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下

○日重光,月重轮。

  右:为汉明帝乐人所作也。明帝为太子时,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一曰《日重光》,二曰《月重轮》,三曰《星重辉》,四曰《海重润》。汉末丧乱,後二章亡。旧说云,天子之德,光明如日,规轮如月,光耀如星,霑润如海。太子比德,故云重焉。

○上留田行《古今注》云"上苗田",此云"上留",盖传说之误。未知孰是。

  右:旧说上留田,地名,此地人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弟作悲歌,以讽其兄,因以地名为曲。盖汉代人也。

○相逢狭路间行亦曰《长安有狭斜行》。

  右:古词:"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其说已具《鸡鸣篇》。

○艳歌行。

  右:古词:"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言燕尚冬藏夏来,兄弟乃流宕在他县,主人妇为绽衣服,其夫见而疑之。

○怨歌行,一曰《怨诗行》。

  右:古词:"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言周公推心辅政,二叔流言,致有雷雨拔木之变。梁简文帝"十五颇有馀",自言姝艳,而以谗见毁。又曰:"持此倾城貌,翻为不肖躯。"与古文意同辞异。班婕妤《纨扇诗》亦云《怨歌行》,不知与此同否。

○饮马长城窟行。

  右:古词:"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伤良人流宕不归。或云蔡邕之词。若陈琳"水寒伤马骨",则言秦人苦长城之役也。

○君子行。

  右:古词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言君子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以远嫌疑也。

○君子有所思行。

  右:陆机"命贺登北山"、鲍照"西山登雀台"、沈约"晨策终南首",其旨言雕室丽色,不足为久欢,晏安酖毒,满盈所宜敬忌,与《君子行》异也。

○朝歌行。

  右:古词三七言。言虽甚奇宝器,不遇知己,终不见重,愿逢知己以托意焉。

○豫章行。

  右:机"泛舟清川渚"、谢灵运"出宿告密亲",皆伤离别。言寿短景驰,容华不久。傅玄《苦相篇》"苦相身为女",言尽力於人,终以华洛见弃,亦题曰《豫章行》。

○门有车马客行。

  右:曹植等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叙市朝迁谢,亲戚彫丧之意也。

○猛虎行。

  右:陆士衡"渴不饮盗泉水",言从远役犹耿介,不以艰险改节也。

○齐讴行。

  右:旧说齐人以歌其地。陆士衡"营丘负海曲",述齐地之美。

○吴趋行。

  右:旧说吴人以歌其地。陆士衡"楚妃且勿叹"是也。

○会吟行。

  右:谢灵运"六引缓清唱",其致与《吴趋行》同也。

○从军行。

  右:皆述军旅苦辛之词也。

○出自蓟北门行。

  右:其词与《从军行》同,而兼言燕蓟风物及突骑悍勇之状,与《吴趋行》同也。

○结客少年 

  右:言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也。

○东武吟行。或无"行"字。

  右:鲍照"主人且勿喧"、沈约"天德深且旷",伤时移世异,芳华但谢而已。

○苦热行。

  右:备言流金铄石火山炎海之艰难也。亦有《苦寒行》,在前相和曲。

○放歌行。

  右:鲍照"蓼虫邂葵堇"之类,言朝廷方盛,君上爱才,何为临路相将而去也。

○西长安行。

  右:傅休奕:"所思兮何方?乃在西长安。"其下因叙别离之思。

○怨歌行。

  右:傅休奕:"昭昭朝时日,皎皎最明月。"盖伤十五入君门,一别终华发,望不及偕老,犹望死而同枕之义。

  

○昇天行。

  右:曹植"日月何肯留"、鲍照"家世宅关辅"。曹植又有《飞龙》、《仙人》、《上仙录》与《神游》、《五游》、《远游》、《龙欲昇天》等七篇。如陆士衡《缓声歌》,皆伤人世不永,俗情险艰,当求神仙翱翔六合之外。其词盖出楚歌《远游篇》也。

○凤将雏。

  右:旧说汉世乐曲名也。若晋应璩《百一诗》云"言是《凤将雏》",非魏晋曲明矣。

○楚妃叹。

  右:陆士衡《吴趋行》云:"楚妃且勿叹。"明非近题也。非关晋曲明矣。

○白马篇。

  右:曹植"白马饰金羁"、鲍照"白马骍角弓"、沈约"白马紫金鞍",皆言边塞征战之状。

○空城雀。

  右:鲍照:"雀乳四鷇,空城之隅。"言轻飞近集,免伤网罗而已。

○半度溪。

  右:言战而半涉溪水见迫,所言皆岭南地。又有《武溪深》,亦此类也。

○起夜来。

  右:其词意常念畴昔,思君之来也。

○独不见。

  右:皆言思而不得见也。

○夜夜曲。

  右:皆言独处自伤之意也。

○携手曲。

  右:言携手行乐,恐芳时不留,君恩将歇也。

○阳春曲

  右:伤时也。

○关山月。

  右:皆言伤离别也。

○博陵王官侠曲。

  右:见《陈琳集》。云云。

○新城长乐宫行。

  右:备言彫饰刻镂之美也。

○大垂手。

  右:言舞而垂其手。亦有《小垂手》及《独垂手》也。

○行路难。

  右: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蜀道难。

  右:备方铜梁玉垒之险。又有《蜀国篇》,与此颇同。

○秦王衣曲。

  右:言咸阳春景及宫阙之美,秦王卷衣以赠所欢也。

○轻薄篇。

  右:言乘肥衣轻,驰逐经过为乐。与《少年行》同意。

○妾薄命篇。

  右:曹植"日月既逝西藏",盖恨宴私之欢不久。如梁简文"名都多丽质",伤良人不返,王嫱远聘,卢姬嫁迟。嫱即王昭君也。

○苦哉行。

  右:魏文帝:"上山采薇,日暮苦饥。"伤役艰辛也。

○悲哉行

  右:陆士衡"游客芳春林,春芳伤客心"、谢惠连"羁人感淑节,缘感欲回沆",皆感时伤别而已。

  以上乐府杂题。案自《相逢狭路间行》已下,皆不知所起。自《君子有所思行》已下,又无本词。仲尼称不知则阙之,以俟知者。今但据後人所拟,采其意而注之。如曹植《鸳鸯》、《种葛》、《胡君》、《箜篌》、《蒲生》、《吾》、《生作安乐》、《少年行》《东海》、《人生》、《欢坐玉殿》、《阊阖》、《日与月》、《日月既逝》、《日月》、《只翼》、《太极》、《白马名都盘石驱车东岳弁歌》、《结客》、《大南寺》,拟《气出唱》为《惟乾》,《对酒行》为《於穆》,《精列行》为《两仪》,《陌生桑》为《望云》,《有所思》为《嗟佳人》,《善哉行》为《日苦短》,《短长歌》为《虾蛆》,一作《拟长歌行》为《虾蛆》。出为《尺蠖》,《出东门》为《惟汉》,《苦寒行》为《吁嗟》,《饮马长城窟》为《扶桑嗟生》,《豫章行》为《穷达》,《葬露行》为《天地》,《秋胡行》为《在昔》,《妾薄命》为《日月》,《齐吟行》为《美女》,《泰山梁父吟》为《八方》等篇。虽《□禹行》以上亦多是拟古所作,後人不复继作,故并不录。若傅休奕《有女秋兰》、《车遥遥燕美人》,谢灵运《却东西门行》、《前有樽酒行》、《陈歌越谣》等行《前後声代後移歌》等歌,诸家集後有《城上麻》、《携手雍台》、《送归》、《夹树》、《度易水》、《胡无人行桐柏山华阴山》、《老年行》,近吴均辈多拟此等,并自为乐府,皆不见古词,亦并阙之,以俟知者。

○思归分,一曰《离拘操》。

  右:旧说卫有贤女,邵王闻其美,请聘之,未至而王薨。太子曰:"吾闻齐桓公得卫女而霸,今卫女贤者,欲留之。"大夫曰:"不可。若贤女必不我听,若听必不贤,则不足取也。"太子遂留之,果不听。拘於深宫,思归不得,援琴而歌,曲终,益而死。晋石崇亦有《思归引》,但归河阳取居。若刘孝威"胡地凭良马",备言思归之状而已。

○雉朝飞。

  右:旧说齐宣王时,处士犊沐子所作也。年七十无妻,出采薪於野,见雉雄雌相随而飞,意动心悲,乃仰天而叹曰:"圣王在上,恩及草木鸟兽,而我独不获!"因援琴而歌以自伤。其声中绝。魏武帝宫人有卢女者,故将军阴淑之妹。七岁入汉宫,学鼓琴,特异於馀妓,善为新声,能传此曲。至魏明帝崩,出降为尹更生妻。若梁简文帝"晨光照麦畿",但咏雉而已。

○走马引。

  右樗里牧恭所造也。为父报雠,杀人而藏匿山谷之中。有天马夜降,鸣于其室。奔逃入沂泽中,援琴而弹之,为天马之声,因以为引焉。

○别鹤操。

  右:旧说商陵牧子所作也。娶妻五年无子,父兄将为之改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牧子闻之,怆然而悲,乃援琴而歌曰:"将乖比翼兮隔天端,山川悠远兮路漫漫,揽衣不寐兮食忘餐。"後人因传以为曲焉。

○水仙操。

  右:旧说伯牙学鼓琴於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於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理由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但闻海上水汩汲漰澌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

○公无渡河,本《箜篌引》。

  右旧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携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溺死。于是其妻援箜篌而鼓之,作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堕而死当奈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其声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声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旧史称汉武帝灭南越,祠太乙后土,令乐人侯晖依琴造坎言,坎坎节应也。侯,工人之姓。後语讹"坎"为"空"也。

  以上以上乐府琴曲。案上诸语说多出《琴操》等书,《琴操》纪事好与本传相违,今两存者,以广异闻也。

○长门怨。

  右为汉武帝陈皇后作也。后,长公主嫖女,字阿娇。及卫子夫得幸,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灵解愁之辞。相如作《长门赋》,帝见而伤之,复得亲幸者数年。後人因其赋为《长门怨》焉。

○婕妤怨。

  右为汉成帝班婕妤作也。婕妤,徐令彪之姑,况之女,美而能文。初为帝所宠爱,後幸赵飞燕姊娣,冠于後宫,婕妤自知恩薄,惧得罪,求供养皇太后于长信宫,因为赋及《纨扇诗》以自伤。後人伤之,为《婕妤怨》及拟其诗。

○铜雀台,一曰《铜雀妓》。

  右:旧说魏武帝遗命令其诸子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铜雀台中。于台上施八尺繐帐,朝晡上酒脯粻Я之属,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妓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後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铸铜雀置於台上,因名为铜雀台。

○四愁,七哀。

  右:《四愁》,汉张衡所作,伤时之文也。其皆以所思之处方朝廷,美之为君子,珍玩为义,岩险雪霜为谗谄。其流本出於《楚辞》、《离骚》。《七哀》起於汉末。如曹植《明月照高楼》、王仲宣"南登霸陵岸",皆《七哀》之一也。

○同声歌行。

  右:汉张衡所作也。妇人自言幸得充闺房,愿勉供妇职,不离君子。思为筦簟,在下以蔽匡床;思为衾帱,在上以卫霜露。缱绻枕席,没齿不忘焉。盖以喻当时士君子事君之心焉。

○定情篇。

  右:汉繁钦所作也。言妇人不能以礼从人,而自相说媚,乃解衣服玩好致之,用叙绸缪之志。若臂环致拳拳,指环致殷勤,耳珠致区区,香囊致扣扣,跳脱致契阔,佩玉结恩情,自以为志而期於山隅、山阳、山西、山北,终而不答,乃自伤悔焉。

○合欢诗。

  右:晋杨方所作也。妇人言虎啸风起,龙跃云浮,磁石引针,阳燧致火,皆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情与君,亦犹形影宫商之不离也。常愿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衣共双丝绢,寝共无缝裯,坐必接膝,行必携手,如鸟同心,如鱼比目,利断金石,密逾胶漆焉。

○招隐,反招隐。

  右:《招隐》本《楚词》,汉淮南王安小山所作也。言山中不可以久留。後人改以为五言。若晋左思"杖策招隐士"等数篇,最为首出。晋王康居反其致,谓之《反招隐》。旧说《淮南》书有《小山》,亦有《大山》,政有大小,犹诗之有《大雅》、《小雅》焉。

○砧藁今何在。

  右:古词。"砧藁今何在",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上复有山",重"山"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

○连句。

  右:起汉武帝柏梁冥作。人为一句,连以成文,本七言诗。诗有七言,始於此也。

○爱妾换马。

  右:其词有淮南王,作者不知是刘安否。

○自君之出矣。

  右:出汉徐幹《室思诗》。其第三章云:"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

○离合诗。

  右:起汉孔融,合其字以成文也。

○盘中诗。

  右:盘屈书之。傅休奕云:"山树高鸟悲。"末云"当从中央周四角"提也。

○回文诗。

  右: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百年诗。

  右:起"总角"至"百年",历述其幼小丁壮耆耄之状。十岁为一首。陆士衡至百二十时也。

○步虚词。

  右:道观所唱,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

○道里名诗。

  右:"道"谓汉孝文帝称"北走邯郸道","里"谓高祖中阳里之类,集以为诗也。

○星名。

  右:据《天文志》所载也。

○郡县名。

  右:据《地理志》所载也。

○卦名。

  右:据《周易》所载也。

○药名。

  右:据《本草》所载。

○姓名。

  右:据古人之知名者。

○相名。

  右:据相书所载,若"山庭"、"月角"是也。

○宫殿名。

  右:若《三辅黄图》等所载。

○草树鸟兽名。

  右:见於记录者,皆可用也。

○歌曲名。

  右:据乐府所载。

○针穴名。

  右:据医家《明堂》所载。

○将军名。

  右:据职官所载。

○车名。

  右:据《周礼》、《汉官仪》所载。

○船名。

  右:若《左氏传》吴艅艎之类也。

○无名。

  右:言本无名氏,若"无是公""乌有先生"。

○寺名。

  右:若白马青龙之类也。

○数。

  右:从一至十也。

○八音。

  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六甲。

  右:十二辰是也。

○十二属。

  右:十二辰所配,若子鼠、丑牛之类。

○六府。

  右:水、火、金、木、土、穀。

  汉武帝时乃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盖乐府之所肇也。自汉迄唐,作者焱起云合,从未有汇成一编者。惟唐史臣吴兢纂采汉魏以来古乐府词,分为十卷,惜乎不传。传者仅《古题要解》二卷,于传记及诸文集中,采其命名缘起,令後人知所祖习。又有《乐府解题》,不著撰人名氏,与吴兢所撰差异。今人混为一书,谬矣。但太原郭氏诸叙中辄引《乐府题解》,不及《古题要解》,不知何故。余家藏是书凡三本,一得之虞山杨氏,一得之锡山顾氏。二氏素称藏书家,不意施硃傅墨,较订数遍,其间脱简讹字,尚多于几上凝尘。既得元版,颇善,但《会吟行》俱误作《吴吟行》。按"会"谓会稽,谢灵运诗"咸共聆《会吟》",故云"其致与《吴趋行》同"也。如《采薇操》亦曰《晨游高举》,《琴曲》注中引吴兢云云。兹集中不载,岂逸文尚多耶?海隅毛晋识。

  吴兢,汴州人。少励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魏元忠荐其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私撰《唐书》、《唐春秋》,叙事简核,人以董孤目之。其捃摭乐府故实,与正史互有异同,真堪与《国史补》并垂不朽云。晋又识。  

猜你喜欢
  卷七百四十九·彭定求
  陈袭善·唐圭璋
  今传是楼诗话 七·王揖唐
  第一章 本传开宗·屠隆
  ◆吴文正公澄 【亦作澄。】·顾嗣立
  第三折·刘唐卿
  卷四·徐世昌
  简介·黄昇
  卷481 ·佚名
  卷二百九十五·陈思
  卷六百八十八·佚名
  卷三百二十二·佚名
  卷六十六·徐倬
  御选金诗卷十二·康熙
  燕堂诗稿本传·赵公豫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褚生·唐圭璋

      褚生,德祐时太学生。   百字令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韵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

  • 雷应春·唐圭璋

      应春字春伯,郴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分教岳阳,除监行在都进奏院,擢监察御史。归隐九年,又起知临江军。   好事近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   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楼上有人凝

  • 卷上·吴兢

    ○序。  乐府之兴,肇於汉魏。历代文士,篇咏实繁。或不睹於本章,便断题取义。赠夫利涉,则述《公无度河》;庆彼载诞,乃引《乌生八九子》;赋雉斑者,但美绣锦臆;歌天马者,唯叙骄驰乱蹋。类皆若兹,不可胜载。递相祖习,积用为常,欲令後

  • ●续编·魏元旷

    近人于门际置铃索通内以代传呼,不知古人已先有之,东坡诗:“晨起不待铃索掣。”袁项城葬故里,僭称“袁林。”或过而吊以诗,入京后,读者争和之。鲁民为其门人徐生次韵作易原字一联,云:“尽有牛羊上丘

  • 黄庭坚·朱自清

    黄庭坚,字鲁直,分宁人。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胜,自号山谷老人。天下因称山谷,以配东坡。过涪,又号涪翁。第进士,历知太和。哲宗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起居舍人。除秘书丞,国史编修官。绍圣间出知宣、鄂。章、蔡论《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三)·陈寅恪

    河东君此次游杭时经三月之久,中间患病颇剧,自有所为而来,必有所为而去。 当崇祯十二年己卯岁末河东君年已二十二,美人迟暮,归宿无所,西湖之游本为阅人择婿。然明深识其意,愿作黄衫。第贰伍通所谓“观涛”,即然明又

  • 第六章 革命独立之大义·邹容

    与贵族重大之权利,害人民营业之生活,擅加租赋,胁征公债,重抽航税,此英国议院所以不服查理王而倡革命之原因也。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此法国志士仁人所以不辞暴举逆乱之名,而出于革命之

  • 王广渊传·脱脱

    王广渊,字才叔,大名府成安人。庆历年间,将其曾祖王明之集子呈给皇上,皇上诏令欲选王明之后人入朝做官,王广渊推荐了他的弟弟王广廉,而他自己则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而任大理法直官、编排中书文字。任职期间,他裁定了宋朝历代皇

  • 赵用贤传·张廷玉

    赵用贤,字汝师,江苏常熟人。父亲承谦,广东参议。赵用贤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万历初年,授职检讨。张居正父亲死后不服丧,赵用贤上疏说:“我暗暗感到奇怪,张居正能以君臣大义效忠数年,却不能以父子之情稍尽心一日。

  • 正名第二十二·荀况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了名称与它所反映的实际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制定名称的问题。它是中国古代逻辑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荀子认为,事物的名称是“约定俗成”的,但这种“约定俗成”又是以客观事物的实际

  • 亲近品第九·佚名

    复次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修大方便利益众生。应適随宜显示无方。善男子,有佛出世。号无异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应现世间引接有缘。有缘既尽迁神涅槃。灭度之後。於正法中有一婆

  • 卷第二十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九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六门第四子摄之余明佛从天下等事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既现大神通降伏诸外道。利益无量众随类悉归依。一切人天咸令欢喜。远近城邑婆罗门等及工巧人。并皆来集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三·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三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第三依主者夫真身寥廓与法界合其体包罗无外与万化齐其用穷源莫二执迹多端一身多身经论异说。 第三依主者疏文分五一总彰大意二今说此经下假问征起三故说

  • 同文算指·李之藻

    十卷。由明代在华耶稣会士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编译。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613),第二年刊行。此书主要依据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明程大位的《算法统宗》编译而成,汇中西算术于一编。此书介绍了西方的算术知识

  • 吴中旧事·陆友

    地理杂志。元陆友仁撰。 一卷。友仁字辅之,平江(今江苏苏州)人。著有《研北杂志》。是记吴中轶闻旧迹,以补地志之阙而成书。约九千余字。载有李育、程光禄、林德祖、朱勔及绍兴三年长洲地震、淳熙二年(1175)夏秋天久

  • 灵书肘后钞·佚名

    灵书肘后钞,编者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乃摘抄部分道书而成。其内容庞杂,大致以召神劾鬼、驱邪治病等早期道教法术为主。内有服符、佩箓、存思星斗、禹步、去三尸等道法。

  • 可传集·袁华

    一卷。明袁华(1316—1382)撰。袁华字子英,昆山(今属江苏)人。少时聪颖非凡,读书记诵不忘,工诗,尤长于乐府。洪武初,授苏州训导。后因其子获罪,因累逮系死于南京。著有《耕学斋诗集》十二卷,《可传集》一卷。《可传集

  • 法门锄宄·白岩净符

    全一卷。清代曹洞宗僧白岩净符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系论述禅宗史上云门、法眼宗及天皇道悟所属法系之问题。雪峰广录、颂古联珠通集、佛祖统纪、玄要广集等书谓天皇道悟非属青原行思法系,净符考证编年,推究情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