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韦粲传

韦粲字长..,车骑将军韦睿的孙子,北徐州刺史韦放的儿子。韦粲有其父亲的风范,好学、讲义气,身长八尺,容貌俊美。初做官时任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不久到法曹任职,迁外兵参军,兼任中兵。当时颍川的庚仲容、吴郡的张率是有名的前辈,同韦粲一起共事,都是韦粲的忘年之交。晋安王迁镇雍州时,韦粲跟随他转任记室,仍兼任中兵。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后,韦粲迁任步兵校尉,入东宫任领值。后因父亲去世守丧离职。不久起用为招远将军,后又任领值。服丧期满,继承父亲的爵位为永昌县侯,任命为安西湘东王咨议,历迁太子仆左卫率,仍兼任领直等职。韦粲因为父祖旧恩,任官很多,虽然职位经常变动,但总是担任宫廷禁卫要职,威名很大,特别放荡傲慢,同辈人都很不服气。右卫朱异曾在酒席上厉色地对韦粲说:“你怎么能够担任领军面向众人!”大同

十一年(545),迁通直散骑常侍,未就任,出任持节、督察衡州诸军事、安远将军、衡州刺史。皇太子在新亭为他设宴饯行,握着他的手说:“和你不要分别得太久。”太清元年(547),韦粲到衡州不久,便上表请求辞职。

太清二年(548),征为散骑常侍。韦粲回到庐陵,听到侯景作乱的消息,便检阅部下,挑选精兵五千,马百匹,日夜兼程前去增援。到豫章时,得到报令说“贼军已渡过横江”,韦粲立即与内史刘孝仪商量怎么办,刘孝仪说:“果真如此,当有其他的诏令,怎能轻信一个使者,随意惊动,恐怕不是这样的。”当时刘孝仪设酒招待韦粲,韦粲将酒杯摔在地上说:“贼兵已经渡江,便可直逼京城,水陆都被阻断,怎能有空传报;即使没有诏令,怎能自安?韦粲今天哪有情致饮酒!”立即跃马出征,将士将要出发,刚好江州刺史当陽公萧大心派人邀请韦粲,韦粲便飞马急驰前去见萧大心说:“上游蕃镇,江州离京最近,殿下的情况,实宜在前沿冲锋陷阵,但中游任务重,当需接应,不可无人镇守。现在可虚张声势,移守湓城,派偏将随行,事情就妥了。”萧大心同意了他的计谋,派中兵柳昕率兵二千人跟随韦粲。韦粲将家人全都留在江州,轻船上路。到南州,韦粲的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率步兵一万余人到了横江,韦粲立即送去粮食武器接济柳仲礼,并用自己私人的金帛奖赏将士。

此前,安北将军鄱陽王萧范也从合肥派遣西豫刺史裴之高和他的儿子裴嗣,率江西兵众赶赴京城,屯居在张公洲,等候上游各路军马的到来。当时,裴之高派船渡送柳仲礼,与联军一起进驻王游苑。韦粲建议推举柳仲礼为大督军,通报下游各军。裴之高自认为年长,耻于位居柳仲礼之下,便说:“柳节下是州将,何需我敲边鼓。”多天相持不下。韦粲便在大众面前解释说:“现在同赴国难,按理应先铲除贼众,我所以推举柳仲礼为大督军,主要是由于他长期以来捍卫边疆,先前侯景就畏惧他;而且兵马精锐,没有人能超过他。若论官位大小,柳仲礼比我韦粲要低;论其年龄,也比我小,完全是为社稷着想,不准再讨论,现在的形势,将士和睦为贵;如果人心各异,大事便完了。裴公您是朝廷的元老,年岁威望很高,怎么能够带着私人的情绪,影响救国大计。韦粲请求替各位将帅解释清楚这件事。”于是单舟驶向裴之高营地,恳切地劝他说:“以前各位将领的意见,豫州您有些不同的想法,现在京城危急,贼寇滔天,大臣们应同心尽力,怎么能相互争斗,您如果想自立门户,众人的矛头将会指向您。”裴之高流着泪说:“我深蒙国家的恩惠荣泽,自应身先士卒,只是恨自己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仲礼一同平定凶祸叛贼,各位意见一致,不要顾及老夫。如果还不相信,我当剖开心窝给你们看。”于是众将领一致同意,柳仲礼才得以进军。

大军至新亭,贼兵在中兴寺布下战阵,两军相持一直到晚上,各自收兵回营。当晚,柳仲礼到韦粲的营地,布置分配各路军队,次日天明将与敌作战,各位将帅各有据守之地,令韦粲留守青塘。青塘正在石头城的通道上,韦粲担心营寨未扎稳,贼敌必然争夺这一要冲,很是害怕,便对柳仲礼说:“下官没有御侮的才干,只想以身殉国。节下您应考虑妥当,不能招致大的损伤。”柳仲礼说:“青塘安营扎寨,靠近淮水滩头,想把储备粮草的船只全部停泊在那里,这是大事,非兄不可。如果害怕兵力不够,可再派兵增援。”于是又派直阁将军刘叔胤所部增援韦粲,率领所部水陆官兵一起前进。不巧当天傍晚大雾,部队迷失道路,等到了青塘,已过半夜,工事堡垒营寨天亮时尚未修好,侯景登上禅灵寺门楼,看到韦粲营寨没有扎稳,便率精锐部队来攻打,军副王长茂劝韦粲依凭营寨迎战侯景军队,韦粲不听,命令军主郑逸出兵阻击敌军,命刘叔胤率水军断绝敌军的后路。刘叔胤畏惧怯懦不敢前进,郑逸也因此失败。贼兵乘胜攻入营寨,左右侍卫拉韦粲躲避敌军,韦粲坚决不走,仍然吼着让子弟拼力迎战,兵士差不多全都战死,韦粲也被杀害,终年五十四岁。韦粲的儿子韦尼和他的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从弟韦昂都在战斗中阵亡。亲戚中有几百人战死。敌军将韦粲的头颅传到城下,以警告城内守军,太宗听说后流着眼泪说:“社稷的希望,只寄托在韦公身上,为何不幸,在战斗中阵亡。”下诏追赠护军将军。世祖平定侯景叛乱后,追赠韦粲谥号为忠贞,并追赠韦助、韦警、韦构及韦尼都为中书郎,韦昂为员外散骑常侍。

韦粲的长子韦臧,字君理,历任尚书三公郎、太子洗马、东宫领直。侯景攻下京城,韦臧率兵屯驻西华门,京城失陷后,突围逃至江州,收集旧部,占据豫章,被其部下杀害。

猜你喜欢
  载记第十九 姚泓·房玄龄
  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脱脱
  卷八十六·国朝·蒋一葵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九百六十四·佚名
  ◎何苦啕气呢·李定夷
  第三六五谕咸丰七年六月二十九日一二二○五--一·佚名
  第一八牌示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四·佚名
  六○五 都察院为吏部奏请议叙四库馆年满各员钦奉谕旨事致稽察房移会(附奏折)·佚名
  一一五 蔡孑民一·周作人
  刘武周传·刘昫
  李桢传·宋濂
  食货二四·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鄱阳护戎女·唐圭璋

      望海潮   云收飞脚,日祛怒暑,新蝉高柳鸣时。兰佩紫囊,蒲抽碧剑,吴丝两腕双垂。闻道五陵儿。蛟龙吼波面,冲碎琉璃。画鼓声中,锦标争处飐红旗。   使君冠盖追。正霞翻酒浪,翠敛歌眉。扇动水,风生玉宇,微凉透入单衣。日暮

  •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一刘长卿送卢侍御赴河北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送君巵酒不成懽幼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八·汪楫

      崇禎四年七月   ○崇禎四年七月   四年辛未七月癸酉朔孟秋帝親享太廟   河南廵按李日宣疏報雎州越獄流賊渠魁周七李守志孔福皆在逸中推其根由實積書閻可法張奇耀等受餌以致昏庸署篆通判曹佳士縱其械繫罪

  • ●卷二·邵博

      ○建炎元年五月二日手诏建炎元年五月二日,门下、中书省、枢密院同奉圣旨:“宣仁圣烈皇后保佑哲宗,有安社稷大功。奸臣怀私,诬蔑圣德,著在《国史》,以欺后世。可令国史院别差官,摭实刊修,播告天下。其蔡确、蔡卞、邢恕、蔡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徐乾学

    宋纪九【起着雍摄提格正月尽上章执徐闰十二月凡三年】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三年春正月丙戍朔不受朝羣臣诣閤贺己酉命翰林学士李昉等修太祖实録直学士院汤恱等修江表事迹 是月命使十七人分治

  •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三下·袁枢

    宋 袁枢 撰藩镇连兵兴元元年春正月癸酉朔赦天下改元制曰致理兴化必在推诚忘己济人不吝改过朕嗣服丕构君临万邦失守宗祧越在草莽不念率徳诚莫追扵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复扵将来眀徴其义以示天下小子惧徳不嗣罔敢怠荒然以

  • 李叔同年谱(5)·李叔同

    一九二八年是年开始《清凉歌集》的写作。七至九月,由温州至上海,在丰子恺家中与丰子恺、李圆净共同编辑《护生画集》,李圆净选材,丰子恺作画,弘一大师题词。所作题词有的系自己创作,有的选自古人诗作。全书诗书画合一,以“

  • 房玄龄传·欧阳修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县人。父亲房彦谦,出仕隋朝,历任司隶刺史。玄龄幼时机警敏捷,贯通经籍,善于写作文章,书法兼通草隶。开皇年间,天下统一,人人都认为隋朝将会长治久安,玄龄暗自告知其父说:“皇上本无功德,仅以周室近亲,妄自诛杀

  • ●卷之四·吕坤

    清均地土 改复过割 编审均徭 征收税粮 敛解边饷 查归流民 附山东招抚逃民劝语 弭捕盗贼(当与风宪约中盗情十一欵宪纲中盗源十四条狱政中辨盗一篇会看) 修理桥道(守路附) 解送军囚 禁谕乐户 ○清均地土 州县之弊莫甚于

  • 提要·顾炎武

    【臣】等谨案九经误字一卷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着録是书以明国子监所刋诸经字多譌脱而坊刻之误又甚于监本乃考石经及诸旧刻作为此书其中所摘监本坊本之误诸经尚不过一二字惟仪礼脱误比诸经尤甚如士昏礼视

  • 卷八·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礼经本义卷八无锡蔡德晋撰宾礼士相见之礼【郝仲舆曰此士君子初相接之礼也古之君子论行而结交行苛同矣末遽合也必有介以相见有辞以相命有挚以相将有仪以相敬然後无苛合而免失身之悔独举士者以其分卑而守礼

  • 春秋纂言卷五·吴澄

    <經部,春秋類,春秋纂言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五      元 吳澄 撰僖公【名申莊公子閔公庶兄母成風夫人聲姜在位三十三年】元年【壬戌惠王十八年○齊覇桓二十七年○蔡穆十六年○曹昭三年○衛文公燬元年○

  • 卷三十·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三十士丧礼下第十三之二公赗纁束马两【赗敷瓮反】正义郑氏康成曰公国君也赗所以助主人送葬也【贾疏两小传皆云车马曰赗施于生及送死者故云助主人送葬者

  • 卷三·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编卷三      宋 陈深 撰庄公【名同桓公之子母文姜庄王四年立諡去胜敌克乱曰庄】元年【戊子】春王正月【庄公父见弑於齐不及立子是上无所承也为世子必誓於王庄未尝誓今其立也又不请命於王擅

  • 卷第二十·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著行?佛子!此菩萨以无著心,于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严净阿僧祇世界。于诸世界,心无所著,往诣阿僧祇诸如来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以阿僧祇华、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涂香、末

  • 卷第十·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之三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广说如上。尔时周罗聚落主。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前日众多大臣婆罗门居士长者。集王殿上。作

  • 佛说阿弥陀经·佚名

    全称《佛说阿弥陀经》。一卷。中国佛教净士宗所宗的净土三部经之一。公元1世纪北印度地区盛行阿弥陀信仰,出现了本经梵文原典。中译本有后秦鸠摩罗什译,1卷。收入《大藏经》。还有刘宋求那跋陀罗的《小无量寿经》、唐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