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聀传

王王圭别名叔..。祖父名僧辩,南梁时官至太尉、尚书令。父亲名岂页,北齐时官至乐陵郡太守。世代居住在..县。他性情稳重恬静,志向度量深邃纯正,对名利际遇看得淡薄,交朋结友绝不随便。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招聘到秘书内省,校正审定各种图书资料,任太常治礼郎。他的小叔父王颇,是位博古通今的学者,很有鉴别能力,特别器重赞扬他。

王颇因汉王杨谅谋反获罪,株连被杀,王王圭逃到终南山隐居了十多年。

高祖李渊进长安后,李纲推荐他任代理太子府咨议参军。李建成当皇太子时,任命他为中舍人,后改任中允,对他的待遇丰厚。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产生了矛盾,高祖责怪王王圭引导失职,把他流放到隽州。李建成被杀后,太宗李世民调他回京任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过:“纯正的君主任用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天下太平;正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能使天下太平。只有君臣都纯正,天下才会安宁。我虽然不算圣明,幸亏您诸位多次劝阻纠正我的失误,才差不多使得天下平安。”王王圭建议说:“古代,天子有七位直言劝谏的臣子,劝谏不被采纳,就一个接一个地用死劝谏。如果陛下光大至高无上的德行,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我愿竭尽微薄的心力,多少为您帮点小忙。”太宗同意,于是诏令谏官随同中书、门下二省以及三品以上朝臣进入内衙紫宸殿。王王圭诚恳地收集好的批评意见,往往提出有益的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封赐他永宁县男爵号、黄门侍郎官职,后升任侍中。

有一天进宫拜见太宗,见一个容貌美丽的女子在太宗身边伺候,她本来是庐江王李瑗的妾。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残暴,杀死了她的丈夫把她收为妻妾,怎能不灭亡呢?”王王圭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江王杀人夺妻对不对呢?”太宗说“:他杀了别人还夺了他的妻子,还问我他对不对,是什么意思?”王王圭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了虢国,问有声望的老人‘:虢国为什么灭亡?’老人回答‘:因为虢君喜爱善良讨厌邪恶。’齐桓公说‘:照您讲的,他是个圣明国君,怎么亡国了?’老人说‘:不是这样,虢君喜爱善良却不任用,讨厌邪恶却不清除,所以亡国。’现在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而把他的妾留在身边,我暗想陛下实质上认为庐江王的做法是对的。明知他不对,这就是虢国老人所说的知道是邪恶却不消除。”太宗赞美王王圭的话。

太宗叫太常少卿祖孝孙向宫中女乐手们传授音乐十二律吕知识,技艺没有长进,多次受到太宗斥责。王王圭和温彦博一起进言说“:祖孝孙是位纯洁严谨的文人,陛下叫他去教授女乐手,还斥责他,人们大概认为文人算不了什么吧?”

太宗生气地说:“你们都是我的亲信,却要顺从下属欺骗君主,替他当说客吗?”

温彦博害怕了,检讨错误,王王圭不认错,说“:我原来侍奉隐太子,按罪应当处死,陛下怜悯不杀,安排在谏议大夫这个重要位置上,让我尽忠竭力进行规谏,现在却怀疑我有私心,这是陛下亏待我,不是我辜负陛下。”太宗默默无言感到惭愧,于是作罢。第二天,告诉房玄龄说:“古时周武王不听伯夷叔齐的劝阻,周宣王杀掉了无辜的大夫杜伯,自古以来国君听取劝谏确实困难。我日夜努力学习前代圣明的国君,昨天指责王王圭等人,自己很后悔,您诸位千万不要因此害怕而不愿进言劝谏呀!”

当时王王圭和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共同辅佐朝政。太宗认为王王圭熟悉朝臣们的人品,又善于评价,所以对他说“:你有透彻的鉴别能力,替我评品一下房玄龄等人的才干,并说说自己同他们比较谁更贤能?”王王圭回答说:“孜孜不倦地报效国家,知道该做的就努力地做,我不如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征可以当将,回朝可以当相,我不如李靖;陈事进言详尽明白,上传下达忠实公正,我不如温彦博;解决繁重的困难,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我不如戴胄;全心全意地劝谏皇上,巴望皇上跟尧舜一样圣明,我不如魏征。说到澄清污浊倡导廉洁,痛恨邪恶珍惜善良,我和以上诸位都有这个优点。”太宗赞扬说好。房玄龄等人也认为说透了自己的特点,称这是精确的评论。

王王圭进封为郡公。因泄露翰林院秘密获罪,贬为同州刺史。太宗考虑他是名臣,很快调回朝廷任礼部尚书兼魏王李泰的老师。魏王召见王王圭,先向王王圭礼拜,王王圭也就以老师的身份安然接受。

魏王请教王王圭怎样做才叫忠孝,王王圭说:“皇上是您的国君,侍奉他就要竭尽忠诚;皇上又是您的父亲,侍奉他就要竭尽孝心。尽忠尽孝可以树立自己,可以成就美名。”魏王说:“忠孝的道理我已懂了,希望知道从何做起。”王王圭说:“汉朝东平王刘苍说是‘为善最乐’,希望您记住这话。”太宗知道这事,喜悦地说:“泰儿可以不犯过失了!”

他的儿子王敬直,娶南平公主为妻。

当时,各位公主出嫁,因为是皇帝的女儿身份尊贵,还不曾举行拜见公公婆母的礼仪。王王圭说:“皇上是遵循礼仪制度的,我应当受到公主的拜见,正因为她身份尊贵,就用这来显示朝廷的美德。”于是,他和夫人坐在正厅上,南平公主端来竹舦脸盆进献给公公婆母之后才离开。

从此以后公主出嫁,凡是有公公婆母的都要举行全部礼仪,效法王王圭。

贞观十三年(639),王王圭病重,太宗派南平公主回家探望,又派民部尚书唐俭调理药剂饮食。去世时,享年六十九岁。太宗穿上丧服在便殿哭泣悼念。诏令魏王带领众朝臣到王家吊唁,追认他为吏部尚书,谥号为“懿”。

王王圭年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有人赠送财物,一点也不推辞。他显贵后,给予丰厚的酬谢,即使他本人不在了,也一定要酬报赡养他的家属。他秉性不爱追究小节,当官致力于抓好大政方针,杜绝太不应该的事情,直到奴仆妻妾也没看见他嬉笑和生气。他敬重守寡的嫂子,家里的事情取得她的同意才办理。教育抚养已成孤儿的侄子,那种精心的程度即使是对自己的儿子也没有超过。家境贫寒的亲族,都给予接济,自己的生活却很清淡。只是没有修建家族祠庙,逢年过节到坟墓上祭祀,被主管官吏弹劾,太宗替他修建了一幢祠庙来羞辱他,但是没有处罚他。人们认为他节俭到不合礼仪的程度,轻视他。

当初,隐居终南山时,同房玄龄、杜如晦结为朋友,母亲李氏有一次说:“你要显贵,但不知跟你交往的是什么样的人,你把他们约来看看。”恰好房玄龄等人路过他家,母亲暗中观察后大吃一惊,命令备办酒席,让他们高高兴兴玩了一天,她欣喜地说:“这两位客人是公卿宰相一类人才,你将来显贵没有问题。”

儿子王敬直封南城县男爵号,后来因与皇太子李承乾交往牵连获罪,流放到岭南。

王王圭有两个孙子王焘、王旭。

王焘,秉性最守孝道,任徐州司马。

母亲生病,整整一年没有解衣安眠,看护调理汤药。多次跟高明的医生交往,于是研究透了医术,就把研究成果撰写成书,书名《外台秘要》,研究阐发得精细透彻,人们很珍视它。他历任给事中、邺郡太守,政绩在当时很有影响。王旭,事见本书《酷吏传》。

猜你喜欢
  ●卷二十·李攸
  椒生随笔·卷四·王之春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八·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八·刘时举
  第四十五卷 仕绩 三 六·缪荃孙
  绎史卷七十二·马骕
  卷二之二·佚名
  张莹后汉南记·周天游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范晔
  李处耘传·脱脱
  卷二十一·徐天麟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二·钱若水
  卷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陈衍

    一、旧岁林秉周移军九江湖口,所游皆余曾游地,读其诗如重温旧梦然。录数首于后。《秀峰寺》云:“我来恰值桂花开,风送幽香入古台。(寺后有李勃读书台。)拔地危峰如剑立,盘空怪石俨炉排。(寺旁有双剑、香炉诸峰。)黄岩瀑布

  • 第二十一出 文华祭海·王世贞

    【乔八分】〔丑领众上〕腰悬金印气英豪。耀日旌旗间宝刀。长驱水陆驾波涛。先声后实。直捣向倭巢。少壮曾无汗马功。止因权要拜元戎。提兵且玩江南景。那管民财尽劫空。我赵文华素无龙韬豹略之才。遽统蚁集蜂屯之众

  • 提要·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 浣花集       别集类一【唐】 提要 【臣】等谨案浣花集十卷补遗一卷唐韦庄撰韦庄字端已杜陵人乾寜九年第进士授校书郎转补阙後仕蜀王建至吏部侍郎同平 章事文献通考载庄集五卷此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七六言诗一刘基题山水小?二首鄂渚轻舟未发潇湘倦客多愁可恨一江春水无情日夜东流碧草桃源路断紫芝商岭云深高树月明啼鴂一声一度伤心题画竹叶间重露犹滴林表寒烟未开想今沅湘江上月明环

  • 卷二百六 表四十六·赵尔巽

      ◎疆臣年表十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八月癸巳朔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凌云奏称本年四月十九日有台山游兵船一只送回董伯起随为官兵阻于黄岐海道副使韩仲雍驰至小埕召倭目明石道友通事高子羙等译审之其长岐一岛彼名为肥前州岛酋村山等安我呼为桃

  • 四五 考先生·周作人

    上边所说差不多全是客观的,集体的事情,没有多少是我个人的事,但是我原是在这个集体之中,那么这里也可以有我的一份行动在内。现在却要来说我个人的事情了。我在学校里前后六个年头,自光绪辛丑(一九〇一)九月至丙午(一九〇六)七

  • 西北诸戎传·姚思廉

    西北诸戎传序西北诸戎,汉代张骞开通西域,甘英竟至于到了西海,有的派遣侍子入朝陪侍天子,有的进贡,当时虽穷兵黩武,仅能战胜,比起前代,差得远了。魏时三方鼎立,每日战争不止,晋国平吴以后,稍得安宁,只是设立戊己校尉掌管西域之屯田

  • 张礷传·脱脱

    张日韦,字明仲,莒州日照县人。博学广闻,正隆五年(1160)中进士。调任陈留主簿、淄州酒税副使,课税增加了许多,被迁为昌乐令。又改任永清令,补尚书省令史,再任太常博士,兼国子助教。服父丧,服满,调任山东东路转运副使,再召入朝任太

  • 桑世杰传·张廷玉

    桑世杰,无为人,也是从巢湖前来归附太祖的。赵普胜有异心,世杰发觉了他的阴谋,赵普胜逃走。从太祖渡江,率舟师攻破元军水师。授予秦淮翼元帅。攻下镇江,随军征讨金坛、丹阳,攻打宁国长枪诸军,攻克水阳,平定常州。担任枢密院事。

  • 国风·唐风·佚名

    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

  • 读孟子劄记卷上·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梁惠王篇霁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章前半章发其仁民之心至老吾老一段结後半章导其仁民之政至五亩之宅一段结 始则使之返求於一念爱牛之微既笑而不自解告之以故乃戚然而自伤然後用心之轻重可得而叩也继又

  • 卷七十五·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五天子之孝厚风俗唐太宗贞观二年令致仕官位在本品之上【臣】按记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自礼让之谊衰亷耻之道丧嗜利无厌于进不休其能引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六神通第四十二   菩薩摩訶薩欲住六神通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如讚菩薩品中言諸菩薩皆得五神通.今何以言欲住六神通。答曰.五通是菩   薩所得.今欲住

  • 告全世界佛教徒·太虚

    ──三十四年九月──世界由战争恢复到和平了。在全世界人类的欢欣庆祝中,我全世界的佛教同人,回思十五年来,或被帝国主义军阀法西斯纳粹的魔鬼们裹胁著而掀起疯狂的侵略战争,或为民族自卫民主自由而共同联合著作艰苦的抵

  • 诺桑觉寺·简·奥斯汀

    《诺桑觉寺》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是奥斯汀打算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定稿完成于1797年左右,即奥斯汀大概22岁的时候。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初露锋芒,文风初步成形。该作讲述家境小康的牧师女儿凯瑟琳天真可爱,在

  • 三十六计·佚名

    不分卷,无年代和作者可考。共分六套,每套六计,共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有“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

  • 慧命经·柳华阳

    内丹学著作。一称《最上一乘慧命经》,清代柳华阳撰,初刊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年)。书分十四章:漏尽图、六候图、任督脉络图、道胎图、出定图、化身图、面壁图、还虚图、集说慧命经、正道修炼直论、正道功夫直论、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