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一

弘治十四年十一月乙亥朔 钦天监进弘治十五年大统历 上御 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本监官复诣 文华殿进历于 皇太子群臣行礼如仪 再运太仓银十五万两于宁夏以助军储从巡抚都御史王珣请也 礼部奏冬至节例赐百官宴 上命免宴赐以节钱钞

○丁丑冬至节遣驸马都尉谢震林岳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茂陵 文武衙门各分官陪祭 遣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官行礼毕出御 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来朝使行庆贺礼复诣文华殿朝 贺 皇太子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 代府信宜郡主卒赐祭葬如例

○戊寅文武群臣朝觐王子 奉天殿东廊 江西赣州府连日大雷雨各县遂多瘴疠人有朝病暮死者 广东广州府并韶州府连日雷雨大作

○己卯 恭让章皇后忌辰遣内官祭陵寝 周府河阴王同金□尘薨王怀僖王嫡子母妃巩氏正统十一年生天顺元年袭封至是薨年五十六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康简

○庚辰 命金吾右卫故署都指挥佥事彭王晋之子翱袭原职指挥佥事 晋府宁河王府第毁于火掌理府事镇国将军钟陂□金请更给诰命冠带并房屋之直从之

○辛巳以水灾免直隶真定等四府并隆庆州并真定永宁等十四卫所粮草子粒有差 郑王裕枔以其父郑世子已追谥为郑信王请如例加封其姊连城县主妹阜平县主俱为郡主从之 辽东金川等卫大雪压军民房屋塞道路冻死人畜无筭

○壬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潘蕃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 秦府长史司奏汧阳王诚洌孝义出于天性母妃马氏早薨事父汧阳端懿王暨继母张氏极尽孝道问安视膳无间朝夕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饮食不能下咽每夜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没哀毁欲绝居丧寝苫枕块不饮酒食肉及将葬时雨父泥泞王祷于天葬日天果开霁王悲号送葬徒步往返四十余里葬毕复大雨次日墓上生嘉禾一茎及穗嘉瓜一蒂两实又有慈乌异禽环集墓柏日夜哀鸣执丧三年如一日又以母妃不逮养追服茹素二十七月夫人王氏丧不再娶礼部覆奏请赐敕奖谕从之晋府交城王奇淐薨王庄僖王嫡子母妃张氏天顺三年生成化五年封辅国将军十七年封镇国将军弘治十一年袭封交城王至是薨年四十三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荣惠

○甲申改刑科给事中徐沂于南京工科以便养亲从其请也

○乙酉升监察御史王宗锡为山东按察司副使 吏科右给事中钟渤刑部郎中王益谦会巡按监察御史按问分守辽阳副总兵孙文毅少监刘恭守堡指挥使白玺等失于备虏丧亡男妇一千九百四十有奇畜产三千二百并安备御海州都指挥佥事李继祖虏至不援刘恭又坐占地取贿及边吏诱引尚古入贡之罪且传其状还奏之且劾总兵蒋骥巡抚都御史陈瑶纳侮邀功又不严饬军令致虏深入及分守开原右参将胡忠左监丞黄廷诱夷启衅下刑部议文毅玺论斩恭赎徒追赃毕取回闲住继祖及指挥张钦等五人皆远卫充军忠延逮问会广宁复以师败骥瑶以捷闻言者攻之命下巡按御史勘报言骥瑶隐匿丧亡反以功奏冀掩真罪而都指挥佥事李恕右参将盛铭及指挥使韩俊等不能先事设备亦宜有罪于是刑部请连击骥瑶至京会官廷鞫之有旨令代骥瑶还恕等下巡按御史逮问

○丙戌虏前入甘州重岗等诸堡官军死伤者九十余人守臣劾奏都指挥等官张经等九人罪请并副总兵刘胜左监丞梁玉俱逮治之命梁玉刘胜待张经等逮问毕日闻奏○丁亥升抚治郧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樊荣为南京刑部左侍郎 吏科右给事中钟渤还自辽东言辽阳地方千余里而官军数仅五千广宁不及五百里而团兵数逾一万往年常调辽阳兵千七百人戍广宁而岁久不归其策非是请仍归之辽阳以备防守兵部覆奏从之

○己丑改巡抚宣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缙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 南京金星昼见于未位

○庚寅大学士李东阳奏先莹在京城西直门外父母以地窄不能合葬迩者屡荷赠典而北域未备碑表未立心窃未安尝买房山县地一区去都城九十余里欲相地势改立坟茔而职在禁密不敢擅离乞赐优假暂往其地相度事毕即回从之 以旱雹灾免狭西河州兆州二卫屯田子粒有差 尚衣监太监秦文等奏原给长卢运司盐二万引尚未足织造之用请再于两淮给盐价银三万两户部覆奏请略加裁损命如数与之

○辛卯礼部覆奏府部等衙门所言减价直事谓各王府自亲王及世子郡王以下薨逝近例俱止赐祭葬不给齐粮麻布惟郡王长子卒者有之乃先年一时特恩未及裁革揆之情法俱未安请一体革去从之 土星犯六诸王东第二星

○壬辰升大理寺左少卿王鉴之为都察院右副都副史抚治郧阳等处 以水旱灾免山东济南等府州卫所并都转运盐使司税粮子粒马草盐课有差 再问中两淮运司弘治十一年存积盐二十四万引于大同以给军储河套捣巢之役纪功盐察御史王用报有功官军万余名止兵部定拟升赏四千四百五十余人有旨再拟将行大赉兵部覆奏以为官军捣巢虽有微劳斩首之功止于三级若蒙殊恩诚于国论未协况今南北苗寇所在窃发百力支持犹恐不逮予夺不谨则无以激劝忠人有幸心莫肯致死而将来冒功图赏者不知几何流毙无穷渐不可长命官军人等照原拟升赏内奋不顾身并被伤者二百十人各升署一级赏太监苗达保国公朱晖都御史史琳各彩币二表里白金二十两太监朱秀刘政侍郎李璲都督张安刘宁都御史陈寿并都指挥李祥张雄刘宁姚信张铭御史王用佥事苏泰银币有差 夜月犯轩辕南第五星

○癸巳南京通政使司左参议夏崇文言十事曰亲大臣举贤才采群策理财用脩 备谨边方专将任明赏罚广仁恩正士风命下其奏于所司 给楚府故镇国将军季圾夫人陈氏养赡米岁五十石 吏部尚书马文升言直隶山东河南等处灾请行恤典并简命臣僚以便宜赈济因严捕盗贼停止科差以苏民困以固邦安 上曰地方灾伤人民艰窘诚如卿所言该部即推能干上官二员分路会同各该巡抚等官用心赈恤毋致失所其余灾伤地方章内开具未尽者仍通查以闻户部覆奏谓刑部左侍郎何鉴大理寺右寺丞吴一贯可分任其事又凤阳等府山西等处以报灾伤乃文升奏所未及者请并量行恤典 上从之命鉴一贯各奉敕以行其余有处行令各巡抚等官加意设法赈恤毋得虚应故事

○甲午传制遣新宁伯谭佑充正使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廷充副使持捧节册为申王妃项氏行纳徵等礼 改广东布政司抚徭右参政王伦为本司左参政

○丙申升山东布政司左布政使刘聪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等处大理寺右少卿何钧为本寺左少卿南京大仆寺少卿张泰为大理寺少卿 升刑科都给事中刘孟为福建布政司左参政 龙门卫地震有声

○丁酉巡抚狭西都御史周季麟劾奏左参议马辂次当分守西宁而畏边徼多虞迁延不赴且多乘驿马下巡按监察御史石玠逮问奏当辂赎杖还职特 命降一级别用遂降为直隶顺德府同知

○戊戌 命故东宁伯焦俊之子淇袭东宁伯岁支禄米本色三百五十石折色四百五十石 升山西布政司右布政使郝志义为山东左布政使 实授湖广道试监察御史陈霖为本道监察御史 广东崖州抱怀等卫村峒黎首罗累等五人来贡赐绢钞等物如例 南京监察御史赵俊等言限岁年以任清军铸印信以便照刷复俸禄以厚官员严参究以催皂隶四事命下其奏于所司

○己亥赐周府镇国将军睦橪睦栜睦于安溯安汗安澻安凉安涷辅国将军安溻奉国将军安澹诰命冠服如制 赐周府章丘县主并仪宾武经南安县君并仪宾姚冕南平县君并仪宾李斌万承郡君并仪宾邢忠晋府公安县君并仪宾王瓒沈府高要县君并仪宾成周靖江王府安城乡君并仪宾杨用珉凤化乡君并仪宾刘乾诰命冠服如制 升南京通政使司左参议夏崇文为南京太仆寺少卿 升江西布政司左参政使吴文度为山西右布政使 以水灾免直隶保定凤阳等府及辽东义州等卫所并狭西朝邑县粮草子粒有差 金星犯垒璧阵西第六星

○庚子赐驸马都尉齐世美之父尚宝司卿估葬祭不为例从其请也

○辛丑传旨升大能仁寺右觉义麻的室哩左觉义塔而麻拶耶俱为灌顶大国司 贵州贼妇米鲁及福佑等复杀掠实甸攻围安南卫城兵部奉旨会廷臣谓米鲁等恶已稔盈流毒边境若不益边早图扑灭恐致滋蔓所害不小请敕湖广镇巡官永康侯徐锜等遣永顺宣慰彭世旗保靖宣慰彭世珑各领土兵三千赴贵州听尚书王轼节制沿途令有司供顷至贵州人给犒银三两若粮饷不敷令贵州所司移文于四川湖广二布政司支给从之 兵科都给事中屈伸等奏兵部定拟白咸滩门槛岭等处官军获功等第奉旨官军人等准照原拟升赏内奋不顾身及被伤二百一十人各升署一级臣等窃惟赏以奖功名以副实则滥冒之奖兴其源一开末流难御顷因丑虏潜住河套侵犯边陲其监督总兵提督等官虽曾统领官军一扑贼巢然斩首止于三级何足云捷且坐拥重兵僻守一隅以致贼无忌惮屡犯宁夏固原等处杀死官军至于千数抢掳人畜动以亿计地方残破之难转深朝廷西顾之忧愈切屡敕切责冀其感奋竟至师出踰时机会屡失老师费财公私匮竭假使功过相准恐此微劳亦难赎罪且纪功御史王用亦称捣巢之举将臣张安刘宁张雄姚信李祥人自为帅违越节制由此观之适足为罪岂得言功此物议不平兵部所以屡执奏者误蒙 陛下曲加升赏于夤缘贪得之情固为遂矣而沿边将士不能无缺望焉盖此随征升级者非绮纨子弟即厮养庸疏今乃一切蒙恩必将沮战士激励之心结边将抑郁之气所悦者寡所失者众矧今贼势益张边警日甚必藉武力方能讨除奖不以功其何能劝诚不可不慎惜爵赏以为策励之资也监察御史陈珀等亦以为言并报罢

○壬寅升河南按察司副使车玺为江西布政司左参政

○癸卯四川威州番贼二千余人攻埧州堡入其城杀掳军民劫掠仓库烧公私庐舍守臣以闻兵部请行镇巡等官选调精兵令右参将朱廷统之抚捕仍行巡按御史按失机启衅之人并诸所亡失及贼众多寡状以闻 上是之命镇巡等官从长计议随宜调度剿捕毋怠忽误事

○甲辰 命楚府故镇国将军李城辅国将军均銋奉国将军荣滁前支过禄米免还官 内阁大学士刘健等言有旨令拟升赏捣巢功次欲将奋不顾身二百一十员名特升署职一级臣等看得兵部三次议拟极言军功升职必论首级系 祖宗定制彼处所获首级止于三颗今拟升七人赏四千余人其奋不顾身等项又比赏加赏已为过厚足以激励人心若又升职太滥则恐将来军前俱各仿效冒报敢勇当先奋不顾身等项以图侥幸升职谁肯着实向前杀贼弊端一开末流难塞此诚为国大计若臣等苟且阿顺则是该部为朝廷守法而臣等职在辅弼乃反坏之罪无所逃以此不敢轻易改拟乞 圣明采择 上从之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四 职官三·刘昫
  卷一百四十·志第九十三·乐十五等·脱脱
  卷十七 本纪十七·赵尔巽
  卷十五·李心传
  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蔡东藩
  卷第十三·徐鼒
  卷二十六·张九成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三·司马光
  卷六十九下·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四 忠义传七·纪昀
  儒林宗派卷十一·万斯同
  苑君璋传·欧阳修
  ●序·刚毅
  第一章 时代、故乡、家世·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消息·徐志摩

    雷雨暂时收敛了;双龙似的双虹,显现在雾霭中,夭矫,鲜艳,生动,——好兆!明天准是好天了。什么!又是一阵打雷,——在云外,在天外,又是一片暗淡,不见了鲜虹彩,——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宝训卷之二·刘健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接大臣○弘治十年三月甲子经筵毕上遣太监韦恭

  • ●卷七·司马光

    枢密直学士张咏知益州,有巡检所领龙猛军人溃为群盗。“龙猛军”者,本皆募群盗不可制者充之,剽悍善斗,连入数州,俘掠而去。蜀人大恐。咏一日召钤辖以州牌印付之,钤辖愕然,请其故,咏曰:“今盗势如此,而钤辖晏然安

  •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五·姚之骃

    吉防门老夀国家人瑞 虞集文刘赓官一品年七十而父慤无恙赓躬奉饮食晨昏不懈仁宗闻之曰此国家人瑞也刻玉为鸠杖赐之生日遣大臣锡宴其家慤拜受赓须髩皓然亲为扶掖都人为歌咏其事请帝减年 元史窦黙年八十公卿皆徃贺帝闻

  • 卷之六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三十六·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冬十月。乙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内起居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照例  

  • 卷之四百二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七月。壬戌。谕内阁、御史王培佑奏、变法自强。当除蒙蔽锢习一摺。现因时事艰难。朝廷振兴庶务。力图自强。尤赖枢廷及各部院大臣。共笃棐忱。竭力匡赞。以期挽救颓风。庶事可渐臻治理。乃诸臣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五·阿桂

    七月甲午上谕军机大臣曰川省本系产硝之区何以自上年将旧存火药用完竟未续行配合不但火药须他省协拨并硝斤亦欲仰借邻封是川省之办理火药与粮运同扵懈忽着传谕文绶即速严运办配造并沿边加盘诘毋致透漏外出乙未上

  • 刘球传·张廷玉

    刘球,字廷振,安福人。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随后在家读书十年,听他讲学的人很多。后被授予礼部主事。胡氵荧推荐他侍奉讲经筵,参与编修《宣宗实录》,改任翰林侍讲。他的堂弟刘王比任莆田县知县,送给他一匹夏布。刘球封还给

  • 卷二百十二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二下 朱批许容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二十六日兰州巡抚【臣】许容谨 奏为恭缴 朱批事窃【臣】家人捧齎【臣】先後奏摺回兰【臣】谨跪迎进

  • 卷九 丧亲章第十八·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首云“孝子之丧亲也”,故章中皆论丧亲之事。丧,亡也,失也。父母之亡没,谓之丧亲。言孝子亡失其亲也,故以名章,结之于末矣。子曰:“孝子之丧亲也,(生事已毕,死事未见,故发此章。)哭不亻哀,(气竭而息,声不委曲。)礼无容,(触

  • 卷十六·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六宋 魏了翁 撰僖公十六年至二十六年【一】书星陨陨石各随闻见而记十六年注陨落至而书正义曰陨落释诂文公羊传曰曷为先言霣而後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是随闻见先後而记

  • 卷八下·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说卷八下    元 敖继公 撰聘礼第八賔即馆注曰即就也卿大夫劳賔賔不见【见贤遍反】注曰以己公事未行上介以賔辞辞之继公谓其劳以爵之高下为先后不同时不见犹

  • 佛说宝雨经卷第四·佚名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如于水。何等为十。一者随顺善法。二者常能生长一切白法。三者欢喜净信悦乐滋润。四者令一切烦恼相续朽败。五者自性澄清无浊洁净。六者息灭一切烦恼烧然。七者舍离

  •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印光

    蕅益之不须参究者,以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若求开悟,或置信愿于度外。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不悟亦无所碍。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以故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复金慧畅居士书)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

  • 卷第一百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七世随录瑞安本寂云荫德禅师问既是无缝塔。因甚又用灰泥。师曰。争奈者一问何 僧闻牛鸣问。者

  • 京氏易传·京房

    易学著作。汉京房撰,以象数解释卦爻,共三卷。书虽以易传为名,但不诠释经文,也绝不符合《易》义。上卷中卷释卦,以八卦分八宫,每宫一纯卦统八变卦,而分别注明其世应、飞伏、游魂、归魂诸例。下卷总论象数与卦爻的关系,论述了圣

  •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如一

    《即非禅师全录》,清如一说,明洞等编,二十五卷。卷首收像、道影赞、序;卷一收圣寿山崇福禅寺语录;卷二收广寿山福聚禅寺语录;卷三收升座、小参、秉拂;卷四收法语;卷五收举古、拈古;卷六收颂古、代古、答古;卷七收机缘、答问;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