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卢潜传

卢潜,范陽涿地人氏。祖尚之,魏济州刺史。父文符,通直侍郎。潜容貌魁伟,善于言辞,少年时便有成人的志尚。仪同贺拔胜辟为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世宗推举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办事干练,被世宗看重,说他可以成就大业。在颍川俘虏的王思政,世宗很是推崇这个人的才识。潜曾对世宗说:“思政不能为其朝廷死节,哪里值得推重?”世宗对左右的侍臣们说:“我有卢潜,就是又得到了一个王思政。”天保初,除中书舍人,因奏事不合帝旨而被免职。不久除左民郎中。讥议《魏书》,与王松林、李庶等一同遭到拘禁。适逢清河王岳准备援救江陵,特赦潜为岳的行台郎。军还,迁中书侍郎,不久,任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上奏,说潜随同清河王南征,清河王令潜游说梁朝将领侯調,大受贿赂,回朝后也不奏报。听奏后,显祖杖击潜一百,剪掉了他的胡须,降职魏尹丞。很快除司州别驾,出为江州刺史。所在州郡,均有治迹。

肃宗作相,任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被陈兵打败,护送其主萧庄返回寿陽,朝廷拜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一道筹谋南讨计划。琳的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地邻接。潜安抚和睦内外,使得边境甚是安宁。陈朝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先后寇扰边地,潜赶走了他们,因功加散骑常侍,食彭城郡干,迁合州刺史,其左丞职依旧保留。又除行台尚书,寻授仪同三司。王琳一心图南,潜认为时机没有成熟。恰好陈派人送信来到寿陽,请与齐朝和好。潜将此事上报朝廷,还请求息兵宁边。朝廷批准了他的要求。于是与琳闹开了矛盾,互相交替着不断上书皇帝。世祖召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潜在淮南十三年,任用军民,大树业绩,使得陈人十分畏惮。陈主给其边将写信说:“卢潜仍在寿陽,听说还不能返北,此虏不死,是我们的祸患,你们应该对他严加防范。”显祖始平淮南,给其十年优抚。期满之后,也就是天统、武平中,税额繁重,名目杂多。高元海执政,又断禁渔猎,贫寒之家无法生活。胡商负担官债利息,宦官陈德信怂恿他们全部推卸给淮南的富豪之家,令州县向这些人家索债。又敕送突厥马数千匹来到扬州境内,令土豪们收买。钱收入官府后,又出敕搜刮江、淮间的马匹,全部送进官厩。因此百姓不安,切齿嗟怨。潜则想法慰抚,兼行威逼,所以才获宁静。

武平三年(572),征为五兵尚书。因为潜戒酒断肉,信仰释氏,扬州吏民大设僧会,用香花装饰道路,流着眼泪为他送别。潜十分感叹,说:“过些日子,我大概会再来的。”抵邺城没有多长时间,陈将吴明彻渡江侵掠,朝廷又拜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与王琳等人一同被陈俘虏。很快就死在了建业,时年五十七岁。其家用钱将尸体买回,葬入祖茔。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无子,以弟士邃、子元孝为继嗣。

士邃,字子淹,年轻时即得崔昂推重,昂评论说:“这几位的确是后生中的俊杰,遗憾的是都不读书。”历职侍御史、司徒祭酒、尚书郎、邺县令、尚书左右丞、吏部郎中,出任中山太守,带定州长史。齐亡国后卒。

潜从祖兄怀仁,字子友,魏司徒司马道将之子。怀仁博学有文辞,性情恬淡,清静有闲放的志趣。历职太尉记室、弘农郡太守,未赴任,卜居在陈留界。撰有诗赋铭颂二万余言,还撰《中表实录》二十卷。怀仁行为谨慎,善于与人交往,同琅笽王衍、陇西李寿之情好义笃。他曾对王衍说:“古时太丘道广,许召力知晓而不荐举;嵇生懒惰,钟会拜访而无评语。我处在季、孟之间,但去掉了泰甚。”王衍认为他说得对。武平末年死。

怀仁兄子庄之,年轻时有名望。历官太子舍人、定州别驾、东平太守。武平中任都水使者,卒于官位。

怀仁从父弟昌衡,魏尚书左仆射道虔之子。武平末为尚书郎。昌衡稳静有才识,风度翩翩,容止可观。天保中,诸弟还保持着这一传统,尚书王昕因雅谈得罪,从此之后,此道遂绝。昌衡与顿丘李若、彭城刘泰珉、河南陆彦师、陇西辛德源、太原王修同为后进风流之士。

昌衡从父弟思道,魏处士道亮之子,神情俊发,年轻时因才学而获盛名。武平末,为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

思道从父兄正达、正思、正山,魏右光禄大夫道约之子。正达为尚书郎,正思为北徐州刺史、太子詹事、仪同三司,正山为永昌郡太守。兄弟因为是皇后的舅舅,武平时同得优赠。

正山子公顺,早以文学为世人所知。武平中官为符玺郎,待诏文林馆。与博陵崔君洽、陇西李师上同志友善,从驾前往晋陽,寄居佛寺,朝士称之为“康寺三少”,被时论推许。

正达从父弟熙裕,父道舒。长兄道将转让爵位,因此熙裕袭爵固安伯。淡泊守道,有古儒的风度,深受亲戚朋友的尊重。

潜从祖兄孙心之,魏尚书义僖之子。清静寡欲,卒于司徒记室参军位上。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四·刘昫
  附录·张廷玉
  第四回 记艳闻李郎遇侠 禅帝位唐祚开基·蔡东藩
  纲目续麟卷十三·张自勋
  卷十四·凌雪
  卷之二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七十五·佚名
  贞元·周绍良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司马迁
  刘穆之传·沈约
  王瑶传·欧阳修
  卷三百四十九·杨士奇
  蕃夷七·徐松
  ●作邑自箴卷第四·李元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洪迈·唐圭璋

      迈字景卢,鄱阳人。皓季子。生于宣和五年(1123)。绍兴十五年(1145)中博学宏词科。孝宗朝,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拜翰林学士。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嘉泰二年(1202)卒处八十。赠光禄大夫,谥

  • 陈克·唐圭璋

      克字子高,临海人。生于元丰四年(1081)。侨寓金陵。吕祉辟为右承事郎都督府准备差遣。淮西事变后,送吏部与远小监当。自号赤城居士。有天台集,不传。   临江仙   枕帐依依残梦,斋房匆匆馀酲。薄衣团扇绕阶行。曲阑幽

  • 序·王松

    自序  此寥寥者,皆韶年耳目所及,迄今半逐遗忘。兵燹余生,学步邯郸,苦无师友切磋,金针莫度;本为巾箱吟赏之具,亦如燕公记事之珠。况古今诗话,汗牛充栋,已足备知人论世之采择,奚用此为?漫存若干条,有赞叹而无撝诃;只可留示后人,未敢

  • 前集卷五·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五     元 傅习 编安竹斋送白云平章舟人停棹酒停斟试听筵前送客吟离恨早知如此苦交情不合恁为深白云境界三更梦红叶园林两地心从此草茅亭上客抱琴何处遇知音明普彦题商山四皓图刘氏何

  • ●崇禎長編卷之十三·汪楫

      崇禎元年九月   ○崇禎元年九月   (原文缺)待入境報滿之期即時參奏無駢詞而失寔無參重而處輕無置豺虎而問狐狸俾貪人遺敗類之種如或仍踵弊風空文塞責朕得於省覽立便摘查該科看詳章奏即行紏發以溺職治罪  

  • 卷七十四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戊寅朔,玉清昭應宮紫微殿上梁,車駕往觀焉。   鄜延路鈐轄張崇貴言,蕃落居民以秋成穫田,遣兵戍境上。上曰:「此蓋慮德明反覆耳。」辛巳,遣使撫諭緣邊守將,仍訪崇貴防遏之

  • 第八十回 宇文妇醉酒失身 尉迟公登城誓众·蔡东藩

      却说周主赟嗣位改元,即封皇子衍为鲁王,未几立衍为太子。又未几即欲传位与衍。看官听着!赟年方逾冠,太子衍甫及七龄,如何骤欲内禅?这岂非出人意外的奇事!其实他的意见,是因耽恋酒色,不愿早起视朝,所以将帝座传与幼儿。诸王

  • 第九十四回 入陷阱幸脱上源驿 劫车驾急走大散关·蔡东藩

      却说僖宗闻巨寇已平,献入巢首,即御大玄楼受俘,当命将巢首悬示都门。至黄巢姬妾等,跪在楼下,约有二三十人,僖宗望将下去,统是花容惨澹,玉貌凄惶,美人薄命,天子多情,倒也动起怜香惜玉的意思来了,当下开口宣问道:“汝等皆勋贵子

  • 列传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一百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尹桓。○尹桓军簿判书秀之孙也。 忠肃时拜护军。 忠惠立授代言。 忠肃在元复位党狱起囚桓于巡军夺告身杖流海岛遂亡入元。 桓尝与曹益淸执忠

  •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曽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邱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

  • 乐陵王高百年传·李延寿

    乐陵王高百年,孝昭帝的第二子。孝昭帝即位,在晋阳朝臣们请求建立宫殿,确立太子,孝昭帝谦让,没有同意。京城的臣僚再次请求,孝昭帝才称言是太后的命令,立百年为太子。孝昭帝临去世时又立下遗诏传位给兄弟武成帝高湛,并亲笔写有

  • 党项传·欧阳修

    党项,是汉时西羌的别种,魏晋以后甚微弱。北周灭宕昌、邓至以后,党项才开始强大。其地域即古析支,东临松州,西接叶护,南连舂桑、迷桑等羌,北至吐谷浑。处于崎岖山谷间,方圆约三千里。以姓别为部落,一姓之中又分若干小部落,大的万

  • 汉纪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癸亥、前118)·司马光

    汉纪十二 汉武帝元狩五年(癸亥,公元前118年)B> [1]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坐盗孝景园地,葬其中,当下吏,自杀。 [1]春季,三月甲午(十一日),丞相李蔡被指控盗用汉景帝陵园外空地埋葬家人,其罪该当交付司法官吏审判,李蔡自杀。 [2]罢三铢

  • 东庵集·滕安上

    元诗别集。4卷。滕安上撰。据姚燧为滕安上所撰墓志铭,滕安上有《东庵类稿》15卷,由江西廉访使赵秉政刊行于世。明人焦竑的《国史经籍志》说,滕安上有《东庵稿》16卷。姚燧所说的《东庵类稿》15卷应包括诗、文两大类作品,

  • 汪记舞台内幕·陶希圣

    《汪记舞台内幕》,民国陶希圣撰写的笔记。米内和有田在日本议会宣布他们的对华政策,仍然是以全力支持所谓“汪政权”。我现在要告诉米内有田和日本国民,“汪政权”是什么?我也希望我们中国国民,看清楚所谓“新政权”的内容

  • 翰苑群书·洪遵

    典志文献。南宋洪遵辑。2卷。遵父子兄弟皆入翰林,遂以家藏唐宋有关翰苑故实之作11种,汇为此编。其上卷录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学士院记》、韦处厚《翰林学士记》、韦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

  • 入阿毗达磨论·佚名

    凡二卷。塞建陀罗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古来阿毗达磨俱舍论之论旨系以五位七十五法为纲目,本论系研究俱舍论必备之入门书。然与俱舍论稍异,俱舍论乃将诸法分为七十五法,本论则加上欣、厌二心所,总成七十七

  • 缁门警训·如卺

    凡十卷。元代临济宗僧永中补,明代临济宗僧如卺续补,先后刊行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及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永中将宋代择贤所撰之缁林宝训一卷重编增补,改题为缁门警训。明代如卺再予增补,成为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