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言法华

言法华者。莫知其所从来。初见之于景德寺。七俱胝院。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相传言。诵法华经。故以为名。时独语笑。多行市里。褰裳而趋。或举手画空。伫立良久。从屠沽游。饮啖无所择。道俗共目为狂僧。丞相吕许公。问佛法大意。对曰。本来无一物。一味总成真。僧问世有佛否。对曰。寺里文殊。有问。师凡耶圣耶。举手曰。我不在此住。至和三年。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谏官范镇首发大义。乞择宗室之贤者使摄储贰。以待皇嗣之生。退居藩服。不然。典宿卫尹京邑。以系天下之望。并州通判司马光亦以为言。凡三上疏。一留中。二付中书 上夜焚香默祷曰。翌日化成殿具斋。虔请法华大士。俯临无却。清旦 上道衣凝立。以待。俄驰奏。言法华。自右掖门径趍。将至寝殿。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朕请而来也。有顷至。辄升御榻。跏趺而坐。受供讫。将去 上曰。朕以储嗣未立。大臣咸以为言。侵寻晚暮。嗣息有无。法华其一决之。师索笔引纸。连书曰。十三十三。凡数十行。掷笔无他语。皆莫测其意。其后 英宗登极。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验前言也。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谓人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语毕右胁而寂。

赞曰。如来世尊曰。我灭度后。来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言法华临终乃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是也。

猜你喜欢
  不可妄期圣证·印光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四·唐慧琳
  缁门警训卷第三·如卺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下·佚名
  隱元禪師語錄目次·隐元
  答李近聃书·太虚
  中阿含经卷第十四·佚名
  王朔生居士写华严经序·太虚
  卷二十二·性音
  卷十一·赜藏主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恶友品第六·佚名
  须摩提女经·佚名
  禅关策进序·祩宏
  忆念品第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沈伯文·唐圭璋

      伯文仕履不详。   望海潮   山连嵩岱,疆分齐鲁,济南自古多奇月。魄堕英星,芒剪瑞□,来参汉主龙飞。仙露浥繁枝。振家声赫奕,金印传龟。一种春风,后园桃李自成蹊。   淮堧暂弭旌旗。庆歌浮绿野,人静圜扉。梅破粉痕,

  • 第一折·罗贯中

    (正末赵匡胤引赵普、郑恩、曹彬、楚昭辅常服上,诗云)平生踪迹遍天涯,四海原来是一家。涂炭生民谁拯救,何时正统立中华。某姓赵名匡胤,乃指挥弘殷之子。自幼好使枪棒,攻习韬略,游历关陕,结识天下知名之士。这个是幽州赵普,曾参随

  • 第一百四十六回 吴佩孚派兵入四川 熊克武驰军袭大足·蔡东藩

      却说杨森自兵败退鄂,无日不想回川报仇,吴佩孚也很想联络他收服四川,完成他武力统一的一部分计划,所以暗令长江上游总司令王汝勤,竭力补助他的给养和军械。杨森因此得补充军实,休养士卒,如此数月,实力已经复原,便向吴佩孚

  • 伏戎纪事·高拱

    隆庆庚午秋九月十九日北虏把汉那吉来降惟时宣大总督臣为王鉴川大同抚臣为方金湖胥遣官伻具揭帖飞报予曰今有虏酋俺荅亲孙把汉那吉率妻奴八人来降称是伊祖夺其新妇以此抱愤而逃投向中国译审是的议当如何处者且即言易赵

  • 读礼通考卷十六·徐乾学

    丧期十六缌麻三月下补注疏为夫之外祖父母从母服问有从无服而有服公子之妻为公子之外兄弟【注谓为公子之外祖父母从母缌麻 疏公子被厌不服已母之外家是无服也妻犹从公子而服公子外祖父母从母缌麻是从无服而有服也经唯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八月壬午朔霍州及洪洞县地震有声○先是御史徐申奏北台不宜多选南台不必避籍吏部都察院议南台回避原非 祖制盖御史职在紏察管差特其一事若概以南直人回避本贯委非政体今次取到人数严加精选以少为贵查北省

  • 唐纪三十七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上乾元二年(己亥、759)·司马光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 [1]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以周挚为行军司马。李光弼曰:“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惩嘉山

  •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四人物志四宗室王公传二【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和硕简纯亲王济度 原封和硕简亲王喇布 赠和硕亲王武襄辅国公巴尔堪】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追封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

  • 卷一·书汇·李贽

    〔八十五篇〕  ● 答马历山  凡为学皆为穷究自己生死根因,探讨自家性命下落。是故有弃官不顾者,有弃家不顾者,又有视其身若无有,至一麻一麦,鹊巢其顶而不知者。无他故焉,爱性命之极也。孰不爱性命,而卒弃置不爱者,所爱只

  •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中国的人们都很知道生活的艺术。一个文化较晚进的民族,或许是热中于企求进步,文化老大的民族,天然在人生历程上长了许许多多见识,则但切心于求生活……一、日常的娱乐倘不知道人民日常的娱乐方法,便不能认识一个民族,

  • 卷二·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卷毛诗注疏卷二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逹疏国风召南序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笺起家而居有之谓嫁于诸侯也夫人有均壹之德如鸤

  • 推概与综括·钱穆

    知识必附随于对象而起,对象变,则求知的心习与方法亦当随而变。知识对象,大体可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大类。或分为物质与生命两大类。生物学在第一分类应归入自然,与人文不同。在第二分类,则与人文同列,而与物质不同。若把一切知

  •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一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身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 在波尔薄约国大研究院院长克什梯摩罕沈教授作宗教哲学讨论·太虚

    ──一月二十日──师:提出下面的问题:  一、必有“有情业果流转或解脱”,但没有“常恒固定的各自实我”──神我不成。  二、必有“因缘生法连续或断除”,但没有“常的固定的各别实体”──一元二元多元不成。  三

  • 卷四十七·彭绍升

    居士传四十七曾端甫赵凡夫刘玉受传曾端甫名大奇。江西泰和人也。笃信佛法。为文博辨瑰伟。着书曰通翼。出入内外经传。推阐罪福因缘。苦空无常之旨。解愚俗之惑。其护生篇义尤深切。其辞曰。客问。经言。人食羊。羊食

  • 太上洞渊北帝天蓬护命消灾神咒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述善恶因缘、六天宫门,劝人念六天门名、诵天蓬神咒,以获天蓬大将佑护。

  • 礼记要义·魏了翁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提要》一篇进呈,原书三十

  • 太子瑞应本起经·佚名

    凡二卷。又作太子本起瑞应经、瑞应本起经、瑞应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为佛传中早期成立者,其内容之编排或记述之体裁,大抵皆与‘修行本起经’类似,两经均采十七岁纳妃、十九岁出家之说。记述释尊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