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祠部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道佛之事

   祭祀

    郊祀

一斋戒

凡斋戒前二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闻致斋三日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官斋戒 【 不饮酒又不食韭薤蒜不问病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不与妻妾同处】 当日本部官同太常司官于城隍庙发咨仍于庙焚香三日

一告庙

凡正祭前二日用祝文酒果奉先殿告仁祖配上帝皇祗

告庙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日

孝子皇帝 敢昭告于

皇考仁祖淳皇帝兹以正月某日恭祀

上帝

皇祗于大祀殿谨请

皇考配

神伏惟

监知谨告

一省牲 【 用牛二十八 羊二十二 豕三十四 鹿二 兔十二】 

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奏闻明日与光禄司官省牲次日省牲毕一同复

命就奏定分献官二十四员

一正祭陈设 【 共二十七坛】 

正殿三坛

上帝 【 南向】 

犊一

登一实以大羔(火曾)天  【 煮肉汁不问盐酱】 

笾十二实以形盐 (上蒿下木)鱼 枣 栗 榛

菱 芡 鹿脯 白饼 【 白(麦曲)造】 

黑饼  【 荞麦粉造】  糗饼 【 米粉造】 

粉餈 【 糯米餈糕】 

豆十二实以韭葅 【 以韭切去本末取中四寸】 菁葅 芹葅 笋葅 酰醢 【 猪肉鲊用盐酒料物调和】  鹿醢 兔醢 鱼醢 脾析 【 用牛百叶切细汤熟用盐酒造用】 豚胉 【 猪首上肉】  [食(上夭下山)](马翼)食 【 用糯米饭羊脂蜜熬】  糁食 【 用牛羊豕肉细切与粳米饭用熬】 

簠簋各二实以黍 稷 稻 粱

玉用苍璧

帛一 【 苍色织成郊祀制帛四字】 

皇祗 【 南向】 

犊一 登一 笾十二 豆十二 簠簋各二

玉用黄琮

帛一 【 黄色郊祀制帛】 

仁祖配位 【 在东西向】 

犊一 登一 笾十二 豆十二 簠簋各二

玉用苍璧

帛一 【 苍色郊祀制帛】 

共设酒尊六爵九篚三于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殿西

丹墀四坛

大明 【 在东西向】 

犊一 登一 笾十 【 无糗饵粉餈下同】 豆十 【 无饱食糁食下同】 

簠簋各二

帛一 【 红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一 篚一

夜明 【 在西东向】 

犊一 登一 笾十 豆十 簠簋各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一

星辰一坛 【 在东西向】 

犊一 羊三 豕三 登一 铏二盛和羔天 【 用肉盐酱】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酒盏三十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一

星辰二坛 【 在西东向】 

陈设同前

东十坛

北岳坛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酒盏十

帛一 【 黑色礼神制帛】 

设酒尊三 爵三 篚一

北镇坛

陈设同前

东岳坛

陈设同 帛一 【 青色礼神制帛】 

东镇坛

陈设同

东海坛

陈设同

太岁坛

陈设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帝王坛

陈设同 帛十六 【 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山川坛

陈设同 帛二 【 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神祗坛

羊五 豕五 铏三 【 无大羔天】  笾豆各八

簠簋各二 酒盏三十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三

四渎坛

陈设与北岳同 帛四 【 黑色礼神制帛】 酒盏二十

西十坛

北海坛

陈设与北岳同

西岳坛

陈设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下同】 

西镇坛

西海坛

陈设并同

中岳坛 【 钟山附】 

陈设同 帛二 【 黄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中镇坛

陈设同 帛一 【 黄色礼神制帛】 酒盏十

风云雷雨坛

陈设同 帛四 【 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南岳坛

陈设同 帛一 【 红色礼神制帛】 酒盏十

南镇坛

南海坛

陈设并同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官分献官各就位导引官导引皇帝至御位内赞奏就位典仪唱燔紫瘗毛血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乐乐止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典仪唱奠玉帛奏乐内赞奏升坛至

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右奠讫奏出圭至皇祗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左奠讫奏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右奠讫奏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进俎奏乐斋郎舁馔至内赞奏升坛至上帝前奏搢圭进俎至皇祗前奏进俎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进俎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奏乐内赞奏升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至皇祗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左奏献爵出圭诣读祝位跪读祝乐止读祝官取祝跪于神位右读讫乐作奏俯伏兴平身 【 百官同】 至仁祖前奏搢圭献爵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内赞奏升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至皇祇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左奏献爵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复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 【 仪同亚献】 乐止太常卿进立殿西向东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跪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进跪奏饮福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复位奏四拜 【 百官同】 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坛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燎瘗位奏乐执事官各执祝帛馔出内赞奏礼毕

一分献仪注

典仪唱行初献礼赞引引献官诣神位前搢笏执事官以帛进于分献官奠讫执事官以爵进于分献官赞引赞献爵出笏赞引引至酒尊南北向立典仪唱行亚献礼执事官以爵进于献官赞引赞献爵典仪唱行终献礼 【 仪同亚献】 赞引引分献官复位彻馔执事官各坛彻馔典仪唱送神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瘗位执事官各执帛馔诣燎所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正月嗣天子臣 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厚土皇地祇时维孟春三阳开泰敬率臣僚以玉帛牺斋粢盛庶品恭祀于大祀殿备兹燎瘗皇考仁祖淳皇帝配

一乐章

迎神

荷蒙

天地兮君主华夷钦承踊跃兮备筵而祭诚惶无巳兮寸衷微仰瞻俯首兮惟愿来期想龙翔凤舞考庆云飞必昭昭穆穆兮降坛壝

奠帛

天垂风露兮雨泽沾黄壤氤氲兮气化全民勤畎亩兮束帛鲜臣当设宴兮奉来前

进俎

庖人兮列鼎肴羞兮以成方俎兮再献愿享兮以歆

初献

圣灵兮皇皇穆严兮金床臣今乐舞兮景张酒行初献兮捧觞

亚献

载斟兮再将百辟陪祀兮具张感圣情兮无巳拜手稽首兮愿享

终献

三献兮乐舞扬肴羞具纳兮气蔼而芳祥光朗朗兮上下方况日吉兮时良

彻馔

粗陈菲荐兮神喜将感圣心兮何以忘民福留兮佳气昂臣拜手兮谢恩光

送神

旌幢烨烨兮云衢长龙车凤辇兮驾飞扬遥瞻冉冉兮上下方必烝民兮永康

望燎

进罗列兮燎瘗方炬焰发兮煌煌神变化兮束帛将感至恩兮无量

   时享太庙

一斋戒

凡斋戒前一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先奏致斋三日次日进铜人

一省牲  【 牛九 羊八 山羊十 豕十九 鹿一 兔四】 

凡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奏明日与光禄司官省牲至次日省牲毕同复

一正祭陈设

皇高袒前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二 铏二

笾豆各十二 簠簋各二 帛二 【 白色奉先制帛】 

皇曾祖

陈设同

皇祖

陈设同

皇考

陈设同

共设酒尊三 金爵八 磁爵十六

篚四于殿东 设祝文案于殿西

亲王配享四坛 【 共二十一位】 

第一坛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二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二 【 展亲制帛】 爵六

第二坛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六 铏六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六 【 展亲制帛】 爵十八

第三坛

陈设与二坛同

第四坛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七 铏七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七 爵二十一

共设酒尊三于殿东南北向 篚四

功臣配享十坛

各坛

羊一 豕一 铏一 笾豆各二 帛一【 报功制帛】 簠簋各一 爵三 篚一

共设酒尊三于殿西南北向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引皇帝至御位内赞奏就位典仪奏迎神奏乐乐止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金爵受酒献于神御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神御右内赞奏跪典仪唱读祝读祝讫进于神御前内赞奏俯伏兴平身 【 百官同】 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执事官各以磁爵受酒献于神御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 【 仪同亚献】 乐止太常司卿进立殿东西向唱赐福胙光禄司官捧福酒胙自神御前中门左出至皇帝前内赞奏跪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内赞奏饮福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内赞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彻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某月 日

孝玄孙皇帝 敢昭告于

高曾祖考四庙太皇太后

时维孟 【 春夏秋冬】 礼严祭祀谨以牲醴庶品用伸追慕之情尚享

一岁暮祝文

时当岁暮明旦新正谨率群臣以拜醴庶品恭诣太庙用伸追慕之情尚享

一乐章

迎神

庆源发祥世德惟崇致我眇躬开基建功京都之内亲庙在东维我子孙永怀祖宗气体则同呼吸相通来格来崇皇灵显融

初献

思皇先祖耀灵于天源衍庆流繇高逮玄玄孙受命追远其先明禋世崇亿万斯年

亚献

对越至亲俨然如生其气昭明感格在庭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爱而敬之发乎中情

终献

承前人之德化家为国母曰予小子基命成绩欲报其

   祭社稷 【 春秋仲月上戊日】 

一齌戒 【 与祭太庙礼同】 

一告庙 【 祝文与大祀同】 

正祭前二日用祝文酒果奉先殿告仁祖配社稷

一省牲 【 礼与太庙同 牛三 羊三 豕二 鹿一 兔二】 

一正祭陈设

大社 【 在东北向】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二 簠簋各二 帛一 【 黑色礼神制帛】 

玉用两圭有邸

太稷 【 在西北向】 

陈设同

仁祖配位 【 在东西向】 

陈设同 【 无玉】 

共设酒尊三 爵九 篚三于坛西北东向

祝文案一

德昊天罔极殷勤三献我心悦怿

彻馔

乐奏仪肃神其燕嬉告成于祖亦佑皇妣敬彻不迟以终祀礼祥光焕扬锡以嘉祉

还宫

显兮幽兮神运无迹鸾驭逍遥安其所适其灵在天其主在室子子孙孙孝思无斁馔乐止太常卿诣神御前跪奏礼毕请还宫奏乐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奏乐内赞奏礼毕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引皇帝至御位内赞奏就位典仪唱瘗毛血迎神奏乐乐止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典仪唱奠玉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玉帛爵献于神位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神位左内赞奏跪典仪唱读祝读讫进于太社神位前内赞奏俯伏兴平身 【 百官同】 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爵献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 【 仪同亚献】 太常卿进立于坛西东向唱赐福胙光禄司官捧福胙自神位前由正门左出至皇帝前内赞奏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内赞奏饮福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内赞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奏乐内赞奏礼毕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某月  日

皇帝   敢昭告于

太社之神

太稷之神惟

神赞辅

皇祇发生嘉谷粒我烝民万世永赖时当仲 【 春秋】 礼严 【 告祀报谢】 谨以玉帛牲齐粢盛庶品备兹瘗祭皇考仁祖淳皇帝配神尚享

一乐章

迎神

予惟土谷兮造化功为民立命兮当报崇民歌且舞兮朝雍雍备筵率职兮候迓迎想圣来兮祥风生钦当稽首兮告拜年丰

初献

氤氲气合兮物遂蒙民之立命兮荷阴功予将玉帛兮献微衷初斟醴荐兮民福洪

亚献

予令乐舞兮再捧觞愿神昭格兮军民康思必穆穆兮灵洋洋感厚恩兮拜祥光

终献

千羽飞旋兮酒三行香烟缭绕兮云旌(方童)予今稽首兮忻且惶神颜悦兮霞彩彰

彻馔

俎陈微礼兮神喜将琅然丝竹兮乐舞扬愿祥普降兮遐迩方烝民率土兮尽安康

送神

氤氲氤氲兮祥光张龙车凤辇兮驾飞扬遥瞻稽首兮去何方民福留兮时雨旸

望瘗

捧肴羞兮诣瘗方鸣鸾率舞兮声铿锵思神纳兮民福昂予今稽首兮谢恩光

   祭山川 【 仲秋】 

一斋戒

凡斋戒前一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奏本奏致斋二日次日进铜人

凡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同本部官诣城隍庙发咨

一省牲 【 礼与太庙同 牛十四 羊十三 豕十四 鹿一 兔七】 

一正祭陈设

正殿七坛

太岁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风云雷雨

陈设同 帛四 【 白色礼神制帛】 

五岳

陈设同 帛五 【 五色礼神制帛各依方位下同】 

五镇

陈设同 帛五 【 五色礼神制帛】 

四海

陈设同 帛四 【 四色礼神制帛】 

四渎

陈设同 帛四 【 黑色礼神制帛】 

钟山

陈设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爵七篚七于殿东南西向设祝

文案于殿外正道西

东庑三坛

京畿山川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夏季月将

陈设同 帛三 【 白色礼神制帛】 

冬季月将

陈设同 帛三 【 白色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爵三篚三于坛南北向

西庑三坛

春季月将

秋季月将

陈设同前

都城隍

陈设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于坛南北向爵三篚三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引皇帝至御位内赞奏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一层酒乐止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爵献于神位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皇帝左内赞奏跪典仪唱读祝读毕置于案上内赞奏俯伏兴平身 【 百官同】 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二层酒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执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三层酒乐止太常司卿立殿东西向唱赐福胙典仪唱饮福受胙光禄司官捧福胙自神位前由正门左出至皇帝前内赞奏跪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内赞奏饮福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内赞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奏两拜 【 百官同】 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于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拜 【 百官同】 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奏乐内赞奏礼毕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某月  日

皇帝   致祭于

太岁之神

风云雷雨之神

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之神惟

神主司民物参赞

天地化机发育有功历代相承有秋报之礼今农事告成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用伸报祭尚享

一乐章

迎神

(巢去果改百)日良辰祀典式陈京畿山川城隍之神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奠帛

灵旗莅止有赫其威一念潜通幽明弗违有帛在篚物薄而微神兮安留尚祈享之

初献

神兮安留有荐必受享祀之初奠兹醴酒晨光初升祥征应候何以侑觞乐陈雅奏

亚献

我祀维何奉兹牺牲爰酌醴齐二觞再升洋洋如在式燕以宁庶表微衷交于神明

终献

执事有严品物斯荐黍稷非馨式将其意荐兹酒醴成我常祀神其顾歆永言乐只

彻馔

春祈秋报率为我民我民之生赖于神维神佑之康宁是臻祭祀云毕神其乐歆

送神

三献礼终九成乐作神人以和既燕且乐云车风驭云光昭灼瞻望以思邈彼寥廓

望燎

俎豆既彻礼乐巳终神之云旋焂将焉从以望以燎庶几感通时和岁丰惟神之功

   祭历代帝王

一斋戒

凡斋戒前一日太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致斋二日传制遣官行礼

一省牲  【 牛五 羊五 豕六 鹿一 兔八】 

凡正祭前一日献官承制毕诣本坛省牲

一正祭陈设

五室十六位

每室

犊一 羊一 豕一

每位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巳上五室共设酒尊三爵四十八篚五于中室东南西向设祝文案于西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赞搢笏出笏引至拜位赞就位典仪唱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乐乐止赞四拜 【 陪祭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爵进于神位前赞引赞诣三皇神位前搢笏执事官以帛进于献官奠讫执事官以爵进于献官赞献爵 【 凡三】 出笏诣五帝神位前 【 仪同前爵凡五】 诣三王神位前 【 爵凡三】 诣汉高祖光武唐太宗皇帝神位前 【 爵凡三】 诣宋太祖元世祖皇帝神位前 【 爵凡二仪并同前】 出笏诣读祝所跪读祝读祝官取祝跪于献官左读毕进于神位前赞俯伏兴平身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以爵献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 【 仪同亚献】 典仪唱饮福受胙赞诣饮福位跪搢笏执事官以爵进饮福酒执事官以胙进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赞两拜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于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赞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乐止赞礼毕

从祀名臣

东庑第一坛

风后 皋陶 龙 伯益 傅说 召公 召穆公虎

张良 曹参

羊一 豕一 铏九 笾豆各二 【 枣 栗 菁葅】 

【 鹿醢】 簠簋各一 【 黍稷共 稻粱共】 帛九 【 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二十七 馔盘一 篚一

第二坛

周勃 冯异 房玄龄 李靖 李晟 潘羑 岳飞

木华里 博忽 伯颜

羊一 豕一 铏十 笾豆各二 簠簋各一

帛十 酒盏三十 馔盘一 篚一

西庑第一坛

力牧 夔 伯夷 伊尹 周公旦 太公望 方叔

萧何 陈平

陈设与东庑第一坛同

第二坛

邓禹 诸葛亮 杜如晦 郭子仪 曹彬 韩世忠

张浚 博朮 赤老温

陈设同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  日

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于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帝金天氏

帝高阳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

夏禹王

商汤王

周武王

汉高祖皇帝

汉光武皇帝

唐太宗皇帝

宋太祖皇帝

元世祖皇帝

曰昔者奉

天明命相继为君代

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序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特祀以春秋惟帝兮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一乐章

迎神

仰瞻兮圣容想鸾舆兮景从降云衢兮后先来俯鉴兮微衷荷圣临兮苍生有崇睠诸帝兮是临予顿首兮幸蒙

奠帛

秉微诚兮动圣躬来列坐兮殿庭予今愿兮效勤捧礼帛兮列酒尊鉴予情兮欣享方旋驾兮云程

初献

酒行兮爵盈喜气兮雍雍重荷蒙兮再瞻再崇群臣忻兮跃从愿(者见)穆穆兮圣容

亚献

酒斟兮礼明诸帝熙和兮悦情百职奔走兮满庭陈笾豆兮数重亚献兮愿成

终献

献酒兮至终早整云鸾兮将还宫予心眷恋兮神圣欲攀留兮无踪蹑云衢兮缓行得遥瞻兮达九重

彻馔

纳肴羞兮领陈烝民乐兮幸生将何以兮崇报维岁时兮载瞻载迎

送神

旛(方童)缭绕兮导来踪鸾舆冉冉兮归天宫五云拥兮祥风从民歌圣佑兮乐年丰

望燎

神机不测兮造化功珍羞礼帛兮荐火中望瘗庭兮稽首愿神鉴兮寸衷

   祭先师孔子 【 春秋中月上丁日遣官行礼】 

一斋戒

一省牲  【 仪并同前 牛一 山羊五 豕九 鹿一 兔五】 

一正祭陈设

正坛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笾豆各十

铏二 簠簋各二 帛一 【 白色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 爵三 篚一于坛东南西向

设祝文案于坛西

四配位

每位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一 爵三 帛一 篚一

十哲

东五坛豕一 【 分五】 帛一 篚一 爵三

每位铏一 笾豆各四 簠簋各一 酒盏一

西五坛

陈设同

东庑  【 五十三位共十三坛】 

共豕一 帛一 篚一 爵三

每坛笾豆各四 簠簋各一 酒盏四

西庑  【 五十二位共十三坛】 

陈设并同东庑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分献官陪祀官各就位赞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赞诣盥洗位搢笏出笏引至拜位赞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乐止赞四拜 【 陪祭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捧帛爵诣神位前赞引赞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搢笏执事以帛进奠讫执事以爵进赞引赞献爵出笏诣读祝位跪读祝读祝官取祝跪于献官左读讫俯伏兴平身赞诣兖国复圣公神位前搢笏献爵出笏诣郕国宗圣公神位前 【 仪同前】 诣沂国述圣公神位前诣邹国亚圣公神位前 【 仪并同前】 赞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以爵献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 【 仪同亚献】 乐止典仪唱饮福受胙赞诣饮福位跪搢笏执事以爵进赞饮福酒执事以胙进赞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赞二拜【 陪祭官同】 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赞引赞四拜 【 陪祭官同】 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典仪唱望瘗奏乐赞引赞诣望瘗位乐止赞礼毕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  日

皇帝遣具官某致祭于

大成至圣文宣王惟王德配

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

兖国复圣公

郕国宗圣公

沂国述圣公

邹国亚圣公配尚享

一乐章

迎神

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

奠帛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维王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

初献

大哉圣王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斁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亚献终献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于三于嘻成礼

彻馔

牺象在前豆笾在列以享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送神

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恭祀事威仪雍雍歆格惟馨神驭还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

   祭先农 【 遣应天府官祭】 

一斋戒 【 二日】 

一省牲  【 牛一 羊 豕一 鹿一 兔一】 

一正祭陈设

先农之神  【 南向】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一 【 青色礼神制帛】 

设酒尊三 爵三 篚一于坛东南西向

设祝文案于坛西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赞诣盥洗所搢笏出笏赞引赞就位毕典仪唱瘗毛血迎神奏乐乐止赞引赞四拜【 陪祭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赞引赞诣神位前搢笏执事官以帛跪进于献官奠讫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献官赞引赞献爵出笏诣读祝所跪读祝读祝官取祝跪于献官左读祝毕进于神位前赞引赞俯伏兴平身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以爵献于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 【 仪同亚献】 典仪唱饮福受胙赞引赞诣饮福位执事以爵进赞引赞饮福酒执事以胙进赞引赞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赞引赞两拜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于神位前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赞引赞四拜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典仪唱望瘗赞引赞诣望瘗位赞礼毕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  日

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于

先农之神惟

神初兴农事乃种嘉谷为民立命万世永赖今将东作亲耕籍田谨以牲醴庶品用修常祀尚享

一乐章

迎神

东风启蛰地脉奋然苍龙挂角烨烨天田民命惟食创物有先圜锺既奏有降斯筵

奠帛

帝出乎震天发农祥神降于筵蔼蔼洋洋礼神有帛其色惟苍岂伊具物诚敬之将

初献

九谷未分庶草攸同表为嘉种实在先农黍稌斯丰酒醴是共献奠之初以蕲感通

亚献

倬彼甫田其隰其原耒耜云载骖御之间报本思享亚献惟虔神其歆之自古有年

终献

帝籍之典享祀是兹洁丰嘉粟咸仰于斯时惟亲耕享我农师礼成于三以讫陈词

彻馔

于赫先农歆此洁修于篚于爵于馔于羞礼成告彻神惠敢留馂及终亩丰年是求

送神

神无不在于昭于天曰迎曰送于享之筵冠裳在列金石在悬往无不之其佩翩翩

望燎

祝帛牲醴先农既歆不留不亵瘗之厚深有幽其瘗有赫其临曰礼之常匪今斯今

   祭旗纛 【 旗手卫指挥祭】 

一斋戒  【 二日】 

一省牲  【 牛一 羊一 豕一】 

一正祭陈设

神七位 【 南向】 

旗头大将

六纛大将

五方旗神

主宰战船正神

金鼓角铳炮之神

弓弩飞鎗飞石之神

阵前阵后神祗五昌等众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铏一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帛七 【 黑二 白五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 爵一 篚一于坛东南西向

设祝文案于坛西

一仪注

赞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赞诣盥洗所赞就位迎神作乐执事官于神位前斟酒讫赞引赞四拜 【 陪祭官同】 赞奠帛行初献礼作乐执事捧帛爵进赞引赞诣神位前执事以帛进奠讫执事以爵进赞献爵讫赞复位跪读祝读讫赞俯伏兴平身乐止赞引唱行亚献礼执事于神位前斟酒乐止唱行终献礼 【 仪同亚献】 唱饮福受胙赞诣饮福位跪饮福酒受胙 【 以下仪与祭先□同】 

   合祀神祇

一在京十一庙

北极真武 【 祭物用素】 

道林真觉普济禅师 【 祭物用素】 

都城隍

祠山广惠

五显灵顺

汉秣陵尉蒋忠烈

晋成阳卞忠贞公

宋济阳曹武惠王

南唐刘忠肃王

元卫国忠肃公

故功臣

一各处圣帝明王忠臣烈士载在祀典不系淫祀者其庙宇陵寝皆要备知其处每年定夺日期或差官往祭或令有司自祭本部悉理之

一天下府州县合祭风云雷雨山川社稷城隍孔子及无祀鬼神等有司务要每岁依期致祭 【 其坛墠庙宇制度牲醴祭器体式具载洪武礼制】 

   牺牲

一凡祭祀所用牲醴脯醢等物必须预备看养临期依数供办不可有缺

   历日

一在京钦天监每岁筭历巳成则预先行移各布政司刊印九月初一日进历仍颁赐京官

一颁历仪注

前期一日尚宝设御座于奉天殿教坊司设中和乐于殿内其日陈设如常仪仪礼司设御历案于殿中设历案于丹陛中道设百官历案于丹陛下鼓初严引礼引文武官进历官入诣侍立位鼓三严执事文武官诣华盖殿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传制受历侍从等官各就位皇帝服皮弁服出乐作升座卷帘乐止鸣鞭讫引礼引进历官就位赞礼唱鞠躬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历引礼引进历官由东阶升诣丹陛案前赞跪搢笏取历由殿东门靠东入至殿中内赞唱跪外赞唱众官皆跪唱进历监官以历置于案内赞唱出笏俯伏兴外赞亦唱俯伏兴平身内赞唱复位引礼引进历官由百官门出乐作引至拜位乐止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进历官退执事举百官历案于丹墀中道鸣赞唱排班班齐鞠躬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殿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东西向立称有制赞礼唱跪众官皆跪宣制曰钦天监进某年大统历其赐百官颁行天下赞礼唱俯伏兴乐作赞四拜平身唱颁历颂历官取历散于百官散毕驾兴百官以次出

   艺术

一凡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师巫音乐等项艺术之人本部务要备知以凭取用在□行术占卜之人听于本乡不许越境兴造妖妄等事

   僧道

一僧道度牒钦依三年一出给仍要各司考试能通经典者申送到部具奏出给

一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申呈开设僧道衙门举保到僧人札付僧录司道士札付道录司考试如果中式就申吏部施行

   祥异

一凡各处献来祥瑞本部准其事收下如有非时灾异实时奏闻若遇日月交蚀则预先行移诸司救护

一日蚀仪注

前期结彩于礼部仪门及正堂设香案于露台上向日设金鼓于于仪门内两傍设乐人于露台下设各官拜位于露台上下俱向日立至期钦天监官报日初蚀百官具朝服典仪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跪执事捧鼓诣班首前班首击鼓三声众鼓齐鸣候钦天监官报复圆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礼毕

一月食仪注

同前但百官便服于都督府救护

   丧葬

一优给则例

凡阵亡失陷伤故渰没者全支边远守御出征并出海运粮病故者减半

一品米六十石麻布六十疋

二品米五十石麻布五十疋

三品四品米四十石麻布四十疋

五品六品米三十石麻布三十疋

一公侯亡故

不分病故阵亡止给麻布一百疋本部奏辍朝三日仍具手本行移在京衙门知会

一将引本官家人赴内府给与布疋

一咨工部造办冥器棺椁及拨与人匠砖石造坟安葬

一札付钦天监选择坟地

一具手本赴光禄司备办祭物遣官行礼

一本部奏议封谥

一自初丧至除服以次遣官致祭

闻丧 入敛 首七至终七 下葬

百日 新冬 周年 二周 除服

一都督至都指挥亡故

本部奏辍朝二日移咨工部造办棺椁等项仍备办祭物自初丧至除服节次遣官致祭 闻丧 下葬 百日 周年 除服

如合优给者照前则例并咨兵部照例追赠

一指挥使至指挥佥事亡故

本部移咨工部造坟安葬亦节次遣官致祭安灵 下葬 周年 除服

照例优给追赠

一卫所镇抚千百户亡故

本部移咨工部造坟安葬止二次遣官致祭安灵 下葬 照例优给追赠

一公侯及在京一品二品父母妻丧三品四品父母丧曾授封赠及致仕者各照品级造坟安葬在外止祭祀未封赠者无

一在外都指挥使至指挥佥事止是本部遣人往祭一次若回京安葬则照例祭祀造坟千百户别照祭葬例

一公侯在外病故闻丧止辍朝一日灵榇到京仍辍朝三日下葬辍朝一日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六 高帝十二王·萧子显
  丙集·叶绍翁
  第四十五回 张守珪诱番得虏首 李林甫毒计害储君·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佚名
  卷之一百·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卷三·宇文懋昭
  卷四十七·傅恒
  卷十三·李天根
  十国春秋卷九·吴任臣
  林鸿传·张廷玉
  魏相翟强死·佚名
  卷一百十九·佚名
  卷三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曹末上,云)我着张文远去看云长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来?(张辽上,云)某乃张文远是也。奉丞相将令,去宜阳宅看云长去。不想此人将领着他那三房头老小,往古城去了也。我索报与丞相去咱。报复去,道张文远求见。(卒子云)喏!报得丞相

  • 古乐府巻五·左克明

    元 左克明 撰相和曲歌辞下瑟调曲善哉行 古辞【古辞云来日大难口燥唇干言人命不可保当见亲友且求长年术与王乔八公游焉魏文帝云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言其妍丽知音识曲善为乐方令人忘忧此篇诸集所出不入乐志】来日大难口

  • 卷二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夏英公杂诗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以父死事补官真宗朝举贤良除光禄丞仁宗朝累擢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英国公后改封郑卒赠太师中书令諡文庄有集上元

  • 卷二十三·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三翰林院检讨朱尊编廖 驹【一首】驹闽人有彊恕斋槀思亲戎马何时歇奔驰倦此身青灯孤馆客白髪倚门人书信连年絶家山入梦频归来未有日囘首一沾巾李孟璿【一首】孟璿名均海盐人以荐官府学训导

  • 临江仙·胡适

    隔树溪声细碎, 迎人鸟唱纷哗。 共穿幽径趁溪斜。 我和君拾葚, 君替我簪花。更向水滨同坐, 骄阳有树相遮。 语深浑不管昏鸦。 此时君与我, 何处更容他?(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日)

  • 卷五十九·志第十二·天文十二·脱脱

        ◎天文十二   ○流陨三   元丰元年正月丁卯,星出天纪,向南速行,至天社北没,赤黄。庚午,星出天纪南,如太白,西南慢行,至天社没,赤黄,有尾迹。闰正月壬寅,星出紫微垣内钩陈北,如杯,北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甲辰,

  • 第二○九副详及批光绪十八年九月初五日一一四一○—五一·佚名

    新竹知县沈详请布政使唐:典史光绪十八年春夏雨季俸银是否照发;经唐批住支副详 印 新竹县印光绪十八年九月初八日到补用同知、本任宜兰县、调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请示遵事。案据卑县典史萧启元申称:「

  • 第33章 利用特务毁害文武官吏·冯玉祥

    我到了桐梓县,那里的县长是山东人,名字叫孔福民,他在这一县做得很好。跟我来的朋友,有人专门担任社会调查,因此知道这孔福民在他的县公署里,对于伙食的分派是用百分法,如同县长一个月收入二百元,他伙食费以收入百分之二十摊钱

  • 九四 辛亥革命三——范爱农·周作人

    辛亥革命的时候,我所直接见到的人物,只有一个范爱农,——王金发做都督的时候,没有机会见到,只在杂志上看见他在二次革命后被朱瑞诱杀的一张死后照相,孙德卿则始终没有看到,那张裸体照相也因为不是原本,只是翻印登在报上的,所以

  • 卷六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元成宗大德七年郑介夫上奏曰钦惟圣朝布威敷德临简御寛极地际天罔不臣服混一之盛旷古所无三代以降自周至今二千年间得

  • 卷七十七·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七十七    明 湛若水 撰 脩虞衡下【贡赋附】 汉顺帝永建元年帝即位以遗诏罢郡国盐铁之禁纵民煮铸 臣若水通曰盐铁者天地自然之利先王之世与民同之后世之君铸山煮海

  • 卷十七·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七     宋 沈棐 撰战大司马掌九伐之法以正邦国诸侯有不率者告於王王命方伯伐之锄乱去暴所向披靡故天子之师有征无战周衰征伐之命不请於上诸侯各恃兵威以相抗敌始有列国交战之事故春秋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四·智旭

           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辛)二明染净熏习四。初总标熏习义。二释熏习染法。三释熏习净法。四结判断与不断。(壬)今初】复次以四种法熏习力故。染净法起。无有断绝。一净法。谓真如。二染因。谓无明。三妄心。

  • 菩 萨 学 处·太虚

    一、定名菩萨学处。二、以树立“现代中国佛教新制度”,适应民族需要,促进人类和乐为目的。三、本处由太虚菩萨创立并主持之。四、本处先设于ㄨㄨ县ㄨㄨ山,将来得移设其他适宜地点。五、本处由菩萨选定出家在家菩萨,及正信

  • 卷第三十五(致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五(致字号) 甲子(宋太祖乾德二年起)戊辰(改开宝)丙子(太宗太平兴国元年)甲申(改雍熙)戊子(改端拱)庚寅(改淳化)乙未(改至道)戊戌(真宗咸平元年)甲辰(改元景德)戊申(改大中祥符)丁巳(改天禧)壬戌(改

  • 斥谬·佚名

    近人不师先觉多尚胸臆聋瞽后生其过非浅余丁此时不容缄默遂书条件以示来学有类此者佥可斥之则使。五祖之道恢如也。玉岑颐庵 善喜 书近代有人说圆觉经乃同华严别教一乘以圭山第十钞云序及玄谈已明言此是别教一乘非法

  • 药师经疏·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是对《药师经》的疏释。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已知敦煌遗书藏有斯2512号,首尾俱残,标题系据内容所拟。疏文起自文殊请问,终于十二大愿。均系边引经文,边作疏释。所引经文与现存东晋帛尸梨蜜多

  • 鸳湖用禅师语录·鸳湖妙用

    鸳湖用禅师语录,清妙用说,悟进.悟元等编。卷首有序。卷上收住福建宁府普明禅寺语录、机缘、拈古、颂古、像赞、法语,卷下收书启、偈颂、杂著、行状、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