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郁林王本纪

郁林王萧昭业字元尚,是文惠太子萧长懋的长子。小名法身。世祖即位后,封他为南郡王,食邑两千户。永明五年(487)十一月七日,在东宫崇政殿举行加冠成人(二十岁)典礼。当天小会,赐给王公以下官员帛数量不一,并给他配备两位辅佐的人物。永明七年,有关部门奏请配给他班剑仪仗队二十人,鼓吹乐队一部,并为他选择优秀人才为友伴、同学。永明十一年(493),给他配备黑轮三望车。世祖下诏为他选配优秀的官属。文惠太子去世,他被立为皇太孙,居住东宫。世祖驾崩,他便即位做了皇帝。

永明十一年八月初四,下诏执行先帝遗诏,任命护军将军武陵王萧晔为卫将军,征南大将军陈显达在现有封号上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为尚书令,太孙詹事沈文季为护军将军。初五,任命司徒竟陵王萧子良为太傅。下诏说:“我这个人德寡才薄,继承执政,面对如此重任,更加敬仰先辈的功绩,我只想着敬守成规,遵循先辈们的意志。现在正值哀痛之际,才失去重要的领导人,应该效法先辈的光辉榜样,育德振民。所有拖欠的赋税徭役和各种债务,只要是在今年七月三十日前的,一概免去。其他所有准备封籍货卖而未能兑现的,也全都各还其主。皇家及各署的田池邸冶等,是兴是废本是随着具体事情需要的,是暂时性的东西,现在没用的部分,要核实后予以取消。其他类似设置也都应暂时禁行,全都归还民众,关市的征税,也必须坚持优惠和减轻的原则。”初八,下诏“近来北边叛乱者的家属,全都充军了,他们的罪过固然很重大,不应赦免,但是抚辜兴仁,也是先辈们一直倡行的。应该给予适当的宽免,让他们重新做人,把他们全都放还,恢复民籍。已赏赐给人的,也都要给他们赎出来。”十三日,下诏说:“前两年蛮虏勾结,騷扰边地,赖各位将帅大展雄略,歼灭不少。革城告捷,舞陰固守,这二处的将士还有人没能得到爵赏,应分别派遣选拔官员的有关部门人员,前往考察任用。”

九月初五,诏“东西两省爱国中,多年来积压了许多人员,他们财禄寡少,我很同情。选辟部门应根据他们的才能品行和工龄年月,适当地授给他们邦守邑丞一类的职务,特别贫困的人应予优先考虑。”十三日,追尊文惠皇太子萧长懋为世宗文皇帝。

冬十月二十五日,尊皇太孙太妃为皇太后,立何氏为皇后。

十一月初四,立临汝公萧昭文为新安王,曲江公萧昭秀为临海王,皇弟萧昭粲为永嘉王。

隆昌元年(494)春正月初一,改元,大赦天下。对太傅竟陵王萧子良给予特殊(最高)礼遇。任命骁骑将军晋熙王萧钅求为郢州刺史,丹陽尹安陆王萧子懋为江州刺史,临海王萧昭秀为荆州刺史,永嘉王萧昭粲为南徐州刺史,征南大将军陈显达进号车骑大将军,郢州刺史建安王萧子真为护军将军。诏让文武百官大胆放肆地对政治的得失提意见。又诏王公以下官员推荐人才。初二,任命护军将军沈文季为领军将军。初三,任命前将军曹虎为雍州刺史,右卫将军薛渊为司州刺史。初四,任命宁朔将军萧懿为梁、南秦二州刺史,辅国长史申希祖为交州刺史。初五,皇上来到南郊举行祠祭。下诏说:“农业生产稍有懈怠,就会有人受冻挨饿。虽然督促农业要靠政策措施,但庄稼收成如何,则赖老百姓的生产热情。近年来粮食丰收,到处都有浪费现象,但是国家并没实现三登之美,距离打下万世久远的经济基础也还很远。而且各地风土不同,各类民众从事的事情也不一样,因此各地各类的制度规矩也很不一样,影响了统一治理,这是我日夜考虑的问题。应该严格要求各州郡,务必发展农业生产,开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巩固国土,丰富人民生活。还要询访狱市,采集民谣,如果有伤风败俗的现象,要及时反映上来,各地各级长官,要认真处理。”十二日,皇上拜谒崇安陵。二十三日,任命新受职的黄门侍郎周奉叔为青州刺史。

二月十六日,皇上祠祭明堂。

夏四月初七,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武陵王萧晔去世。十四日,太傅竟陵王萧子良去世。二十四日,任命前沙州刺史杨炅为沙州刺史。二十三日,任命骠骑将军庐陵王萧子卿为卫将军,尚书右仆射鄱陽王萧锵为骠骑将军并开府仪同三司。

闰四月二十一日,任命南东海太守萧颖胄为青、冀二州刺史。二十三日,镇军大将军萧鸾就本号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日,任命中军将军新安王萧昭文为扬州刺史。

六月二十三日,任命黄门侍郎王思远为广州刺史。

秋七月庚戌日,任命中书郎萧遥欣为兖州刺史,东莞太守臧灵智为交州刺史。

二十一日,皇太后下令说:“镇军、车骑、左仆射、前将军、领军、左卫、卫尉、八座:自从我萧氏创建皇业以来,受禅代宋,英明的皇帝相继在位,三代政治光辉相映。太祖凭着神武创立业基,初步建立了国家,武皇凭着英明进一步巩固发展,致力于天人和合。文帝凭着他上哲的资质,能体行作为太子的重任,虽然还没来得及大见成功,但他的恩德已深入人心。这三位神灵对我们怀有永久的眷顾,长治久安的基业也很坚固。可是嗣主萧昭业,身上集中着灾害不祥之气,小小年纪在做皇孙的时候就很险戾,而且很愚固。贪好狗马,沉湎酒色。净干些粗鄙之事,专门疾恨善良之人。世祖对他有着特别的慈爱,经常为他容忍掩盖,指望他随着年龄增长能有所改正,所以立他做了太孙。自从他继位以来,更加恶劣严重。居丧期间没有一日心怀哀痛,服孝之际经常穿着欢宴衣服。长夜昏饮,不理万机,发号施令,一塌糊涂。宦官徐龙驹总专大权,周奉叔、綦母珍之把持朝政,昭业还自以为用人得当,内外无事,以为这些人远远超过了萧何、曹参、韩信、黥布了,可以倚太山而坐平原了。于是恣情肆意,不顾上天的惩罚。把二位先帝的姬嫔,占为己有,二宫遗物,全都供自己玩乐,内外混漫,男女无别,在宫廷内室,胡作非为。还改装偷跑出去,连续在外头过夜不回宫,让公卿朝拜虚位,让警卫守着空宫。文武大臣,尽诚事主,铲除群小,指望昭业能有所悔改,他不仅不克己改正,反而更加怨恨。把公卿大臣视为异己,加以杀戮,文帝武帝的子孙由于德誉,而受猜忌,并放言要大行屠杀,萧齐的社稷处于极其危险的时刻。当年太宗光复汉室,简文代兴晋朝,前事不忘,可以指导后人。镇军居于正位维护治道,是国家的依赖,像伊尹、霍光那样的功业,要靠他们来完成,应当依效老规矩,根据礼仪要求进行废黜现位皇上。中军将军新安王,系文皇嫡子,天质睿哲,应该继承皇位,使天下长治久安。朝廷应以礼奉迎他即位。作为先帝的遗孀,我当此多难之秋,说这些话的时候不胜感慨。”

萧昭业少年时容貌俊美,又好隶书,世祖在世时曾指示不得把皇孙的手书随便流传出去,加以珍藏。他的举止言谈,也很得欣赏。当时世祖五日要问讯一次王侯,常常单独把昭业叫至帐内,特加抚问,叫他为“法身”,极其钟爱。文惠皇太子去世,昭业每次临哭时,都号啕不止,像是受不了一样,可南齐书是转脸回到内廷,便极为欢乐。在世祖的丧期,昭业哭完回到后宫,曾让胡妓排成乐队,两边夹阁迎奏。为南郡王时,文惠太子对他的起居用度都作限制,昭业曾对豫章王妃庾氏说:“阿婆,佛都说,有福德生帝王家。我今天看来作帝王真是受罪,被左右主帅,限制着一举一动,就连街头上屠户酒家的富儿也比我自在百倍。”后来他当皇上,便极意赏赐,一弄就是百万数十万地毫不在乎。一看到钱,便说:“以前我想得到你一文都不能,看我今天能不能用你?”不到一年,世祖积蓄的数亿钱被他挥霍将尽。把衣库打开和皇后宠姬一同观赏,给宦官奴仆数人,任他们随心所欲地拿出去花用,许多宝器拿来砸碎着玩儿,图个笑乐。平时曾赤身裸体,穿着红绉纱小裤头和妇女花内衣。好斗鸡,暗中花数千钱买鸡。世祖的甘草杖,被他的宫人截成多少段使用。毁坏世祖的招婉殿,乞求宦官徐龙驹为他作斋供。龙驹尤被亲幸,任后阁舍人,日夜在六宫房内。昭业与文帝爱姬霍氏通奸,龙驹便怂恿他把霍氏长期留在宫中,扬言要度她为尼,用其他人代理她。龙驹全靠奸邪谄毁向上爬,常常对人说:“古代也有太监做三公的。”皇后也婬乱,她的房门通夜大开,内外混杂,没有分别。

中书舍人綦母珍之、朱隆之,直阁将军曹道刚、周奉叔,都是昭业的羽翼。后来的高宗皇帝当时的大将军、尚书令萧鸾屡次规劝,昭业都不听,高宗便先诛杀徐龙驹,后又诛杀了綦母珍之,昭业都不敢违拗。后来有尼妇入宫,传说异语,昭业便怀疑高宗有篡位之意。中书令何胤因为是皇后的从叔而特别受亲近,让他在朝廷当班,昭业跟着皇后叫他三爹,并与何胤密谋要诛杀高宗。何胤害怕不敢干,犹豫劝止,昭业才作罢。于是打算把高宗安排到西州去,使他管不着朝中的事情。高宗担心出问题,便定谋废掉昭业的皇位。

二十二日,高宗派萧谌、萧坦之等在办公楼里诛杀了曹道刚、朱隆之等,率兵从尚书省进入云龙门,军装穿在红衣服里面。等进了门,鞋子掉了三次。王晏、徐孝嗣、萧坦之、陈显达、王广之、沈文季跟着进来。昭业当时在寿昌殿,听说外面有变,便使人关闭内殿各房阁,令太监爬到兴光楼上察看情况,回来报告说:“看到一个人穿着军装,后随数百人,全副武装,在西楼下。”不一会儿,萧谌领兵先入宫来,截阻了寿昌阁,昭业跑到爱姬徐氏的房里,拔剑自杀不中,用帛包扎着脖子,乘小车出延德殿。萧谌一入殿时,宫中宿卫将士都拿着弓盾准备拒战,萧谌对他们说:“我们要找的不是你们,你们不要乱动!”宿卫相信了他,等看到昭业出来,他们还想奋战,昭业竟一言不发。昭业出了西弄,便被杀了,当时二十二岁。小车拉着尸首出了徐龙驹府宅,按照王礼殡葬。余党也都被杀掉。

本史作者认为:郁林王外表上很有风华美仪,大家都被他迷惑了,但他内藏奸诈,大家便很难发现。世祖根据立嫡长继皇位的原则让昭业继位的,虽然没能洞察隐患,但是符合周代的做法。后来内患发生,是从宫闱里引发起来的。虽然没造成很长的危害,但也足以倾覆社稷了。《春秋》记载了梁伯的过失,我记下这些,也是要表明他是自取灭亡呵。

赞语:十分灾患只要占上一分,便会导致亡国。郁林王违背礼义破坏法律,结局也是罪有应得。

猜你喜欢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六·徐乾学
  补编(二)·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四·佚名
  第一○六比单(堂谕)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一一三○四-一五·佚名
  卷八十下·郝经
  一三八○ 山东巡抚惠龄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七部折·佚名
  世家卷第十 高丽史十·郑麟趾
  卷八·司马贞
  谢承后汉书卷五·周天游
  夏纪·张居正
  一二一 卯字号的名人一·周作人
  李侗传·脱脱
  二六、孔鲤颜回卒年考·钱穆
  ●目录·刘衡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叔虎·唐圭璋

      据词中“乙未政和年”云云,叔虎,盖北宋徽宗时人。   水调歌头   寿钱太尉   清澈黄河底,乙未政和年。坤珍阐瑞,运符五百间生贤。日暖曲江花柳,鼎沸韶春弦管,尺五是青天。殊宠逢熙载,吉梦送真仙。   承盛德,公故国

  • 大婚解第四·王肃

    孔子侍坐于哀公。公问曰:“敢问人道孰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公曰:“敢问为政如

  • 國語卷第九·韦昭

      晉語三   1 惠公入而背外內之賂〔一〕。輿人誦之〔二〕曰:「佞之見佞,果喪其田〔三〕。詐之見詐,果喪其賂〔四〕。得國而狃,終逢其咎〔五〕。喪田不懲,禍亂其興〔六〕。」既里、丕死〔七〕,禍,公隕於韓〔八〕。郭偃曰:

  • 卷二(起二月,尽三月)·韩愈

      二月甲子,上御丹凤门,大赦天下。自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咸赦原之。诸色人中,有才行兼茂,明于理体者;经术精深,可为师法者;达于吏理,可使从政者;宜委常参官各举所知。其在外者,长吏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隆庆三年八月壬寅朔秋分 上亲祭夜明于夕月坛 命成国公朱希忠分献○甲辰礼部奏大阅之礼古昔所重在成周之世职列夏官自汉唐以来事载国史迨我 宣 英二圣相继举行成宪昭然遗烈未远兹遇 皇上焕启神谟光脩令典建熙朝之盛事

  • 卷之一千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清代名人趣史·佚名

    ◎曹学士之扮神当途曹学士洛,为诸生时,放诞风流,不拘小节,博场酒肆,时寓迹焉。邑中春秋赛社,例以一人扮为神,金朱涂面,舆行通衢。妇女倾城出观,略无隐蔽,曹心艳之,遂任是役。妖姬艳女,贵妇名姝,任其评视。且预嘱舆夫于钗光钿影中

  • 耶律官奴传·脱脱

    耶律官奴,字奚隐,林牙斡鲁的孙子。朴实稳重,学问广博,熟悉本朝世系。嗜酒,好游逸。起初,征辟为宿直将军。重熙九年(1040),因病辞官。兴宗因为官奴是近亲位尊,想成就其志向,便准许他自己选择一路节度使。官奴推辞说“:我生性愚钝

  • 纲鉴易知录卷四八·吴楚材

    唐纪玄宗明皇帝纲 癸丑,玄宗明皇帝开元元年,春二月,御楼观灯,大酺。目 开门然灯,大酺合乐。上皇与上御门楼临观,以夜继昼,凡月余。左拾遗严挺之上疏谏,以为:“酺者因人所利,合醵为欢,今乃损万人之力,营百戏之资,非所以光圣

  • 卷一·陈栎

    钦定四库全书书集传纂疏卷一     元 陈栎 撰朱子订定蔡氏集传虞书【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书凡五篇尧典虽纪唐尧之事然本虞史所作故曰虞书其舜典以下夏史所作当曰夏书春秋传亦多引为夏书此云虞书或以为孔子

  •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二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四静虑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四静虑四静

  • 重印入佛问答类编序·太虚

    问桥居士之入佛问答一书,予向未之见,民国庚申始见于沪上丁福保君翻刻本,喜其分剖明晰,抉择精当,从国人之混沌思想中揭出佛法之真相,颇能激发读书士夫之愤悱使起正信。而惜其随问随答,录之未分门类,阅之难得条贯,乃为编次其说。

  • 第六十一卷·佚名

    观天品之四十(夜摩天之二十六)复次第五闻法利益安乐一切人天。谓何等法。所谓说法。说于一切布施之法。说诸善法。一切尊中。闻法。最胜。能断一切憍慢根本。所谓说法。能调憍慢。说法闻法。尊敬重法。说于信法。说受

  •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下·佚名

    唐天竺三藏输波迦罗奉 制译分别道分品第十复次苏婆呼童子。我今为念诵人。说八圣道法为正见正分别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定正念。此是诸佛所行之道。念诵之人行此道者。真言乃成。于此报尽。复生人天胜上妙处。过去诸佛

  •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阿上字门一切法本不生故。  阿引去字门一切法寂静故。  伊上字门一切法根不可得故。  伊引去字

  • 卷第三·契嵩

    镡津文集卷第三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辅教编下孝论叙曰。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虽然其说不甚著明于天下。盖亦吾徒不能张之。而吾尝慨然甚愧。念七龄之时。吾先子方启手足。即命之出家。稍长诸兄以孺子可教

  • 古文关键·吕祖谦

    文论著作。2卷。南宋吕祖谦编著。南宋前期,散文创作日趋繁荣,与之相应,以指点散文写作技巧为宗旨的各类文选、文论著作亦纷纷问世。祖谦为当时的著名学者和散文作家,于散文创作和鉴赏有独特而精深的见解,遂编此书,选录韩愈

  • 读素问钞·滑寿

    医经类著作。元滑寿(1304—1386)撰。三卷。寿字伯仁,号樱生。河南许昌(一说襄阳)人。元初,因其祖父任官江南迁居仪真(江苏仪征)和浙江余姚。先后从师于王居中和高洞阳。博通经史,尤精于医,对《内经》、《难经》、《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