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译文 卷十二 警戒

卷十二 警戒

 

12·01 濂溪先生曰: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周敦颐《通书·过》

[译文]

周敦颐先生说:子路一爱一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因而有无穷的美名。今天的人犯了过错,不喜欢人来规劝,就象护着身上的病而忌讳医治,宁可灭亡自身也不醒悟。唉!

12·02 伊川先生曰: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德逾于禄,则虽盛而非满。自古隆盛,未有不失道而丧败者也。——《程氏易传·泰传》

[译文]

程颐先生说:德与善一天天积累,则福和禄就会一天天自己到来。德行高出了享有的禄位,那么即使所享之禄达到顶点也不称作满。自古以来官隆福盛之家,没有不丧失道义而会衰落的呀。

12·03 人之豫乐,心悦之,故迟迟,遂至于耽恋不能已也。《豫》之六二,以中正自守,其介如石,其去之速,不俟终日。如二可谓见几而作者也。盖中正故其守坚,而能辨之早,去之速也。——《程氏易传·豫传》

[译文]

人对于安逸豫享乐,心中喜悦,不肯断然舍弃,故迟之又迟,终至于迷恋安乐而不能自拔。《豫》卦的六二爻,能以中正自守,其品质高介如石,能够很快舍弃逸乐而去,不等过完这一天。象六二爻之明智,可以称得上是看到征兆就迅速行动的了。由于其处中正之位所以能守身坚定,又能及早区别逸乐之害,而迅速地舍弃它。

12·04 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则骄侈生,乐舒肆则纲纪坏,忘祸乱则衅孳萌,是以浸一婬一不知乱之生也。——《程氏易传·临传》

[译文]

圣人戒备祸患,一定要在正当兴盛之时。当兴盛的时候不知戒惧,因而一习一惯于安乐富足就会产生骄侈,乐于舒适肆意纲纪就会破坏,忘怀于祸乱事端就会萌动,因此就象水渐积渐多一样,国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终至发生动乱。

12·05 《复》之六三,以一陰一躁处动之极,复之频数而不能固者也。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复善而屡失,危之道也。圣人开迁善之道,与其复而危其屡失,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其复也,频失则为危,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程氏易传·复传》

[译文]

《复》卦的六三爻,以一陰一躁之一性一又处在下卦震动的终点上,是再三地复于善却不能固守于善的象征。复善改过贵在安定稳固,频频地复又频频地失,是不能安居于复善呀。复于善又每每失去,这是危险的呀。圣人向人指明了迁善改过之路,赞扬勉励人们复于善而又让他们明白屡次失败的危险,所以爻辞说:“厉无咎。”又不可以因为屡次改过复于善而又频频失误而制止他迁善改过啊。频频地失去是危险,屡次改过有什么错误呢?过失在于失误而不在于复善。

12·06 睽极则喭戾而难合,刚极则躁暴而不详,明极则过察而多疑。暌之上九,有六三之正应,实不孤。而其才一性一如此,自睽孤也。如人虽有亲一党一,而多自疑猜,妄生乖离,虽处骨肉亲一党一之间,而常孤独也。——《程氏易传·暌传》

[译文]

暌离到了极限,则乖戾而难与人合,刚强到了极限就暴躁而不安详,明敏到了极限就过多审察而走向多疑。暌卦的上九爻,本来有六三爻与之正应,其实并不孤立。但它的特一性一乖戾、暴躁、多疑,是自我孤立起来了。这好比人,虽是亲戚族人,但多自猜疑,妄生乖离,即使在至亲骨肉亲族之间,却常常是孤单的。

12·07 《解》之六三曰:“负且乘,致寇至,贞吝。”传曰:小人而窃盛位,虽勉为正事,而气质卑下,本非在上之物,终可吝也。若能大正,则如何?曰:大亚非一陰一柔所能也。若能之,则是化为君子矣。——《程氏易传·解传》

[译文]

《解》卦的六三爻辞说:“负且乘,致寇至,贞吝。”程颐解释说:小人而窃居高位,即使他尽力去做正事,但由于品质卑劣,原本不是在上一位的人,最后也不免于羞涩。或者有人说:假如他能变成极正派的人,又会怎样呢?回答是:极其正派,不是一陰一柔之一性一所能作到的。如果能,那是改变气质而成为君子了。

12·08 《益》之上九曰:“莫益之,或击之。”传曰:理者天下之至公,利者众人所同欲。苟公其心,不失其正理,则与众同利,无侵于人,人亦欲与之,若切于好利,蔽于自私,求自益以损于人,则人亦与之力争,故莫肯益之,而有击夺之者矣。——《程氏易传·益传》

[译文]

《益》卦的上九爻辞说:“没有人给他东西,却有人去攻讦他。”程颐解释说:理是天下的大公,利是人们一致追求的东西。如果能使自己的心公平,不失于正理,那就会与大众同享利益,不去侵略别人,别人也就想给他。如果好利心切,心为自私所蒙蔽,追求自己得益,而损害别人,那么别人也就与他抗争,所以就没有人肯送给他什么,而有人去攻击他并且夺取他的东西了。

12·09 《艮》之九三曰:“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传曰:夫止道贵乎得宜,行止不能以时,而定于一,则处世乖戾,与物睽绝,其危甚矣。人之固止一隅,而举世莫与宜者,则艰蹇忿畏,焚挠其中,岂有安裕之理?厉薰心”,谓不安之势,熏烁其中也。——《程氏易传·艮传》

[译文]

《艮》卦的九三爻说:“它把艮的上下卦分隔开,它割裂了脊骨上的肉,不安之势象火一样炙烧着它的心。”程颐解释说:止之道贵在得宜,行动和静止不能按时,而却定着于一处,如此去处世,就乖戾不合,与他人背离继绝,那是很危险的呀。人倔强地胶着在一个角落里,而全天下没有与他合得来的人,那就会有艰险困迫愤恨畏惧,焚烧着、扰乱着他的心,哪里还有安闲宽裕的道理?“厉薰心”,说的就是不安之势,炙烤他的内心呀。

12·10 虽舜之圣,且畏巧言令色,说之惑人,易入而可惧也如此。——《程氏易传·兑传》

[译文]

即使圣如虞,他尚且害怕那些花言巧语、以媚顺之色讨好人的人,可见取一悦的手段迷惑人,是多么的容易攻入人心而且可畏呀。

12·11 治水,天下之大任也,非其至公之心,能舍己从人,尽天下之议,则不能成其功,岂方命圮族者所能乎?鲧虽九年而功弗成,然其所治,固非他人所及也。惟其功有叙,故其自任益强,喭戾圮益甚,公议隔而人心离矣,是其恶益显,而功卒不可成也。——《程氏经说·书解》

[译文]

治水,是天下重大责任呀,除非他有至公之心,能够抛弃一己之明而顺从他人,充分采纳天下人的议论,则不能成其功,难道是依仗一己之能,背理行一事,败坏善类的人所能承担的吗?鲧虽然治水九年而没有成功,但他所治理的,自然不是其他人所能赶得上的。正因为他取得了足有可叙之功,所以就更加自信个人的能力,更加严重地情一性一乖离毁败群类,天下公议听不到了,人也与他离心离德,如此一来,他的恶一性一就更加暴露,而最后也不可能成功。

12·12 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苟得外面物好时,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已先不好了也。——《一程遗书》卷一

[译文]

人对于奉养自身的外物,事事都要好,只有自己这一个身心反倒不要好。如果得到了外面奉身之物都好了的时候,却不懂得自己的身心已经先变好了。

猜你喜欢
  卷二·序汇·李贽
  大学翼真卷二·胡渭
  第十一章 1·辜鸿铭
  二 北京·林语堂
  礼记析疑卷十七·方苞
  卷四十七·胡广
  别通篇第三八·王充
  卷十五·刘敞
  序·魏了翁
  草人/羽人·佚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述记序·太虚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太虚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佚名
  虚空孕菩萨经卷上·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二·知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董解元

    (张君瑞坐止不安,遽然而起。法聪邀珙於客舍,方便着言劝诱曰:“学士何娶不可?无以一妇人为念。”珙曰:“师言然善,奈处凡浮,遭此屈辱,不能无恨!”聪与珙抵足。珙披衣,取莺莺书及所赐之物,愈添沾洒矣。)【黄钟宫】【间花啄木儿第一

  • 山带阁注楚辞卷首·蒋骥

    武进蒋骥撰篇目离骚九歌东皇太一 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 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天问九章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怀沙 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逺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宋洪庆善朱晦庵考定原赋止于渔父篇余采

  • 后集卷八·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後集卷八 宋 罗椅 撰 七言四句 仙鱼铺得仲高书 病酒今朝载卧舆秋云漠漠雨踈踈阆州城北鲜鱼铺忽得山隂万里书 追忆征西幙中事 忆昨王师戌陇回遗民日夜望行台不论夹道壶浆满洛笋河鲂次第来 梦

  • 御选宋诗卷七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八杂体二文同累字诗一字至十字咏竹竹竹森寒结緑湘江滨渭水曲帷幔翠锦戈矛苍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化龙枝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月娥巾帔静苒苒风神笙竽清簌簌林间饮酒碎影摇罇石上围碁轻隂覆

  • 杜牧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宰相杜祐之孙。唐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召为团练巡官。后为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掌书记,居扬州,颇好游宴。大和九

  •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秋。七月。戊申朔。享太庙。遣都统宗室延信行礼。  ○庚戌。吏部题、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佟维藩故。应销去恩诏所得三拖沙喇哈番、余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子佟桂、承袭。从

  • 卷十五·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十五 宋 曾巩 撰 儒学行义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右司谏进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潞州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卒年四十七子朴构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

  • 第五十五册 天聪六年六月·佚名

    第五十五册 天聪六年六月十二日,大军次纳里河。是日,科尔沁部乌克善舅舅、满珠习礼,以俘获礼,选牛四十和羊二十及缎、毛青布等,进献汗,汗纳牛五及羊二十,馀悉却之。汗答进献礼,择美女一口,赐与乌克善舅舅。十三日,大军营於阿鲁

  • 卷之三十四·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四传第十八乌珠穆沁部总传乌珠穆沁部在古北口外至京师千一百六十三里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五里东界索伦

  • 张以宁传·张廷玉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名一清,元代为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八岁时,有人指控其伯父,县衙将其伯父逮捕下狱,以宁到县衙去讲理。知县认为此孩童非凡,命他赋《琴堂诗》,他秉笔立就,伯父得以释放,以宁由此闻名。元泰定年间

  • 卷一 一之二·孔颖达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躬俭节用,由于师傅之教,而后言尊敬师傅者,欲见其性亦自然。可以归安父母,言嫁而得意,犹不忘孝。○覃,本亦作蕈

  • 卷八十二·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二宗庙制度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元年九月壬寅遣徽猷阁待制孟忠厚迎奉太庙神主赴扬州礼志建炎二年奉太庙神主于扬州寿宁寺东京神御殿在宫中旧号钦先孝思殿建炎二年闰

  • 后序·神清

      禀学赐紫□□□赞□述  草玄亭沙门讳慧宝。字光用。俗姓王氏。东□□玄武县人也。其先世习儒素或陈力就列或高尚其事炳耀谱□弗具详□大师丱岁出家。弱冠受戒。游刃学海。以传演为□□□□□雅论。甞升座隐机。

  • 佛说华手经卷第二·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念处品第六  佛告跋陀婆罗。于尔时世诸善人等应作是念。我等当自依四念处。四念处者。于圣法中一切诸法皆名念处。所以者何。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是念处门。法所住门入

  • 卷第一百四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有纳息第二之一欲有相续最初得几业所生根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当广分别。然有声目多义。如前广说。此中说续众同分有情数五

  • 巴尔萨克考察队的惊险遭遇·凡尔纳

    伦敦发生了一桩大胆的抢劫案,即中 央银行抢劫案。五名强盗计划周密,得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银行办事处的 经理也同时失去踪迹。警察局对此案一筹莫展。  巴尔萨克考察队的探险将要彻底揭开这个谜。读者将会看到许多神

  • 蟋蟀轩草·刘士骥

    无卷数。明刘士骥(约1617前后在世)撰。刘士骥,字允良,山东禹城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 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蟋蟀轩草》。是集为士骥诗文集。集前有李若讷序,称:“允良自言,少年濡首李、王诸家。

  • 读易考原·萧汉中

    元萧汉中撰。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凡三篇,一论分卦,一论合卦,一论卦序。其中虽未攻驳《序卦传》,亦不用《序卦传》之说。书中大旨,以邵雍所传《六十四卦圆图》之《乾》、《坤》、《坎》、《离》居四正方,为上经之主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