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梁太祖长子友裕,郴王;〈开平三年十月追封。〉第二子友文,博王;〈开平元年五月九日册封。〉第三子友圭,郢王;〈开平元年五月九日封,至乾化二年六月三日篡位,伪改凤历元年。二月十七日,京城军乱,侍卫都将袁象先率兵入宫,友圭自杀。少帝即位,追削为庶人。〉第五子友璋,福王;〈开平元年五月九日封。〉第六子友雍,贺王;〈开平元年五月九日封。〉第七子友徽,建王;〈开平元年五月九日封。〉第八子友敬,康王。〈乾化三年三月十二日封。〉

后唐太祖第二子存美,邕王;第三子存霸,永王;第四子存礼,薛王;第五子存渥,申王;第六子存乂,睦王;第七子存确,通王;第八子存纪,雅王。〈并同光三年闰十二月封。〉

庄宗长子继岌,魏王;〈同光元年四月,中书门下奏:“皇子准故事合带宫使,请以继岌为兴圣宫使。”从之。至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封为魏王。继潼、继蟾、继嵩、继峣皆皇子也,同光三年二月敕:“并可光禄大夫、检校司徒。”〉

明宗第二子从璟〈为元行钦所杀。天成三年六月追赠太保,未封王。〉第三子从荣,秦王;〈长兴元年八月封,至四年十一月谋逆伏诛,追削为庶人。清泰元年十二月敕:“故庶人从荣,获罪先帝,贻祸厥身,已历岁时,未营窀兆,虽轸在原之念,宜从有国之规,且令中书门下商量葬礼。”寻据太常礼院伏奏:“请准唐贞观中庶人承乾流死黔州,仍葬以公礼。”从之。〉第四子从璨〈为安重诲所陷,天成四年三月,责授房州司户参军,寻杀之。至长兴四年七月,追赠太保,未封王。〉第五子从益,许王。〈长兴四年五月封,至晋天福四年封郇国公,为二王后,奉唐帝祀。至开运三年,契丹犯京师,复封为许王,寻为番将萧翰伪立为帝,知南朝军国事。汉高祖入洛,遇害。〉

末帝长子重吉,〈为愍帝所害,未封王,清泰元年七月追册为太尉,立庙于莱州。〉第二子重美,雍王。〈清泰三年正月封。〉

晋高祖长子重英,虢王;第二子重义,寿王;〈权洛京留守,为张从宾所害。〉第三子重允,剡王;第四子重信,沂王;〈权河南节度使,为张从宾所害。〉第五子重进,夔王;〈并天福七年四月追封。〉第六子重杲,陈王;〈天福七年五月追封。〉第七子重睿。〈许州节度使,未封王。〉

少帝长子延煦,〈遥领陕府节度使。〉第二子延宝。〈遥领曹州节度使,按实录皆帝之从子,养为己子。〉

汉高祖长子承训,魏王;〈天福十二年二月追封。〉第三子承勲,陈王;〈周广顺元年三月追封。〉

周太祖第二子侗,郯王;第三子信,杞王;〈并汉末遇害,显德四年四月追封。〉

世宗长子宗谊,越王;〈并汉末遇害,显德四年四月追封。〉第三子宗让,曹王;〈改名熙让。〉第四子熙谨,纪王;第五子熙诲,蕲王。〈并显德六年追封。〉

后唐同光四年三月,内人郡主景姹奏:“唐昭宗诸王及皇子弟宗属千馀人,当朱梁弑逆之时,同时遇害,为三坑瘗于内西右龙兴寺北,请合为一冢,改葬。”敕:“宜令太常礼院,以故濮王一人为首,一品礼葬,仍委河南府监护丧事。”

长兴元年九月,太常礼院奏,草定册秦王仪注。博士段颙议曰:“据开元礼,临轩册命诸王大臣,其日,受册者朝服,从第卤簿,与百官俱集朝堂,就次受册,通事舍人引,不载谒庙还第之仪。自开元以后,册拜诸王皆正衙命使,诣延英门进册。皇帝御内殿,高品引王入立于位,高品宣制读册,王受册讫归院,亦无乘辂谒庙之礼。臣按五礼精义云:‘古者皆因禘尝而发爵禄,所以示无自专,禀之于祖宗也。’今虽册命不在烝尝,然拜大官、封大邑必至殿廷,敬顺之道也。今当司欲准开元礼,其日秦王服朝服,自治所乘辂车,备卤簿,与群臣俱集朝堂,就次受册讫,至应天门外,奉册置于载册之车。秦王升辂出,谒太庙讫,归理所。仪仗卤簿,如来时之仪。”从之。

梁太祖长女安阳公主,〈降罗延规,早卒。开平三年八月追封。〉长乐公主,〈降赵岩,开平元年五月十一日封。〉普宁公主,〈降王昭祚,开平元年五月十一日封。〉 金华公主,〈开平二年十月封。〉真宁公主。〈乾化三年十月五日封。〉

少帝长女寿春公主,〈乾化三年四月五日封。〉第二女寿昌公主。〈贞明元年九月二十三日封。〉

后唐武皇长女琼华长公主,〈降孟知祥,同光三年十二月封。〉第二女瑶英长公主。〈降张延钊,同光三年十二月封。〉

明宗长女永宁公主,〈降晋高祖,天成三年四月封,至长兴四年九月,改封魏国公主,清泰二年三月进封晋国长公主。〉第十三女兴平公主,〈降赵延寿,天成三年四月封,至长兴四年九月改封齐国公主,至清泰二年三月进封燕国长公主。〉第十四女寿安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第十五女永乐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

晋高祖长女长安公主,〈降杨承祚,天福二年五月封,至六年五月卒。追封秦国公主,至七年九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从长女高平县主,第二女新平县主,第三女千乘县主,孙女永庆县主。〈并天福七年五月封〉

汉高祖长女永宁公主〈降宋延渥,天福十二年四月封,至乾祐二年十二月进封秦国长公主〉

周太祖第三女乐安公主,〈为汉室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第四女寿安公主〈降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四月封晋国长公主。〉第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后唐同光二年七月,太常礼院奏:“按本朝旧仪,自一品至三品婚姻,得服衮冕剑佩衣九章。今皇子兴圣宫使继岌,虽未封建,官是检校太尉,合准一品婚姻施行。其妃,凖礼妇人从夫之爵,亦准一品命妇礼。至亲迎日,太常卤簿鼔吹前导,乘辂车,其妃花钗九枝,博鬓,褕翟衣九等。其日平明,皇帝差官告亲庙一室,宗正卿摄婚主行礼。其夕亲迎,兴圣宫使乘辂车,卤簿鼓吹前导,至女氏之门,以结彩车御轮交车。”从之。

晋天福四年八月,中书门下奏:“据太常礼院定来年长安公主出降仪,太仆寺供厌翟二马车,殿中省备团方、编扇各十六,行障三座,障三,伞一,大扇一,团大扇二。今车、障、伞、扇是同光元年皇后法物,欲备饰牙仗、厌翟车,后以四马,今权去二马。”从之。

五年二月,太常礼院奏:“长安公主以三月出降。按唐德宗朝礼仪使颜真卿议,婚用诞马,在礼无文。周礼:‘诸侯以璋聘女。’礼云:‘玉以比德。’今请驸马都尉加以璋,郡主之婿加玄

猜你喜欢
  第五十回 饮鸩毒姑妇成疑案 焚鸦片中外起兵端·蔡东藩
  卷十六·舒赫德
  卷之一百五·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第四一一禀光绪二年五月初九日一二二一七--一·佚名
  卷七十三下上·郝经
  五○五 寄谕各省督抚访查周乃祺所撰《历志》一书送京销毁·佚名
  李益传·刘昫
  朱荣传·张廷玉
  叶旺、马云传·张廷玉
  樊山政书卷二十·樊增祥
  卷四十七·雍正
  《章实斋先生年谱》序·胡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六·彭定求

        卷176_1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李白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 ●卷三·况周颐

    ○辽懿德回心院词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契丹太宗改元会同,国号辽。公卿庶官皆仿中国,参用中国人。自是已还,密迩文化。当是时,中原多故,而词学浸昌。其先后唐壮宗,其后南唐中宗,以知音提倡于上。和成绩《红叶稿》、冯正中《阳春

  • 续集巻一·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续集卷一    宋 黄升 撰宋词康伯可名与之号顺庵渡江初有声乐府受知秦申王王荐于太上皇帝以文词待诏金马门凡中兴粉饰治具及慈宁归养两宫欢集必假伯可之歌咏故应制之词为多书市刋本皆假托其

  • 卷一百九十二·徐世昌

    曾懿曾懿,字伯渊,一字朗秋,华阳人。太仆卿咏女,宛平光绪己卯举人、湖南提法使袁学昌室。有《古欢室诗词集》。魏小兰姊邀游桂湖谒谢公遗像湖上随肩步,春游景物鲜。露花红蘸水,丝柳绿搓烟。径曲疑无路,山回别

  •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李白门有车马客行门有车马宾【一作客】金鞍曜朱轮谓从丹【一作云】霄落乃是故乡亲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空谈帝

  • 元史续编卷八·胡粹中

    【壬子】仁宗皇帝皇庆元年春正月勅振举台纲【上谕御史大夫塔斯布哈曰凡大臣不法卿等劾奏毋避朕自裁之】以多尔济戬嗣淇阳王○癸丑太隂犯太微东垣上相○勅中书毋拟用翰林集贤儒臣【上谕省臣曰翰林集贤儒臣须朕自选用毋

  • 上清帝第六书·康有为

    推荐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八日(1898年1月29日)具奏具呈工部主事康有为,为外畔危迫,分割荐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呈请代奏事:窃自马江败后,汉人据越,职于此时,隐忧时事,妄有条陈,发日本之阴谋,指朝

  • 秦观传·脱脱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少时豪放俊秀,慷慨之情溢于文词之间,曾举进士不中。但其志向远,气度不凡,读兵家之书别有畅快之意。他在徐州拜见了苏轼,并赋《黄楼》诗一首,苏轼认为秦观有屈原、宋玉之才,并将其诗介绍给王安

  • 职官一三·徐松

    礼部【宋会要】主都省集议奏状,百官名表,补奏太庙郊社斋郎,改补室长、掌坐,出给补牒,诸州奏祥瑞,出纳内外牌印及制科举人有名表印出纳:原误作「纳纳」,据下文改正。,每百官拜表用之,以朝官一员或二员主判。 《两朝国史(制)[志]

  • 二年·佚名

    (壬寅)二年清康熙六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亥,日有左珥。1月2日○戊子,以朴熙晋爲執義,金錫衍爲刑曹判書。○行司直鄭澔在鄕上疏,以慈敎封還,逆閹直請正法,爲廷臣之罪,搆捏備至,上不報。1月3日○己丑,以南就明爲承旨。○文有道

  • 卷一 王道篇·王通

    文中子曰:“甚矣!王道难行也。吾家顷铜川六世矣,未尝不笃于斯,然亦未尝得宣其用,退而咸有述焉,则以志其道也。”盖先生之述,曰《时变论》六篇,其言化俗推移之理竭矣。江州府君之述,曰《五经决录》五篇,其言圣贤制述之意备矣。晋

  • 卷十一·朱熹

    时氏本拾遗或问:「老子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如何?」曰:「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也。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非也。圣人岂有不仁,所患者不仁也。天地何意于仁。鼓舞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则仁,此其为能弘道也

  • 卷六·王樵

    <经部,书类,尚书日记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六      明 王樵 撰甘誓序曰啓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陆氏曰啓禹子嗣禹为天子扈音户有扈国名与夏同姓马云姒姓之国为无道者按京兆鄠县即有扈之国也甘有扈郊地名马

  • 卷二百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七十五体国经野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锥指传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渭案地理志桐栢大复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陵入海【陵当

  • 六亭文选·郑兼才

    本书(一册一一八面七○、八○○字)不分卷,郑兼才撰。兼才里居、略历,见第一四○种「续修台湾县志」篇。当始至台湾时,遇蔡牵扰鹿耳门;协守府城,著有军功。并屡上书当事,谕城工、吏治民风、械闘、辨诬诸端,皆关至计。台湾百馀年

  • 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黄之骥

    八岁入塾读小学书宜先读《孝经》所以端小学之本也。《小学》内篇四前三篇述虞、夏、商、周圣贤之言后一篇摭虞、夏、商、周圣贤之行。外篇二又以纪汉以来贤人之嘉言善行所以广其言实其行为观摩则效之验也。其于古今入

  • 作字示儿孙·傅山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孥是取。永兴逆羲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 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三昧法。为八字文殊法之本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