞]堂弟之子[悌隆],皆欲为君。于是,侍中[金明]阿 [利弘][裴萱伯]等,奉[悌隆]。阿 [佑征]与侄[礼征]及[金阳],奉其父[均贞],一时,入内相战。[金阳]中箭,与[佑征]等逃走,[均贞]遇害,而后[悌隆]乃得卽位。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僖康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大赦狱囚诛{殊}死已下。追封考为[翌成大王],母[朴]氏为[顺成太后]。拜侍中[金明]为上大等,阿 [利弘]为侍中。夏四月,[唐][文宗]放还宿卫王子[金义琮]。阿 [佑征],以父[均贞]遇害,出怨言,[金明][利弘]等不平之。五月,[佑征]惧祸及,与妻子奔[黄山津]口,乘舟往依于[淸海鎭]大使[弓福]。六月,[均贞]妹壻阿 [礼征],与阿 [良顺]亡投于[佑征]。[唐][文宗]赐宿卫[金忠信]等锦彩有差。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僖康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上大等[金明]侍中[利弘]等,兴兵作乱,害王左右。王知不能自全,乃缢于宫中。谥曰[僖康],葬于[苏山]。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闵哀王元年

○[闵哀王{敏哀王}]立。姓[金]氏,讳[明],[元圣大王]之曾孙也,大阿 [忠恭]之子。累官为上大等,与侍中[利弘],逼王杀之,自立为王。追谥考为[宣康大王],母[朴]氏[贵宝]夫人为[宣懿太后],妻[金]氏为[允容王后]。拜伊 [金贵]为上大等,阿 [宪崇]为侍中。二月,[金阳]募集兵士,入[淸海鎭],谒[佑征]。阿 [佑征]在[淸海鎭],闻[金明]簒位,谓鎭大使[弓福]曰:"[金明]弑君自立,[利弘]枉杀君{吾}父,不可共戴天也。愿仗将军之兵,以报君父之 。"

[弓福]曰:"古人有言:'见义不为,无勇。吾虽庸劣,唯命是从。'"遂分兵五千人,与其友[郑年],曰:"非子,不能平祸乱。"冬十二月,[金阳]为平东将军,与[阎长][张弁][郑年][骆金][张建荣][李顺行]统军,至[武州][铁治县{铁冶县}]。王使大监[金敏周]出军迎战。遣[骆金][李顺行],以马军三千突击,杀伤殆尽。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闵哀王零二年

○二年,春闰正月,昼夜兼行,十九日,至于[达伐]之丘。王闻兵至,命伊 [大昕]大阿 [允璘][ 勋]等,将兵拒之。又一战大克,王军死者过半。时,王在西郊大树之下,左右皆散,独立不知所为,奔入[月游宅],兵士寻而害之。群臣以礼葬之,谥曰[闵哀{敏哀}]。

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神武王元年

○[神武王]立。讳[佑征],[元圣大王]孙[均贞]上大等之子,[僖康王]之从弟也。[礼征]等旣淸宫禁,备礼迎之,卽位。追尊祖伊 [礼英][一云[孝眞]。]为[惠康大王],考为[成德大王],母[朴]氏[眞矫]夫人为[宪穆太后],立子[庆膺]为太子。封[淸海鎭]大使[弓福]为感义军使,食实封二千户。[利弘]惧,弃妻子,遁山林,王遣骑士,追捕杀之。秋七月,遣使如[唐],遗[淄靑]节度使奴婢。帝闻之矜远人,诏令归国。王寝疾,梦[利弘]射中背,旣寤,疮发背。至是月二十三日,薨。谥白{曰}[神武],葬于[弟兄山]西北。

○论曰:"[欧阳子]之论曰:'[鲁][桓公],弑[隐公]而自立者;[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 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卫]公[孙剽],逐其君[ ]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絶其为君,各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则四君之罪,不可得而掩耳,则人之为恶,庶乎其息矣。'[罗]之[彦升],弑[哀庄]而卽位;[金明],弑[僖康]而卽位;[佑征],弑[闵哀{敏哀}]而卽位。今皆书其实,亦『春秋』之志也。"

三国史记卷第十。

一一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 谢弘微·李延寿
  卷八十二·列传第二十·脱脱
  ●卷十七·徐梦莘
  第十五回 袭太原元扩廓中计 略临洮李思齐出降·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二十·何乔远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佚名
  卷之八百九十四·佚名
  庾肩吾传·李延寿
  完颜阿邻传·脱脱
  卷之一百三  日本國考略(明)薛俊 撰·邓士龙
  卷六十四·佚名
  卷三十一下·雍正
  十七 “就像你永永不会死一样”·胡适
  108.扶不起的阿斗·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庞涓上,云)某庞涓是也。自从将孙子刖了二足,可早半年有余,抄写天书,将次完备。眼见得那厮便是死的人也。我己曾着人看去了,这早晚怎不见来回话。(卒子上,云)禀元帅得知,谁想孙膑正写天书,中间一阵风魔上来,将天书手中扯了一半

  • 范成大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隆兴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累迁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六年(1170),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使金,撰《揽辔录》

  • 志第十一 音乐四·刘昫

    享太庙乐章十三首贞观中魏徵褚亮等作 迎神用《永和》黄钟宫三成,大吕角二成,太簇徵二成,应钟羽二成,总九变同用。: 于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孙保之。百神既洽,万国在兹。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

  • 卷六十·志第三十六·礼十四·张廷玉

        ◎礼十四   谒祭陵庙 忌辰 受蕃国王讣奏仪 为王公大臣举哀仪 临王公大臣丧仪中宫为父祖丧仪 遣使临吊仪 遣使册赠王公大臣仪 赐祭葬 丧葬之制碑碣 赐谥 品官丧礼 士庶人丧礼 服纪   谒祭陵庙   

  • 卷二百五十六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起神宗熙寧七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丙申朔,遣官謝雨,命守臣謝嶽瀆。   詔司農寺籍所興水利,自今朝廷遣使,即委以體訪,其不實不當者案驗以聞。用侍御史知雜事張琥請也。   賜右班殿直、同管勾修內司楊琰度牒三十,永

  • ●卷六十六·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十一。   起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一日壬辰,尽十四日乙巳。   闰十一月一日壬辰朔驾幸京城南壁。   上幸南薰门诏用太祖故事仪卫务从简便以障泥乘马乃除道马行泥淖中或穿巷循提而行躬擐甲胄登城民皆感

  •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五册 天聪元年四月至五月·佚名

    第五册 天聪元年四月至五月四月初十,遣青嘉努自军中至,报称前往朝鲜之军还,诸贝勒已於初八日渡江等语。是日,蒙古贝勒吉尔布什额驸、西尔呼纳克、达赖、满珠习礼喀驸、恩克森等,叶诸贝勒,先自出征处还家。汗责之曰:“惟

  • 一 缘起·周作人

    我的朋友陈思先生前几时写信给我,劝我写自叙传,我听了十分惶恐,连回信都没有写,幸而他下次来信,也并不追及,这才使我放了心。为什么这样的“怕”写自叙传的呢?理由很是简单,第一是自叙传很难写。既然是自叙传了,这总要写得像个

  • ·劝捐乡会试公费约·丁曰健

    台地僻处海外,而人文不逊于他邦。平日培养造就,将以储育英才,备国家选用。古云:“争名者于朝,未有不出户庭而能立功名者也。”乃或狃于便安、甘于小就,大半皆以道阻重洋、资斧不足之故。我朝文教渐

  • 韩子熙传·李延寿

    韩子熙,字元雍。从小就能自我约束,颇有学问见识,任清河王元怿的郎中令。最初,他的父亲韩兴宗把父亲韩麒麟的封爵让给弟弟韩显宗继承,显宗不接受,子熙仍然成全父亲的意愿,自己始终不继承。显宗去世,子熙蒙受朝廷别的封爵,又把封

  • 李孟传传·脱脱

    李孟传,字文授,是资政殿学士李光的四儿子。李光被贬到岭海时,李孟传才六岁,他侍奉母亲住在乡间,立志学习。贺允中、徐度都认为他是奇人,曾几乎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龙大渊被降官担任浙东总管,知道李孟传是名门子弟,偶然相遇

  • 傅慎微传·脱脱

    傅慎微,字几先。他的祖先是秦州沙溪人,后来迁徙到建昌。傅慎微移居长安。宋朝末年,他中了进士,逐渐升任河东路经制使。宗翰攻下汴京后,派娄室平定陕西。傅慎微率领军众迎战,战败被俘,被送到元帅府。元帅宗翰喜爱他的才学,不杀

  • 方从哲传·张廷玉

    方从哲,字中涵,他的先祖是山东德清人。户籍隶属锦衣卫,家住京城。方从哲考取万历十一年(1583)的进士,授任庶吉士,多次迁官后升任国子监祭酒。请假在家休养,长期不出任官职,当时人们颇为称道他恬静雅正。大学士叶向高奏请任用

  •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吕思勉

    不论什么事情,都有创业和守成的时代。创业时代,诸家并起,竞向前途,开辟新路径;到守成时代,就只是咀嚼、消化前人所已发明的东西了。两汉时代的学术,正是如此。当战国时代,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鞅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秦始皇又

  • 三传辨疑卷五·程端学

      庄公  元年春王正月  左氏曰不称即位文姜出故也  啖氏曰遇弑则嗣子废即位之礼左氏不达其意而云文姜出故也且父为他国所弑其情君何不举其大而举其细非通论也且三月文姜方孙何妨正月即位乎叶氏曰继故也凡死不

  • 御定道德经注·成克巩

    福临钦定。成克巩纂。上下两篇。有《四库全书》本行世。《道德经》乃春秋时老子即李耳(老聃)所著。为中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名著,被历代所重视。自汉代人河上公为该书注释开其端,紧随其后注释者代不乏人,据《四库全

  • 淮生日记·薛春黎

    咸丰十年庚申七月 闻山东、山西亢旱。十二日,桂中堂良出京往津。 十五 牙门知会钦派帮办五城团防处同派十人,吴拙庵、郭漱六、薛世香、杨黼香、朱海门、刘镌山、白兰岩,帮办中城则徐梦江暨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