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敬儿传

张敬儿,是南陽冠军人。原名苟儿,宋明帝觉得这名字太鄙俗了,便给他改为敬儿。其父张丑,曾任郡将军,官至节府参军。

张敬儿年少时便善于骑射,有胆气,尤其喜欢射虎,每发必中。南陽新野一带的风俗常常培养出会骑射的人,而张敬儿尤其有臂力,于是请求加入军队做曲阿戍的驿将,后来州里调任府将,回到本郡任马队副主,又转任队主。稍后又任宁蛮府行参军。跟随同郡人刘胡领着军队去讨伐襄陽一带诸山蛮部,深入险阻,所向无敌。又去攻打湖陽蛮,官军引退时,蛮贼数千人追赶,张敬儿一个人骑马在后,冲突贼军,数十次交锋,杀死数十人,左腋被箭射中,但蛮贼也不敢和他对抗。

平西将军山陽王刘休..镇守寿陽,到处选求善射之人。张敬儿主动应选,受到宠爱,为长兼行参军,领白直队。泰始初年,升任宁朔将军,随府转参骠骑军事,代理中兵。率军讨伐义嘉贼,在鹊尾洲和刘胡相拒,上启明帝请求主管本郡,事情平定后,任南陽太守,将军仍旧。当初,王玄谟主管雍州,把张敬儿的家属统一编定为舞陰户籍,张敬儿到南陽上任后,又把他们都恢复回冠军来。

泰始三年(467),薛安都的儿子薛伯令、薛环龙等窃据顺陽、广平,搔扰到义成、扶风界内,刺史巴陵王刘休若派遣张敬儿和新野太守刘攘兵联合攻讨,交战后,对方被攻破败走。张敬儿移任顺陽太守,将军之职仍旧。

南陽蛮部闹事,朝廷又任命张敬儿为南陽太守。他母亲去世,回到家中,朝廷怀疑桂陽王刘休范欲有不轨,暗中作防备,便起用张敬儿为宁朔将军、越骑校尉。桂陽王事件暴发,张敬儿隶属太祖驻军新亭,贼兵发箭攻打,刘休范穿着白衣服乘舆前往慰劳部下,城上人看到他带的卫兵不多,张敬儿和黄回便对太祖说:“桂陽王现在那里,防备不足,我们若去诈降乘机把他拿下,不成问题。”太祖说:“你们若能干成此事,我就把本州作赏品。”张敬儿和黄回等便出了城南,丢了兵器,跑向桂陽王那里,边跑边喊投降,刘休范见状大喜,召他们到舆边,黄回假意报告太祖的机密,刘休范便相信不疑。黄回向张敬儿使了个眼色,敬儿便夺取了刘休范的防身刀,斩了他的首级,他身边数百人都惊慌散去,张敬儿等带着人头驰马回到新亭。升任骁骑将军,加辅国将军。

太祖考虑到张敬儿人位较轻,不宜立即就让他去主管襄陽重镇,可是张敬儿请求不已,并打动太祖的心事,说:“沈攸之在荆州,您知道他想干什么事?您如果不把敬儿我安排到那里去防御他,恐怕对您也不利吧。”太祖便笑而无言,任命张敬儿为持节、督雍、梁二州郢、司二郡军事、雍州刺史,将军之职仍旧,封他为襄陽县侯,食邑二千户。张敬儿把部队停泊在沔口,自己带了几个人乘舴艋小船过江,去拜谒晋熙王刘燮。船至江中遇风翻覆了,身边的强壮兵丁都各自泅水而去,只剩下两个小吏淹没在船舱下,正在呼叫“官”,张敬儿用两掖挟着二吏,随着船翻来仰去,总能在水面上,就这样下去十里,才被营救上来。朝廷给他的节也丢了,只得再给他一个。

沈攸之听说张敬儿上来了,便派人去侦察情况。看到雍州的迎接军仪盛大,便担心被张敬儿袭击,暗中作了防备。张敬儿来到镇所,却主动和沈攸之拉关系,书信赠送之类不断。终于探得了沈攸之的秘密,暗中报告了太祖。沈攸之得到太祖的书信,讨论选任地方文官的问题,沈攸之经常把信拿给敬儿看,实际上是想打动敬儿进行反间,张敬儿始终没有二心。元徽末年,襄陽发大水,平地数丈深,老南齐书百姓的财产全都漂没了,襄陽也损失重大。太祖写信给沈攸之,让他进行赈贷,沈攸之根本不放在心上。

张敬儿和沈攸之的司马刘攘兵关系亲密,后来苍梧王被废,张敬儿疑心沈攸之会乘机起兵,暗中询问刘攘兵,刘没说什么,只是送给张一对马镫子,张敬儿心中明白便有所防备了。升明元年(477),沈攸之反叛,派使者报告张敬儿,张敬儿慰劳接待十分周到,为使者摆了酒席,对他说:“沈公特别派您来,说明您是特别被重视的人物。”于是列出仪仗,在厅前把使者杀了,然后集合部队,侦察沈攸之的动向,准备袭击江陵。(当时沈攸之有信致太祖,太祖也有回信,此处从略。)

张敬儿派往京师报告反叛使者到达后,太祖大喜,给张敬儿进号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为都督,并配给鼓吹一部。沈攸之在郢城败走后,他的儿子沈元琰和兼长史江..、别驾傅宣等守江陵城。张敬儿的大军来到白水,沈元琰听到城外鹤鸣,便疑为官军叫声,心里惧怕想逃走。当夜,江..、傅宣开了城门而逃,城中防守于是崩溃,沈元琰逃向宠州,被杀。百姓们互相抢夺,张敬儿来到江陵,诛杀了沈攸之的亲信党羽,抄没他们的财产数十万,全归他自己了。沈攸之在汤渚村自缢而死,当地居民把他的头送到荆州,张敬儿让人把头放在盾牌上,用青纟散盖着,在城中示众后,送往京师。朝廷给张敬儿进号征西将军,晋封公爵,增加食邑为四千户。

张敬儿在襄陽城西大造宅第,聚敛财货。又想把羊叔子的堕泪碑移走,在那儿建台,主簿官谏止说:“羊太傅的遗德,不宜迁动。”张敬儿说:“太傅是谁?我不认得他。”张敬儿的弟弟张恭儿,不愿出来做官,一直住在上保村中,和居民一样。张敬儿把他叫来,送给他很多东西。恭儿一个月来看一回敬儿,来了便回去。恭儿的本名为猪儿,是随着张敬儿改名而改名的。

当初,张敬儿斩了沈攸之,派人报告随郡太守刘道宗,道宗聚众千余人,安营扎寨。司州刺史姚道和没有杀掉沈攸之的使者,暗中让刘道宗撤去军队。后来沈攸之部众围困郢城,姚道和派军驻在堇城为郢城增援,事件平定后,按例受到了爵赏。这些情况张敬儿都在启书中报告了太祖。建元元年(479),太祖命令有关部门揭发姚道和的罪状,把他杀了。道和字敬邕,是羌主姚兴的孙子。其父姚万寿,曾任伪镇东大将军,投降了宋武帝,时为散骑侍郎。姚道和开始任孝武帝的安北行佐,很有名声,读了不少书史。他经常骗人说:“我祖父是天子,父亲是天子,我也曾做过皇太子。”元徽中任游击将军,跟随太祖在新亭破桂陽王的叛军有功,升为抚军司马,出任司州刺史,此人疑怯无断,所以导致被杀。

升明三年(479),调张敬儿为护军将军,常侍之职仍旧。张敬儿本是武将,不懂得朝廷的礼仪,听说要到朝内做官,便把人都赶开,自己在密室中学习揖让答对之礼,对着设想的皇上空位,起来跪下,一天到晚。他的妾侍们都偷看暗笑。太祖做了皇帝后,授给张敬儿侍中、中军将军之职。由于张敬儿的爵位待遇已达到官员的最高级别,便只能仍旧。建元二年,迁任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设置佐史。太祖驾崩,张敬儿在家里哭道:“官家大老天子,可惜!太子年少,以前我跟他没接触呀!”太祖在遗诏中加张敬儿开府仪同三司,他准备拜职的时候对其妓妾说:“我拜职后,就该开设办公厅啦!”又在口中摹拟鼓声。拜职后,王敬则和他开玩笑,呼他为褚渊。张敬儿说:“我这是靠马上拼来的,终究不能去做华林阁勋吧!”王敬则很是记恨他这话。

张敬儿不曾读过书,晚年既然做了这么大的官,才开始学习读《孝经》、《论语》。在新林慈姥庙为妾求子祷神时,自称三公。但心中也知道该满足了,开始被配给鼓吹时,他还不好意思马上就演奏。

张敬儿先是娶前妻毛氏,生了儿子张道文。后来又娶尚氏,尚氏长得很美,敬儿便抛弃了前妻娶了她。尚氏还是住在襄陽宅中不愿随他来京城,敬儿考虑到以后不可能出任外官了,就把家属全都接到京城来了。张敬儿上启世祖,没有受到慰问,心中便有些不安。后来垣崇祖被杀,张敬儿更加恐惧,他的妻子对他说:“早先我梦见你手热如火,你便得了南陽郡;元徽中,梦见你半身发热,你便得了本(雍)州;今天我梦见你全身发热了呢。”有太监听了这话,便传开来,被世祖知道了。张敬儿又派人和蛮部联系,世祖便怀疑他有野心。永明元年(483),世祖让朝臣都到华林苑举行关斋,在座上把张敬儿抓了起来。敬儿身边的雷仲显知道出事了,抱着敬儿哭泣。张敬儿把帽子脱下扔到地上,说:“都是这玩艺儿害了我!”没过几天,张敬儿就被诛杀了。皇上下诏说:“张敬儿本系愚蠢的边地后生,傻乎乎什么教养也没有。赶上了宋末多难,很能为朝廷打仗。于是得到提拔,任军队要职。然而他愚躁不已,愈加傲慢自处。过去在本州做官,就久怀异心。先帝对他宽宏大量,指望他能有所悔悟改正。又给他晋爵提南齐书职,位极人臣,没听到他的感激,反而屡有奸谋。去年至今,越来越猖獗。镇东将军(王)敬则、丹陽尹(李)安民每次被接见时,总是要说到他的凶暴狡猾,必然要反咬一口。朕仍然觉得他可以被恩义感化,改变本质。谁料近来更加明目张胆,以为自己的子弟亲信都在西边,可以左右当地,便勾结鼓动群蛮,騷扰樊、夏一带。并假托妖巫,威吓和迷惑人们,狂妄地说有什么征兆祥瑞,暗中谋取夺权篡位。我的皇业才开始不久,正是渡过艰险走向巩固的时期,是可忍,孰不可忍!上天是要惩罚这样的谋逆之徒的。建康之民汤天获到蛮地行商,对张敬儿的奸计看得一清二楚,使者书信,铁证如山。应立即将张敬儿正法,收尸埋掉;其同党和有牵连的人,一概宽宥。”张敬儿之子张道文,任武陵内史,张道畅,任征虏功曹,张敬儿之子张道休,也都被诛。小儿子张道庆被宽大处理。此后数年,皇上和豫章王萧嶷在三月三日曲水内宴时,舴艋船流到皇上座前翻覆了,皇上因而说到张敬儿,很后悔杀了他。

张恭儿官至员外郎,在襄陽听说张敬儿被杀,带着数十骑逃到蛮部中,官府逮捕不得。后来他出来自首,皇上宽免了他。

本史作者认为:承平时代的武臣,要想保住宝名富贵那是要讲究策略的:如果不能用愚笨得到人主的信任,那么就要凭智慧来自我保护以免遭祸。一定要使自己和上司之间能进行必要沟通,才能受到优厚待遇。垣崇祖得罪了太子,张敬儿在天下平定后受怀疑,国运起来不久,都被收审正法。如果不是受不了人情事态的激发感动,而招致不幸,仅仅因为功名问题,是不至于弄到这个地步的。

赞语:垣崇祖做将军,很愿意冲锋陷阵。平定淮河一带的騷扰,在豫州牧上立有功勋。张敬儿坐镇雍州时,很卖力地防备荆楚。他不顾辛苦和劳累,为国家振兴了军队。走狗烹良弓藏,两人情形不同,但结局无异。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欧阳修
  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欧阳修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三·佚名
  稽古録卷十二·司马光
  一一五○ 谕内阁《明史纪事本末》言李自成败因不足传信着重行改正·佚名
  两汉笔记卷十·钱时
  ●续碑传选集(二)·佚名
  史记集解卷七十三·裴骃
  卷四十一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范晔
  冯子琮传·李延寿
  卷三·马文升
  卷三十六·鄂尔泰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明会典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众妙集·赵师秀

    塞北沈佺期朔骑犯边埃,风从丑上来。五原烽火急,六郡羽书催。氷壮飞狐冷,霜浓候雁哀。将军朝授钺,战士夜衔枚。紫塞金河里,葱山铁勒隈。莲花秋剑发,桂叶晓旗开。秘略三军动,妖氛百战摧。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同苏员外味玄夏

  • 卷一百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一渡类五言古初至崖口        【唐】宋之问崖口众山断嵚崟耸天壁气冲落日红影入春潭碧锦缕织苔藓丹青画松石水禽泛容与岩花飞的皪微路从此深我来恨于役惆怅情未巳羣峰暗

  • 卷五十一·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五十一李贺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嵗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纎痩通眉长爪能疾书每旦日岀骑弱马从小奚奴背一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 第一场·田汉

    人物(以出场先后为序)报告员 刘母 一群工人 黄小姐刘金妹 友生 大姐 日本宪兵日兵甲、乙 章玉良 阿土 池田梁若英 刘大哥 黑眼镜 岛田王仲原 周凡 另一流氓 便衣丙丽英 俞芳子 又一群工人 茶房李新群

  • 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欧阳修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调武骑尉。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帝劳曰:“朕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娅故人,苟无能,终

  • 列传十八·薛居正

    安重诲,其先本北部豪长。父福迁,为河东将,救兖、郓而没。重诲自明宗龙潜时得给事左右。及镇邢州,以重诲为中门使。随从征讨,凡十余年,委信无间,勤劳亦至。洎邺城之变,佐命之功,独居其右。明宗践祚,领枢密使,俄迁左领军卫大将军充

  • 明宗纪二·薛居正

    天成元年夏四月丙午,帝自兴圣宫赴西宫,文武百僚缟素于位,帝服斩衰,亲奉攒,涂设奠,哭尽哀,乃于柩前即皇帝位。百官易吉服班于位,帝御衮冕受册讫,百僚称贺。丁未,群官缟素赴西宫临。以枢密使安重诲为检校司空,守左领军大将军,依前充

  • 卷三十一·连横

    列传三王世杰列传吴凤列传施、杨、吴、张列传林、胡、张、郭列传台东拓殖列传吴福生、黄教列传林爽文列传孙景燧列传福康安列传杨廷理列传郑其仁、李安善列传陈周全、高夔列传王世杰列传新竹固土番之地,势控北鄙,文物典

  • 读礼通考卷六十八·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一国恤三汉大丧仪后汉书礼仪志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药过量十二公卿朝臣问起居无间太尉告请南郊司徒司空告请宗庙告五岳四渎羣祀并祷求福疾病公卿复如礼登遐皇后诏三公

  • 名山藏卷之二十七·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二十七◆典谟记二十七世宗肃皇帝六○世宗肃皇帝六三十六年正月乙卯朔命朱希忠摄拜天玄极殿羣臣朢朝奉天门上曰景元祝典已诏诸司停封九日顷者朕受寒侵仰事上玄礼不可减其增修七

  • 张仪列传第十·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张仪列传与苏秦列传堪称姊妹篇。苏秦游说六国,张仪也游说六国;苏秦合纵以燕为主,张仪连横以魏为主,文法也一纵一横。他们都是以权变之术和雄辩家的姿态,雄心勃勃,一往无前,为追求事功而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物

  • 一一 踏进了约翰·邹韬奋

    几个月的乡村生活匆匆地过去,转瞬已到了暑假。几个小学生到上海投考学校,我也回到上海准备投考圣约翰大学。和我同时投考约翰的还有一位南洋同学,就是现在的王以敬医师。他原是在南洋选定土木科的,因为性情不近,改选医科。

  • 祖逖·苏辙

    敌国相图,必审于彼己。将强敌弱,则利于进取;将弱敌强,则利于自守。违此二者,而求成功,难矣。东晋渡江,以江淮为境,中原虽屡有变,而南兵不出,出亦无功,皆夷狄自相屠灭而已。石勒之死也,庾亮为北伐之计,石虎之老也,庾翼为徙镇之役,皆无

  • 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第十一·晏婴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睹裔款而问曰:“君何故不朝?”对曰:“昔者君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出反,不果出,是

  • 大学章句序·赵顺孙

    大学章句序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朱子语录曰大学之教所以教人先要理防得个道理】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朱子文集曰天之生物各付一性性非有物只是一个道理之在我者耳仁则是个温和慈

  • 序·傅逊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序昔者夫子春秋成而三氏翼之左氏尝及事夫子其好恶与之同而又身掌国史典故其事最详而辞甚丽公谷二氏私淑之子夏而以能创义例有所禆益于经学士大夫多习之其为左氏而显者汉丞相张苍诸王太傅贾谊

  • 王论品第五之一·佚名

    尔时国主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所说正法。欢喜信受。即时问讯大萨遮尼乾子言:大师仁慈。而能远涉游化众生。道路多难。不审大师。四大调和气力安不。众生易化不。诸弟子众如说行不。幸蒙大师不耻我国。今得奉见闻说正

  • 香祖笔记·王士祯

    清王士祯撰。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有康熙四十四年序刊本、渔洋山人著述丛书本、光绪间申报馆丛书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十二卷。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十三年所作读书札记,内容以记叙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