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后妃传六

后妃传

宋 【二】

○宋二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钦成朱皇后

钦慈陈皇后林贤妃

武贤妃哲宗昭慈孟皇后

昭怀刘皇后徽宗显恭王皇后

显肃郑皇后显仁韦皇后

王贵妃乔贵妃

刘贵妃刘安妃

钦宗仁

怀朱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亳州蒙城人曾祖琼祖继勋皆有勋王室父遵甫北作坊使母曹氏慈圣光献后 【原文作妃按曹后未尝为妃

应是后字之讹今改正】 姊也后少鞠宫中时英宗亦在帝所与后年同既长遂成昏濮邸生神宗岐王颢嘉王頵寿康公主嘉佑八年 【按

高继勋传云嘉佑八年子遵甫女正位皇后李焘长编载嘉佑八年四月英宗即位立皇后高氏原文误作治平二年今改正】 册为后 【谨

按通鉴辑览

御批尔时所谓诸正人者不尝斥贾昌朝交通女谒乎而此所立皇后高氏之母固曹太后之姊也为交通为不交通且力赞

濮王子入继又何以对昌朝哉】 后弟殿内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迁其官后谢曰士林获升朝籍分量已过岂宜援先后家比神宗立尊为皇

太后居宝慈宫帝累欲为高氏营大第后不许久之斥望春门外隙地以赐营缮费悉出宝慈不调大农一钱元丰八年帝不豫浸剧宰执王珪

等入问疾乞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太后权同听政帝颔之珪等见太后帘下后泣抚王曰儿孝顺自官家服药未尝去左右书佛经以祈福喜

学书已诵论语七卷绝不好弄乃令王出帘外见珪等珪等再拜谢且贺是日降制立为皇太子初岐嘉二王日问起居至是令母辄入又阴敕

中人梁惟简妻制十岁儿黄袍怀以来为仓卒备 【谨按通鉴辑览

御批中人内侍安得有妻且十岁儿袍宫中岂不能制史家不过欲

颂太后抚幼帝之美而不觉其言之过甚而谬矣】 哲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与帝同御延和殿听政更名宫曰崇庆驿召司马光吕公着迎问

今日设施所宜先未及条上己散遣修京城役夫减皇城觇卒止禁庭工技废导洛司出近侍尤亡状者戒中外毋苛敛宽民闲保户马事由中

旨王珪等弗预知又起文彦博遣使劳诸途谕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且令亟疏可用者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确欲献谀以固位乞复

其官后曰遵裕灵武之役涂炭百万先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能寐自是惊悸驯至大故遵裕得免刑诛幸矣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

议确悚栗而止光公着至并命为相使同心辅政凡熙寍以来政事弗便者次第罢之于是以常平旧式改青苗以嘉佑差役参募役除市易之

法逭茶盐之禁举边砦不毛之地以赐西戎而宇内复安契丹主戒其臣下勿复生事于疆场曰南朝尽行仁宗之政矣元佑三年廷试举人有

司请循天圣故事帝后皆御殿后止之又请受册宝于文德殿后曰母后当阳非国家美专况天子正衙岂所当御就崇政足矣上元灯宴后母

当入观止之但令赐之灯烛遂岁以为常侄公绘公纪当转观察使力遏之临政九年中外绥定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

问巨细终身不取人以为女中尧舜元佑八年崩葬永厚陵后章惇蔡卞邢恕始造为不根之谤皇太后太妃力辨其诬事乃已至高宗时昭暴

惇卞恕罪褎录后家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河内人故宰相敏中曾孙也治平三年归于颍邸封安国夫人神宗即位立为皇后帝不豫后赞宣仁后定建储之

议哲宗立尊为皇太后宣仁命葺庆寿故宫以居后后辞曰姑居西而妇处东渎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庆寿后殿为隆佑宫居之帝将卜后及

诸王纳妇后敕向族勿以女寘选中族党有欲援他族例求迁秩者后曰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挠公法一不与哲宗崩独决策迎端王

章惇不能沮徽宗立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后以长君辞帝泣拜移时乃听凡绍圣元符以还惇所斥逐贤大夫士稍稍收用之故事如御正殿避

家讳立诞节之类皆不用闻宾召故老宽徭息兵爱民崇俭之举则喜见于色甫六月即还政明年正月崩葬永裕陵

△钦成朱皇后

钦成朱皇后开封人父崔杰早世母李更嫁朱士安后鞠于所亲任氏熙寍初入宫为御侍进才人婕妤生哲宗及蔡王似徐国公主累进

德妃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时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元佑三年宣仁诏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寻绎故实务致优隆于是舆葢

仗卫冠服悉侔皇后绍圣中钦圣复命即合建殿改乘车为舆出入由宣德东门百官上笺称殿下名所居为圣瑞宫 【东都事略作瑞圣宫

】 徽宗立奉礼尤谨崇寍元年薨追册为皇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

△钦慈陈皇后

钦慈陈皇后开封人幼颖悟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生徽宗进美人帝崩守陵殿思顾旧恩毁瘠骨立左右进粥药挥使去曰得早侍先帝

愿足矣未几薨建中靖国元年追册为皇太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

△林贤妃

林贤妃南剑人幼选入宫既长遂得幸封永嘉郡君升美人生燕王俣越王偲邢国公主进婕妤元佑五年薨诏用一品礼葬赠贵仪又赠

贤妃

△武贤妃

武贤妃始以选入宫元丰五年进才人生吴王佖贤和公主厯美人婕妤徽宗即位进昭仪贤妃大观元年薨谥曰惠穆

△哲宗昭慈孟皇后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洺州人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元之孙女也初哲宗既长宣仁高太后厯选世家女百余入宫后年十六

宣仁及钦圣向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元佑七年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命学士草制又以近世礼仪简略诏翰林台谏给舍与

礼官议册后六礼以进帝亲御文德殿册为皇后宣仁太后语帝曰得贤内助非细事也久之刘婕妤有宠绍圣三年后朝景灵宫讫事就坐诸

嫔御立侍刘独背立帘下后合中陈迎儿呵之不顾合中皆忿冬至日会朝钦圣太后于隆佑宫后御坐朱髹金饰婕妤在他坐有愠色从者为

易坐制与后等众弗能平因传唱曰皇太后出后起立刘亦起寻各复其所或已撤婕妤坐遂仆于地怼不复朝泣诉于帝会后女福庆公主疾

后有姊颇知医尝已后危疾以故出入禁掖公主药弗效持道家治病符水入治后惊曰姊寍知宫中禁严与外闲异邪令左右藏之俟帝至具

言其故爇符于帝前宫禁相传厌魅之端作矣未几后养母听宣夫人燕氏尼法端与供奉官王坚为后祷祠事闻诏入内押班梁从政管当御

药院苏珪即皇城司鞫之狱成命侍御史董敦逸覆录罪人过庭下气息仅属无一人能出声者敦逸秉笔疑未下内侍郝随等以言胁之乃以

奏牍上诏废后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王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初章惇诬宣仁后有废立计以后逮事宣仁惇又阴附刘贤妃欲请建为后

遂与郝随构成是狱天下冤之久之帝亦悔曰章惇误我元符末钦圣太后诏后还内号元佑皇后崇寍初郝随讽蔡京再废后徽宗从之诏依

绍圣诏旨复居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靖康初瑶华宫火徙居延寍宫又火出居相国寺前之私第 【按东都事略及文献通

考俱云靖康之难六宫北去后以废居瑶华宫独留不载徙居延寍出居私第事与本传异】 金人围汴钦宗与近臣议再复后尊为元佑太后

诏未下而京城陷时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张邦昌僭位尊为宋太后迎居延福宫用胡舜陟马伸言复上尊号元佑皇后迎入禁

中垂帘听政后闻康王在济遣尚书左右丞冯澥李回及兄子忠厚持书奉迎王至南京即皇帝位改元后以是日撤帘尊为元佑太后尚书省

言元字犯后祖名请易以所居宫名遂称隆佑太后将幸扬州命郭仲荀卫太后先行驻扬州寻诏后侄忠厚奉太后幸杭州以苗傅为扈从统

制踰年傅与刘正彦作乱请太后听政又请立皇子太后力拒之帝闻事急诏禅位太子太后垂帘听政朱胜非请令臣僚得独对论机事仍日

引傅党一人上殿以释其疑太后从之每见傅等曲加慰抚傅等皆喜韩世忠妻梁氏在傅军中胜非以计脱之太后召见勉令世忠速来以清

岩陛梁氏驰入世忠军谕太后意世忠等遂引兵至逆党惧朱胜非等诱以复辟命王世修草状进呈太后喜曰吾责塞矣再以手札趣帝还宫

即欲撤帘帝令胜非请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撤帘是日上皇太后尊号帝幸建康 【按高宗纪建炎三年五月帝至江寍改府名建康原文误

作建寍今改正】 命签书枢密院事郑瑴卫太后继发比至帝率羣臣迎于郊会防秋迫命刘寍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百司非预军事者

悉从仍命滕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凡四方奏谳吏部差注举辟功赏之类皆隶焉复命四厢都指挥使杨惟忠将兵万人卫从帝虑

敌人来侵密谕康珏缓急取太后旨便宜以行既至洪州金人自大冶县掩至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质明至太和县

舟人景信反杨惟忠兵溃康珏俱遁兵卫不满百遂往虔州帝命中书舍人李正民来朝谒时士豪陈新率众围城康珏惟忠弗能禁惟忠步将

胡友自外引兵 【高宗纪作叛将胡友亦犯虔州】 破新于城下新乃去帝闻罢康珏命卢益李回代之遂遣御营司都统辛企宗带御器械

潘永思迎归太后至越帝亲迎于行宫门外遍问所过守臣治状太后生辰置酒宫中从容谓帝曰宣仁太后之贤古今母后未有其比昔奸臣

肆为谤诬虽尝下诏明辨而国史尚未删定岂足传信吾意在天之灵不无望于帝也帝闻之悚然后乃更修神宗哲宗实录始得其正而奸臣

情状益着绍兴元年 【原文误作五年今依高宗纪改正】 崩于行宫之西殿帝诏曰朕以继体之重当从重服凡丧祭用母后临朝礼谥曰

昭慈献烈皇太后嫔于会稽上皇村祔神主于哲宗室位在昭怀皇后上三年改谥昭慈圣献后性节俭谦谨有司月供千缗而止诏文书应奏

者勿避后父名羣臣请上太皇太后号亦不许戒敕忠厚等不得预闻朝政通贵近至私第谒见宰执初后受册日宣仁太后叹曰斯人贤淑惜

福薄耳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后皆如所云 【谨案通鉴辑览

御批史家纪宣仁之言以为孟后前后废立及隆佑播迁张本夫异

日之事宣仁非有神术先知何以识其然哉且宣仁若果先识其然则世家女百余人中岂无一福德兼全者而必用此福薄之人以成异日之

祸何为哉】

△昭怀刘皇后

昭怀刘皇后初为御侍明艳冠后庭且多材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有盛宠能顺意奉两宫时孟后位中宫后不循列妾礼孟后既废后竟

代焉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明年尊为太后名宫曰崇恩帝缘哲宗故曲加恩礼后以是颇干预外事且以不谨闻帝与辅臣议将废之而后已

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显恭王皇后开封人德州刺史藻之女元符二年归于端邸封顺国夫人及即位册为皇后生钦宗及崇国公主后性恭俭郑王二妃

方亢宠后待之均平大观二年崩谥曰靖和葬永裕陵之次四年改谥惠恭 【改谥事本传失载今依徽宗纪补】 绍兴中始祔徽宗庙室改

上今谥云

△显肃郑皇后

显肃郑皇后开封人也父绅为直省官以后贵封太师乐平郡王后本钦圣殿押班徽宗为端王每日朝慈德宫钦圣命郑王二押班供侍

及即位遂以二人赐之后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崇寍初封贤妃迁贵妃有异宠徽宗多赉以词章天下歌之王皇后崩立为皇后将受册有

司创制冠服后请命工改制妃时旧冠又乞罢黄麾仗小驾卤簿等仪从之恩泽皆弗陈请时族子居中在枢府后奏外戚不当预国政必欲用

之且令充外职帝为罢之后性端谨善顺承帝意钦宗受禅尊为太上皇后迁居寍德宫称寍德太后从上皇幸南京金师退先归钦宗出郊迎

后于是两宫欢甚洽汴京破从上皇幸青城北迁留五年崩于五国城绍兴七年何苏等使还始知上皇及后崩高宗大恸诏立重成服祔主徽

宗室梓宫归入境承之以椁纳翚衣其中与徽宗合攒于会稽永佑陵

△显仁韦皇后

显仁韦皇后开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宫为御侍崇寍末封平昌郡君大观初进婕妤累迁婉容高宗在康邸出使进封龙德宫贤妃从上皇

北迁建炎改元遥尊为宣和皇后封其父安道为郡王由是遣使不绝绍兴十年遥尊为皇太后上册宝于慈寍殿是后生辰至朔皆遥行贺礼

洪皓在燕求得后书遣李微持归高宗大喜曰遣使百辈不如一书遂加微官金人遣萧毅邢具瞻来议和高宗语之曰太后果还誓当谨守誓

约因命何铸曹勋报谢召至内殿谕之铸等至金首以后归为言再三恳请金主许之十二年八月至临安入居慈寍宫先是以梓宫未还诏中

外辍乐至是庆太后寿节始用乐太后聪明有智虑初金人许还三梓宫太后恐其反复呼役者毕集然后起攒时方暑金人惮行太后虑有他

变乃阳称疾须秋进发已而称贷于金人得黄金三千两以犒其众由是途中无闲言太后还宫谓两宫给使宜令通用不然则有彼我之分而

佞人闲言易以入也时皇后未立太后屡言之高宗请降手书太后曰我但知家事外庭非所当预将册命承平典礼悉能记之二十九年崩于

慈寍宫攒于永佑陵之西祔主太庙徽宗室太后性节俭有司进金唾壶太后易令用涂金宫中赐予不过三数千所得供进财帛多积于库至

是丧葬之费皆仰给焉

△王贵妃

王贵妃与郑后俱为押班徽宗立封平昌郡君进位至贵妃生郓王楷莘王植陈王机惠淑康淑顺德柔福冲懿帝姬政和七年薨谥曰懿

△乔贵妃

乔贵妃初与高宗母韦后俱侍郑皇后约先贵者母相忘也既而贵妃得幸徽宗遂引韦后二人愈相得二帝北迁贵妃与韦后俱至是韦

后将还贵妃举酒酌韦后曰姊善重保护归即为皇太后妹无还期终死于朔漠矣遂大恸以别

△刘贵妃

刘贵妃其出单微入宫即大幸由才人七迁至贵妃生济阳郡王棫祁王模信王榛政和三年薨先是妃手植芭蕉于庭曰是物长吾不及

见矣已而果然帝深悼之特加四谥曰明达懿文又欲踵温成追崇故事使皇后表请因册赠为后而以明达谥焉

△刘安妃

刘安妃本酒保家女初事崇恩宫宫罢出居宦者何欣家内侍杨戬誉其美复召入遂有宠为才人进至淑妃生建安郡王楧嘉国公椅英

国公橞和福帝姬政和四年加贵妃妃天资警悟解迎意合旨雅善涂饰每制一服外闲即效之林灵素以技进目为九华玉真安妃肖其像于

神霄帝君之左宣和三年薨初谥明节和文旋用明达近比加册赠为皇后葬其园之西北隅帝悼之甚后宫皆往唁帝相与啜泣崔妃独左视

无戚容帝悲怒疑其为厌蛊遂废崔妃为庶人崔生汉王椿及帝姬五人云

△钦宗仁怀朱皇后

钦宗仁怀朱皇后开封祥符人父伯材武康军节度使钦宗在东宫徽宗临轩备礼册为皇太子妃钦宗即位立为皇后从帝北迁不知崩

问庆元三年 【寍宗纪作四年】 上尊号祔太庙钦宗室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六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三·沈德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三·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八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八·佚名
  第四六九清单(前件之附粘)一二二四○--二·佚名
  卷五十·佚名
  语录下·王艮
  十国春秋卷三十七·吴任臣
  燕公楠传·宋濂
  卷二百四十八·杨士奇
  汉纪二十四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前13)·司马光
  卷三十二·佚名
  卷十八·雍正
  23.伍子胥过昭关·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528 ·佚名

    赵子岩 青白堂 北庵竹玉青,南阶梅雪白。 吏散隐几坐,观化聊自适。 竹青表劲节,梅白留佳实。 太守谢二友,粗官谩陈力。 取名吾有寄,梅竹盖假借。 青白遗子孙,先训存金石。 斯民雕瘵馀,政教当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四·徐乾学

    宋纪一百二十四【起昭阳大荒落正月尽着雍阉茂三月凡五年有三月】孝宗绍统同道冠徳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九年春正月辛未佥书枢密院事王之竒罢 癸酉金尚书省奏南客车俊等因场贸易误犯边界罪当死金主曰本非故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二·佚名

    废帝邸戾王附录第九十景泰七年十一月丁卯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 帝御 奉天殿受之给亲王及文武百官颁行天下○参赞延绥军务大理寺少卿曹琏言旧制凡朝廷颁降诏敕各衙门通行迎接于大衙门开读以次衙门誊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五十四景泰四年十二月癸未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省郊祀牲○给在京大兴宛平二县养济院冬衣布花○太子少保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罗通劾监察御史张瑄胡端追犯者赃物不即入库巡风御史田斌亦不严谨致贼盗欲出俱

  • 卷之四百九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二月。壬辰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未。皆如之。  ○颁四川绵竹县江西会馆周史官李老聃扁额曰柱史垂芳。晋旌阳令许逊扁额曰灵昭翊赞。  ○

  • 崇祯朝野纪·李逊之

    崇祯十四年辛巳正月十一日,流寇李自成陷雒阳,福王自杀。先是,河南抚镇分汛御寇,总镇王绍禹主守雒城,贼在宜阳、永宁,杀王戮官,绍宁即揭报抚臣,且盟在城各官,分门坚守。罗、刘二将营于城外。十九日贼至,罗、刘战败,贼遂抵城下。二

  • 第十二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第十二册 崇德元年五月十四日,宽温仁圣汗谕都察院诸臣曰:“尔等既职司谏诤,我身有遇,或奢侈无度,靡费财货,或杀黜功臣,或逸乐游畋,不理政务,或耽於酒色,不勤国事,或废弃忠良,信任奸?,或陟有罪,黜有功,凡此种种,一经闻知,即当直谏

  • 通志卷一百七十八·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隠逸传第二宋宗炳【从父弟彧之】沈道防 孔淳之 周续之 戴颙翟法赐 雷次宗 郭希林 刘凝之 龚祈朱百年 闗康之【辛普明楼恵明】渔父【孙缅】齐褚伯玉 顾欢【卢度】杜京

  • 四二一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佚名

    四二一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臣高晋谨奏,为续解违碍书籍板片,仰祈圣鉴事。窃臣遵旨查缴伪妄著作,历经恭折奏明解送。又于本年五月间将各属呈缴并购买书籍二百二十五种,共一千

  • 附录·佚名

    澎湖考略中法兵事本末甲申战事记请缨日记(节录)后海疆(四首)曲江秋(马江秋感)秋霁(基隆秋感)澎湖考略(佚名)澎湖屿,在福建泉州府东南海中;山形平衍,东西约十五里,南北约二十里。考「泉州府志」:自府城东,由海舟行三里可至。又有东、西

  • 弇山堂别集卷一百·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中官考十一嘉靖六年寳抵县七里海有荒地二万一千五百六十一顷计二百五十二里随时旱涝占者无常先是太监汪直立庄于其中相传为御用监公物而民垦其内者亦千四百六十余顷至是有水退地百余顷奸民投献内监欲夺

  • 卷二十二·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二十二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成公【公名黑肱宣公子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周二月夏之十二月也无冰则冬恒燠矣三月作丘甲前断道之盟晋侯以齐侯不至邀卫伐齐

  • 卷二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四存旧尚书卷第八古文尚书康诰第十一周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十三【宋板】康诰考异古本序封康叔封上有邦字谨按邦封古或通用按注及疏意当

  • 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佚名

    含光记古今诸师。深秘之故不载经中。或出真言不显其理。末代学者多被障碍。是故含光法师亲从不空智和尚。才受此法秘义。仍今聊举略记之。誐那钵底王真言曰(亦名毗那夜迦)。若欲息灾。于娑婆贺上加扇底迦罗(二合)之句

  • 宁古塔山水记·张缙彦

    山水志。清张缙彦(1600?—1672? )撰。二十二篇。缙彦字坦公,河南新乡人。明崇祯进士,历官知县、布政使、兵部尚书。仕明、大顺、清三朝。康熙初年,因文字狱流宁古塔,死于戍所。辑有《天下名山胜概记》。曾游览考察今牡丹

  • 蟹谱·傅肱

    二卷。宋傅肱撰。傅肱,字自翼,自署曰怪山,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蟹谱》。是书前有嘉祐四年自序一篇,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主要记载有关蟹的故事。卷上,为上篇,前有总论,主要介绍蟹的形态、颜

  • 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

    宋人别集注本。今人王学初注。学初字仲闻,浙江海宁人,系近代学者王国维之子。李清照为宋代著名女作家,其词在宋词中有很高的地位,诗、文也极出色。然其集久已失传。清《四库全书》所收《漱玉集》,仅有词十七首,系辑佚

  • 大般涅槃经(南本涅槃经)·佚名

    本经以阿含、法句经为始,并援引首楞严经、瞿师罗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城经、杂华经等,所受般若经之影响不小。本经系于北凉玄始十年(421),依河西王沮渠蒙逊之请,于姑臧译出。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会宁传,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