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

○居夷行

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巴陵十月江不平,万里北风吹客倒。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君山偃蹇横岁暮,天映湖南白如扫。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扬州云气郁不动,白首频回费私祷。后胜误齐已莫追,范蠡图越当若为。皇天岂无悔祸意,君子慎惜经纶时。愿闻羣公张王室,臣也安眠送余日。

○又登岳阳楼

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洞庭镜面平千里,却要君山相发挥。

○除夜二首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其二

万里江湖憔悴身,冬冬街鼓不饶人。只愁一夜梅花老,看到天明付与春。

○火后问舍至城南有感

魂伤瓦砾旧曾游,尚想奔烟万马遒。遂替胡儿作正月,绝知回禄相巴丘。书生性命惊频试,客子茅茨费屡谋。唯有君山故窈窕,一眉晴绿向人浮。

○晓登燕公楼

栏干纳清晓,拄杖追黄鹄。燕公不相待,使我立于独。雾收天落川,日动春浮木。举手谢时人,微风吹野服。

○火后借居君子亭书事四绝呈粹翁

天公恶剧逐番新,赖是今年有主人。君子亭中眠白昼,燕公楼上眺青春。

其二

祝融回禄意佳哉,挽我梅花树下来。一夜东风不知惜,月明满树十分开。

其三

斫竹和梢编作篱,微风如在竹林时。无人来访庞居士,晚日疎阴光陆离。

其四

入山从此不须深,君子亭中人不寻。青竹短篱围昼静,梅花两树照春阴。

○再赋

西园芳气雨余新,唤起亭中入定人。为报使君从酿酒,梅花落尽不关春。

其二

扬州云气郁佳哉,百虑方横吉语来。却看诗书安隐在,竹篱阴里得时开。

其三

危楼只隔一重篱,谁见扶筇独上时。如许江山懒搜句,燕公应笑我支离。

其四

欲识道人门径深,水仙多处试来寻。青裳素面天应惜,乞与西园十日阴。

○二十一日风甚明日梅花无在者独红萼留枝间甚可爱也

昨日梅花犹可攀,今朝残萼便斓班。群仙已御东风去,总脱绛袂留林间。

○咏水仙花五韵

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望燕公楼下李花

燕公楼下繁华树,一日遥看一百回。羽盖梦余当昼立,缟衣风急过墙来。洛阳路不容春到,南国花应为客开。今日岂堪簪短发,感时伤旧意难裁。

○陪粹翁举酒于君子亭亭下海棠方开

世故驱人殊未央,聊从地主借绳床。春风浩浩吹游子,暮雨霏霏湿海棠。去国衣冠无态度,隔帘花叶有辉光。使君礼数能宽否,酒味撩人我欲狂。

○春夜感怀寄席大光

管宁白帽且蹁蹮,孤鹤归期难计年。倚杖东南观百变,伤心云雾隔三川。江湖气动春还冷,鸿鴈声回人不眠。苦忆西州老太守,何时相伴一灯前。

○夜赋寄友

卖药韩康伯,谈经管幼安。向来甘寂寞,不是为艰难。微月扶疎树,空园浩荡寒。细题今夕景,持与故人看。

○阴风

阴风三日吹南极,二月巴陵寒裂石。长林巨木受轩轾,洞庭倒流潇湘黑。君不见古庐竹扉声策策,中有竛竮落南客。曾经破胆向炎官,敢不修容待风伯。

○雨

霏霏三日雨,蔼蔼一园青。雾泽含元气,风花过洞庭。地偏寒浩荡,春半客竛竮。多少人间事,天涯醉又醒。

○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先生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次韵傅子文绝句

风雨门前十日泥,荒街相伴只筇枝。从今老子都无事,落尽园花不赋诗。

○周尹潜雪中过门不我顾遂登西楼作诗见寄次韵谢之三首

晓窗飞雪惬幽听,起见新诗自启扃。不觉高轩墙外过,贪看万鹤舞中庭。

其二

堪笑臞仙也耐寒,飞花端合上楼看。深知壮观增诗律,洗尽元和到建安。

其三

敲门俗子令我病,面有三寸康衢埃。风饕雪虐君驰去,蓬户那无酒一杯。

○城上晚思

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如画图。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八十八·彭定求
  赵希迈·唐圭璋
  第二十五出 争购·李渔
  第三折·金仁杰
  ●词辨下卷·沈雄
  茶山集卷八·曾几
  余集目录三·乾隆
  卷七·汤右曾
  尊前集·佚名
  题辞·胡薇元
  卷二·李攀龙
  代自叙·刘半农
  卷九十二·吴之振
  卷二百九·佚名
  疑雨集卷四·王彦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晁补之·唐圭璋

      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生于皇祐五年(1053)。元丰二年(1079)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元祐元年(1086),以试太学正召试,授秘书省正字,擢著作郎。绍圣末,坐党籍,谪监信州酒税。大观四年(1110)知泗州卒,年五十八。有鸡肋集、

  • 提要·高仲武

    臣等谨案中兴间气集二巻唐髙仲武编仲武自称渤海人然唐人类多署郡望未知确贯何地也是集前有自序云起至徳初迄大厯末凡二十六人诗一百四十首末有元佑戊辰曽子泓跋称独遗郑当一人逸诗八首葢在宋时已残缺故陈振孙书录解题

  • 卷之二百·佚名

    成化十六年二月辛亥朔诏天下学校孔子庙庭所在凡过门者皆下马从监生虎臣言也○升福建布政司右参议刘观为广西右布政使狭西右参政鲁能为本司右布政使广东按察司副使闵圭为本司按察使○礼部右侍郎周洪谟乞以子汝端为国子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十二月丁未朔以五军营副将朱绍庆为南京左军都督府佥书管事○罢紫荆关参将朱国忠以原任湖广都司按臣吴楷劾其兵事不修怯于应变故也○兵部等衙门覆奏甘镇永宁地方达虏长驱肆行抢掠指挥王秉公守备全疏应遣戍

  • 金履祥传·宋濂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先祖原姓刘,因避讳吴越钱武肃王之同音名,故改姓金。履祥幼时就很聪慧,父兄稍加教授,就能背诵。年龄稍大,更加自勉奋发学习。对天文、地理、礼乐、兵谋、阴阳、律历之类的书,无不认真研究。及至青年

  • 三、悬泉置管理与事务类·佚名

    72.神爵四年四月丙戌、太守守属领县(悬)泉置移遮要置。(Ⅰ0309③:37)73.五凤元年五月癸酉、太守守属光监县(悬)泉置移效谷□□□□□……(Ⅰ0309③:92)74.神爵四年正月丙寅朔壬辰、敦煌太守快 库丞何兼行丞事、告领县(

  • 卷九·江永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图考卷九婺源江永撰容貌容通考少仪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音騑】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注匪读如騑美皆当为仪周礼教国子六仪一曰祭祀

  • 先圣大训卷一·杨简

    宋 杨简 撰蜡宾第一【小戴记家语并名此篇曰礼运此名学者所加非圣人本言盖谓礼其迹尔必有妙者运之不悟道实无二孔子言礼本大一分为天地转为阴阳变为四时列为鬼神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又言夫孝天之经地

  • 日知荟说卷二·乾隆

    天命之谓性性之与理本非有二盖天以于穆不已之理化生万物而人得此理以为生即具此理以为性故体之于人即可以识天命之不贰而騐之于天又可以察人生之无妄无极太极太极隂阳此天之一理所流行也性縁理而立理从性而生此人之本

  • 第二十节 论政治能力·梁启超

    今之忧国者,每睊睊而悲哀,哀而号曰:呜呼!中国人无政治思想。斯固然矣。虽然,吾以为今后之中国,非无思想之为患,而无能力之为患,凡百皆然,而政治尤其重要者也。普通之思想,由言论听受可以得之;实际之思想,由学问讲求可以得之。言论

  • 昭公·昭公二十九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郓,齐侯使高张来唁公。公如晋,次于乾侯。夏四月庚子,叔诣卒。秋七月。冬十月,郓溃。【传】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处于郓。齐侯使高张来唁公,称主君。子家子曰:「齐卑君矣,君只辱焉。」公如乾

  • 卷二·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达摩掬多)释善无畏本中印度人也,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梵名戍婆揭罗僧诃,华言净师子,义翻为善无畏;一云输波迦罗,此名无畏,亦义翻也。其先自中天竺,因国难分王乌

  • 指月录卷之二·瞿汝稷

    应化圣贤 ▲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殊接得示众曰。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首山念云。文

  • 俱舍论疏 第十九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九卷沙门法宝撰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一行相微细随缚随增是随眠义。此品广明名分别随眠品。虽亦明缠.垢。随眠本故品初先述。所以业后明随眠者。业因惑故能招诸有。业别。惑通。故先明业。后释随眠论。

  • 第一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著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今解此经,谨遵贤首十门解释。考诸贤宗诸疏,而十门次序名目,亦不尽同,或具足十门,或略取数门,皆先述一经大意,乃以总释名题,别解文义,两门列后。今则略为变更,提总释名题为第一

  • 词旨·陆辅之

    一名《词旨畅》。词论。元陆辅之撰,2卷。陆 辅之曾从张炎受词学,《词旨》论词, 专门阐明乃师的宗旨。全书计有论 词7则,属对38则,乐笑翁奇对23 则,警句92则,乐笑翁警句13则, 词眼26则,炼字之法集虚字33则。 总的来看,他强调的问

  • 二程遗书·朱熹

    理学著作。宋程颢、程颐著,朱熹编。是程颢、程颐门人所记其师讲学的语录。二十五卷,《附录》一卷。二程死后,所传诸家语录散乱失次,并且各以己意,不能统一。朱熹家藏旧本,皆著当时记录主名,语意相承,头尾相贯,未经后

  • 慈悲水忏法·知玄

    凡三卷。唐代知玄(一作智玄)述作。系依据宗密之圆觉经修证仪著录而成之忏法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唐懿宗时,悟达国师知玄膝上患人面疮,眉目口齿俱备,每以饮食喂之,则开口吞啖,与人无异,虽遍召名医而无效。后蒙迦诺迦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