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谐传

元谐,河南洛陽人,世世代代富贵显赫。

元谐生性豪爽,有气节,有风度。

年少时与隋高祖一起在国子监读书,非常友爱。

后因军功,升任大将军。

等到高祖任北周丞相,召他为近臣。

元谐对高祖说:“你没朋友相帮,就像洪水里的一堵墙,太危险了!请您注意努力啊!”尉迟迥作乱造反,派兵进犯小乡,高祖派元谐打败了他们。

等到高祖受北周禅让,皇上对元谐笑着说:“水里的墙到底怎么样?”于是赏赐酒宴,极尽欢乐。

元谐升任上大将军,封乐安郡公,食邑千户。

奉诏参加修改律令。

当时吐谷浑进犯凉州,皇上下诏任元谐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贺娄子干、郭竣、元浩等步兵、骑兵几万反击敌人。

皇上告谕元谐说:“您受朝廷委派,总领雄兵向西挺进,本欲自保边境,保全百姓,并非贪图他人疆土,祸害远方人民。

王者的军队,旨在推行仁义。

吐谷浑贼人若到边界,您应晓以德义,给以教导,谁敢不顺服?”当时贼将定城王钟利房率骑兵三千渡过黄河,连结党项。

元谐率兵出鄯州,赶到青海,切断了他的归路。

吐谷浑率兵抵抗元谐,相遇于丰利山。

贼人骑兵二万,与元谐大战,元谐打败了他们。

贼人驻兵青海,派太子可博汗率骑兵五万掩袭官军,元谐迎头痛击,打败他们,并追击三十多里,斩杀、生擒数以万计,贼人十分惊恐。

元谐于是派人送上书信,晓以利害,吐谷浑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率所部来降。

皇上十分高兴,下诏书说:“褒奖才士贬抑庸人,有闻于前代。

元谐有见识,很机敏,文韬武略,誉满朝野。

申张国威,开拓疆土,其深谋远虑和高尚气节,真是很符合我的心意。

应该予以礼遇,并赏及后人,现封元谐为柱国,另封一子为县公。”元谐拜受宁州刺史,很有恩威。

但他刚愎自用,好排斥人,不能得到高祖近侍的欢心。

他曾对皇上说:“我一心一意侍奉皇上,不讨他人欢心。”皇上说:“应该始终坚持这么做。”后因公事免职。

当时上柱国王谊有功于国,与元谐一样,都被免职,二人每每互相往来。

胡僧告元谐、王谊谋反,皇上调查此事,并无谋反证据,皇上安慰并放了他。

不久,王谊被杀,元谐渐渐被疏远猜忌。

但因元谐是高祖登基前的朋友,所以每每请他上朝,皇上对他的恩典和礼遇并无亏损。

一次皇上大宴百官,元谐进言说:“陛下恩威远播,我请求让突厥可汗作侯正,让陈叔宝当令史。”皇上说:“我平定陈国,以讨伐罪人,安慰人民,并不是想耀武扬威于天下。

你的奏请,很不符合我的本意。

突厥人不知山川地理,怎能封侯!陈叔宝昏然如醉,怎么能驱使他为国效力?”元谐默默而退。

几年后,有人告元谐和他的从父弟上开府元滂、临泽侯田鸾、上仪同祁绪等人谋反。

皇上下令调查此事。

有关部门上奏说:“元谐谋划让祁绪率党项兵,准备切断巴、蜀道路。

当时广平王杨雄、左仆射高赹二人掌权,元谐想用谗言赶走他们。

他说:‘左执法星动已经四年了,一上奏章,高赹必死无疑。’又说:‘太白犯月,光芒相照,这征候主杀大臣,杨雄必当应征被杀。’元谐曾与元滂一起拜见皇上,元谐私下对元滂说:‘我是主人,殿上的那个人是贼。’让元滂望气,元滂说:‘他的云气好像是蹲狗走鹿,不如我们的云气有福有德。’”皇上大怒,元谐、元滂、元鸾、元绪一并被杀,并没收家财,令其家人为奴。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赵尔巽
  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张贵人逞凶弑孝武·蔡东藩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二·张岱
  卷一百六十三·杨士奇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九、生活一斑·秦翰才
  五三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殷宝山情罪重大着卽严行解京审讯·佚名
  卷二·朱轼
  卷九·傅恒
   第三章 与西洋的早期接触·林语堂
  怡峰传·令狐德棻
  文宗本纪·宋濂
  附录章程并规则之模范·孙中山
  卷二百四十·佚名
  卷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红拂记目录·张凤翼

    第一出 传奇大意 第二出 仗策渡江 第三出 秋闺谈侠 第四出 天开良佐 第五出 越府宵游 第六出 英豪羁旅 第七出 张娘心许 第八出 李郞神驰 第九出 太原王气 第十出 侠女私奔 第十一出 隐贤依附 第十二出 

  • 卷四十一·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四十一明 梅鼎祚 编襍歌谣辞【诵 谚语郭氏旧序不录】【诗曰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尔雅曰徒歌谓之谣广雅曰声比於琴瑟曰歌韩诗章句曰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按汉书五行志曰传曰言之不从是谓不艾厥咎僭

  •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欧阳修

    河南道,盖古豫、兖、青、徐之域,汉河南、弘农、颍川、汝南、陈留、沛、泰山、济阴、济南、东莱、齐、山阳、东海、琅邪、北海、千乘、东郡,及梁、楚、鲁、东平、城阳、淮阳、菑川、高密、泗水等国,暨平原、渤海、九江之境

  • 援广西篇第十一·王闿运

    寇起广西,连十五年乃平。广西财力固乏,又仍被兵寇,公私如洗,民无所安居。闻江南群寇强盛,多受诱惑,及见胁虏,所在成聚,伺隙而出,则必闯湖南。湖南之援广西,非远略也,与其出而拒之,不若入而蹙之之易也。援邻省者入竟或有所取粮,至广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二七六移同治十年十一月初五日一一七○二--五·佚名

    台湾知府蒋,移知淡水分府周:台湾镇按临巡阅,理番厅备造屯番名册送查,至期听候点验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三日到 私记移文 印 福建台湾府印署台湾府正堂蒋为转移事。本年十月二十一日,蒙本道宪定札开:「本年

  • 二六一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并未拘系家属折·佚名

    二六一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并未拘系家属折乾隆四十年五月初四日广西巡抚臣熊学鹏跪奏,为恭折覆奏事。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年三月三十日奉上谕:前日据熊学鹏奏查出字句违碍不应存留

  •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佚名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协办大学士 尚书于<敏中>字寄浙江巡抚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奉上谕:前经三宝奏,据鲍士恭等愿〔以〕家藏旧书上充秘府,

  • 一五二、邹衍与公孙龙辨于平原君家考·钱穆

    (附:綦母子、毛公、桓团)《史记?平原君列传》:&ldquo;邯郸围解,虞卿欲为平原君请封,工孙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劝勿受,平原君遂不听虞卿。&rdquo;又云:&ldquo;平原君厚待工孙龙,工孙龙善为坚白之辨,几邹衍至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r

  • 卷三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六兵制志五恩恤【改定武职养亷 八旗养育兵 武职封廕 议叙军功 临阵受伤 优赏休退官兵 阵亡武职恤典 赏恤阵亡官兵 赏恤兵丁】【谨按御兵

  • 卷五·许谦

    钦定四库全书诗集传名物钞卷五    元 许谦 撰小雅二传○郑氏诗谱小雅十六篇为正经六月之後谓之变雅○释文从鹿鸣至菁菁者莪凡二十二篇皆正小雅六篇亡今唯十六篇○语録问二雅所以分曰小雅所系者小大雅所繋者大呦

  • 卷四十四·佚名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之三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善友者,谓若能以无所得为方便。说四静虑常无常相不可得。说四无量四无色定常无常相不可得。说四静虑乐苦相不可得。说四无量四无色定乐苦相不可得。说四静虑我无我相不可得

  • 本愿药师经古迹下·太贤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卷 (金刚身品第五 名字功德品第六)释百非义 出护法国王护弘法比丘 释开随护法持刀仗白衣行 释受持此经不随四趣 释此经具七善 释此经八味具足金刚身品第五案。道生曰。长寿之与金刚。

  • 卷第十五·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十三之十五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参禅警语上中下 卍云。与第二编。第十七套第五册所收禅警语同。故今省之。 开示偈一 示无踰禅人参念佛是谁(有序) 无踰禅者。领云栖师翁念

  • 大明一统志·李贤

    简称《明一统志》,又称《天下一统志》。全国总志。明李贤(1408—1466)等撰。九十卷。贤字原德,邓 (今河南郾城东南)人。宣德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土木之变后,英宗失陷也先,其弟郕王监国,是为代宗。也先输

  • 南华真经章句余事·陈景元

    宋陈景元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本书是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的副产品。景元以江南古藏本,徐铉、葛湍 校天台山方瀛宫藏本,徐灵府校成玄英《解疏》中太一宫本,张 君房校文如海《正义》中太一宫本,张君房校

  • 宋诗钞补·管庭芬

    宋诗总集,八十六卷,清管庭芬抄补。庭芬(1797~1880)字培兰,又字子佩,号芷湘,海宁(今属浙江)人,诸生,博览群书,长于史地之学。此书意在补吴之振等人所编《宋诗钞》中有目无书者有十六家,另外对于入选《宋诗钞》中的大家详前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