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李克刚 戴孟姣 译注

【译文】

楚元王刘交,是高祖的同母小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大哥名伯,伯早就死了。当初高祖微贱的时候,曾经为了躲避难事,常常和宾客路过大嫂家去吃饭。大嫂讨厌小叔,小叔和宾客来家时,大嫂假装羹汤已吃完,用勺子刮锅,宾客因此离去。过后看锅里还有羹汤,高祖从此怨恨大嫂。等到高祖当了皇帝,分封兄弟,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太上皇为孙子说情,高祖说:“我不是忘记封他,因为他的母亲太不像长辈了。”于是才封她的儿子信为羹颉侯。封二哥仲为代王。

高祖六年,在陈县逮捕楚王韩信以后,就封小弟交为楚王,定都彭城。交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儿子夷王郢继位。夷王在位四年去世,儿子王戊继位。

王戊即位二十年,冬天,因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犯了私奸罪,削去东海郡封地。第二年春天,戊和吴王合谋反叛,他的相国张尚、太傅赵夷吾谏阻,不听从。戊杀了张尚、赵夷吾,起兵和吴王向西攻打梁国,攻占了棘壁。行至昌邑南边,和汉将周亚夫接战。汉军截断了吴、楚军的粮道,士兵饥饿,吴王败走,楚王戊自杀,吴、楚军就投降了汉军。

汉军已经平定吴、楚叛乱,孝景帝想让德侯广的儿子继承吴国的王位,让元王的儿子礼继承楚国的王位。窦太后说:“吴王,是老一辈人,理应为宗室效忠从善。如今却带头率领七国叛乱,扰乱天下,为什么还要接续他的后代!”不允许立吴王的后代,只准许立楚王的后代。当时礼是汉朝的宗正,于是封礼为楚王,供奉元王的宗庙,这就是楚文王。

文王即位三年去世,儿子安王道继位。安王在位二十二年去世,儿子建王注继位。襄王在位十四年去世,儿子王纯继位。王纯继位后,地节二年,宦官上书告楚王谋反,楚王自杀,国号被废除,封地收归汉朝改为彭城郡。

赵王刘遂,他父亲在高祖的儿子中排行居中,名友,谥号为“幽”。幽王因为忧伤而死,所以谥号为“幽”。高后把吕禄封在赵地为王,一年而高后去世。大臣诛杀吕禄等吕氏家族,于是立幽王的儿子遂为赵王。

孝文帝即位二年,立遂的弟弟辟彊,割去赵国的河间郡为河间王,这就是文王。在位十三年去世,儿子哀王福继位。福一年去世,无子,绝后,国号被废除,封地收归汉朝。

遂已经为赵王二十六年,孝景帝的时候,因为犯有过失被晁错削去他的常山郡。吴、楚叛乱,赵王就和他们合谋起兵。他的相国建德、内史王悍谏阻,不听从。就烧死建德、王悍,发兵驻屯在赵国的西部边界,想等待吴军一起西进。并派人到北边的匈奴,想联合匈奴进攻汉朝。汉朝派曲周侯郦寄攻击赵国。赵王遂退回来,据守邯郸,对峙七个月,吴、楚军在梁国被打败,不能西进。匈奴听到这个消息,也停止发兵,不肯进入汉朝边界。栾布从打败齐国的前线返回来,就和郦寄合兵引水灌赵国的都城。赵的都城被水泡坏,赵王自杀,邯郸于是投降。赵幽王断绝了后代。

太史公说:国家将要兴起的时候,一定有吉祥的预兆,君子被重用,小人被斥退。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贤人隐退,乱臣显贵。如果楚王戊不刑罚申公,听了他的话,赵王任用防与先生,哪会有篡杀的阴谋,遭天下人杀戮呢?贤人啊!贤人啊!不是本质贤能的君王,怎能任用你们呢?太重要啦!“国家的安危在于发出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任用的大臣,”这话实在太对了。

【原文】【注解】

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①,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②。始高祖微时③,尝辟事④,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⑤。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⑥,枥釜⑦,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⑧,而伯子独不封。太上皇以为言⑨,高祖曰:“某非忘封之地⑩,为其母不长者耳(11)。”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12)。而王次兄仲於代(13)。

[注释]①《汉书》作同父,言同父,即言异母。②蚤:同“早”。③微:卑微,低下。④辟:同“避”,逃避。⑤巨嫂:长嫂,大嫂。巨,大。⑥详:通“佯”,假装。⑦枥釜:刮锅边出声。釜,锅。⑧昆弟:兄弟。⑨太上皇: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这里指刘邦的父亲。⑩某:谦称。(11)不长者:不象长辈的样子。(12)羹颉侯:汉高祖七年封。羹颉,羹尽之意。(13)次兄:二哥,名喜,字仲。其子刘濞,后改封吴王。代:汉封国,在今河北省境,辖云中、雁门、代三郡五十三县,其都在今河北蔚县东北。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平定陈豨叛乱,立于恒(即后来的文帝)为代王,都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北)。

高祖六年①,已禽楚王韩信于陈②,乃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③。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④。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

[注释]①高祖六年:前201年。②禽:同“擒”。楚王韩信:即后来淮阴侯韩信。③彭城:县名。故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④郢:《汉书》作郢客。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①,削东海郡②。春,戊与吴王合谋反③,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戊杀尚、夷吾,起兵与吴西攻梁④,破棘壁⑤。至昌邑南⑥,与汉将周亚夫战⑦。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注释]①坐:因犯……罪。薄太后:汉高祖之姬,汉文帝之母。服:服丧。②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省郯城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③吴王:刘濞,刘邦次兄刘喜之子。④梁:汉封国。都城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南。⑤棘壁: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永城县西北。⑥昌邑:县名,故城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⑦周亚夫:(?——前143年)西汉名将。沛县人。周勃之子。初封条侯。文帝时为河内太守,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迁为亟相。

汉已平吾、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续吴①,以元王子礼续楚。窦太后曰②:“吴王,老人也,宣为宗室顺善③。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不许吴,许立楚后。是时礼为汉宗正④。乃拜礼为楚王,奉元王宗庙,是为楚文王。

[注释]①德侯:名广,代王刘仲之子、吴王濞之弟。②窦太后: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之母。③顺善:遵守法度的表率。顺,顺从,引申为“效忠”。善,慈善。引申为“行善”。④宗正:官名。⑤奉:供奉,即祭祀之意!宗庙: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亦作王室的代称。

文王立三年卒,子安王道立。安王二十二年卒,子襄王注立。襄王立十四年卒,子王纯代立。王纯立,地节二年①,中人上书告楚王谋反②,王自杀,国除,入汉为彭城郡。

[注释]①地节二年:为前68年。地节为汉宣帝年号。②中人:即宫人。

赵王刘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谥曰“幽”。幽王以忧死,故为“幽”。高后王吕禄於赵①,一岁而高后崩。大臣诛诸吕吕禄等②,乃立幽王子遂为赵王。

[注释]①高后:即吕后,汉高祖刘邦的正后,汉惠帝之母。王:封王,使王。②诸吕:吕后诸兄弟几家族子弟称诸吕。

孝文帝即位二年①,立遂弟辟彊,取赵之河间郡为河间王②,是为文王。立十三年卒,子哀王福立。一年卒,无子,绝后,国除,入于汉。

[注释]①孝文帝,即汉文帝刘恒,汉王期自称“以孝治天下”,所以自惠帝以后,都在谥号上加个“孝”字。②河间郡,治所在乐成(今河北省献县东南)。

遂既王赵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適削赵王常山之郡①。吴、楚反,赵王遂与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建德、王悍,发兵屯其西界,欲待吴与俱西。北使匈奴②,与连和攻汉。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③。赵王遂还,城守邯郸④,相距七月。吴楚败於梁,不能西。匈奴闻之,亦止,不肯入汉边。栾布自破齐还⑤,乃并兵引水灌赵城。赵城坏,赵王自杀,邯郸遂降。赵幽王绝后。

[注释]①晁错(前200——前154年):西汉政论家。②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③曲周:县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④邯郸:赵都。故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⑤栾布:西汉梁人。文帝时为燕相。

太史公曰:国之将兴,必有祯样,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使楚王戊毋刑申公①,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②,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③?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

[注释]①使:假如。②防与先生:人名。③僇:通“戮”。杀戮,侮辱。此处治指罪人。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二·赵尔巽
  三恕第九·王肃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四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十·佚名
  上清帝第二书·康有为
  四巧工传·黄宾虹
  第五节慈善事业·佚名
  一三七七 山西巡抚书麟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续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三·佚名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三·佚名
  挚虞传·房玄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十·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十明 胡震亨 撰评彚六自景龙始剏七律诸学士所制大都铺扬景物宣诩防游以富丽竞工亡论体变未极声病亦多未调开元以还喆匠迭兴研揣备至于是后调弥纯前美益鬯字虚实互用体正抝毕摄七言能事始尽所

  • 卷四百七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七十蠏类五言古子集弟寄江蠏      【宋】张九成吾郷十月间海错贱如土尤思盐白蠏满殻红初吐荐酒歘空尊侑饭馋如虎别来九年矣食物那可睹蛮烟瘴雨中滋味更荼苦池鱼腥彻骨江鱼

  • 志第十三 律历下·魏徵

    开皇二十年,袁充奏日长影短,高祖因以历事付皇太子,遣更研详着日长之候。太子征天下历算之士,咸集于东宫。刘焯以太子新立 ,复增修其书,名曰《皇极历》,驳正胄玄之短。太子颇嘉之,未获考验。焯为太学博士,负其精博,志解胄玄之印,

  •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欧阳修

    昔者,尧命羲、和,出纳日月,考星中以正四时。至舜,则曰“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而已。虽二典质略,存其大法,亦由古者天人之际,推候占测,为术犹简。至于后世,其法渐密者。必积众人之智,然后能极其精微哉。盖自三代以来详矣。诗人所

  • 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儿 用贤相并征名士·蔡东藩

      却说顺帝既放逐伯颜,好似捽掉了一个大虫,非常喜悦,所有宫禁中一切近臣,俱给封赏,自不消说。惟顺帝是个优柔寡断的主子,每喜偏信近言,优柔寡断四字,是顺帝一生注脚。前此伯颜专政,顺帝无权,内廷一班人物,专知趋奉伯颜,买动欢

  • 第六十九回 破奸谋严世蕃伏法 剿宿寇戚继光冲锋·蔡东藩

      却说袁州推官郭谏臣,因受严六的凌辱,无从泄愤,遂具书揭严氏罪恶,呈上南京御史林润。巧值林润巡视江防,会晤谏臣,又由谏臣面诉始末,把罗龙文阴养刺客事,亦一一陈明。林润遂上疏驰奏道:  臣巡视上江,备访江洋群盗,悉窜入逃

  • 读礼通考卷八十七·徐乾学

    葬考六杂志易系辞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注取其过厚 疏不积土为坟是不封也不种树标其处是不树也丧期无数者哀除则止无日月限数也】周礼秋官蜡氏若有死于道路者则

  • 卷之六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杨文忠三録巻六·杨廷和

    明 杨廷和 撰辞谢録二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臣杨廷和等谨题臣等伏见皇上昨以乾清宫被灾既下令羣臣同加修省复申勅所司直陈时政即古昔圣帝明王遇灾而惧之心也切惟灾变之来感召有自皇上嗣登大寳十年于兹

  • 卷一·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一御制至圣先师孔子庙碑朕惟道原于天之者圣自庖牺氏观图画象阐乾坤之秘尧舜理析危微厥中允执禹亲受其传汤与文武周公递承其统靡不奉若天道建极绥猷敻乎尚矣孔子生周之季韦布以老非若伏羲尧舜

  • 第十二章 22·辜鸿铭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

  • 卷十五·魏了翁

    <经部,书类,尚书要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十五宋 魏了翁 撰多士 无逸一告多士谓殷大夫士或云邶鄘之民非成周既成洛阳下都迁殷顽民殷大夫心不则德义之经故徙近王都教诲之周公以王命诰称王成命告令之作多士多士所

  • 卷四·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内则衍义卷四大学士傅以渐恭纂教之道教子内则曰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夫使人日再问之作而自问之妻不敢见使姆衣服而对至于子生夫复使人日再问之夫齐则不入侧室之门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大夫之子有食母士

  • 卷第四十三·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碍轮三昧?佛子!菩萨摩诃萨入此三昧时,住无碍身业、无碍语业、无碍意业,住无碍佛国土,得无碍成就众生智,获无碍调伏众生智,放无碍光明,现无碍光明网,示无碍广大变化,转无碍清净法錀

  • 观音玄义记卷第三·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第二释观智二。初标列。二结境下解释二。初结束世音之境。欲明观智先束境界。世间音声品类无边。尘沙莫喻。须依圣教结示谛境。方可明观。观不依谛邪错何疑。十界是因缘境者。以十如是类十二缘。义无

  • 天台四教仪·谛观

    高丽 谛观录四教颂七贤七位藏初机。通教位中一二齐。别信并圆五品位。见思初伏在凡居。果位须陀预圣流。与通三四地齐俦。并连别住圆初信。八十八使正方休。圆别信住二之七。藏通极果皆同级。同除四住证偏真。内外尘

  • 游廌山集·游酢

    宋代诗文别集。4卷。游酢撰。《四库全书》据采自福建的清抄本录入,其抄本(四库底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宋代杨时《御史游公墓志铭》称游酢所著“有《中庸义》一卷,《易说》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

  • 平闽纪·杨捷

    康熙戊中午之夏,海岛余孽盗弄兵于漳、泉之间,天威赫然震怒,爰命江南提督杨公以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督充福建全省水陆提督总兵官,往彰天讨。寻又允公所请,令专统步骑诸将,进号为昭武将军。盖两蒙特恩异数云。 余时方承乏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