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思远传

王思远,是琅笽临沂人。尚书令王晏的堂弟。父亲王罗云,曾任平西长史。王思远八岁时,父亲去世,祖父王弘之及外祖父新安太守羊敬元都是退隐的高士,因此王思远小的时候没有出仕为官的想法。

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任命王思远为南徐州主簿,很被看重。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并和庐江何昌..、沛郡刘..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养活她,她长大后,又亲自为她举行成年笄礼,寻找合适人家,尽其所有地为她陪嫁。

出任晋熙王抚军行参军,安成王车骑参军。建元初年,任长沙王后军主簿,尚书殿中郎,出京补任竟陵王征北记室参军,竟陵王迁任司徒后,他继续担任录事参军。又调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平素喜欢结交名士,王思远很受他们赏识和接纳。王思远请求出仕边远郡县,被任命为建安内史。长兄王思玄死,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到了祭日,又坚决请求,世祖这才准奏。后被任为中书郎,大司马谘议。

世祖下诏推选人才,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及吴郡的顾詗之、陈郡殷睿。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兼任录事,调任黄门郎。出任使持节,都督广、交、越三州军事、宁朔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高宗(萧鸾)辅政后,王思远便不去上任,迁任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建武年间(494~497),王思远迁任吏部郎。他考虑到堂兄王晏现为尚书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职,上表坚决辞让,他说:“我近来不断上启,实在是有隐衷。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我若是不报恩效力,谁还该努力工作呢。我已经发誓以身许国,也就不计较世俗的猜疑了。只是因为我和王晏关系亲密,的确不宜都居要职。一片赤心,至死不变。但我实在平庸粗浅,不足提拔。陛下提拔我的意思,大概是对我的某种优点的鼓励。我如果不能合理地保持下去,便对不起陛下的英明。冒犯之罪,责任在我自己,而缺乏自我认识,就是对圣鉴的污染。权衡轻重之后,我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也是因为陛下以德统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礼选择进退。恳请陛下考虑给我照顾,不要让我愿望落空。我今天如果勉强接受此职,便是三公也未必是吉祥,我如果不接受,就是死了也未必是凶祸。而且臣下我苟求处罚,自弃荣华富贵,便是愚夫也不会这样做的,因此我也许可以被免于处罚。我的这番心情愿望,既可怜又可矜。如果说皇上的命令必须执行,而我自请获罪在道理上也说不通,皇上正在降恩置我于康庄大道,而我却坚决要求被摈弃压抑,想起来不免自悲自悼令人涕流。我谨甘冒死罪,忠心请求。人在没办法时则要呼天,我只能仰盼皇上给予一点关照了。”皇上理解他的心思,于是改任南齐书王思远为司徒左长史。

当初,高宗施行废立君主的时候,王思远和王晏闲聊,对王晏说:“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帮助别人做这种事情,他也许可以权且任用你,但不知你将来如何立身。如果现在当机立断,还能够挽回以后的名声。”王晏没有采纳。王晏后来当上骠骑将军时,集会本家子弟,对思远之兄思微说:“隆昌末年,阿戎劝我自裁,我如果听他的话,岂有今日。”思远立即接道:“像我所预见的那种后果,还在后头呢!”后来王晏事败,思远因此没受连累。

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衣服桌椅之类,极其素净。有宾客来访,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尽可能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虽然如此,此人走后,他还要让二个仆人用苕帚反复清扫那人的坐处。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纵,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

皇上诛杀了王晏之后,迁任王思远为侍中,负责优策和起居注。永元二年(500),迁任度支尚书。还没上任,便去世了。当时四十九岁。追赠他为太常,谥号为“贞子”。

王思远和顾詗之很友好。詗之死后家中贫困,王思远把他的儿子接来,照顾得非常周到。

本史作者认为:德行上有建树是最好的,艺业上有成就是其次。从这几个人的身心修养看来,不只是凭清体雅业,获得显贵于当时;而且他们行礼履义,可以成为社会风气的引导和榜样。这就是所谓君子处世的美好所在。

赞语:谢瀹上寿时的言辞,真是有声有色,有讽有刺。王思远的引退文表里,实在寄蕴着他中和的心性。

猜你喜欢
  明宗纪七·薛居正
  國語卷第十三·韦昭
  第三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过湘江中渡惊风·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六·佚名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一)·杨士奇
  卷之七十二·佚名
  西汉年纪卷二十一·王益之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昆虫草木略二·纪昀
  ·与台湾道府论杀贼书·丁曰健
  邵陵殇王刘友传·沈约
  李抱玉传·刘昫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职官六六·徐松
  序·徐自明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三·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杜甫

    (上元、宝应间,公居成都作。) 建都十二韵 苍生未苏息, 胡马半乾坤。 议在云台上, 谁扶黄屋尊? 建都分魏阙, 下韶辟荆门。 恐失东人望, 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 计大岂轻论? 虽倚三阶正, 终愁万国翻。 牵裾恨不死, 漏网荷殊恩。

  • 七言巻四十二·洪迈

      七言  送刘寰北归       刘 商  南巢登望县城孤半是青山半是湖知尔素多山水兴此回归去更来无  送王闬归苏州  深山穷谷没人来邂逅相逢眼渐开云鹤洞宫君未到夕阳帆影㡬时回  送人往䖍州  莫叹

  • 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诡说遇天神 筑离宫微行探春色·蔡东藩

      却说童贯与蔡京,本相友善,京得入相,半出贯力,至是贯自辽归朝,又为京极力帮忙,劝徽宗仍召京辅政。徽宗本是个随东到东、随西到西的人物,听童贯言,又记念蔡京的好处,当即遣使驰召。京趱程入都,徽宗闻京至都下,即日召对,并就内

  • 元明事类钞卷八·姚之骃

    官品门【一】内阁十八入相 元明善集安同年十八入相荐用端良职任汉士天子嘉之曰安同为相朕寝乃熟元名臣事畧安童十八登庸在相位前后二十年海内号为极治案元史俱作安童花马平章 元史布延特穆尔持身亷介常乗花马时称花

  • 读礼通考卷四十七·徐乾学

    丧仪节十筮宅至葬司马氏书仪卜宅兆葬日【开元礼五品以上卜六品以下筮今若不晓卜筮止用杯珓可也若葬于祖茔则更不卜筮】 既殡以谋葬事【檀弓曰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今但殡毕则可以谋葬事】既择地得数处执事者掘兆四隅外

  •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十八·佚名

      顺治三年。丙戌。九月。甲辰朔。升山西大同府知府李惟垣、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大名道。陕西庆阳府知府杨问奇、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肃州兵备道。江南淮安府同知刘兴汉、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定州道。  ○以故

  • 卷九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十雍正八年正月上谕十五道初二日贵州廵抚张广泗奏古州土通事杨士奇麦董寨狆苗阿罗不拾遗金奉上谕朕以忠信廉让训导黎元薄海内外皆吾赤子凡苗衆士民无不望其易俗移风同归於善今古州

  • 祠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道佛之事   祭祀    郊祀一斋戒凡斋戒前二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闻致斋三日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官斋戒 【 不饮酒又不食韭薤蒜不问病不吊丧不听乐不

  • 读书劄记卷一·徐问

    明 徐问 撰程子曰干天也天专言之则道也分而言之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则谓之神以妙用则谓之神以性情则谓之干愚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性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情也故受形天地者谓之人身系纲常有天下国家之责谓

  • 卷五·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五     元 程端学 撰文公元年或问曰我君僖公先儒谓凡崩薨卒人道始终之大变不以得礼为常事而不书其或失礼而害于王法之甚者圣人则有削而不存以示义然乎曰其曰崩薨卒不以得礼为常事

  • 管子轻重十一·马非百

    揆度张佩纶云:“此篇皆泛言轻重之筴,与轻重诸篇杂糅重複,未测篇名‘揆度’之义。……或曰:‘轻重以甲乙分篇,不应至庚篇而止,此必癸篇也。癸训揆度,故篇名揆度而大名曰轻重癸。浅人以辛、壬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非常品第五十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比丘。汝等流转生死。经历苦恼。于中悲号涕泣。泪出为多耶。为恒水多乎。尔时。比丘前白佛言。我等观

  •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佚名

    僧祐录云关中异经今附秦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天王太子。名曰辟罗。飞从天来。下至佛所。五体投地。稽首足下。却叉手住。问佛言。普世之人。皆求衣食。七宝诸乐。官爵国土。宁有宝行求人不乎。世尊

  • 能显中边慧日论第三·慧沼

    淄州大云寺沙门慧沼撰说教前后谬八有义。前经渐教唯说四住为三有因。后经显了通说五住为生死本。四住不断故受分段身。无明住在故得变易体。由断佛说前后不同。论释佛经不违时教。如深密已前说为前教。法华会后即为后

  • 卷第四·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四 青原 【标】天皇道悟禅师 【标】首谒径山国一。受心法。服勤五载。后参马祖。重印前解。法无异说。依止二夏。乃谒石头而致问曰。离却定慧。以何法示人。头曰。我这里无奴婢。离个甚么。曰如何明得。

  • 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佚名

    淡新档案为台湾清朝淡水厅、新竹县与台北府城三行政单位的行政与司法档案。所涵盖的时间起自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事实上,1776年-1875年间,淡水厅统辖苗栗以北的北台湾,1875年之后,清朝废淡水厅后,再由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宗密

    佛典注疏。唐宗密撰。四卷。是唐佛陀多罗译《圆觉经》的注释书。据书首裴休序,宗密疏解《圆觉经》“凡大疏三卷、大钞十三卷、略疏两卷、小钞六卷、道场修证义十八卷,并行于世”。此书即是“略疏两卷”,因每卷又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