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

【集解】:徐广曰:“在汝颍之间也。”【索隐】:按:徐广云“在汝颍之间”。汉书地理志县名,属陈留。【正义】:括地志云:“成安故城在汝州梁县东二十三里。”地理志云成安属颍川郡。陈留郡又有成安县,亦属梁,未知孰是也。

後徙睢阳。

【正义】:今宋州宋城。

尝受韩子、杂家说於驺田生所。

【索隐】:案:安国学韩子及杂家说於驺县田生之所。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

【索隐】:上音酱,下音汗。

吴兵於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於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

【集解】:徐广曰:“景帝姊。”【索隐】:案:即馆陶公主。【正义】:如淳云:“景帝妹也。”

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

【索隐】:省音仙井反。省者,察也。

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

【正义】:谓关中也。又云京师在天下之中。

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卻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

索隐案:谓苛细小礼以责之。

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

【集解】:徐广曰:“侘,一作‘绗’也。”骃案:侘音丑亚反,夸也。索隐仛音丑亚反,字如“姹”。仛者,夸也。汉书作“嫮”,音火亚反。绗音寒孟反。

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後梁王益亲驩。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馀金。名由此显,结於汉。

其後安国坐法抵罪,蒙

【集解】:蒙,县名。【索隐】:抵音丁礼反。蒙,县名,属梁国也。

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

【索隐】:案:谓不足与绳之。治音持也。

卒善遇之。

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以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

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馀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

【索隐】:此语见国语。

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於皇帝,孰与太上皇之与高皇帝及皇帝之与临江王亲?”孝王曰:“弗如也。”安国曰:“夫太上、临江亲父子之间,然而高帝曰‘提三尺剑取天下者朕也’,故太上皇终不得制事,居于栎阳。临江王,適长太子也,以一言过,废王临江;

【集解】:如淳曰:“景帝尝属诸姬,太子母栗姬言不逊,由是废太子,栗姬忧死。”

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

【索隐】:悦,汉书作“訹”。说文云“訹,诱也”。

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於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於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孝王卒,共王即位,安国坐法失官,居家。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彊,自上古不属为人。

【索隐】:案:晋灼云“不内属於汉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集解】:许慎曰:“鲁之缟尤薄。”

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於是上许和亲。

其明年,则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

【集解】:张晏曰:“豪犹帅也。”【索隐】:聂,姓也;翁壹,名也。汉书云“聂壹”。

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於是单于穿塞将十馀万骑,入武州塞。

【集解】:徐广曰:“在雁门。”【索隐】:地理志县名,属雁门。又崔浩云“今平城直西百里有武州城”是也。

当是时,汉伏兵车骑材官二十馀万,匿马邑旁谷中。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

【集解】:汉书曰:“北貉燕人来致骁骑。”应劭曰:“骁,健也。”张晏曰:“骁,勇也,若六博之枭矣。”

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

【正义】:司马续汉书云:“轻车,古之战车。”

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

【正义】:李奇云:“监主诸屯。”

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

【正义】:臣瓚云:“材官,骑射之官。”

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李息、李广别从代主击其辎重。

【正义】:释名云:“辎,厕也。所载衣服杂厕其中。”

於是单于入汉长城武州塞。未至马邑百馀里,行掠卤,徒见畜牧於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

【正义】:几音祈。

乃引兵还。出塞,曰:“吾得尉史,乃天也。”命尉史为“天王”。塞下传言单于已引去。汉兵追至塞,度弗及,即罢。王恢等兵三万,闻单于不与汉合,度往击辎重,必与单于精兵战,汉兵势必败,则以便宜罢兵,皆无功。

天子怒王恢不出击单于辎重,擅引兵罢也。恢曰:“始约虏入马邑城,兵与单于接,而臣击其辎重,可得利。今单于闻,不至而还,臣以三万人众不敌,礻是取辱耳。

【集解】:徐广曰:“禔,一作‘祇’也。”

臣固知还而斩,然得完陛下士三万人。”於是下恢廷尉。廷尉当恢逗桡,当斩。

【集解】:汉书音义曰:“逗,曲行避敌也;桡,顾望。军法语也。”【索隐】:案:劭云“逗,曲行而避敌,音豆”。又音住,住谓留止也。桡,屈弱也,女孝反。一云桡,顾望也。

恢私行千金丞相蚡。蚡不敢言上,而言於太后曰:“王恢首造马邑事,今不成而诛恢,是为匈奴报仇也。”上朝太后,太后以丞相言告上。上曰:“首为马邑事者,恢也,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且纵单于不可得,恢所部击其辎重,犹颇可得,以慰士大夫心。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於是恢闻之,乃自杀。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於忠厚焉。

【索隐】:案:出者,去也。言安国为人无忠厚之行。

贪嗜於财。所推举皆廉士,贤於己者也。於梁举壶遂、臧固、郅他,

【索隐】:上音质,下徒河反。谓三人姓名也,壶遂也,臧固也,郅他也。若汉书则云“至他”,言至於他处,亦举名士也。

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为御史大夫四岁馀,丞相田蚡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

【集解】:如淳曰:“为天子导引而堕车,跛足。”

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馀,徙为卫尉。

车骑将军卫青击匈奴,

【集解】:徐广曰:“元光六年也。”

出上谷,破胡茏城。

【集解】:茏音龙。【索隐】:音龙。

将军李广为匈奴所得,复失之;公孙敖大亡卒:皆当斩,赎为庶人。明年,匈奴大入边,杀辽西太守,及入雁门,所杀略数千人。车骑将军卫青击之,出雁门。卫尉安国为材官将军,屯於渔阳。

【正义】:幽州县。

安国捕生虏,言匈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罢军屯月馀,匈奴大入上谷、渔阳。安国壁乃有七百馀人,出与战,不胜,复入壁。匈奴虏略千馀人及畜产而去。天子闻之,怒,使使责让安国。徒安国益东,屯右北平。

【正义】:幽州渔阳县东南七十七里北平城,即汉右北平也。

是时匈奴虏言当入东方。

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後稍斥疏,下迁;而新幸壮将军卫青等有功,益贵。安国既疏远,默默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太史公曰:余与壶遂定律历,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

【集解】:徐广曰:“一云‘廉正忠厚’。”

世之言梁多长者,不虚哉!壶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为汉相,会遂卒。不然,壶遂之内廉行脩,斯鞠躬君子也。

【索隐述赞】安国忠厚,初为梁将。因事坐法,免徒起相。死灰更然,生虏失防。推贤见重,贿金贻谤。雪泣悟主,臣节可亮。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六 赵善 元定 杨摽 裴宽 杨敷 韩盛·令狐德棻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四·汪楫
  卷二百七·毕沅
  第六十五回 窦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孙弘变节善承颜·蔡东藩
  卷第六十·胡三省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第三五一供词及堂谕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一二二○三--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纪昀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五·佚名
  齐高帝本纪·李延寿
  董文炳传·宋濂
  湛若水传·张廷玉
  唐纪六十三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中会昌三年(癸亥、843)·司马光
  卷四十九·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六·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六赵迁迁,大历间为左领军卫兵参军、翰林待诏,不空俗弟子。撰《不空行状》。诗二首。 【(《全唐诗》无赵迁诗)】故功德使凉国公李将军挽歌词二首业盛唐尧际,功成文子军。累承三帝宠,六比五臣勋。画角悲寒吹,

  •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欧阳修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隋大业十三年六月,镇星赢而旅于参。参,唐星也。李淳风曰:“镇星主福,未当居而居,所宿国吉。”义宁二年三月丙午,荧惑入东井。占曰:“大人忧。”武德元年五月庚午,太白昼见。占曰:“兵起,臣强。”六月丙子,荧惑

  • 書籍簡介·杨英

    本書(一冊一九四面一一六、四○○字)不分卷,延平王戶官楊英撰。書為楊英追隨鄭成功征戰按年逐月之紀錄,極具史料價值。今加有「弁言」,備敘撰者其人、書名由來及內容概要。敘撰者則曰:『不知為何地人,其事蹟亦鮮見於他書。惟

  • 卷之一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 列传二百二·纪昀

    列传宋 【一百四】○宋一百四娄机沈焕【舒璘】曹彦约范应铃 徐经孙 汤璹蒋重珍 牟子才 朱貔孙欧 阳守道娄机沈焕曹彦约范应铃徐经孙汤璹蒋重珍牟子才朱貔孙欧阳守道△娄机娄机字彦发嘉兴人干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调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 宗室传十·纪昀

    宗室传宋 【三】○宋三真宗诸子仁宗三子英宗诸子神宗诸子哲宗一子徽宗诸子钦宗诸子 皇太子谌训高宗诸子孝宗诸子光宗二子寍宗诸子△真宗诸子悼献太子佑真宗六子章穆郭皇后生太子佑 【文献通考作元佑】 章懿李皇后生

  • 通志卷六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食货略第二钱币 漕运 盐铁茶 鬻爵 酤 算缗杂税 平准【均输】平籴【常平义仓】钱币自太昊以来则有钱矣太昊氏髙阳氏谓之金有熊氏髙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啇人周人谓之

  •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第六十五·班固

    (南越,卫氏朝鲜)【原文】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十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此皆椎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编发,随畜移徙,亡常处,亡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巂以

  • 武陵昭王萧晔传·萧子显

    武陵昭王萧晔字宣照,是太祖第五个儿子。母亲罗氏,跟随太祖在淮陰,因罪被杀。当时萧晔才四岁,但和成人一样思念其母,因此为皇上喜爱。初任冠军将军,又调为征虏将军。萧晔刚直聪颖俊逸过人,善下棋,与诸王共作短句,诗学谢灵运体,呈

  • 卷一百二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四 朱批纪成斌奏摺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河南河北总兵官【臣】纪成斌谨 奏为 圣恩高厚难名微【臣】图报心切罄竭愚诚仰祈睿鍳事窃【臣】武夫末弁荷蒙 皇上格外洪慈特放河北总兵【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四 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癸未朔,赐国子生襴衫、巾绦。 丙戌,诏在京各卫军士初犯笞杖徒流罪,并免一次。 戊子,思明府署府事故知府黄忽都子黄广平以服阕,遣知州黄忠奉表,贡马及方物,诏以广平袭职,赐

  • 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第三十·晏婴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 卷三十二·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三十二    元 郑玉 撰 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夏四月秋七月辛酉叔老卒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莒子薛伯?伯小邾子于沙随 秋栾盈自楚适齐晏平仲言于齐侯曰商任之会受命

  •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于是天魔波旬。念欲娆固文殊师利所馔供膳。化作四万比丘。著弊坏裂衣。垢秽臭处持破钵住。胸背悉露面貌丑恶跛蹇秃偻。心怀遑懅而坐众中。亦复持钵受种种供。其钵饭食亦不减尽。波旬所化比丘

  •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下·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经曰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赞曰。第二说多因也。善男子者。梵云乌波索迦。此云近事男。索者男声也。坚持五戒堪可亲近

  • 卷第九·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论】三明教体者依涉法师释出经教体云一切圣教四法为体名句文身语为性故以

  • 卷五十五·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五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一世 吉州青原行思弘济禅师(六祖能嗣) 初参六祖。问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什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师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 东苑镜云

  • 永嘉证道歌·玄觉

    一卷。又作《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证道歌》。唐代永嘉玄觉撰。全文247句,大多为七言,共1814字,为古体诗形式。或4句、或6句一解,共分51解。约作于唐神龙元年(705)。作者认为人人都有如来藏佛性,如能识得,即得解脱,如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