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六

嘉靖二十六年八月己卯朔

○庚辰 发太仓银二万两于宣府镇 致仕少保兼太子太保工部尚书甘为霖卒赐祭葬如例为霖四川富顺人嘉靖二年进士授知州历任工部郎中督郊 庙雩坛等宫升太仆少卿累升工部侍郎督理各宫殿及修餙 诸陵预造 寿宫工完升尚书坐与武定侯郭勋许奏罢归越二年起前职加宫保言官论劾诏令自陈去至是卒为霖敏给能集事性倾狡卑侫初由郎署六七年至乡贰遂跻宫保难以上役恩然亦谄事权幸所致其欲利无厌不复顾廉耻嘉靖中年 上深居不视朝百司政多狥贿为霖与兵部尚书张王□赞礼部尚书严嵩吏部许赞皆赃赂狼籍为清议所斥云

○丙戌 孝康敬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边都督佥事沉至祭 泰陵 以灾伤免狭西凤翔巩昌西安庆阳各府属州县并卫所税粮有差

○丁亥 祭至圣先师孔子命礼部尚书费采行礼 以明日 万寿圣节遣西宁侯宋臣驸马都尉谢诏长宁伯周大经分祭 七陵惠安伯张镧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及 哀冲太子玉田伯蒋荣祭 孝洁皇后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各陵坟

○戊子 万寿圣节 上不御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告 天子 玄极宝殿百官朝服请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上表称贺免宴赐节钱钞 秋祭 太社 太稷遣英国公张溶代 孝慈高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致仕大学士贾咏许赞各具驰贺 万寿圣节 上温旨报闻

○己丑 祭帝社 帝稷命成国公朱希忠代侯崔元伯陈鏸卫錞辅臣夏言严嵩尚书闻渊费采侍郎孙承恩张治徐阶许成名崔桐陪祀

○丙申 巡按御史黄如桂言宣大钱粮以主兵属郎中以客兵属守巡那移影射奸毙难稽宜将各项钱粮无分主客皆以郎中领之至于召买等项则守巡督率通判等官经理庶内外分职得交防互制之法也五路管粮通判无关防印信文移改换吏缘为奸请给之关防便户部议覆报可 巡抚顺天都御史孙应奎言近谍虏将犯四海冶黄花镇而本镇官兵近为守备太监纪阳所奏不属总兵官管辖倘有急不便调遣乞命遇警仍听总兵官节制从之

○丁酉 裁革广东琼州府澄迈临高定安会同乐会陵水昌化感恩八县儒学训导各一员 以虏寇滴水崖等处罢分守宣府北路左参将祁勋命本镇游击将军欧阳安代之从总督官翁万达奏也

○己亥 秉一真人少师少傅兼少保礼部尚书陶仲文六年考满加授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支大学士俸仍荫其幼子世恩为尚宝司丞 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陆柄以京师流寓人多乞行禁戢得 旨京城内外潜藏奸究作遇多端都察院出榜禁约有犯者厂卫并巡城御史从实访治

○庚子 宪宗纯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定国公徐延德祭 茂陵

○壬寅 勒礼部左侍郎许成名右侍郎崔桐詹事府少詹事王用宾黄佐致仕初吏部左侍郎缺例用翰林资深者推补吏部尚书闻渊推国子监祭酒王道补之至是卒乃拟桐及佐名上给事中吕时中言该部初拟成名矣缘桐忿争乃并舍之而用道今复用桐是赏争也何以柳躁兢崇耻让给事中徐霈御史艾朴又言桐成名互相诟诚成隙用宾佐复仿傚觊觎惟恐先之宜俱释勿用而别选雅望者 上是其言俱令致仕而以尚书渊狥私受嘱推举不公夺俸半年该司官吏令逮赴镇抚司考讯以闻已镇抚司谳上郎中张舜臣吏张明狱辞下利部各赎杖还职役

○癸卯 巡盐御史王应钟言长芦运司每岁坐派内府及 神乐观各衙门青白盐共五十三万六千斤有奇光禄寺卤水二千四百斤俱委场官解京交纳此定例也夫煎办既难解运尤苦今以之土纳内府则以为不足非再陪其数不能完而东厂官校则又指为夹带余盐百计恐吓拷讯几死为部运者不亦难乎乞敕下巡视御史严禁诸诈财害人者仍谕内府衙门速为收受有刁难需求者许臣等纠劾 上然其言命监收科道巡盐巡城御史严禁之如缉事衙门违犯者许户科访实效奏

○甲辰 南京给事中张思诚御史宋治各论效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陈经庸鄙不职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胡训衰老多病俱宜罢免经训因自陈求退得 旨俱令致仕经给驿归 广宁伯刘泰卒赐祭葬如例

○丁未 秋分祭夜明于夕月坛遣英国公张溶行礼尚书费采分献

○戊申 致仕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贾咏卒咏河南临頴人弘治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正德初刘瑾乱改调兵部主事改礼部员外郎瑾诛复原职升左春坊左中允国子监祭酒 上登极升礼部左侍郎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事进礼部尚书入内阁辅政累主考乡会试久侍讲筵修 武庙 睿庙实录明伦大典充总裁尝召对平台 上亲漉宸翰以赐以大狱事注误乃引疾乞休居乡二十余年以醇厚闻寿踰八十诏有司存问卒赠太保谥文靖赐祭葬如例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欧阳修
  卷二二二 唐紀三十八·司马光
  第五十四回 驳问官范滂持正 嫉奸党窦武陈词·蔡东藩
  卷第二百三十七·胡三省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六十五·佚名
  代序二 她比烟花更寂寞·陆小曼
  永泰·周绍良
  重光·周绍良
  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选举三二·徐松
  卷二十八·陆宗楷
  卷五十二·佚名
  成功一·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太祖纪二·薛居正

    光化元年正月,帝遣葛从周统诸将略地于山东,遂次于邢、洺。三月,昭宗以帝兼领天平军节度使,余如故。四月,沧州节度使卢廷彦为燕军所攻,弃城奔于魏,魏人送于汴。是月,帝以大军至钜鹿,屯于城下,败晋军万余众于青山口,俘马千余匹。丁

  • 序·王世贞

    不佞生晚,当累洽之季,而又家世从缨绂后,窃有志慕说古公卿将相之盛。屈指西京以还,若功臣之族,鲜通籍者。计独有外戚王、马、梁、窦之属,虽鼎贵,不足道。而丞相彻侯父子相继,仅绛、条、韦、平两三氏而已。东京尚行谊,薄华腴,玄

  • 卷之九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二 三岔口上的抉择·溥仪

    北府里的人虽然有共同的兴奋,却没有共同的想法。金梁后来在他补写的《遇变日记》里说:“盖自段、张到京后,皆空言示好,实无办法。众为所欺,以为恢复即在目前,于是事实未见,而意见已生。有主张原订条件一字不能动者,有主必还

  • 卷之五·沈有容

    七言律诗送沈士弘将军使日本沈将军止税通商(事见「惠民碑」)闻海上获倭寄赠(有引)赠沈宁海将军海上擒倭(二首)沈宁海将军自淡水奏捷两汛无警小诗赋赠赠沈士弘将军海上奏功赠沈宁海将军海上奏功赠沈士弘亲丈老先生(二首)寄赠沈

  •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支菊生译注【说明】公元前386年,齐国世卿田和取代了姜姓国君,成为齐国的新主,从此齐国就由姜姓国变为田姓国。田氏先祖最早来到齐国的是田完(即陈完),他的谥号是敬仲,因名本篇为《田敬仲完世家》,简称《田完世家》。史书又常

  • 卷二百八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外戚汉高后立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朱虚侯刘章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

  • 卷一百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统言礼】隋文帝初即位将改周制乃下诏曰宣尼制法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奕叶共遵理无可革然三代所尚衆论多端或以为所建之时或以为所感之瑞或当其行色因以?之今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八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六年七月初六日浙江总督管巡抚事【臣】李卫谨 奏爲奏 闻事窃照今岁年景自六月初旬以来连沛甘霖【臣】因查

  • 卷首八·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八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诗乐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乐德敎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敎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敎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

  • 卷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圜丘祀天蕙田案礼莫重于祭祭莫大于天天为百神之君天子为百姓之主故惟天子岁一祭天周礼冬日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冬至取阳生南郊取阳位圜丘

  • 《礼记》简介·戴圣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 定公·定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

  • 潮音草舍诗存(二)·太虚

    归甬送别刘骧逵道尹西风吹离梦,冰涕断纵横。逢我樱峤返,闻君瓜代成。  定知眠益稳,不厌食惟精。暖入春池水,应看绉更生。答陆和仲见赠原韵秋水为神玉立身,自宜潇洒出凡尘。联吟已过初阳节,修禊当期上已辰。  雪里梅花论

  •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一卷·佚名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一卷后魏中印度三藏勒那摩提译教化品第一我今悉归命一切无上尊为开法王藏广利诸群生诸佛胜妙法谤以为非法愚痴无智慧迷于邪正故具足智慧人善分别邪正如是作论者不违于正法顺三乘菩提对三界烦

  • 净慈要语卷之上·永觉元贤

    鼓山涌泉寺沙门 元贤 述净土教源昔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说种种法普逗群机不过去其习染之秽以还我本来之净而已但机既不一教亦千殊求其修持最易入道最稳收功最速者则莫如净土一门也净土者何谓太虚空中国土森列有净

  •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佚名

    道教经典。分三卷,凡二十四章。该书主旨在结合儒道,调和三教,以宣扬宋儒倡导的纲常名教,而终归于道教之修真炼性。盖出宋元间道流所为。其体裁仿《论语》。卷上八章论君明、臣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女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