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十九 王长述

王长述,京兆霸城人也。祖罴,魏太尉。父庆远,周淮州刺史。长述幼有仪范,年八岁 ,周太祖见而异之,曰:“王公有此孙,足为不朽。”解褐员外散骑侍郎,封长安县伯。累迁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太子舍人。长述早孤,少为祖罴所养,及罴薨,居丧过礼,有诏褒异之。免丧,袭封扶风郡公,邑三千户。除中书舍人,修起居注,改封龙门郡公。从于谨平江陵有功,增邑五百户。周受禅,又增邑通前四千七百户。拜宾部大夫。出为晋州刺史,转玉壁总管长史。寻授司宪大夫,出拜广州刺史。甚有威惠,吏人怀之,在任数年,蛮夷归之者三万馀户。朝议嘉之,就拜大将军。后历襄、仁二州总管,并有能名。及高祖为丞相,授信州总管,部内夷、獠犹有未宾,长述讨平之,进位上大将军。王谦作乱益州,遣使致书于长述,因执其使,上其书,又陈取谦之策。上大悦,前后赐黄金五百两,授行军总管,率众讨谦。以功进位柱国。开皇初,复献平陈之计,修营战舰,为上流之师。上善其能,频加赏劳,下书曰:“每览高策,深相嘉叹,命将之日,当以公为元帅也。”后数岁,以行军总管击南宁,未至,道病卒。上甚伤惜之,令使者吊祭,赠上柱国、冀州刺史,谥曰庄。子谟嗣。谟弟轨,大业末,东郡通守。少子文楷,起部郎。

○李衍

李衍,字拔豆,辽东襄平人也。父弼,周太师。衍少专武艺,慷慨有志略。周太祖时,释褐千牛备身,封怀仁县公。加开府,改封普宁县公,迁义州刺史。寻从韦孝宽镇玉壁城,数与贼战,敌人惮之。及平齐,以军功进授大将军,改封真乡郡公,拜左宫伯,赐杂彩三百匹,奴婢二十口,赐子仲威爵浮阳郡公。后历定、鄜二州刺史。及王谦作乱,高祖以衍为行军总管,从梁睿击平之。进位上大将军,赐缣二千匹。开皇元年,又以行军总管讨叛蛮,平之。进位柱国,赐帛二千匹。寻检校利州总管事。明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率众讨之,不见虏而还。转介州刺史。后数年,朝廷将有事江南,诏衍于襄州道营战船。及大举伐陈,授行军总管,从秦王俊出襄阳道,以功赐帛三千匹,米六百石。拜安州总管,颇有惠政,岁馀,以疾还京师,卒于家,时年五十七。子仲威嗣。

衍弟子长雅,尚高祖女襄国公主,袭父纶爵,为河阳郡公。开皇初,拜将军、散骑常侍,历内史侍郎、河州刺史、检校秦州总管。

衍从孙密,别有传。

○伊娄谦

伊娄谦,字彦恭,本鲜卑人也。其先代为酋长,随魏南迁。祖信,中部太守。父灵,相、隆二州刺史。谦性忠直,善辞令。仕魏为直阁将军。周受禅,累迁宣纳上士,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武帝将伐齐,引入内殿,从容谓曰:“朕将有事戎马,何者为先?”谦对曰:“愚臣诚不足以知大事,但伪齐僭擅,跋扈不恭,沈溺倡优,耽昏曲蘖。其折冲之将斛律明月已毙,谗人之口,上下离心,道路仄目。若命六师,臣之愿也。”帝大笑,因使谦与小司寇拓拔伟聘齐观衅。帝寻发兵。齐主知之,令其仆射阳休之责谦曰:“贵朝盛夏征兵,马首何向?”谦答曰:“仆凭式之始,未闻兴师。设复西增白帝之城,东益巴丘之戍,人情恆理,岂足怪哉!”谦参军高遵以情输于齐,遂拘留谦不遣。帝克并州,召谦劳之曰:“朕之举兵,本俟卿还;不图高遵中为叛逆,乖朕宿心,遵之罪也。”乃执遵付谦,任令报复。谦顿首请赦之,帝曰:“卿可聚众唾面,令知愧也。”谦跪曰:“以遵之罪,又非唾面之责。”帝善其言而止。谦竟待遵如初。其宽厚仁恕,皆此类也。寻赐爵济阳县伯,累迁前驱中大夫。大象中,进爵为侯,加位开府。高祖作相,授亳州总管,俄征还京。既平王谦,谦耻与逆人同名,因尔称字。高祖受禅,以彦恭为左武候将军,俄拜大将军,进爵为公。数年,出为泽州刺史,清约自处,甚得人和。以疾去职,吏人攀恋,行数百里不绝。数岁,卒于家,时年七十。子杰嗣。

○田仁恭

田仁恭,字长贵,平凉长城人也。父弘,周大司空。仁恭性宽仁,有局度。在周以明经为掌式中士。后以父军功赐爵鹑阴子。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兵曹。后数载,复以父功拜开府仪同三司,迁中外府掾。从护征伐,数有战功,改封襄武县公,邑五百户。从武帝平齐,加授上开府,进封淅阳郡公,增邑二千户,拜幽州总管。宣帝时,进爵雁门郡公。高祖为丞相,征拜小司马,进位大将军。从韦孝宽破尉迟迥于相州,拜柱国。高祖受禅,进上柱国,拜太子太师,甚见亲重,尝幸其第,宴饮极欢,礼赐殊厚。奉诏营庙社,进爵观国公,增邑通前五千户。未几,拜右武卫大将军。岁馀,卒官,时年四十七。赠司空,谥曰敬。子世师嗣。次子德懋,在《孝义传》。

时有任城郡公王景、鲜虞县公谢庆恩,并官至上柱国。大义公辛遵及其弟韶,并官至柱国。高祖以其俱佐命功臣,特加崇贵,亲礼与仁恭等。事皆亡失云。

○元亨

元亨,字德良,一名孝才,河南洛阳人也。父季海,魏司徒、冯翊王,遇周、齐分隔,季海遂仕长安。亨时年数岁,与母李氏在洛阳。齐神武帝以亨父在关西,禁锢之。其母则魏司空李冲之女也,素有智谋,遂诈称冻馁,请就食于荥阳。齐人以其去关西尚远,老妇弱子,不以为疑,遂许之。李氏阴托大豪李长寿,携亨及孤侄八人,潜行草间,得至长安。周太祖见而大悦,以亨功臣子,甚优礼之。亨年十二,魏恭帝在储宫,引为交友。释褐千牛备身。大统末,袭爵冯翊王,邑千户。授拜之日,悲恸不能自胜。俄迁通直散骑常侍,历武卫将军、勋州刺史,改封平凉王。周闵帝受禅,例降为公。明、武时,历陇州刺史、御正大夫、小司马。宣帝时,为洛州刺史。高祖为丞相,遇尉迟迥作乱,洛阳人梁康、邢流水等举兵应迥。旬日之间,众至万馀。州治中王文舒潜与梁康相结,将图亨。亨阴知其谋,乃选关中兵,得二千人为左右,执文舒斩之,以兵袭击梁康、邢流水,皆破之。高祖受禅,征拜太常卿,增邑七百户。寻出为卫州刺史,加大将军。卫土俗薄,亨以威严镇之,在职八年,风化大洽。后以老病,表乞骸骨,吏人诣阙上表,请留卧治,上嗟叹者久之。其年,亨以笃疾,重请还京,上令使者致医药,问动静,相望于道。岁馀,卒于家,时年六十九。谥曰宣。

○杜整

杜整,字皇育,京兆杜陵人也。祖盛,魏直阁将军、颍川太守。父辟,渭州刺史。整少有风概,九岁丁父忧,哀毁骨立,事母以孝闻。及长,骁勇有膂力,好读孙、吴《兵法》。魏大统末,袭爵武乡侯。周太祖引为亲信。后事宇文护子中山公训,甚被亲遇。俄授都督。明帝时,为内侍上士,累迁仪同三司,拜武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仪同,进爵平原县公,邑千户,入为勋曹中大夫。高祖为丞相,进位开府。及受禅,加上开府,进封长广郡公,俄拜左武卫将军。在职数年,以母忧去职,起令视事。开皇六年,突厥犯塞,诏遣卫王爽总戎北伐,以整为行军总管兼元帅长史。至合川,无虏而还。整密进取陈之策,上善之,于是以行军总管镇襄阳。寻病卒,时年五十五。高祖闻而伤之,赠帛四百匹,米四百石,谥曰襄。子楷嗣。官至开府。

整弟肃,亦少有志行。开皇初,为通直散骑常侍、北地太守。

○李彻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也。父和,开皇初为柱国。彻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护以彻谨厚有才具,甚礼之。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护令彻以本官从焉。未几,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后从帝拔晋州。及帝班师,彻与齐王宪屯鸡栖原。齐主高纬以大军至,宪引兵西上,以避其锋。纬遣其骁将贺兰豹子率劲骑蹑宪,战于晋州城北。宪师败,彻与杨素、宇文庆等力战,宪军赖以获全。复从帝破齐师于汾北,乘胜下高壁,拔晋阳,擒高湝于冀州,俱有力焉。录前后功,加开府,别封蔡阳县公,邑千户。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淮南,每为先锋。及淮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馀,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周、齐之世,有同战国,中夏力分,其来久矣。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以功加上大将军。沙钵略因此屈膝称籓。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以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阿拔闻而遁去。及军还,复领行军总管,屯平凉以备胡寇,封安道郡公。开皇十年,进位柱国。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寻徙封城阳郡公。其后突厥犯塞,彻复领行军总管击破之。

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后出怨言,上闻而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大业中,其妻宇文氏为孽子安远诬以咒诅,伏诛。

○崔彭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祖楷,魏殷州刺史。父谦,周荆州总管。彭少孤,事母以孝闻。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周武帝时,为侍伯上士,累转门正上士。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骑士因执而锁之。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及践阼,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数岁,转车骑将军,俄转骠骑,恆典宿卫。性谨密,在省闼二十馀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上每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又尝曰:“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上曰:“试为我言之。”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观者以为知言。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

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上大悦,赐钱一万。及使者反,可汗复遣使于上曰:“请得崔将军一与相见。”上曰:“此必善射闻于虏庭,所以来请耳。”遂遣之。及至匈奴中,可汗召善射者数十人,因掷肉于野,以集飞鸢,遣其善射者射之,多不中。复请彭射之,彭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突厥相顾,莫不叹服。可汗留彭不遣百馀日,上赂以缯彩,然后得归。仁寿末,进爵安阳县公,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迁左领军大将军。从幸洛阳,彭督后军。时汉王谅初平,馀党往往屯聚,令彭率众数万镇遏山东,复领慈州事。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子宝德嗣。

史臣曰:王长述等,或出总方岳,或入司禁旅,咸着声绩,以功名终,有以取之也。伊娄谦志量弘远,不念旧恶,请赦高遵之罪,有国士之风焉。崔彭巡警岩廊,毅然难犯,御侮之寄,有足称乎!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柯劭忞
  卷一八九唐紀五·司马光
  二 礼仪(附:都城建筑)·陈寅恪
  闺阁类·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第三九六佥禀同治十一年四月初三日一二二一二--五·佚名
  一三四 儿童文学与歌谣·周作人
  卷五十 蜀书五 妃嫔传第五·陈寿
  顾宪之传·姚思廉
  周法尚传·魏徵
  卢文纪传·薛居正
  董文炳传·宋濂
  卷四·杨士奇
  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卷三·徐自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分唾(监咸韵)·丁耀亢

    (副净扮世蕃病状,贴旦、小旦扶上)打鼓弄琵琶,自家害自家。下床吃投脑,上床吃西瓜。(嗽介)痰多喉內痒,(摇背介)髓竭遍身麻。一群追命鬼,弄做眼前花。(又大嗽介)嗳■〈口乐〉,罢了我了!我严东楼,风流了一世,糊涂了一时。只

  • 窦氏联珠集巻四·褚藏言

    故朝议郎婺州刺史上柱国扶风窦府君诗府君讳庠字胄卿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初应进士感于知己一言遂从事于商洛授国子主簿未防而罢后吏部侍郎韩公出镇武昌美公之才辟为莭度推官以监察御史俄而昌黎移镇京口用为度支副史改

  • 卷三百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三 黄哲 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百仭淩云开丹霞曙色明九垓咸阳王气何佳哉交疏结绮纷崔嵬虹桥复道云中来直过南山表双阙遥连北极正三阶宛转朱栏临渭水蜚廉

  • 第五十三出 再续姻亲·佚名

    【慢】(丑上)仔儿今旦得成双,银台蜡烛(腊烛)满厅红。有缘千里终相见,无缘对面不相逢。昨暮日(莫日)海阳(海洋)知县送聘礼来,说今旦伯姆同仔婿卜来★(上毛下火)我仔共伊返去。不免分付益春,安排筵席等接。(贴)水浊未知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八景泰四年六月丙戌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命江西都指挥佥事刘顺子雄代为指挥使以顺老疾故也○巡按山西监察御史白良辅劾奏署都指挥使朱忠都指挥佥事宫端占种屯地管屯佥事蔡汝忠失不举奏下清军御史

  • 卷之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二十八册 天聪四年五月·佚名

    第二十八册 天聪四年五月五月初一日,鲍参将来报消息:“卜游击已招降四山寨。”贝勒曰:“彼感汗与诸贝勒之恩养,而勤力图效,实属可怜。”遂赏给卜游击银二十两。“嗣後,尔等无论於何地能勤力勉为,

  • 通志卷一百二十九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四十二下虞预字叔寜徴士喜之弟也本名茂犯明穆皇后母讳故改焉预十二而孤少好学有文章余姚风俗各有朋党宗人共荐预为县功曺欲使沙汰秽浊预书与其从叔父曰近或闻诸君以预入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来保

    四月癸亥庆复奏言据炉城文武禀报金川勾连绰斯甲谋攻霍耳章谷汪结带领土兵往革什咱救援又据明正属之孔隅头目甲藏激劝土民驱逐贼番擒获仓旺等解赴炉城收讯【臣】前奏明预备【臣】标兵二千兴汉兵一千已徴调赴川以资分布

  • 斛律金传·李延寿

    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人。他的高祖倍侯利,道武帝拓跋王圭时归附北魏,被封为大羽针,赐爵为孟都公。祖父幡地斤,任殿中尚书。父亲斛律那王襄,任光禄大夫,去世后赠封为司空。  斛律金性格淳厚爽直,善于骑马射箭,指挥军队采

  • 赵国材·周诒春

    赵国材 字月潭。年三十八岁。生于上海。湖南籍。永久通信处。上海张园张叔和君转交。已婚。女一。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任安徽凤阳道署英文文案。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政治学。光緖三十四年。得

  • 卷七十九·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尔雅【案释文云尔雅郭氏音一卷图賛二卷今图賛别见宏农集而注疏所载音切类多脱误今就释文音义内别解及散见他疏而邢君或未之及者辄为縀缉井李孙樊谢之说之可采者

  • 卷四十九·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礼记礼运第九昔者节注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聚毛本误祭疏内同】孔子节音义逮【监本误逺】疏凡説事必须因渐【渐毛误惭】观阙

  • 谷梁折诸卷首·张尚瑗

    <经部,春秋类,三传折诸__谷梁折诸钦定四库全书谷梁折诸卷首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先正评说宣帝闻卫太子好谷梁问韦贤夏侯胜史高皆鲁人言谷梁本鲁学公羊乃齐学也宜兴谷梁自元康中始讲授郎十人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嵗皆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思惟彼夜神教。了知彼神初發菩提心。圓滿清淨。所生菩薩藏。所發菩薩願。所淨菩薩波羅蜜。所入菩薩諸住地。所修菩薩行。所行出離道。隨

  • 大丹记·佚名

    大丹记,原题魏伯阳撰,疑为隋唐人之作。宋《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首先论述铅汞性状。谓「龙者汞也」,汞生于砂,属金,性冷产南方,属「阳中有阴之位」,象离卦

  • 道德真经次解·佚名

    二卷。无名氏撰。此书作者经遂州,见龙兴观石碑上刻有《道经》、《德经》二经,与今本有别,并且全无注释,错字颇多,意义相背,所以作此书。此书 《道经》注下称: “此本 (作者所据传本)与旧本虽不同,自有义理,细而义论,

  • 了本生死经·佚名

    全一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之同本异译经有佛说稻秆经、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佛说大乘稻秆经等。出三藏记集卷六所载道安撰之了本生死经序,谓本经为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