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书直笔卷三

○列传第二

先后

列传之作其体有二一曰年二曰事年以先后之事次之传以年时为先后之差以事迹相类同传

特传

备贤愚纪成败功髙行称特传

若魏文公裴度陆贽韩愈皆特立一传

推父祖以本之系子孙以终之

孝子之志务在显亲人情重于继体每传必备载祖父名谥官爵或梗槩其事实传末必歴谱其子孙之世以终始之功效不着于世则父祖之名略之削子孙之系以别他传

考名字载郡县

如房管字次律席豫字建侯贺知章字季真皆叅考旧集而得其字旧史皆不书韩文公南阳人也旧史以为昌黎人如此之类皆以郡望书非史法也

徳业不着而事闗一时者附而不名

如武后时宰相张光辅崔元综等昭宗时宰相朱朴郑綮等龊龊备位不足立传附于狄仁杰萧遘陆扆等传

赐姓

赐姓之例出于近世旌功烈而亲之也悖臣节而不轨则复其姓

如李宝臣当为张宝臣是也

四夷所生非功业垂世则见于本国

如仆固懐恩背叛不宜立传见于本国铁勒传

题传

题传之目羣传以姓特传以名功髙以事迹伪以地

题传起于司马迁班固至范蔚宗离而徧题之文繁不一失史法之旧羣传以姓如李白杜甫同传是也特传以名如韩愈李徳裕传皆具姓名题之是也功髙以事如张柬之桓彦范等传题曰五王传是也【案旧书中宗本纪神龙元年五月封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张柬之汉阳郡王袁恕已南阳郡王崔玄暐海陵郡王并加授特进罢知政事又桓彦范传云武三思居中用事日夕谗毁彦范等帝竟用三思计进封彦范等虽外示优崇实夺其权新书本纪不书封王而书罢至列传则题曰五王】迹伪以地者如李正己呉少诚传题曰淄青李正己传淮西呉少诚传是也【案旧书分次列传新书改题藩镇】必题者歴代前史取法史记滑稽刺客佞幸循吏酷吏货殖游侠日者龟筴之题故儒林忠义孝友隠逸节妇等传如此之类既不可离而徧题之是则题传之目不可废也

宗室

宗室之子虽有功徳亦承本传

如李适之李皋李孝逸李暠李常李巨李国贞各附本祖常山王曹王郑王淮安王吴王虢王传尚亲也

凡列传之类有六冠以后妃尊也次宗室诸王亲也列以僭国受命之始也序以一时之君臣善恶之总也继以四夷王化之及也终以逆臣成败之归也

后妃传次以宗室宗室传次以十八帝诸子题曰髙祖诸子传不当叅列传之间盖班固取其叅连一时之事故离列传之间唐室诸王不出合未尝干预时政不测成败不立劳效前序母氏所生后载子孙相承以备一代史书之体故不当循班例既条列十八帝诸子之后次李密王世充以下至黄巢秦宗权而传终

凡褒者卒月贬者卒年其余从略有功徳则寿

如韩愈传书曰宝厯元年十二月卒褒也韦皋传曰贞元二十一年卒贬也有功徳则寿年若干谨终也郭子仪传书曰年八十五李晟传书曰年六十五

谥赠

谥赠之数非功徳不书惩及幸也

谥法及赠官非其人有功徳则不书

论议

论议表章以明君上之得失补国家之利害非当时所通行则不书

如旧史李百药传载封建论朱敬则传载五等论白居易传兴元微之书今皆削而不载

论货殖之弊陈礼乐之原则志之

如陆贽諌置琼林大盈二库状韩文公请迁明皇帝议禘祫议皆附货殖及郊祀志

疏军旅之宜斥奸邪之恶则见之他传

如韩文公淮西招讨事宜及黄家贼事宜状见于元济传及南蛮传陆贽论裴延龄见于延龄传

辞虽隠非所以便世梗槩其事而略其辞

疏之所陈不足以通行则槩举其事不复胜载

诗赋之作足以揄扬国体而明功烈则见之

如杜甫三大礼赋李白明堂赋宜见之本传元结中兴颂见之安史传栁宗元方城皇武二雅见之裴度李愬传

诏策之实足以信后代则摭其辞

诏告君命削其繁诬而载其实事则见之本传

官爵

官爵升易不常所居有善则书

如郑余庆传官至殿中御史别无异迹皆不书至迁工部侍郎知吏部选事上疏论列诸葛述事【案述原本讹迹今校改】一节可称则具书官不尔则否

循吏儒林文苑忠烈孝友隠逸节妇皆得一端则标其传而总目之

其余若酷吏文艺皆不足训世皆不标其传名也文苑之名起于范蔚宗如贾至父子李白杜甫王弘中等不特以艺文见称故别立传不在文苑传中

外戚

外戚之家恩泽所授谨厚则无称侈汰则害教其名附于本传惟卓然殊尤者立传

若窦徳明独孤懐恩武承嗣韦温等附于太穆元贞则天韦后传惟呉溆呉凑兄弟可以别立一传【案唐书独孤懐恩元贞皇后弟之子呉溆章敬皇后之弟原本讹元贞为贞元讹淑为淑今并校改】

皇后传

皇后之传编世家之间居列传之末叅帝纪之下子长孟坚蔚宗之短也酌古今之法则冠于列传之首惟陈寿得之

子长以外戚世禄传袭舄奕则编之世家而诸后不显孟坚以元后事连居摄故缀诸后于列传之末王莽之前以便叙事而后人踵之非通制也天子之尊海内无二虽皇后之贵有臣妾之体蔚宗作纪则君臣之谊混矣故冠之列传进退得史之体

帝王之兴必有内助家道正则天下正每帝必载后妃

旧史文宗不立后妃武宗王贤妃事阙今取杨嗣复传事立贤妃传据李徳裕两朝献替记徳妃暴薨事备王徳妃传则叙事之体具矣

妃嫔之爱殁而定谥或以后称则传其实不书后

武恵妃称贞顺独孤贵妃称贞懿是也

王者之母虽生实妃縁帝者心莫不欲显亲而申养故特以太后称

元献杨太后章敬呉太后睿真沈太后懿安郭太后孝明郑太后恭僖王太后贞献萧太后元昭鼌太后皆以子贵不称皇后

入庙称后义系于夫在庙称太后义縁于子皇太后临朝总治政事由已则以皇太后某氏称其余皇后因子践阼申尊崇而加号则通以皇后称

则天皇太后武氏顺圣皇太后韦氏皆以临朝书也韦氏获罪于天下而国史定名不及于惩恶故韦氏亦以皇太后书旧史题为韦庶人史之过也

公主附后传之下而出降皆书惟大功勲则异传

平阳公主太平镇国公主庄懿长公主附太穆窦皇后武后郑太后传【案郑太后宪宗妃不当以代宗女庄懿公主附此条有讹脱】

○志第三

天文志

司马迁作史记备载当时沿革为八书攟汉兴以来之事有平准河渠封禅之书录歴代相承之迹有礼乐律厯之书辨古今未明之疑有天官书及班固纂汉书加以刑法郊祀五行郡国艺文名曰十志其天文志仍载四方经星二十八舍躔离之次踵子长天官之旧而日月星辰谪蚀陨石之变复存于五行志是繁冗之失中也

郡国车服志

唐室十八帝之盛百礼交举志当时正朔用厯之本曰律厯焉志邦国财用曰货殖焉志礼乐之沿袭曰礼乐焉志宗庙鬼神之常祀曰郊祀焉志髙宗武后明皇登封降神之礼曰封禅焉志气沴之侵奸曰五行焉志邦国之阔狭户口之众寡曰地理焉志经籍之总目曰艺文焉志旗章之物色曰车服焉凡两都宫阙制度园籞之规模一朝之旧章也廐牧孳乳之数騋牝圈印之名车辂出入征伐武事所急有国之常用也然而歴代未尝志其名数非通制也两都宫阙志于郡国之下天下廐牧乘马之数志于车服之末亦纪事之体也

赞论

史记八书汉书十志或有赞论而不必皆备盖于事未尽梗槩其事而总断焉后人务欲极文采之丽每志必有赞是拘儒繁文之病也

○摘繁文阙误第四

唐书旧史繁芜阙误多矣今觕举大较于左

髙祖纪

髙祖纪武徳四年十月赵郡王孝恭平荆州获萧铣十一月会稽贼帅李子通以其地来降谨按铣及子通传铣自度救兵不至便率官属缌纕布帻诣李靖军降请无杀掠铣降后数日江南救兵十余万一时大至然则铣降得亡国之礼识天命之正汉之田横未足比也本纪纵不足异文亦不当书获近乎诬矣子通为杜伏威将王雄诞所攻穷蹙请降伏威执之送于京师尽収其地是子通不以地降纪之误也

太宗纪

太宗纪多载潜龙拨乱之功夫帝王之位非积劳力而致太宗征战如破魏公而斩宋老生皆王业始基之迹当见之髙祖纪败薛举降仁杲走宋金刚平刘武周灭建徳俘世充翦黒闼擒圆朗当见之僭国传武徳九年九月丁未引诸卫兵统将习射于显徳殿及每日自变量百人于殿前教射自是士卒皆为精鋭天生五材孰能去兵自古皆有武备焉太宗以万乗之尊躬教弧矢帝王之道未为得也载之本纪于文为繁当见突厥传以示备豫如实录称其年十二月癸未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朕黏之屋壁出入观省如此之类见于本纪之末如汉文帝纪载赐张武之金以愧其心罢露台以惜费皆帝王之上徳故国史之法备载以示也八月甲子即位旧载八月癸亥髙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实则髙祖以癸亥诏太宗以甲子即位日异而事别不书甲子之日是即位遽而父子之道失矣太宗肃宗之例既一而告天之文或载或不载于纪是史法失于繁简也以实录考之是年宋秦二州庆云见泰州定州景星见鳯皇赤雀麒麟驺虞元狐见于隽台洛麟沂郑等州当载之本纪也贞观十八年吐谷浑执行人鸿胪丞赵道徳吐谷浑传云赵徳楷未知纪传孰是

明皇纪

睿宗明皇纪景云二年五月辛丑西城公主为金仙公主隆昌公主为玊真公主仍置金仙玊真观开元二年六月内出珠玊绣服等令于正殿前焚之谨按睿宗实录云三月癸丑制为皇女金仙玉真公主于京城各置一观仍以金仙玊真为名以年厯推之五月无辛丑明皇实录云七月内出珠玊锦绣于殿前焚之是二纪日月有误又景云二年八月韦安石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当在庚申而误书丁巳开元二年七月襄王重茂薨当书丁未而误为辛未十一月庚寅葬殇帝实录书辛夘如此之类实多如天宝十三载九月上御勤政楼试四科制举人加诗赋实录所书则是年十月含光殿试举人加诗赋又十三年十月乙巳毕国公窦■〈王曳〉薨当在十二月而误书十月本纪所书日月尤不足信也明皇以延和元年八月受内禅改元先天其年行事犹系之睿宗至二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则其年自正月以下皆明皇行事不当复称先天二年尚附睿宗纪也愚谓开元冠年即位明皇践位之始年也睿宗纪先天元年八月庚子帝传位于皇太子明皇纪复云七月壬子制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二纪日月误矣明皇纪载安禄山叛逆之迹繁复不当非成败之系当书之禄山本传载于纪者如十一月丙寅安禄山起渔阳十二月辛卯安禄山陷陈留甲午陷荥阳丁酉陷东京辛丑皇太子帅师讨禄山十五载六月乙未皇帝幸蜀丙寅诛杨国忠七月庚申皇帝幸蜀其余车驾所次皆书禄山本传从省文春秋之法四时具为年旧史或阙一月或阙一时不书首月多矣宪宗纪元和不书四年正月惟以四月赘二年十二月下简编之阙也

元献皇后传

元献杨皇后传云开元十七年葬细栁原明皇命张说为志文云石兽涩兮绿苔黏宿草残兮白露沾园陵闭兮脂粉暗不知何年兮开镜奁按张说集节闵太子妃杨氏墓志云初上在东宫妃有女弟选为良媛生忠王又载鞠养忠王之事然则元献传云肃宗抚鞠于王妃又引张说志文皆误也疑元献之薨不在开元十七年刘昫误以节闵妃为元献后也

程懐直传

徳宗纪贞元二年六月横海程日华卒以其子懐直权知军州事十年三月懐直来朝赐安业宅复令还镇十一年九月沧州大将程懐信逐其帅程懐直为左龙武统军至六年十二月己丑卒犹以左龙武统军程懐直卒书于纪而本传云懐直以为懐信所逐因来朝觐徳宗优容之赐甲第懐信卒懐直子执恭知留后事乃遣懐直归沧州十六年卒年四十九按顺宗纪贞元二十一年七月癸巳横海军节度使沧州刺史程懐信卒以子副使执恭起复沧州刺史横海军节度使是懐直先卒六年然后执恭总留务以是明之执恭非懐直之子懐直未尝复归沧州传之误也

孔巢父传

孔巢父传建中四年宣慰魏博而徳宗纪云建中四年十二月癸酉命孔巢父淄青宣慰纪之误也巢父传不书啖守盈出使而书守盈遇害传之阙也

韩愈传

韩文公父仲卿谨按李白武昌令韩君去思碑及李翱皇甫湜文公行状神道碑则仲卿以铜陵尉补武昌令徙鄱阳令终校书郎本传云无名位谬矣文公安定桓王茂五世孙又云卿有名大厯间亦当见文公传首如汉书司马迁扬雄传例又李翱皇甫湜张籍侯喜贾岛李贺文公之髙弟也孟郊李观卢仝文公所与也皆无卓然殊尤之实附于文公传末如汉书唐林尊见于两龚传此叙事之体也

唐书直笔卷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八 周处(子 子勰 弟札 札兄子筵) 周访(子抚 抚子楚 楚子琼 琼子虓 抚弟光 光子仲孙)·房玄龄
  1947──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丁亥·郭廷以
  第三十四回 累次发兵才平叛酋 借端详梦迭献忠忱·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六·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五·佚名
  竹素园丛谈·顾恩瀚
  卷二十五·苏辙
  一○四二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查核四库馆暨三通馆错误记过各员交部察议片·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四·来保
  二〇 兴房的住屋·周作人
  萧颖士传·欧阳修
  罗衣轻传·脱脱
  耶律蒲鲁传·脱脱
  赵师鲁传·宋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95 ·佚名

    释尚能 送简长师陪黄史君归浙右 相送随旌旆,离情亦万端。 霜洲枫落尽,水馆月生寒。 接话尝茶遍,联诗坐漏残。 归期在岩屋,郡邸想留难。 释尚能 送秀登上人 又负空囊出,都城难久居。 西风随

  •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六·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六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和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父平与西夏战于三川口死焉景文笃学能诗文爲两浙兵马都监东坡知杭州荐其才除知隰州】 追随城西园残暑欲退席【传灯录云六祖慧能答

  • 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七·王称

    卓行传一百  士之所贵于天下者以有君子之行焉陈烈以学业教其乡朱寿昌以孝感致其母刘庭式以雍睦宜其妻郑侠以敢言事其君巢谷以诚信行其义徐积以笃实蓄其徳卓绝之行足以表仪一世乌虖斯可谓之士矣陈烈字季慈福州侯官人

  • 卷第一百一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三十九〔起旃蒙单阏(乙卯),尽柔兆执徐(丙辰

  • 卷十八·沈德符

      ○刑部【国初用法严】洪武九年丙辰,营谨身殿,误奏“中等匠作”为“上等”,上怒,命悉弃市,不许覆奏。时工部尚书薛祥极谏,上乃命用腐刑。祥又奏曰:“若是则千人皆成废人矣,莫若杖而复之。”始可其请。此犹工匠也。至十五年

  • 九一七 吏部为知照富炎泰办理辽金元史书务译汉抄单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佚名

    九一七 吏部为知照富炎泰办理辽金元史书务译汉抄单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真按:疑当作七字!】吏部为知照事。文选司案呈,内阁抄出前事清字一折,相应译汉抄单移会,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

  • 卷四十·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张陈王周传第十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应劭曰大父祖父开地名也】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

  • 竹叶水色·胡兰成

    竹叶水色汉陽医院有女护士 六七人,除了护士 长是山东籍,年纪已三十出头,其余皆本地人,二十前後年纪。她们单是本色,没有北平上海那种淑女或前进女性的,初初打得一个照面即使人刮目相看。我们住进来的头几天,关永吉即已看伤了

  • 张瑰传·萧子显

    张瑰字祖逸,是吴郡吴县人。祖父张裕曾任宋的金紫光禄大夫。父亲张永,官至右光禄大夫。通晓音律,宋孝武帝曾问张永太极殿前钟声音为什么有嘶声,张永回答说:“铸钟时有铜滓掺入了。”于是扣钟找铜滓所在,凿去铜滓,钟声于是清越

  • 卷一百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乐考历代乐制世宗嘉靖元年二月耕耤田命禁教坊戏谑帝亲耕耤田讫赐宴教坊承应有閧然喧笑者礼科给事中李锡言耕耤大礼而教坊承应閧然喧笑殊为亵渎古者伶人贱工亦有因事纳忠之义请自今

  • 错币第四·桓宽

    大夫曰:“交币通施,民事不及,物有所并也。计本量委,民有饥者,谷有所藏也。智者有百人之功,愚者有不更本之事。人君不调,民有相万之富也。此其所以或储百年之余,或不厌糟糠也。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非散聚

  • 第二部分·毛公

    国风 秦风《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传】邻邻,众车声也。白颠,的颡也。未见君子,寺人之令。【传】寺人,内小臣也。【笺】欲见国君者,必先令寺人使传告之,时秦仲又始有此臣

  •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三(之上)·智俨

    终南山至相寺沙门智俨述第六他化天会十地品二十二此会初四门分别同前。一辨名者。他化自在天会从处得名也。十地品者数义以彰名也。二来意者有二。初会来意。前是阿含。次入证故来也。二品来意者。前方便回行向于菩提

  • 西藏剌麻溯源·佚名

    吴中沙门 守一 编辑按西藏。在於甘肃嘉峪关外。绕东之南。有祁连山。山之南有蒙古之青海。青海之西南。即藏之东北界。四川雅州之西。松潘厅之打箭炉。出塞千数百里。即藏之东界。为官长往来之正驿。此官站之大道也

  • 唯识三十论要释·佚名

    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令于唯识深妙理中得如实解故造斯论。言所缘者复有二种。初明造论。后显传译。佛薄伽梵悲导有情法门虽多。其要有四因缘。唯识无相真如随对根宜诸经各说。余三理门已有广论。

  • 石墨镌华·赵崡

    碑刻辑录。明代赵崡编。六卷,附录二卷。编者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其家附近为汉、唐故都,古代碑刻较多,加上嗜好金石,故蓄有众多旧碑,且多是宋、元以上为欧、赵所未收者。将其跋尾共二百五十三种刊刻成册,每碑目下,各注

  • 东坡先生年谱·王宗稷

    年谱。一卷。宋王宗稷编。宗稷五羊(广州别称)人。年谱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苏轼生于眉山编起,逐年排比,止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六十六岁卒于常州。书写格式基本固定,在编年后先点明是年苏轼岁数,下

  • 岩下放言·叶梦得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成此书。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此书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采进本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