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一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一

朱批周瑛奏摺

雍正元年六月初四日四川松潘总兵官【臣】周瑛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一介武夫至愚至贱由千把历陞化林副

将兹蒙

圣恩简授松潘总兵官令带兵驻防义木多闻命自天感激无地随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谢

恩【臣】因未及前往松潘赴任即由化林领兵出口是以

未敢用本

奏谢随咨明提【臣】岳锺琪代谢

天恩今行次中渡准提臣咨覆虽未到任亦可缮摺谢恩等因并咨送【臣】松潘总兵官劄付前来随於行营祗领任事伏念【臣】本庸材过蒙

圣恩超擢驻防边外【臣】惟激励将士严加约束宣布皇上德威务使殊方相率效顺仰报

高深於万一为此缮摺恭谢

天恩伏祈

圣主睿鉴谨

览奏知道了今赐尔戴孔雀翎以壮观瞻闻尔为将中儁杰其勉力自爱驻防边外乃心力俱劳之任朕深体恤断不令尔等空受辛勤也凡百处以安静统绥周密防御为贵不可报效心切轻逞兵威而生事图功勉之愼之

雍正元年十一月初三日四川松潘总兵官【臣】周瑛谨

奏为恭报微【臣】领兵进藏日期事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准四川提【臣】岳锺琪咨为

奏明拨兵守藏事准川陕总督密劄内开罗卜藏丹津横行西海或趁此前往西藏扰乱占踞皆未可定订本提督移文该鎭带兵前往守藏以安人心等因理合备咨烦为查照即将所带兵丁一千名自义木多起程裹带两月行粮兼程前往直抵西藏固守地方安定人心所有移咨该镇带兵进藏缘由本提督巳具密摺

奏明等因到【臣】准此【臣】查义木多地方系通西藏大路周环皆有罗卜藏丹津属番诚为炉藏要冲今准提臣移咨令【臣】带兵进藏则义木多地方亦不可不严加防御【臣】再四思维酌留游击一员高麟端暨守备二员把总二员马步兵丁四百名协同原驻之游击侯裔兵丁二百名於义木多防护军粮遥为掎角之势【臣】谨带领游击郭寿域及千把效力人员马步兵丁六百名大礮六位裹带行粮折色於十一月初三日自义木多起程直抵西藏相机防守倘罗卜藏丹津果来侵犯【臣】仰仗

圣主天威调集藏地土兵协力堵御似可无虞但从前大兵驻藏沿途设有台站驰递军机公文近巳撤回今【臣】领兵进藏应否添设台站已咨商抚【臣】蔡珽酌夺外先以【臣】所领之兵沿途酌留数站以速军机所有微【臣】领兵进藏起程日期理合缮摺由驿传齎送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

据奏接准提督密咨即行领兵进藏且料理亦合机宜殊为可嘉到藏之後尔须宣布国恩镇抚番部慰安人心一切事务与学士鄂赖会商而行仍当激励康济鼐隆布奈阿尔布巴等令各预备唐古忒兵马倘罗卜藏丹津逃窜至藏并力擒剿不可使致兔脱也

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九日四川松潘总兵官【臣】周瑛谨

奏为恭报微【臣】领兵抵藏日期事窃【臣】於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接准提【臣】岳锺琪咨文令【臣】带领官兵进藏即於十一月初三日拜发

奏摺起行前进其各兵除裹带两月行粮外每名仍照副将李现光驻藏之例支领五个月折色银自行买备【臣】思西藏自大兵撤回之後并无管理粮务之员是以於义木多粮务处借支军需银八千两交游击郭寿域随营经理设有需用之处就便

嘛差贝子噶隆等迎接据称贝子康济鼐尚在阿里地方我等闻得西海罗卜藏丹津擅动兵马占踞察汉丹津地方就是他悖了

圣主隆恩只怕天也不容我等与达赖喇嘛公同差人

去讲说去了尚未曾回来前蒙

钦差各位大人传谕预备兵马我等商议着公隆布奈带领土兵八百名往哈喇乌苏防守要紧口子又????下唐古忒兵马一万听候调遣今又蒙发大兵到来防守招地我等大小喇嘛百姓人等都是欢喜感念

圣主隆恩始终为我黄教等情【臣】始抵西藏其一切防御机宜容【臣】侦探如有确实声息即会同驻藏官员及贝子噶隆等鼓励兵番合力堵御外所有微【臣】领兵抵藏日期及安定人心缘由理合缮摺奏

闻谨

览奏朕深为嘉悦尔於严冬草枯之际带领官兵远赴西藏劳瘁实甚朕殊悯恤之至且料理一应机宜亦皆得当事平之後朕自越格酬答尔之优等勤绩兹因路远不便颁赏多物特赐内制珐琅管翎子暨平安丸一匣此药和平效验兵弁内或偶遇寒暑侵犯按照方引服用无不愈也特谕

雍正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四川松潘总兵官【臣】周瑛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二年六月二十日【臣】於西藏接阅邸抄仰

圣主洪恩赏【臣】一拜他拉布勒哈番又平定西藏及荡平郭罗克案内议叙授【臣】左都督职衔【臣】闻

命自天感激无地又於【臣】奏摺内荷蒙

皇上朱批嘉奬

赐【臣】翎子并平安丸药【臣】俱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谢

恩讫伏念【臣】何人斯叠沐

圣主殊恩有加无巳惟有殚竭驽骀力图报效【臣】谨遵圣训与学士【臣】鄂赖会商得哈喇乌苏乃西海要隘不可不慎加防范虽????唐古忒兵八百名令隆布奈带领在彼防守恐不足倚重又派参将郭寿域等带【臣】所领之兵一百名偕往协同防御又派贝子康济鼐宰桑阿旺云登带伊部属二百名远行侦探又因哈喇乌苏起至木鲁乌苏止内有纳克树余树等一带住牧番夷多有罗卜藏丹津部属设被大兵杀败逃匿前来在此啸聚亦大有关系随派委参将赵儒带领弁兵同噶隆颇罗奈等带领唐古忒兵丁前往相机剿抚并确查罗卜藏丹津踪迹【臣】等一面遣发一面报明抚远大将军公【臣】年羮尧在案今仰仗

圣主恩威远播纳克树余树等处土目图尔古特台吉额尔得尼吉隆丹仲等咸皆倾心投诚共计一万三千六百余户【臣】等俱造册呈送抚远大将军定夺彚

奏其参将郭寿域等於哈喇乌苏亦招抚部番四百余户并盘获西海潜逃来藏之逆党阿类正沙不隆等二十余名及罗卜藏丹津於去年差来西藏之宰桑虾谆他喇等九名又吹拉克诺木齐差来之委正台等四名均遵大将军令谕【臣】等会同悉行正法示衆其中有牵连之唐古忒蛮人更敦尔吉兔等数名亦分别轻重惩处尚有在西宁投诚之贝勒彭苏克王渣尔等差来之彻愼朗章巴等九名俱系贝子康济鼐等具保安插讫所得牛羊马匹军器等物【臣】等仰体

皇仁均赏给唐古忒出力之人於是西藏人民咸皆感

圣主天恩保护黄教抚善歼恶无不合掌称庆从此普

天之下永享昇平悉荷

皇恩之赐【臣】复饬令郭寿域同隆布奈等谨防隘口严加盘查远行确探外所有【臣】同鄂赖在藏会商防范及抚绥事宜理合奏

闻伏乞

皇上睿鉴谨

览奏朕甚嘉悦此番西海之事实出望外皆仰赖

圣祖在天之灵垂护默佑暨尔等封疆诸臣忠勤任事之所致也每一念及尔等劳绩不知如何加恩方於朕心始慊耳

雍正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四川松潘总兵官【臣】周瑛谨

奏为恭报微【臣】奉文自藏撤兵起程日期事雍正三年五月十四日奉前督【臣】年羮尧令内开照得策妄既经归顺西海亦已荡平则西藏路远未便久驻大兵应将松潘鎭带领驻藏之兵尽行撤回但料理西藏事宜现在酌议请

旨俟後檄一到即分头料理明白将西藏之兵撤至义木多该鎭带兵五百名会同云南提督沿途查勘地界乍了巴塘应各留兵三百名委游击各一员

管领驻劄直至里塘其地界之归川归滇各从其相近者以为准事毕之日该鎭即带此五百兵马暂驻里塘弹压其余兵丁不在派留之数者先行撤回并移知驻藏员外郎常保一同撤回等因到【臣】遵奉在案今於雍正三年六月十九日承准署督【臣】岳锺琪照会令【臣】会集贝勒康金鼐贝子阿尔布巴公布隆奈噶隆颇罗奈索诺木达尔扎等宣布

皇仁明白开说令伊等务须和衷办事於阿里克及噶尔藏胡秦木鲁乌苏康巴一带隘口派拨土兵远行哨探加谨防守仍令贝勒康金鼐与喇荅格杆时通信息和好如前各守封疆该鎭即班师回川并将各遵行缘由具文报查等因到【臣臣】同驻藏员外郎【臣】常保会集贝勒康金鼐等同至达赖喇嘛处宣布

圣主浩荡仁恩将奉行事宜逐一明白开诚晓谕当据康金鼐等俱各感戴遵奉【臣】随取具伊等同心办事不致有误地方夷字甘结咨呈署督【臣】岳锺琪备查外【臣】随即行调驻防里塘游击邓国栋迅赴乍了接管留原驻之兵三百名并行原防巴塘游击徐天凤亦於巴塘原驻兵内留兵三百名仍驻巴塘其余兵丁不在派留之数者令副将郭寿域等带领回川交代各营操防【臣】将驻藏官兵带领於雍正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同常保自西藏起程俟抵义木多时【臣】即会同云南提【臣】郝玉麟将新旧投诚部番地界归川归滇之处公勘明白另具奏

闻【臣】即带兵五百名暂驻里塘地方所有【臣】奉文撤兵

自西藏起程日期理合缮摺奏

闻伏乞

皇上睿鉴谨

览所奏各项机宜俱经备悉领兵塞外两易星霜卿过劳矣朕实嘉之恤之莫能去怀

同日又

奏为微【臣】恋

主心切恭请

陛见事窃【臣】荷蒙

圣主隆恩补授松潘总兵官带兵驻劄义木多续又领

兵进藏迄今二载有余仰仗

圣主天威远播唐古忒一带地方安静兹奉文撤兵则

【臣】瞻

天有日但犬马依恋之忱积中已久【臣】思【臣】到义木多时会同云南提督郝玉麟查勘地界分隶新旧投诚部番归川归滇均系

国家版图【臣】等面加确议可以旬日而定即至里塘一带番部又均系久经向化者【臣】到彼调集各处番目宣布

圣主浩荡仁恩奬赏抚绥令其安静住牧【臣】在彼暂驻则事无不就绪者惟查义木多乍了巴塘均驻有官兵而里塘与打箭炉相隔不远即系化林协汛地若蒙

圣恩准【臣】赴京

陛见【臣】即就近将化林中军守备调赴里塘将【臣】所领之兵令其暂行管领则声气相通足资防范【臣】减从轻骑自打箭炉进口驰赴

阙庭仰觐

天顔跪请

圣训庶【臣】犬马恋

主之心得以稍慰矣为此缮摺

奏请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

巳用尔为提督矣到任料理年余候旨召见可也朕亟欲与尔相见但尔鞍马过劳宜暂歇息何必匆遽其遵旨毋违

雍正三年十二月初二日四川提督【臣】周瑛谨

奏为借支军需银两事窃【臣】於雍正元年十一月内自义木多移驻西藏曾那借军需银八千两带往以备缓急动用於【臣】恭报抵藏摺内声明嗣於雍正二年闰四月内游击高麟端等自义木多奉调带兵进藏又借解来藏军需银五千二百两前後共银一万三千二百两因在藏日久各弁兵遇有缺乏之时【臣】不得不量为接济各弁兵共借过银六千四百四十五两【臣】於雍正二年八月内奉文同贝子康济鼐率领汉番兵马前赴克里野沙拉达鲁地方会剿逆夷【臣】於异域兴师又不得不以阔大示之凡一切汉番弁兵之赏犒及给康济鼐噶隆等之银縀鞍马并高麟端等领兵回义木多与各兵雇乌拉驮载之脚价以致将此项银两用无存剩今【臣】巳回兵抵省则前项银两应行清楚还库但各弁兵驻防异域方回仰恳

圣恩准於雍正四年各弁兵应得俸饷内分四季除还

如此则

国帑不致虚悬而各弁兵亦感沐

皇仁於靡既矣至【臣】动用之项伏恳

圣恩准将        【臣】提督任内之俸薪亲丁银两酌留养赡之

外陆续塡补还项为此缮摺奏

闻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

将周瑛所奏支用过银两免其赔补该部知道

同日又

奏为奏明事窃【臣】在藏撤兵因各兵驮载马匹俱巳倒毙军装行李力难负运値达赖喇嘛感荷

圣主隆恩令贝子噶隆等给【臣】所领驻藏及沿途安站之兵六百名每名给银二两共银一千二百两又差喋吧一名七登及中科二名於沿途催调乌拉给兵驮载并备办口粮各处番人欢欣乐助直至义木多实皆仰荷我

皇上恩德覃敷无远不届之所致也又【臣】於西藏起程时抚【臣】王景灏捐银五百两备【臣】回兵沿途赏番之用及【臣】至义木多会同郝玉麟查勘地界凡新旧投诚番目俱皆调集亦必须奬赏抚驭抚【臣】王景灏又嘱令管粮知州李乔林预备縀绫布疋茶叶银牌等项计银一千两之数交【臣】应用【臣】沿途宣布

圣朝德威加赏抚驭而各番目均皆踊跃顶感

皇仁【臣】逐一抚绥悉令其回巢安静住牧外所有达赖喇嘛给兵银两驮载并抚臣捐备赏需情由【臣】谨具摺奏

闻谨

此所奏知道了进藏借支过军需银两概免扣除还项另旨从部颁发

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四川提督【臣】周瑛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臣】家人齎捧

圣主朱批奏摺并蒙

恩赐元狐煖帽法琅管孔雀翎子到川【臣】随郊迎至署

恭设香案望

阙九叩跪领讫伏念【臣】边末武夫至愚极陋荷

温旨之频颁蒙

珍物之叠赐【臣】何人斯仰邀

圣恩荣宠至於此极惟有竭尽驽骀黾勉愚忱以期上

皇恩於万一耳为此缮摺恭谢

天恩伏乞

皇上睿鉴谨

览奏谢知道了条奏藏中事宜识见甚属错谬另有旨矣尔第遵旨而行作速回任今调路振扬来京陛见署理印务之人尔同岳锺琪一面会商委摄一面奏闻雍正四年三月十六日四川提督【臣】周瑛谨

奏为奏明酌减公费名粮事窃【臣】查川省各营向来存有公费名粮以充制造旗帜锣锅帐房并春秋二操火药铅弹及各镇协营领饷脚价暨遣差出口盘费奬赏番目花红等项之需旧留马步粮一千零一十分缘连年出师不时制造军装解运前往费用浩繁以致不足充用经川陕督【臣】岳锺琪於前任川提时代为借垫尚未清结督臣现在行提该管经识查核清理但川省各处兵马渐次撤回军务将巳告竣公费名粮亟宜核减【臣】随将所存马粮尽行挑选步兵顶补至於战粮亦量为酌减计全川营伍马步兵粮三万六百有零每粮百分内酌留三分二分不等战守各半实存战粮四百二十八分守粮四百四十分共存战守名粮八百六十八分较前所存之数核减一百四十二分行令各营作速募补以实操防而所留之战守粮八百六十八分约算每年应有饷米银一万五千一百有零以为各镇协营一切公务之需但川省幅员辽濶近边营汛甚多尚需犒赏番目不时遣差出口及领饷脚价等费亦必於此项公费内动用未免有有余不足之处【臣】仰恳

圣恩准【臣】移丰补歉以公济公俟後若渐有赢余【臣】再行核减募补倘有不肖员弁假公济私滥行侵用者【臣】即据实纠参断不敢私徇以负我

皇上特简之至意也所有微【臣】核减存留公费名粮数

目理合缮摺奏

闻谨

所奏虽属极是极好但历观提镇到任率皆具此一奏固有如言实行者而言行不符者甚多所以朕披览之下颇觉烦厌只在行不在言尔果洁巳奉公正身率属朕自有见闻无须此摺也勉力为之名粮一事天下皆然系万不可少者如实能以公济公无丝毫假借兵弁焉有不服朝廷自然体谅酌量存留以充公务之用何妨乎所奏知道了

雍正四年七月十九日四川提督【臣】周瑛谨

奏为微【臣】查边事竣恋

主情殷恭请

陛见事窃【臣】奉

旨会同副都统【臣】鄂齐等前往义木多一带指授赏给达赖喇嘛地方疆界【臣】等钦遵同往由打箭炉里塘巴塘等处确查交错情形画清内外疆界至巴塘连界之邦木地方因邦木系巴塘往宗俄一带必由之道在奉

旨赏赐达赖喇嘛地方数内【臣】等确商再四应将邦木收入巴塘所属界内随公同勘定邦木与南登两界之中有山名宁静山拟以山顶立定界石情由【臣】等於义木多联衔奏

闻在案今查赏给达赖喇嘛地方自南登起至硕般多止共计大小地方二十三处营官喋吧头人共三十名总计管下番衆一万一千八百零二名达赖喇嘛深感

皇恩特遣贝子阿尔布巴远迎至义木多【臣】等将赏赐地方开具夷档付贝子阿尔布巴带回同

钦差【臣】鄂齐等赴藏降

旨【臣】即由叠尔革霍耳一带宣布

皇仁晓谕各番逐一奬赏清查户口回署所有收入内地地方自里塘巴塘起至叠尔革上纳夺林葱霍耳束署止总计大小地方三十八处土官三十名土目十八名户口三万三千二百六十七户皆系接壤相连应收入内地管辖【臣】除现在分析彚册咨送督臣查核具

题请授大小土司职衔颁给印信号纸钤束部番外一切事宜均应俟鄂齐等回川之日公同绘图缮册恭呈

御览但【臣】等巳经出口数月恐厪

宸衷今【臣】先巳回署谨将勘定内外户口数目情由略

陈具

奏窃【臣】更有请者【臣】以边鄙庸愚屡荷

天恩超擢授以提督重任时抱蚊负之惧日深恋主之忱伏乞

圣恩准【臣】恳请俟鄂齐等回川之日【臣】随一同赴阙跪聆

圣训俾地方营务有所遵循而【臣】之犬马微忱亦得少

遂矣为此缮摺奏

闻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

所奏知道了据尔屡请陛见俟鄂齐等自西藏回来将边外一切事宜措置妥帖後有旨命尔来京见朕也

朱批谕旨卷一百一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三·后妃二·宋濂
  卷五十五·志第三十一·礼九·张廷玉
  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五十六·赵尔巽
  卷三百四十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一·焦竑
  第四十六回 夺禁军捕诛诸吕 迎代王废死故君·蔡东藩
  ●卷四·赵釴
  第二卷 苏州府 松江府·缪荃孙
  两汉笔记卷四·钱时
  朱国祚传·张廷玉
  第十六节 意奥战争及加富尔之辞职·梁启超
  卷一百二十八·杨士奇
  唐纪七十三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下光启三年(丁未、887)·司马光
  食货四三·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六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三十七 刘永之 秋怀 白日行西陆气候惨以凄沈沈夜未旦皎皎明月辉寒蛩响隂砌羁鸟鸣高枝耿耿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天道谅幽远人理固

  • 卷二百九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九十杨凝杨凝字懋功由恊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终兵部郎中集二十卷今存一卷送别樽酒邮亭暮云帆驿使归野鸥寒不起川雨冻难飞吴会家移遍轩辕梦去稀姓杨皆足泪非是强

  • 重刊诗林广记序·蔡正孙

    龟山先生曰:&ldquo;作诗不知风雅之意,不可以作诗。诗尚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乃为有补。&rdquo;予尝三复斯言。历览古人之诗,笔补造化、词泣鬼神者有矣,究其寄谲谏于温厚和平之中,不多见也。又其言散出于百氏之家,虽博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六·焦竑

      都察院三(僉都御史)   ◆僉都御史   僉都御史凌公漢傳(朱睦■〈木挈〉)   僉都御史程公本立傳(戚元佐)   右僉都御史魯公穆傳   維風編   僉都御史祝公暹傳(李濂)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左鼎傳   中憲大夫都

  • ●卷六十六·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十一。   起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一日壬辰,尽十四日乙巳。   闰十一月一日壬辰朔驾幸京城南壁。   上幸南薰门诏用太祖故事仪卫务从简便以障泥乘马乃除道马行泥淖中或穿巷循提而行躬擐甲胄登城民皆感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九(阙)·杨仲良

      徽宗皇帝   用元祐旧臣(阙)

  • 卷十三·李心传

     官制一  平章军国事平章军国事开禧元年初置以命韩冑国朝旧相特命平章军国事者凡四人天禧初王文正公以首相告老拜太尉兼侍中五日一朝遇军国大事不以时入参决公恳辞不拜庆历初吕文靖公亦以首相求罢拜司空平章军国

  •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七四五 满票签为知照本处官员职掌事宜致典籍厅移付(附事宜单)·佚名

    七四五 满票签为知照本处官员职掌事宜致典籍厅移付(附事宜单)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满票签为咨覆事。准四库全书馆职官表处文称:现在本处钦奉谕旨,办理《历代职官表》一书,所有在京各衙门自本朝以来官制沿革,均应详细查明,逐一

  • 袁义传·张廷玉

    袁义,庐江人,本姓张,是德胜的族弟。最初为双刀赵的总管,镇守安庆,在沙子港打败赵同佥、丁普郎。左君弼招抚他,未从。德胜战死,才来归附太祖,任命为帐前亲军元帅,赐给姓名。多次从征讨伐,累功升为兴武卫指挥佥事。跟从大将军北征

  • 卷六十二·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六十二恩赉【一 本年恩诏一】【臣】等钦惟我皇上泰运辑厘寰宇均被五十余年中庆洽恩滂莫能纪数自古稀大庆称祝未俞惠施仍溥迨夫国庆重逢式敷渥赉实昭千百代未备之规模盖帝王之恩以绥夀与帝

  • 汉纪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庚寅、30)·司马光

    汉纪三十四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庚寅,公元30年) [1]春,正月,丙辰,以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摇役,比丰、沛。 [1]春季,正月丙辰(十六日),东汉把舂陵乡改为章陵县,按照刘邦祖籍丰县和沛县的作法,世世代代免除赋税徭役。 [2]吴汉等拔朐,斩

  • 四、东北一百五十年的安宁·蒋廷黻

    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索额图等关于尼布楚立约的奏报到了北京以后,康熙帝遂命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东北边疆善后的办法。他们提议应于额尔必齐河诸地立碑以垂永久,"勒满、汉字及鄂罗斯、拉丁、蒙古字于上",并于墨尔根及瑷

  • 附錄·佚名

    ○誌文曰:於戲!洪惟我景宗德文翼武純仁宣孝大王,姓李氏,諱〈昀〉字,〈輝瑞〉肅宗大王之長子,顯宗大王之孫也。始肅宗,久無嗣爲憂,嬪張氏,以戊辰十月二十八日誕王,肅宗喜甚,召諸大臣謂曰:「國本未定,人心靡係,今日大計,不在他也。」遂

  • 卷三·佚名

    △寿命品第一之三佛复告诸比丘,汝於戒律有所疑者今恣汝问。我当解说令汝心喜。我已修学一切诸法性空寂了了通达。汝等比丘。莫谓如来唯修诸法本性空寂。复告诸比丘,若於戒律有所疑今可致问。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我等无

  • 颠海心韵自叙·太虚

    民国戊寅除夕,抵昆明碧鸡山宿华亭寺,次晨已卯元旦试笔,书‘从来第一义谛’一六言偈,自是徜徉滇海金碧间者九月有奇,所缘情触境而发抒,均为六言,至越畹町而出滇入缅,都得六言绝三十六首,六言古二首,六言律一首,六言排律一首,于六言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三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三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释烦恼境者。自此以下现文六境及略三境。咸是发得。此九境外所起烦恼。乃至四弘但属阴境三阴所摄。是故寻常非无烦恼乃至发心。亦并须观非不名境。今文谓辩观阴发得

  • 补续高僧传·佚名

    佛教史书。明河明撰。二十六卷。书首有范景文等序四篇,书末有毛晋跋等三篇。此书由河明弟子道开整理,毛晋佐助刊行。体例依《宋高僧传》,按僧人“德业”分为十科(其中“读诵”改为“赞诵”),即:(1)译经篇(卷一),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