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卢叔武传

卢叔武,范陽涿地人氏,青州刺史文伟之侄。父光宗,有志尚。叔武两位兄长观、仲宣均因文章扬名于洛下。叔武年轻时机智聪明,豪爽轻侠,好奇策,羡慕诸葛亮的为人。初为贺拔胜的荆州开府长史。胜不采用他的谋略,弃城逃奔梁朝。叔武回到本县,在紧靠陂塘的地方建起房舍,优哉游哉地住在这里。世宗送来辟举的信,他却借口有病傍以了推辞。天保初年,朝廷又一次征召,无奈何,穿着破衣坐着小车来到了邺城。杨忄音迎候着他,拜为司徒谘议,他又以身体有病,不予接受。

肃宗即位,召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帝向他询问世事,则劝说攻讨关西,并画地为军阵进行解释:“双方人数相当,就应使用计谋;计谋对等,就该挖掘潜力,这便是强者能够驾御弱者,富者能够兼并贫者的原因。如今我们大齐同关西相比,强弱不同,贫富有别,却戎马不息,不能吞并,其失误之处是不能运用强和富。轻兵野战,胜负难测,是胡人的方法,不是深谋远算的万全之术。我认为需要在平陽建立重镇,同他们的蒲州对峙,深沟高垒,聚粮集甲,修筑诸多城戍以便呼应。关西如果闭关不出,我们就设法夺取黄河以东的土地,长安穷蹙,自然就可困死他们。假若他们出兵,没有十万,便不是我们的敌手,其消耗的粮食,都来自关内。我们则兵士轮递,一年一换,谷食丰饶,运送不绝。他来寻战,我不应战;他若退兵,我则乘弊。从长安以西开始,民稀城远,敌兵往来,实是艰难,与我相持,农作将废,不过三年,敌自垮败。”帝很是赞成这一看法。叔武请求居住平陽,具体来实施此一方略。帝令元文遥与叔武参谋,撰写成《平西策》一卷。不久帝驾崩,这件事也就放下了。

世祖即位,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任合州刺史。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左光禄大夫。叔武在故乡时聚积了千石粮食,每年春夏之交时,就让无食的乡民自己去取用,到秋收,听凭自行偿还,而不计较多少。可是岁岁收进来的却是绰绰有余。入朝后身份提高了,认为年纪大了,儿子太多,就营建了一幢大屋舍,说:“歌在此,哭在此。”魏收曾来造访过,询问洛京的逸闻旧事,不吃饭就要告辞,说:“谢谢你的招待。”叔武挽留,很长时间饭食才送了上来,一看,只是粟米葵菜,用木碗盛放着,还有很少的一点干肉。家里所有的奴婢侍从,也一道用餐,式样与主人相同。齐灭,回范陽老家,遭遇动乱,州城被人攻占,叔武与族弟士遂都由于饥寒交迫而倒毙在地。周将宇文神举认为叔武有名位品德,收尸进行了安葬。

叔武族孙臣客,父子规,魏尚书郎、林虑郡太守。臣客风仪美丽,年轻时就有志尚,而且喜好道家之言。臣客姊姊为任城王的妃子,天保末,任城王向朝廷推荐,因此擢拜为太子舍人。迁司徒记室,请求回家侍奉祖母李氏。李氏逼迫他为官,不得已才顺命,除太子舍人、太子中庶子。武平中,兼散骑常侍聘陈,还,卒于路途。赠郑州刺史、鸿胪卿。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九·列女一·张廷玉
  卷三百七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二·汤球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二·李心传
  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二·王称
  卷八十七·国朝·蒋一葵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一百六十八 曹(禺页)奏报江南五月雨水粮价摺·佚名
  卷十七·傅恒
  卷十六·傅恒
  王昭素传·脱脱
  ●跋·袁守定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1)·司马光
  卷三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九·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九     明 袁表马荧 编陈徴君集四七言律诗寄陈叔起时在永嘉不归闽南一别几经秋林馆莺花忆旧游过鴈不堪频北望沧江无奈自东流风尘冉冉逢人少江草萋萋向客愁白髪丹青应更好何时飞翰寄沧

  • 司空曙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字文明,广平(今河北省永年县)人,进士。曾随韦皋在剑南节度使幕中任职,历任洛阳主簿、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身世羁旅之思、悲欢离合之叹、常寄兴山水,内容较单调

  • 附録·浦起龙

    附録新唐书刘知几本传【增注】刘子元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按文艺传刘延佑徐州彭城人永徽初以着作郎弘文馆学士与令狐德棻等撰次国史并实录封阳城县男从弟藏器为侍御史劾还胁人为妾者其人私请帝止其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焦竑

      都察院七(巡撫一)   ◆巡撫一   資政大夫工部尚書諡文襄周公忱傳(彭韶)   周文襄公傳   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暹傳(實錄)   資德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公暹墓表(姚夔)   右都御史合陽李公實傳(何悌)   都御史趙

  • 名山藏卷之二十六·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二十六◆典谟记二十六世宗肃皇帝五○世宗肃皇帝五三十一年正月甲申朔命朱希忠摄拜天玄极殿群臣望朝奉天门大同虏求易菽豆不遂屡宼边廵按御史李逄时阻之遂入掠诸将御之皆败朝议

  • 卷六·汪越

    高祖功臣年表第六〔序〕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爲統紀,豈可緄乎?〇孚遠曰:此數語無註,蓋不敢斥言漢家少恩,故爲隱語也。〔平陽〕以中涓從。〇師古曰:中涓,親近之臣,若謁者、舍人之類。涓,潔也,主居中涓潔也。〔信武〕後元三

  • 齐聕传·欧阳修

    齐遆,字洗心,是定州义丰人。少年时就很聪颖。十四岁时去见到特进李峤,李峤称赞他有王佐之才。中宗在武后称帝时又成为庐陵王。那时,齐遆曾上言请稍抑制各武姓人的权势,将太子迎回东宫,武后不做回答。及至太子回京,武后召齐遆

  • 中日北京专条·佚名

    一八七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明治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北京。大清钦命总理各国事务和硕恭亲王,军机大臣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文,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宝,吏部尚书毛,户部尚书董,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沈,工部尚

  • 卷二十·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二十武功八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九月己卯上谕议政大臣等曰在噶斯一路驻扎之阿齐图等带领兵丁一

  • 第十五章 北方之长期纷乱【五胡十六国】·钱穆

    晋室东迁,衣冠南渡,北方中国便陷入长期的纷乱状态中。史称为五胡十六国,先后凡一百三十六年。一、五胡十六国撮要五胡:一、匈奴。一支居山西,建国为前赵。【初称汉。】又一支在河西张掖,建国为北凉。【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

  • 卷八·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八诣学二临雍顺治九年秋九月辛夘世祖章皇帝诣国子监释奠先师御彛伦堂命祭酒【臣】固尔嘉浑【臣】李奭棠进讲用易司业【臣】傅达礼【臣】冯杰进讲尚书礼成翼日衍圣公【臣】孔兴燮祭酒【臣】

  • 荀彧·苏辙

    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从曹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灭群雄,固以帝王之业许之

  • 卷一·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融堂书解卷一宋 钱时 撰虞书尧典尧唐帝諡尧初为唐侯后有天下因号曰唐典常也圣人脩身齐家治天下无非生民日用之常非有他道也何谓常民彝是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防有序朋友有信谓之五典即此常也尧

  • 有无品第八十五·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所有无所有。非佛所作亦非罗汉辟支佛及菩萨所作。云何有诸道分数善恶之差别。有三恶趣及於人道。从四天王上至长寿天高下之殊异。云何复言作是得是。行恶者入三恶趣。行善者得生人道。或生天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上·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忉利天上昼度树下无垢白石。愍哀其母度脱之故。正夏三月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皆阿罗汉。诸漏已尽得大神足。威曜无极生死悉断。无复尘垢弃捐重担。所作已办。

  • 起信论疏卷下·元晓

    复次以下第三广上立义分中生灭之相。于中有二。先明生灭粗细之相。后显粗细生灭之义。初中亦二。一者正明粗细。二者对人分别。初中亦二。总标。别解。别解中言一者粗与心相应故者。六种染中。前之三染。是心相应。其

  • 宁古塔村屯里数·佚名

    记行著作。清佚名纂。一卷。据书内容推知,当成书于光绪十二年(1886)后。凡三千余字。所记宁古塔城周围村屯、名称、距城距离、户数诸事。最后叙述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清政府立“倭、那、玛、拉、喀、亦”字界牌八

  • 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与玄奘译之八名普密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