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修身译文

一个人要想练就纯金美玉般的人格品行,一定要如同烈火炼钢般经历艰苦磨练;一个人要想建立惊天动地的事业功绩,必须如履薄冰般经历险峻的考验。

一念之差铸成错事,便觉事事不如意,处处难作为。因此,防止出错应当如同防止借以渡海的浮水皮囊出现缝隙漏洞一样,哪怕针眼大小的漏洞也不行。万种善良品德齐聚一身,才能让一生不再感到有什么惭愧。因此,修练善良品德应当如同培植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需要凭借众多树木的支撑扶持一样,需要多多积累善良品德。

一个人总是忙忙碌碌,但在闲暇时一定要及时检点反省自己,以减少过分举动之类的错误。行动时的各种设想,如能预先心平气和地周密规划部署,行动时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和各种妄念。

做了好事总想着趁机抬高自己超过别人,给人一点恩惠总想着借此结交好友,做了点功德总想着让世人惊骇,树立节操总想着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好的思想中的不良倾向,也是追求义理道路上的障碍,最容易混杂夹带,最难拔除。这些私心杂念必须全部清除干净,断绝它的萌芽之根,如此才能显现人心向善的真实本体。

能够轻视富贵,心中却摆脱不了渴望富贵的心思;能够重视名义,心中却念念不忘名义之外的名声。这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并没有摆脱世俗的影响,而内心世界存有各种私心杂念。这些私心杂念不消灭干净,则如石头之下的小草,一旦石头移去,小草就会重新生长。

社会的纷乱骚扰固然会沉溺心志,而归隐山林的枯燥寂寞也让人心气渐消。所以读书做学问的人应当从自己的内心寻求安静闲适,以保持本我志向不受干扰;也应当适当地从事一些恬淡愉快的活动,以培养圆通机变的心机。

过去的错误不可以保留,否则它会寻得机会再次萌发,其中的世俗之情终要伤害你的义理情趣;现在正确的也不可以过于执着,过于执着就会激起心中残存的私心杂念,如此则义理情趣又为情欲所控制。

无所事事时多想想自己有没有闲杂念头,有事忙碌时则想想自己有没有粗率浮躁意气用事,人生得意时多想想自己有没有骄傲自负的言语和表情,人生失意时多想想自己有没有怨天尤人。经常这样反省检点自己,最终会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越来越少,以至于无,这才是做学问到了高境界。

读书人要有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才能学到随机应变、用之不尽的奇妙智慧。要想建功立业,就要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如果心存哪怕一丁点羡慕虚名的念头,就难成正果。要想修心养德,就要专心于心性道德的修养。如果总想着计较功利得失,则落入世俗之中。

不要让自己忙忙碌碌,但在闲暇之时找些事做,可以让自己避免陷入懈怠懒惰之中;不要让自己心志放松,但在高度紧张之后适当放松,可以让自己心气高涨,精神振奋。

钟和鼓形体空虚,为了声音的传布而招致敲打撞击;麋和鹿本性喜欢野外奔跑,因贪恋豢养的舒适而被羁绊,失去自由。可见,追求声名会招致灾祸,贪图利欲会涣散心志,读书做学问的人不可以不努力清除这些东西。

每一念头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可以避开冷枪暗箭的攻击;洁身自好不染纤尘,这样就可以冲破天罗地网般的各种威逼利诱。

哪怕存有一点点不忍心的想法,就可以让百姓或万物获得生长的机会;哪怕树起一点点不作为肯舍弃的气度节操,也是形成支撑天地的基础。所以,品德高尚又有见识的人对一虫一蚁也不忍心伤害,对丝线小利也不去贪占,这样就可为世间万物安立生机,为天地人间树立心魂了。

拨去人世间的尘俗气氛,胸中便没有各种欲望或是人情冷漠的煎熬折磨;消除抛却内心里的鄙俗吝情,眼前便时常会有明月清风,心胸何等酣畅。

读书做学问的人,如果于一动一静、一闹一静中操行殊异,这还是缺少锻炼、心神混杂未成熟的原故。必须修炼操行涵养,于风平浪静中看到鸢飞鱼跃,于狂风暴雨中看到恬静风光,这才显出以不变应万变、视万物如一之高妙修养。

心似一颗明亮的珍珠。用物质欲望遮蔽它,犹如明珠混杂于泥土沙石,清洗起来还算容易;用才情见识包装它,犹如明珠被装饰上白银黄金,要清洗辨认最为困难。所以读书做学问的人不担心染有毛病,而担心这些毛病难以根除;不害怕做事有何障碍,而害怕追求义理之路上障碍重重。

我的身躯如壳,看破了,则万物皆空,就可以虚心学习义理;我的性命实存,须是认真对待,如此则学会各种道理而让心灵充实,心灵充实就不会受物欲的侵扰。

脸面上洗去十层盔甲般灰尘,容貌才净洁而不令人生厌;心胸中涤荡数斗尘土,谈吐才会让人感到有滋有味。要时常给自己的心灵洗澡。

将自己心之本来彻底完善,才可以说了然自己的心性;阅尽世间的常识道理,才有资格谈论超脱人世的道理。

我果真是炼钢的洪大火炉,何必担心坚硬金属笨重铁石难以熔炼?我果真是巨大的海洋长长的江河,何必担心四处横流的污浊沟渠的不能容纳?

白天做了欺负人的事,夜深人静时难免自感愧疚;年轻时丧失意志,年老时只能留下悔恨和悲伤。

用积聚货物财产的心思积聚学问,用求取功名的意志追求道德,用爱护妻子儿女的心意敬爱父母,用保持爵号官位的策略保卫国家,或这样或那样,其心思似乎差别不大,但是,如果不是从普通人的角度看,而是从圣人的角度看,从追求至高人品的角度看,其差异判若天壤之别了。你难道还不猛醒吗?

一个念头的慈爱祥和就可建立百般幸福的根基,而要开启万般善良的大门,最好的办法是抑制自己的任何一点点私心杂念。

只有堵塞个人物欲之路,才能开辟道德义理之门;只有摈弃凡尘世俗之累,才可担当圣人贤达之责。

忍得别人性情上的偏狭,就是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消除自家人的怨恨纷争,才可称得上有如火海内栽种莲花的功夫。

事理因为别人的劝导而领悟的,难免有些领悟有些依然迷惑,总是比不上自己搞清楚了来得透彻;意境兴致从外界情境得到的,似有所得还有所失,总是比不上自己内心感悟到的来得安逸快乐。

情感志趣相同之处即为人的秉性,舍弃了情感志趣,人的秉性也就找不到了;众人公认的欲望欲念就是义理,没有了欲望欲念,义理就说不清了。所以,品德高尚又有见识的人不是消灭情感志趣,只是不宜遇事冲动而已;也不是禁绝欲望欲念,只是希望适当克制而已。

想要在遭遇变故时不仓促慌忙,平时就应当深思熟虑,意志坚定;想要在临死时不再贪惜留恋什么,活着时就应当凡事看得轻淡些。

一念之差,一生所行善事足可丧失殆尽;一生谨慎检点,也难掩盖曾经犯过的一次过错。

清晨起床时即审视反省自己,此时心气较平静,性情未萌动,更能把握自己的内在本性;一日三餐中可以学习体验人世百味,如果饭菜味浓而不欣喜,清淡而不厌弃,这就有了扎扎实实的处世功夫。

猜你喜欢
  第十七章 11·辜鸿铭
  六经奥论凡例·郑樵
  卷二十二·吴澄
  卷二十六·林之奇
  卷二百五十四·秦蕙田
  卷十五·夏良胜
  知忠·慎到
  十八性品第三·佚名
  卷八十(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佚名
  阿阇世王授决经·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佛说转法轮经·佚名
  卷第十·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六·延寿
  慈悲道场忏法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四十八·彭定求

        卷848_1 【言兴】尚颜   矻矻被吟牵,因师贾浪仙。江山风月处,一十二三年。   雅颂在于此,浮华致那边。犹惭功未至,谩道近千篇。   卷848_2 【江上秋思(一作尚志诗)】尚颜   到来江上久,谁念旅游心。故国无

  • 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欧阳修

    唐有盐池十八,井六百四十,皆隶度支。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温泉池、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红桃池、回乐池、弘静池、会州有河池,三州皆输米

  • 卷之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零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十册 天命四年五月至六月·佚名

    第十册 天命四年五月至六月统辖绵甲兵之牛录额真、五牛录额真,统辖红巴雅拉之牛录额真、五牛录额真,梅勒额真、固山额真、总额真①,尔等宜监视军士攻战尽力与否,至於运立队尾,战不尽力者,纵被伤亦不为功。凡有奋力攻战,善於

  • 三、悬泉置管理与事务类·佚名

    72.神爵四年四月丙戌、太守守属领县(悬)泉置移遮要置。(Ⅰ0309③:37)73.五凤元年五月癸酉、太守守属光监县(悬)泉置移效谷□□□□□……(Ⅰ0309③:92)74.神爵四年正月丙寅朔壬辰、敦煌太守快 库丞何兼行丞事、告领县(

  • 第三节 岐、汴之争·吕思勉

    乾宁、光化之间,李茂贞、韩建,所以能横行无忌者,以朱全忠、李克用方剧争,莫能过问关中之事也。克用日弱,而全忠骤强,形势遂一变矣。全忠最切近之敌,为时溥及朱瑄、朱瑾。全忠之取之,皆用持久徼极之策。《新书·宣传》语。自光

  • 240.左光斗入狱·林汉达

    明神宗后期,有个官员名叫顾宪成,因为正直敢谏,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职。他回到无锡(今江苏无锡)老家后,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附近一些读书人听到顾宪成学问好,都赶到无锡来听他讲学,把一所本来就不大的

  • 卷二十五·郑玄

    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其岁时,今岁四时也。天地之会,建厌所处之日辰。阴阳之气,休王前后。○梦,本又作?梦,音同。厌,于琰反。王,于况反。)[疏]注“其岁”至“前后”○释曰:郑云“其岁时,今岁四时也”者,但天地之会,阴

  •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一·吕柟

    太常南所语乙未正月二十八日先生至太常南所曰诸友今日聚讲而不懈者必意气之相孚也如有疑处俱当吐露无隠我尝谓孔门诸贤真得唐虞精一之学如子路不悦又曰子之迂也宛然唐虞都俞吁咈之遗看来唐虞圣贤尚相辩难吾人万不及前

  • 卷七·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七     元 陈天祥 撰论语子路第十三先之劳之○注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解先之爲凡民之行以身先之而先之两字之闲无该民行之意义不可通解劳之爲

  •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孔子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 【注释】 ①如礼何:拿礼怎么办,意即礼对他已没有什么意思了。下文“如乐何”义同。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那礼还对他有什么意思呢?作为一个人却没有

  • 卷之十·张居正

    君奭成王时,召公为太保,自以盛满难居,意欲告老而归。周公留之,反复劝谕,谓大臣当辅君德以延天命,固人心,不可求去。史臣记其语,因篇首有君奭二字,遂以名篇。【原文】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

  • 达摩宝传上卷·悟真子

    偈曰达天通地一部文摩诃揭谛度众生宝秘诸仙五千道卷隐如来三藏经赞曰达摩慈悲宝卷传诸佛菩萨下九天闻听偈语忙护佑韦驮灵官排两边金炉沉檀香烟起法身清静性自然大众虔诚体佛语直超三界证涅槃南无皈依十方一切佛法僧慈

  • 指归净土·印光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诚然,的确)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1],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2]。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

  • 粤闽巡视纪略·杜臻

    游记。清杜臻撰。六卷。臻字肇余,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顺治进士,历官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撰有《海防述略》等。康熙二十二年(1683),臻奉诏与内阁学士石柱往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巡视,办理划定疆理、 开辟田地、弛禁鱼盐业

  • 海外扶余·陈墨峰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据藏抄卡片著录知作者为陈墨峰。约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1907)。原书为抄本,线装2册,卷首有《序》1篇。1985年经孙菊园、孙逊校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