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宇文深传

宇文深字奴干。

性格刚正直率,有才识度量。

年龄才有几岁,就垒起石块当作士兵,折下小草当作旌旗,布置行列,隐然有战阵之势。

父亲宇文永见到,大喜道:“你从小就懂得这些,以后一定会成为名将。”永安初年,开始担任秘书郎。

当时群盗蜂起,宇文深多次陈言政事,尔朱荣对他十分了解和尊重。

任命他为厉武将军。

不久,授车骑府主簿。

三年(530),授子都督,统领宿卫兵卒。

齐神武举兵入据洛阳,魏孝武帝西迁。

当时事起仓猝,人们大多逃散,宇文深指挥部下,全部入函关谷。

以功赐长乐县伯。

由于宇文深有谋略,太祖想把他召到自己身边,共同商议政事。

大统元年(535),推荐他担任丞相府主簿,加朱衣直阁衔。

随即转任尚书直事郎中。

齐神武屯兵蒲坂,分别派遣将领窦泰进攻潼关,高敖曹围攻洛州。

太祖准备袭击窦泰,众将都感到作难。

太祖就故意不提此事,装着尚无打算,而单独向宇文测询问计谋。

宇文测回答道:“窦泰是高欢的猛将,凶恶顽强,又很勇敢,临战求速胜而轻视对手,高欢总是依赖他,把他当作主力。

如今大军假若前去蒲坂,则高欢固守,窦泰必去援救,内外受敌,这是失败之路。

不如选派轻捷精锐之卒,悄悄从小关出发。

窦泰性格急躁,必定前来决战,高欢稳重,未必立即救援他,那样就可以活捉窦泰。

窦泰一旦被捉,则高欢的威势将自行衰微。

回师抵抗,即可取胜。”太祖高兴地说:“这正是我心里所想的。”大军于是出发,果然活捉窦泰,齐神武也退兵。

宇文深又劝说太祖进攻弘农,将其占领。

太祖大喜,对宇文深说:“你就是我的陈平啊!”当年冬天,齐神武又率大军渡过黄河,涉过洛河,抵达沙苑。

众将都表现出恐惧的神色,只有宇文深一个人表示庆贺。

太祖问他:“贼人众多,有什么可贺的?”宇文测答道:“高欢安抚黄河以北,很得人心,虽然缺乏智谋,但人人效力,以此自守,不容易对付。

如今孤军渡河,并不是大家的心愿,只因为高欢因失去窦泰而感到耻辱,一意孤行,不听劝谏。

这就是因愤怒而轻率出兵,一次交战就可以将他活捉。

此事明白可见,为什么不庆贺呢?请借给我一个符节,调来王罴的军队,截断他的退路,让他全军覆没。”太祖认为他说的正确。

随即大败齐神武军。

正像宇文深所策划的那样。

四年,参与河桥之战。

六年,另外监督李弼军讨伐白额稽胡,都立下战功。

不久,晋封侯爵,历任通直散骑常侍、东雍州别驾、使持节、大都督、东雍州刺史。

宇文深为政严明,对百姓昭示信义,抑制豪族,官民都感激他。

十七年,入朝任雍州别驾。

魏恭帝二年(555),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六官建立,授小吏部下大夫。

孝闵帝登基,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升吏部中大夫。

武成元年(559),授豳州刺史,改封安化县公。

二年,征调为宗师大夫,转任军司马。

保定初年,授京兆尹。

入朝任司会中大夫。

宇文深从小失去父亲,侍奉兄长十分恭谨。

性格奇诡,好读兵书。

担任近侍时,常常提出计谋。

担任选曹时,又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为人仁爱,对族人尤其情深,堂弟神举、神庆自幼就是孤儿,宇文深抚养教育他们,与亲兄弟无异,世人因此而称赞他。

天和三年(568),在任内去世。

追赠使持节、少师、恒云蔚三州刺史,谥号成康。

儿子宇文孝伯,另有传。

猜你喜欢
  卷六十九·志第二十·礼乐三·宋濂
  卷三百四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六·赵尔巽
  第二十四回 脱楚厄幸遇戚姬 知汉兴拚死陵母·蔡东藩
  卷五·王世贞
  卷一百六十五·杨士奇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八十二·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一二五四 论文渊文源两阁书籍仍着派皇六子皇八子督同分办·佚名
  闗中奏议巻十二·杨一清
  卷十七·佚名
  卷二百十五之三·雍正
  第十二章 长期分裂之开始【三国时代】·钱穆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一·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蔡阳上,开)三尺龙泉万卷书,皇天生我意何如。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某姓蔡名阳,字仲威,关西人氏。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某身披二铠,刀重百斤,马行千里,但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某新在佐于曹丞相手下为上

  • 卷六十七·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六十七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二 王融【字元长琅邪人僧达之孙也少警慧博涉多通仕齐武帝迁秘书丞历中书郎竟陵王子良拔为寜朔将军武帝大渐谋立子良及欝林即位下狱赐死○诗品曰齐寜朔将军王

  • 卷三·沈德潜

    高棅棅字彦恢,长乐人。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升典籍,卒。林尚默云:“诗始汉魏,至唐极盛,宋失之理趣,元滞于学识,而不由悟以入。自襄城杨士弘始编《唐音》,然知者尚鲜。先生选《唐诗品汇》,议者服其精博。”典籍

  • 卷四百二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二十杂兽类四言古比肩兽賛        【晋】郭 璞蟨与駏虚乍兔乍防长短相济彼我俱举有若自然同心共膂五言古有獭吟         【唐】刘禹锡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先

  •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赵晔

      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越之前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禹父鲧者,帝颛顼之后。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 卷之一千四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礼二一·徐松

    四镇【宋会要】太祖干德六年四月七日,诏问礼官五镇见祭罢祭之由,太常礼院言:「按《隋书》,开皇十四年立冀镇霍山祠。唐天宝十载,封沂山为东安公,会稽山为永兴公,吴山为成德公,霍山为应圣公,医无闾山为广宁公。又《郊祀录》,四镇

  • 第十三章 3·辜鸿铭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 卷一·黄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説卷一      宋 黄度 撰虞书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譲于虞舜作尧典【尧典虞书虞书首尧典见授受之所由也尧名姓伊祈帝高辛子初封唐侯今太原故晋阳县也为天子都平阳今晋州临汾县也聪

  • 成公·成公三年·左丘明

    【经】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辛亥,葬卫穆公。二月,公至自伐郑。甲子,新宫灾。三日哭。乙亥,葬宋文公。夏,公如晋。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公至自晋。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大雩。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啬

  • 宗教构成之原素·太虚

    ──二十二年十一月在之江大学讲──现今中国学校林立,其内容多重视知识之灌输,与乎体育之锻炼;他如道德之陶冶,及以宗教精神融合于科学教育之中,则注意及之者甚鲜。论及宗教概念之分析,现在已与往昔不同,如政治、法律、教育

  • 佛说瞻婆比丘经·佚名

    西晋三藏法师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瞻婆恒伽上法赖池水上。彼时世尊十五日说戒。在比丘僧前坐。世尊坐已观诸比丘意之所念。观诸比丘意之所念已。夜初一分时坐默然住。于是有异比丘从坐起一向著衣叉手向世尊白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澄观

    第四告诸下。本分文分为三。初总显体相。次标以许说。后别陈其名。今初。然十住体略有三种。一约所依。即前三昧。依此说于十住法故。论云三昧即法体故。二者约本。即下所辨。三克性体。若约所缘。即真俗二境。若约能

  • 卷第七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绍兴云门孤卓浚禅师福州长乐刘氏子。幼投龙山脱白。因参鼓山。闻鷄鸣有省。後礼报恩贤

  • 卷上·道开

    刻大藏愿文手卷存之。径山另录:此筴留吴江周季华居士处,俟藏事告成,附刻藏缘起后,愿力深广,定有继起。肩荷者,无虑其不克终也。道开,谨书为左券本师和尚同开之 仲淳两居士证明。(密祖愿文刻于戊戌冬 诸大士愿文并券语。辛

  • 禅关策进·祩宏

    全一卷。明代云栖袾宏(1532~1615)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前集收录诸祖法语节要三十九章、诸祖苦功节略二十四章,后集收录诸经引证节略。诸祖法语节要收录黄檗希运、玄沙师备、鹅湖大义、永明延寿等三十九位祖师之

  • 圣者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佚名

    巴看落目瓦传,元甘泉马蹄山沙门释智能译

  • 古今译经图纪·靖迈

    凡四卷。唐代靖迈撰。又称译经图纪。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虽依隋代费长房之历代三宝纪,但改定译经时代及译者顺序,并删除译经事实不详者。列记自汉明帝之迦叶摩腾以下,至唐代玄奘三藏为止,共一百一十七人所译之经论,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