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傅昭传

傅昭,字茂远,黄河以北灵州人,是晋朝司隶校尉傅咸的第七代孙。傅昭的祖父傅和之,父亲傅淡,熟悉三礼,是宋代知名人士。傅淡跟随宋竟陵王刘诞,后来刘诞谋反,傅淡受株连而被处死。傅昭六岁便成为孤儿,悲哀如同成年人,家族和亲族的人都因此而惊异。十一岁时,跟随外祖父在朱雀航卖历法之书,并成为雍州刺史袁靑的客人。袁靑曾经来到傅昭的住处,见傅昭读书自若,神色不变。袁靑感叹道:“这孩子神情不同寻常,将来必定能成大器。”司徒建安王休仁听说后很高兴,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家多变故,不去。有人在廷尉虞愿面前称赞傅昭,虞愿便派车前去请傅昭。当时虞愿的同家族人通之在座,还有当地的一些名流,通之赠傅昭诗一首:“英妙擅山东,才子倾洛陽。清尘谁能嗣,及尔遘遗芳。”太原的王延秀将傅昭举荐给丹陽尹袁粲,深受袁粲的器重,召为郡主簿,袁粲让他的几个儿子拜傅昭为师。明帝死了,袁粲作哀策文,请傅昭为他定稿。袁粲每经过傅昭门前就感叹:“经过他的门前,寂静得如同没有人一样,打开帷幔一看,他在室内。这是名贤之人呵!”不久便成为总明学士、奉朝请。齐永明中叶(483~493),傅昭曾迁升为员外郎、司徒竟陵王萧子良的参军、尚书仪曹郎。

御史中丞刘休把傅昭举荐给齐武帝,永明初年,傅昭做了南郡王的侍读。南郡王继承帝位后,旧臣僚纷纷争权求宠,惟有傅昭和南陽人宗..,保持中立,洁身自好,不介入其中,最后没有遭受灾祸。齐明帝时,亲召傅昭为中书通事舍人。当时任此职位的人,都势倾天下,惟有傅昭廉洁清静,不干预他人权事。他家中的摆设和衣著都很简朴,安心于粗茶淡饭。他常常把蜡烛插在板床上,明帝听说此事,赐给他漆盒烛盘等,并赐文:“卿有古人之风,所以赐卿古人之物。”后接连迁任车骑将军临海王记室参军、长水校尉、太子家令、骠骑将军晋安王谘议参军。随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左丞、本州大中正。

高祖素来知晓傅昭的能力,建康城安定后,傅昭被召为骠骑录事参军。梁朝建立后,傅昭升为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郎,稍后,兼御史中丞,黄门、著作、中正等官职依旧在身。天监三年(504),兼五兵尚书,参选事。天监四年(505),皇帝位稳定确立。天监六年(507),调职为左民尚书,未拜职,出朝为建威将军、平南将军安成王长史、寻陽太守。天监七年(508),入朝做振远将军、中权长史。天监八年(509),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兼步兵校尉,又兼本州大中正。天监十年(511),又做左民尚书。

天监十一年(512),出朝任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代以来多有兵乱,郡舍常有凶猛号叫声。待到傅昭来安成郡,郡内人夜晚梦见兵马铠甲浩荡,又听到有人说“当避善人”,众兵士一同腾空消失。做梦的人惊起。顷刻,疾风暴雨倏忽而来,几间房屋全倒塌,这就是做梦的人见到的军马践踏的地方。此后郡内房舍便安宁下来,这都是傅昭正直影响的结果。安成郡的小河不产鱼,有人在伏暑季节向傅昭献鱼,傅昭既不接纳,又不想拒绝,在门旁养起来。

天监十二年(513),傅昭入朝做秘书监,兼任后军将军。天监十四年(515),出任智武将军、临海太守。临海郡内多高峻的山崖,从前和以后的太守都把它们牢固地封锁起来,专收其利。傅昭用周文的果园与百姓共享,大可喻小,于是下令不要封锁高崖。县令常送栗子给傅昭,送时把绢放置于帘子下面,傅昭笑着归还给县令。普通二年(521),傅昭入朝任通直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兼任本州大中正,不久兼任秘书监。五年后升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中正之位仍旧在身。

傅昭做官,常凭借清静廉洁理政事,不崇尚苛政。在朝廷,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不交私利。终日正直安居,常以读书记述为乐事,到老精神不衰。他博古通今,尤其通晓人物,逢魏晋以来,做官之人的事迹功劳,由婚姻结成的内外关系,提出来述说,决无遗漏。他的性情特别诚实谨慎。儿媳妇曾收了人家的家饷牛肉,傅昭把儿子叫来,说:“吃人家的牛肉是犯法的,告发她也不可以,把牛肉拿去埋掉。”他立身处事,不谋私利不做暗事,就像这事一样总是如此。入京城以后,继续研究学问,注重修身养道,人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他。大通二年(528),傅昭死,享年七十五岁。皇上下令赠钱三万,布五十匹,当日痛哭失声,加给谥号贞子。他的大儿子傅讠胥,是尚书郎、临安县令,二儿子名傅肱。

猜你喜欢
  卷四·应劭
  列传第六十六 孙绍 张普惠·魏收
  杂传第三十三·欧阳修
  第八回 河朔修和还旧俘 郑兵战败保孤城·蔡东藩
  卷之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纪昀
  附 录·许寿裳
  天竺迦毗黎国传·沈约
  太祖道武帝纪·魏收
  羊鸦仁传·李延寿
  令狐德棻传·欧阳修
  卷七十六·佚名
  卷之五十七  謇齋瑣綴錄五(明)尹直 撰·邓士龙
  辰州(即沅陵)·沈从文
  卷五·鄂尔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五·元好问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鼓吹卷五元 郝天挺 注刘沧【字蕴灵鲁国人大中八年进士调华原尉有诗一卷传于世】长洲懐古【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云西以峨嵋为壁垒东以沧海为沟池守海陵之仓猎长洲之苑】野烧空原尽荻灰【烧去声 

  • 卷一·佚名

      度训解第一   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整,权轻重以极,明本末以立中。立中以补损,补损以知足。爵以明等极,极以正民,正中外以成命。正上下以顺政。自迩弥兴自远,远迩备极终也。明王是以敬微而顺分,分次以知和,知和以知乐,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十一月壬戌朔大学士方从哲题庶吉士刘钟英拟授翰林院官职留中○癸亥大学士方从哲以吏部尚书郑继之有乞休一<锍-釒>未下因言继之才品兼隆为 皇上所特简今年虽逾八而精神矫徤铨政聿修人心允服真大臣之不

  • 卷之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四十七·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二月。丁亥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辰皆如之。内记注  ○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沈桂芬行礼。  ○谕内阁。御史李桂林奏。

  • 尚史卷一百三·李锴

    志十一刑志在易涣之九五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之不反犹汗之不可反也先王制刑号莫大焉出而不反无有二三故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不惟反也然厥纲有五体协于一丛目三千用孚于中一者义之矱中者仁之规却仁义而论刑其不流为刻深禽

  • 二百五十九 内务府总管来保奏三织造售参价银比历年均少摺·佚名

    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 案据奏事双全、员外郎张文彬、三等侍卫觉罗扎克三交出织造郎中孙文成等具奏卖人参摺一件,传旨:人参在南省售卖价钱为何如此贱?早年售价如何?著问内务府总管。钦此钦遵。 查康熙五十三年,交祟文门关

  • 二百零五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总督赫寿丁忧百姓环请保留情形摺·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 江南总督臣赫寿之母,今年八十有一,于十月二十五日在暑病故。阖城百姓恐其丁忧离任,俱罢布不令总督交印,环请保留。将军等慰谕再三,方始开市。 所有地方情形,理合具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纪昀

    列传宋 【八十四】○宋八十四章谊韩肖冑 陈公辅张觷胡松年 曹勋李植韩公裔章谊韩肖冑陈公辅张觷胡松年曹勋李植韩公裔△章谊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寍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厯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

  • 八十、记余觉沈寿事·包天笑

      在时报任事后,第一次出游是在南京开南洋劝业会时候。南洋劝业会到上海来,邀请上海各报记者参观,一切由他们招待。  楚青便派了我去,他以为我在南京住过,较为熟悉,景韩、继兴,还都不曾到过南京,他们也不愿意去。其实,当时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五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五年九月十六日云贵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恭谢 圣恩事雍正五年八月三十日【臣】齎摺家奴蒙恩赏给驿马

  • 朱文鑫·周诒春

    朱文鑫 字贡三。年三十四岁。生于江苏苏州陈慕镇。已婚。子二。女一。初学于南洋中学及苏州高等学堂。光緖三十四年。以官费津贴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数学。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为中国学生会会长。曾在数学会

  • 朱子抄释卷二·吕柟

    明 吕柟 撰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气行则理亦行二者尝相依而未尝相离也【释以太极为理动静为气恐涉支离非周子本义】太极生隂阳理生气也隂阳既生则太极在其中理复在气之内也【释説气有理是説理生气恐未穏】问昨谓未有天地

  • 读论语劄记卷上·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章学字先儒兼知行言愚谓古人所以为学者诗书礼乐四术而已诗书未便是目前行处讲贯而思维之可也若礼乐则亲其事习其节日用之间不可斯须去者便是践行处也时习则贯通於心而复体验於身自

  •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佚名

    ——两军交战智者胜 【原文】 十年春,齐帅伐我①。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⑤,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③,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③,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 卷第三十·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三十   [宋碑]杭州南山兴教寺惟一禅师初开堂。升座。维那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 师云。重言不当。大众还委么。且作么生是第一义。若自观者。名为正观。若佗观者。名为

  • 六学十二科·昙噩

    六学十二科 一慧学 (译经科 一之二) (传宗科 三之八)  二施学 (遗身科 九) (利物科 十)  三戒学 (弘法科 十一之十四) (护教科 十五之十六)  四忍辱学 (摄念科 十七之十八) (持志科 十九之二

  • 诗学源流考·鲁九皋

    诗论。清鲁九皋撰。一卷。九皋原名仕骥,字絜非,号山木,江西新城人。乾隆进士,知夏县,有惠政,以积劳卒官。与桐城姚鼐友善。有《山木居士集》。此书以精炼的语言在较短的篇幅内概括出了一部清朝以前的中国诗歌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