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庚申年陈墓镇记略

岁庚申四月初五日,喧传丹阳失守,何制军退保苏城,又传贼兵将到浒墅关矣。予谓贼纵猖狂,断无如此神速。

初八九间,避难者纷纷到镇,人心甚为惶惧。适奉前中丞徐札委署周庄汛总司王飞熊来镇,协董劝办团练,尚未筹款定章。有牙侩王文竹者希图敛钱入橐,招辄江湖匪类百余人,勒令通镇日捐钱五十串。闻者皆以需费如此浩繁,小镇岂能经久,且王文竹并非原谕董事,正拟议章妥办。岂知所招各勇半皆亡命匪徒,竟有持刀相向(牙侩而敢如此举动,恃有安仁局司帐龚小坡一人耳。)时已四月十六日,苏城先于十三日失陷,予适因病在家,文竹称为有意抗违,遂有先杀予与陈骏台之说。骏台固镇中首富,即先承认五百,又有朱葵畦说劝两当铺出钱九百串。由是王文竹得有两人附和(一思保家,一图利己。)益肆无忌。各乡勇亦持械横行街市。适邻村张家库土匪抢夺过往船只,被事主在镇寻获。文竹欲将该村纵火焚烧,已带乡勇前往,因众怒难犯,拆去民房数家,获犯数人而回。翌日,文竹、葵畦等即令王委员将各犯略为讯供,斩决五名,枭首示众,并写贴赏格缉拿余犯。致张家库村民逃亡过半。时四月二十二日事也。予于是夜起患寒热卧床。二十五日气喘,旧恙剧发,几濒于危。

初一日,病犹未痊,忽闻昆山、青浦相继失守,因令内子及海儿随待慈亲先避镇东五里之唐里村朱姓家中。

初二日午刻,讹传贼匪已到,人尽狂奔,盖因大泽张浦等处俱被贼扰,烟焰四起,咸谓祸不旋踵矣。工人朱三等力劝早避,予谓死生有命,似此寸步难移,即使负我而行,终难免于一死,与其死在途中,孰若死于牖下之为得乎。后知贼匪离镇已不过数里,因在东岳庙连放火包未成;至吊子桥,马俱不前,始行折回。若非神灵默祐,镇不早经糜烂耶。然已迁徙一空,存者不过十之一二家矣。

十九日,予病稍痊,已能强步。申刻忽传用直被烧,北望火光烛天,通宵不息。予病后受惊,风寒又感,依旧卧床不起。时镇上人心愈乱,王文竹更目无法纪矣。

二十日晚,忽令勇头郑焕章带领多人来家,声言图中捐数不起,系予一人把持。闻之不胜骇异。因即唤进,告以卧病月余,早已杜门谢客,焉有把持情事。岂知言末及竟,即拥进百余人,各持刀械,将堂中桌椅灯盏等物全行毁坏,并将铜盆掷至面前。予正腹痛作泻,齿牙几为脱落。后经邻右人等绥言劝解,该勇等一味持蛮,竟敢施放鸟枪,莫可言喻。二更后始渐散去。查看损坏物件满地,并掳去自鸣钟衣帽银饰等物。是夜予因齿痛,竟夕未眠。天明后,地保顾忆庭来,劝予暂避。予初意不肯轻动,因慈亲已在乡得信,专舟到镇,恐有倚闾之望,只得扶痛携杖而行。村中人咸来劝慰,予由是寂处穷乡,一切均置度外。随有人告予曰,二十一日王文竹、蔡杏林带勇至甪直镇,搬取贼匪掳剩财物,并在双庙地方抢夺陈姓避难船只,有与枪船分赃争闹情事。

二十五日,泄泻增剧,乡间苦无医药,至六月初始得渐减。正思到镇就医,十二日,忽陈瓞甫来,欲予回镇。诘以何事,则称长毛气焰正盛,官兵焉能即到,为今之计,惟有到苏进贡,最为上策。且言此计伊早想出,今周庄、甪直皆将效法而行矣。信口胡言,扬扬得意,一时妇竖村农,皆为发指。予谓“我朝养士二百年,厚泽深仁,沦肌浃肤,我辈虽未食升斗之禄,惟既读圣贤书,当知忠义二字,岂有通贼进贡之事,而甘心为之者”。瓞甫知予意不可强,至晚怏怏而去。

十三日,缦卿弟来,言昨有朱葵畦、朱南昀、王文竹、陈骏台等到家邀同赴苏进贡。弟以无胆无才回复。葵畦即称“明日一准同行,怕敢不去。”后至王荫亭、陆湘音家,均被其令子王秋伊、陆兰塘直言指斥,谓“既有今日进贡之举,以前何必先办团练;既办团练,何得轻言进贡。”葵畦等恼羞成怒,几将秋伊、兰塘拖扯殴辱。适各乡勇亦恐进贡后将其遣散,持刀恐吓文竹。文竹诿诸葵畦。葵畦即向各乡勇作揖剖辨,并未与闻。如果要办,须先安顿乡勇之言,绥为解散。乃十八日王文竹即办就礼物,与郑焕章、费灿等赴苏,并不邀人同行,各乡勇亦无一言。其中情弊,盖可知矣。

予闻此事已成,不致再来缠扰,于七月初三日到镇,并赴甪直就医。

初十日,正同王秋田内兄晤谈,忽闻东首烟火又起。即趋出视,咸称近在虬泽。未几,逃难船络绎而来,唐里亦专人到镇雇船,当夜仅约一舟,先将慈亲接回,予于十一日清晨,始向邻人借得小舟,赶赴乡间。但见避难船遍泊河干,竟有小舟而藏至老幼二十人者。目击情形,甚为心恻。及至唐里,已闲无其人,惟房主朱赓良登高而望。缘该处离虬泽不过五里,深夜火光,较为密迩,以故妇女老弱半宿舟中。内子、海儿因无舟楫,仍住在岸。黎明时,邻村失慎,讹传贼匪已到,内子及海儿俱睡中惊起,权附邻舟摇泊村外河边。余至询悉情形,火亦早息,始得将船唤回,人皆面无人色矣。乃惊魂未定,风鹤频闻。十二日黄昏,正思就睡,忽海儿自外奔回,曰:“贼至矣。”时村中众人睡中惊起,急于登舟,竞有忘携幼子幼女者。余令海儿先同饭婆搭趁前船,随与内子附上后船。正在解维,回见海儿仍立岸上,忙问何以走回,曰:“假也,并无贼也。”问何以知为假也。曰:“前村牧童戏言也。”予即瞿然曰:“当此深更黑夜,岂儿童戏嬉之时。亟须遍告邻村,究明主使;否则恐其先发制人,转多未便。”村中父老皆以予言为然,随究出主使三人,从轻议罚了事。

是时镇上业已进贡,王文竹与郑焕章等时往苏州李姓贼首处,市中遍贴伪示,禁止剃发。陈骏台、朱南昀等先已蓄发科头,改装易服。后传伪谕,在镇设立伪官。

八月初一日,即有伪师帅郑焕章接印,先带乡勇游街示威。闻有朱葵畦捧印随行之,未知确否。随撤资福庵中佛像,踞为贼馆。自是镇中无日不有长发贼匪往来。陈骏台、朱南昀两人无日不在贼馆中行走。贼馆中无论大小事件,亦无一归朱、陈两人主持矣。最可恨者,又传伪谕添设旅帅百长等项名目伪官。其中乐于从事者、固不乏人,而素称公正庸懦者,如姜汉儒、唐焕文诸人,亦皆被逼报充。姜等明知事难挽回,但求免开其姓名号。朱葵畦坚执不可。惟原其故,谓非恐日后查究,预为一并陷害地乎。居心险恶,一至于此。

中秋后,郑焕章,费灿自苏回,令通镇人到伊贼馆,言李贼首要收本年钱粮,每师帅所属各派米二千五百石,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两当铺并不在内,统限本月底解足(所谓月底,乃月二十五日,贼盖不知计闰,并月有大小建之别也。)因为时已迫,须于用事之胡姓贼目处馈洋五百元,冀可宽期少解。不数日,又贴伪示,知胡贼目并未收受其洋,即为王文竹等藏匿。及言银米,断难迟缓,勒令照数按通镇四图均派,虽家无担石,亦必竭蹶张罗。否则拘拿管押,封店封房,祸不旋踵而至。甚至陆静斋兄弟应派米百石,业已斛见交明,越日忽然发退风筛,且称少米十八石,勒令补足。静斋因心怀不甘,未经应允,辄将伊弟二亭拉局审问,呼吓情形,不堪言状。后仍补米十二石五斗,始行放回。王文竹即以解粮为由,遍处捉船。乡勇索钱卖放,致卖放之钱,缴入贼馆者,有一百三十余千,被勇入己者,更不知凡几。惟是项银米在镇,已经照数派足,解苏者闻不过二千。尚有发换之米未解。乃又在元邑附近七十六图中,并昆邑各乡村逐户苛求,所收银米,更有浮于在镇之数者。近又押令行中各脚夫换帖,每名需费六十洋,如得按名收足,亦有一千三百余元之多,究不知文竹等作何开销。呜呼!王文竹本一市侩奸徒,目不识丁之人耳。陈骏台系乙酉科经魁陈竺生之子,现已游廪食粟。朱南昀系新举孝廉方正朱钢之子,亦早名列成均。乃皆甘心从贼,全不顾名教纲常,能无为之浩叹。顷闻大兵攻围青浦,不日即可乘胜抵苏,但愿贼匪早一日荡平,生民早一日倒悬(此句疑有误),则诚区区微忱,所日夜祷祀以求者耳。时九月二十七日,锦溪后学陆云标啸霞氏谨记。

记中词意未免过激,却系字字皆真,毫无粉饰。盖团练本以保镇,今乃适以害人,其始敛钱入局也,有陆湘音等家中被扰;其后逼捐济匪也,有郑正泰等店铺被封,均未于记中叙入,从其略也。顷闻王文竹因大兵将到,又欲以杀贼为名,希图却罪,与陈骏台赴沪斡旋。若再得志窃恐陈墓一方百姓,虽幸而不死于贼,终不免死于王文竹诸人之手也。悲夫!

又有人言陈骏台曾在贼馆中书一对联云:“留发留发,留得尔民真面目,改官改制,改还我国旧衣冠。”如果系其所作,非显然悖逆之一证耶。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三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七·焦竑
  第六十三回 罪仇鸾剖棺正法 劾严嵩拚死留名·蔡东藩
  ●卷第三十三·胡三省
  ●辽纪叙·田汝成
  后汉书补逸卷十七·姚之骃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九十六·纪昀
  卷三十七·班固
  郑晓传·张廷玉
  题记·王士点
  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卷七十一·纪昀
  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吕思勉
  祖逖·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云屋□□善住(谷响集)·顾嗣立

    善住,字无住,别号云屋,吴郡僧也。尝居郡城之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山村、宋子虚诸人相倡和。山村赠诗曰:「闾门北去山如画,有日同师步翠微。」其相契可知也。所著《谷响集》近体诗若干首。子虚有《答无住师见寄》诗云:「句

  • 元诗选初集乙集目录·顾嗣立

    耶律中书令楚材(湛然居士集) 刘太保秉忠(藏春集) 刘尚书秉恕 郝信使经(陵川集) 许文正公衡(鲁斋集) 王学士恽(秋涧集) 程承旨巨夫(雪楼集) 吴文正公澄(草庐集) 吴参政当 元总管淮(金囦吟)

  • 卷一百六·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六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三十三 鼓吹曲辞 梁鼓吹曲十二首   沈约 【隋书乐志曰鼓吹宋齐并用汉曲又充庭用十六曲梁高祖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日时也更制新歌以述功德】 木纪谢 【隋书

  • 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四十二·赵尔巽

      魁伦 广兴 初彭龄   魁伦,完颜氏,满洲正黄旗人,副将军查弼纳孙也。袭世管佐领,兼轻车都尉,授四川漳腊营参将,累擢建昌镇总兵。尝入觐,高宗询家世,魁伦陈战功甚悉。乾隆五十三年,擢福州将军。喜声伎,制行不谨,总督伍拉纳欲

  • 连雅堂先生年表·连横

    连震东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正月十六日下午十时生于台南府马兵营。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中日开战。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中日签和约,五月一日台湾独立为民主国。先祖父永昌公逝世。手抄杜诗,始学吟咏。光绪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七、明朝亡于李自成之后,清·雍正

      七、明朝亡于李自成之后,清兵的确是明臣请来除寇治乱的,是救亿万生灵于水火之中的仁义之师啊!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明亡之恨”等语。前明之亡国,亡于流寇李自成之手,与我朝毫无干涉。自有明之季,政教

  • 卷七十·杨士奇

    八月壬午朔癸未湖州卫总旗李和招论料人头目盘星剑等一百余户向化和就率之来朝赐赉有差○甲申 敕尚书宋礼侍郎金纯古朴师达副都御史刘观等曰朕以营建北京命卿等取材于外军民之劳夙夜在念今天气渐寒宜节星人力使温饱趋

  • 敬乡录卷八·吴师道

    元 吴师道 辑陈亮字同父永康人所居名龙窟世称龙州先生童幼时受知周防政葵为上客隆兴再议和公独以为非既荐于乡着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后入太学议不合弃去淳熙五年伏阙三上书孝宗惊异诏诣政事堂时相使人谕意示恩公不应又

  •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孔子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②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

  • 读诗略记卷一·朱朝瑛

    明 朱朝瑛 撰国风周南南者乐名也盖本其土音以作歌也吕氏春秋有东西南北四音皆因其地以作则二南之作可知已关雎【不详释者俱从集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序曰后妃之徳也晦翁云关雎一诗文理深奥如易之乾

  • 大智度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摩呵薩埵第九   摩呵薩埵   問曰.云何名摩呵薩埵。答曰.摩呵[一]名大.薩埵名衆生或名勇心.此人心能爲大事不   退不還大勇心故名爲摩呵薩埵。復次摩呵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六复次依法假安立。分别解说瑜伽所摄奢摩他毗钵舍那道。当知如解深密经中。慈氏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依何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

  • 宗镜录卷第一百·延寿

    东国义相法师。释华严经云。当知此一部华严经。虽七处九会。而唯在十地品。所以者何。以根本摄法尽故。虽在十地不同。而唯在初地。何以故。不起一地。普摄一切诸地功德故。一地中虽多分不同。而唯在一念。何以故。三

  •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所知相分第三之一论曰。已说所知依。所知相复云何应见。此略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实相释曰。依所知相说如是言。略者要也论曰。此中何者

  • 卷第四·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四目录 大鉴下第十一世 · 谷隐聪禅师法嗣三十五人 ·金山昙颖禅师 洞庭慧月禅师 ·仗锡修己禅师 ·大乘德遵禅师 ·竹园法显禅师 ·永福延照禅师 ·景清居

  • 续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希麟

    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集·续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二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五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二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

  • 集玉山房稿·葛昕

    诗文集。明人葛昕撰。十卷。昕字幼明,号龙池,德平(今山东德县)人。以荫起家,曾官都督府都事、工部屯田司郎中、尚宝司卿。是集为其子如龙等所编。近十一万字。含疏、赞语、诗、序各一卷,志、状一卷,记、铭、跋一卷,启

  • 始兴记·王韶之

    广东地方志。南朝宋王韶之撰。一卷。韶之字休泰,山东临沂人。曾官吴兴太守,祠部尚书。作者未至始兴,或从徐豁讨问故事,笔为是书。久佚。清曾创于道光间由《初学记》、 《水经注》、 《艺文类聚》、 《太平寰宇记》和《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