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尚清王
童名:眞仁尭樽金。神號:天續之按司添。
明弘治十年丁巳降誕。歳十一,領中城,稱中城王子。
父:尚眞王【尚清係第五子】
母:華后
妃:思眞錢金按司加那志,號月江【毛氏兼城之女。嘉靖三十三年甲寅六月十三日薨,生壽不傳。葬于玉陵】
有三夫人:
城之大按司志良禮,童名眞鶴金,號瑞室【宜野灣間切謝名村新城爾也女。新城子孫始用魏姓】
大按司志良禮,童名眞美那古金,號后徳【樂氏屋宜親雲上昌寔之女】
大按司志良禮,童名眞世仁金,號禮室【王農大親之女】
又有一妻:與那原阿呉母志良禮,號誠淑【那氏堅嘉之妹,童名不傳】
王有十男二女:
長子曰尚禎。【稱中城王子,無後。夫人后徳所生】
次曰尚元。【後登王位。妃月江所生】
次曰尚楊叢。【稱勝連王子】
次曰尚鑑心。【稱大伊江王子,無後】
次曰阿應理屋恵按司加那志,【童名不傳】號徳大【無後】
次曰尚桓。【稱北谷王子】
次曰尚范國。【稱東風平王子。倶母不詳】
次曰尚宗賢。【稱伊江王子。夫人瑞室所生】
次曰尚洪徳。【稱讀谷山王子。夫人禮室所生】
次曰尚襲禮。【稱豐見城王子】
次曰首里大君按司加那志,【童名不傳】號桂月【無後。倶母不詳】
次曰尚悦。【稱羽地王子。與那原阿呉母志良禮所生】
紀
明嘉靖六年丁亥即位。
國相【不傳】
法司:
馬誠驥【尚眞王代任法司職】
眞伊久佐【稱宮平大屋子森。見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嘉田之花碑記。其裔孫不存】
樽金【稱幸地大屋子森。見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繼世門碑記。裔孫不存】
眞徳【稱内間大屋子森】
眞榮久佐【稱城間大屋子森。但見于嘉靖三十三年甲寅屋良座森碑記。裔孫不存】
麻勃都【眞玉法司。亦有麻勃都者,是兩人而非一人也】
呉啓元、東元宰、殷達魯、封徳新、毛龍吟、和爲美、葛可昌【倶十三員。任職返職年月不詳,故合紀焉】
本年秋,世子尚清遣正議大夫鄭繩等奉表進貢,并請襲封。繩等囘至海中,遇風溺死。
八年己丑秋,又遣長史蔡瀚、使者馬吾喇等奉表入貢,再申前請。禮部以襲封重典,命福建鎭巡官査訪申報。蔡瀚又請許官生蔡廷美等四人歸國婚娶。世宗許之,給賞幣布有差。
十年辛卯秋,遣正議大夫金良、長史蔡瀚等奉表貢方物;并賚國中人民結状,復請襲封。世宗命吏科左給事中陳侃、行人司行人高澄爲冊封正副使。
十二年癸巳秋,遣正議大夫梁椿、使者馬吾喇等奉表貢方物。【舊制:外國貢使至京師,皆有防禁。五日一出舘,令得游観貿易,居常皆閉舘不出。惟朝鮮、琉球防之頗寛】
十三年甲午夏,世宗遣正副使陳侃、高澄齎詔至國,諭祭故王尚眞,封世子尚清爲中山王。詔曰:
朕恭膺天命,爲天下君。凡推行乎庶政,必斟酌夫古禮。其於錫爵之典,未嘗以海内外,而有間焉。爾琉球國,遠在海濱,久被聲教。故國王尚眞,夙紹顯封,已踰四紀。茲聞薨逝,屬國請封。世子尚清,徳惟克類,衆心所歸,宜承國統。朕篤念懷柔之義,用嘉敬順之誠。特遣使賚詔,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皮弁、冠服等物。王宜愼乃初服,益篤忠勤,有光前烈。國中耆俊臣僚,其同寅翼贊,協力匡扶。尚殫事上之心,恪盡臣藩之節;保守海邦,永底寧謐。
勅曰:
惟爾世守海邦,繼膺王爵,敬順天道,世事皇明。爾父尚眞,自襲封以來,恭勤匪懈。比者薨逝,良用悼傷。爾以冢嗣,國人歸心,理宜承襲。茲特遣使,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并賜爾及妃冠服、綵幣等物。爾宜祇承君命,克紹先業;修職承化,保境安民,以稱朕柔遠之意。
十四年乙未春,王遣王舅毛實、長史蔡瀚等貢方物,謝襲封恩。宴賚如例。世宗仍賜王錦幣等物。
先是,王以金四十兩饋冊使陳侃等。侃等固辭不受。毛實等并以金奏進。世宗命侃等受之。
十六年丁酉春,王發兵柾大島。
先是,大島有酋長數人,而一人叫與灣大親。與灣大親爲人,性資忠孝,惟善是務。同僚酋長皆是奸侫,與與灣大親不睦。其同僚來入貢時奏言:「與灣大親有謀叛之意,請誅之。若遲延,必難制焉。」王以大嶋阻海、虚實難辨之故,被讒惑。是年命將發兵,往討與灣大親。官軍上岸,與灣大親仰天嘆曰:「吾無罪而就死,知我者天乎!」自縊而死。兵虜其子,載軍實而還。【與灣大親之子名叫糠中城,其裔孫姓馬,至今繁盛】
本年秋,王遣正議大夫陳賦、長史蔡廷美等貢方物;并進箋、方物,慶賀皇太子。宴賚如例。
十八年己亥秋,王遣長史梁梓等貢馬及方物。時梁梓等奏請:「補造海舟四隻,以便續貢。」禮部以聞,世宗許之。宴賚如例。梓等于福州造舟如式。
二十年辛丑春,王遣王舅殷達魯、正議大夫蔡瀚等貢方物;并慶賀。宴賚如例。
二十一年壬寅,福州人陳貴等通番過海,至國。適與潮陽海船争利,互相殺傷。長史蔡廷美盡沒其貲。陳貴等以夜奔,爲守臣所捕,并多掩殺。王命械繋陳貴等七人,遣蔡廷美等至福州。誣爲寇賊。巡按御史徐宗魯會同三司官譯審列奏。世宗允部覆治,以通番律。仍命福建守臣啓諭國王:「無輕與中國商民互市。後若不法,即絶其朝貢。」【自此而後,中國商船終不復來,但本國有與諸夷海國交通耳】
二十二年癸卯春,王遣正議大夫陳賦等貢馬及方物。宴賚如例。并以禮幣報王。時王奏請,官生梁炫等就學南監,已踰七年,賜歸娶。世宗詔給資糧、驛騎,并遣人護送。
二十三年甲辰,王諭法司曰:「王城西北,圍以二重,堅如鐵壁;但東南一重,似不堅牢。汝等督工,運石于美福門外,宜加一重。此吾素意也。」法司奉旨。即起工,築雉堞,爲二重,如西北。其高五丈,濶二丈,長一百十五丈,題門曰「繼世」。至二十五年丙午,告成。【時法司:封徳新、樽金、呉啓元】
二十四年乙巳春,王遣長史梁顯等貢方物;并遣都通事蔡朝慶等送還朝鮮漂流人口。宴賚如例。
二十六年丁未,王命法司新建大美殿。
先是,王爲世子時,遠在中城,自造小殿于首里,以便問安。及即位,乃諭法司曰:「禁中宮殿,時有諸神出現,而係清潔之所。若子女降生,及喪服等事,許行于此,則似有漫涜神靈。且毎春秋二仲,夫人、女子及宮女等,出在菩提寺燒香,尤不便焉。今宜就舊宅,増造殿三,而爲降生、喪禮及春秋節薦之所。」法司奉旨。是年八月起工,越年十二月告成,名曰「大美殿」。後有遺旨云:「永守此制,決勿革變。」
本年春,王遣正議大夫陳賦、長史蔡廷會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時廷會與給事中黄宗概交通饋謁,事覺,禮部奏請陳賦等并革其賞。世宗曰:「陳賦無罪,賞如例;廷會交結朝臣,法當治。念屬貢使,姑革賞示罸。」
二十八年己酉春,王遣正議大夫梁顯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二十九年庚戌,王遣官生蔡朝用等五人至京,請入監讀書。世宗許之。詔給如例。
三十年辛亥秋,王遣正議大夫蔡廷會、長史梁炫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三十二年癸丑春,王遣長史梁炫、使者達魯嘉尼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本年,王以屋良座森係江口緊要之所,創築雉堞,以開邦家之壮観。【時法司:眞榮久、佐眞徳、東元宰】
三十四年乙卯春,王遣正議大夫梁碩、使者馬忠章等貢方物,具疏言:「貢舟至港,其勢必壞,不可渉海。請令碩等買海上民船駕歸。」世宗詔福建守臣覆状聽買,不得過大。梁碩等又請放官生蔡朝用等歸國省親。世宗亦許之,遣人送歸。
附 嘉靖年間,王命輔臣加建國門,榜曰待賢。後改榜字曰首里。【嘉靖七年、八年,兩遣使請封,疑是此時建之歟?】
本年六月二十五日薨。在位二十九年,壽五十九,葬於玉陵。
王英明豁達,御下有厳,爲事必果,務精于治。
附 尚清王染疾危甚,召法司毛龍吟、和爲美、葛可昌于龍榻前,遺命三人曰:「孤命將盡。汝等奉世子元協力贊翼,以保邦家。」言訖而薨。後和爲美、葛可昌心志變易,謂群僚曰:「世子尚元爲人柔弱。惟尚鑑心宜承國統,以就大位。」諸僚臣諛其議者最衆。或心思忠義,亦畏其權威,而不敢言者有之。毛龍吟察知此事,大怒曰:「尚元,乃正妃之所生,邦家之冢嗣也。我聞:『立長紹世,天倫之大順,古今之常道。』況我等已奉遺命,宜竭忠勤,保守社稷。豈可妄棄遣命而廢天倫耶?若有執拗而負王命者,我必委身于刀鋒,見先王于泉下,然後我志可解矣!」時諸僚臣内稍存忠義者,皆從毛龍吟。由是,和爲美、葛可昌畏懼無言。毛龍吟擇吉率領群臣,奉世子尚元就大位,國以安然。
尚元王
神號:日始按司添。【童名不傳】明嘉靖七年戊子降誕。
俗稱久米中城王子。
父:尚清王【尚元係第二子】。
母:毛氏思眞錢金按司加那志,號月江。
妃:眞和志聞得大君加那志,號梅岳。【萬暦三十三年乙巳正月十日薨,葬於玉陵。童名、生壽不傳,乃廣徳寺浦添親方女孫】
又有三夫人:
久米具志川大按司志良禮,童名眞鍋樽金,號雪嶺。【西原間切幸地村翁長大屋子女】
前東之按司,童名眞鍋樽金,號梅嶺。【毛氏新城親方安基之女】
眞南風按司,童名眞津比樽,號南霜。【毛氏豐見城親方盛庸女】
王有三男一女:
長子曰尚康伯。【稱久米具志川王子。夫人雪嶺所生】
次曰尚永。【後登王位】
次曰首里大君按司加那志。【童名不傳】號一枝。【嫁尚懿。倶妃梅岳所生】
次曰尚久。【稱大金武王子。夫人梅嶺所生】
紀
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即位。
國相【不傳】
法司:
毛龍吟、和為美、葛可昌、【王即位時,俱在法司】澤子、【見於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奉神門堦上石欄之碑記。其裔不存】穆源徳、馬順徳、毛廉、翁壽祥、馬良詮、馬世榮。【其餘不傳,且各在職年數不詳,故合紀焉】
三十六年丁巳春,稱世子,遣正議大夫蔡廷會、長史蔡朝器、使者尹徳美等入貢,兼請襲封;並以本國海疆守臣馬必度所獲,中國被掠金坤等六名送還。時廷會等具言:「窮島遠人,須乘南風汛,始得歸國。進貢累重,乞如三十四年例,毎歳自買歸舟,不候題請。」世宗嘉其忠順,許之;仍賜勅奨諭,賞銀五十兩、彩幣四表裏。且馬必度及蔡廷會等,倶有厚賜。
三十七年戊午,世宗命刑科給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際春為冊封正副使。因海寇出沒不時,未及開洋。
三十八年己未秋,遣正議大夫蔡廷會、長史梁炫等奉表貢方物並謝恩。時廷會等具言:「海中風濤回測,海寇出沒不時。恐使者有他虞,獲罪上國。請如正徳中封占城故事,賚囘詔冊,不煩天朝遣封。」福建巡按禦史樊獻科以聞。世宗命禮部議。禮部議奏:「昔正徳中,占城國王為安南所侵,竄居他所,故令使者賚囘勅命,乃一時權宜。然占城國王沙古卜洛猶懇請遣使封,為蠻邦光重。今琉球左海中,諸國頗稱守禮,累朝以來,待之優異。毎國王嗣立,必遣侍從之臣,奉命服節冊以往,著為例。且廷會無世子印文,若遽輕信其言,萬一世子以遣使為至榮,以遙拜為非禮,不肯受封,复上書請使如占城,將誰任其咎哉?乞凡朝貢並冊封如例,以示大典。」世宗從之。
本年,法司和為美、葛可昌有罪被流。【和為美流於久米島,葛可昌流于伊比屋】
三十九年庚申冬,遣長史梁炫、使者馬加尼等迎接封舟。
四十一年壬戌,於奉神門前創立石欄,告成。【時法司:澤子、毛廉、馬良詮】
本年,海氛稍靖,世宗遣冊使郭汝霖、李際春齎詔至國,諭祭故王尚清,封世子尚元為中山王。詔曰:
朕受天命,主宰寰宇。凡政命之宣佈,惟成憲之是循。其於錫封之典,遐邇均焉。爾琉球國,遠處海陬,聲教漸被,修職效義,閱世巳久。故國王尚清,顯荷爵封,粵逾二紀。茲者薨逝,屬國請封世子尚元。朕念象賢,眾心歸附,是宜承紹國統。特遣正使刑科右給事中郭汝霖、副使行人司行人李際春齎詔往封,為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皮弁、冠服等物。王宜謹守禮度,益篤忠勤。凡國中官僚耆舊,尚其同心翼贊,以佐乃王;飾躬勵行,用保藩邦。故茲詔示,咸俾悉知。
【當時,天使舘大門內,有公堂一座;進則寢堂,冊使二員共焉;東西廊二、後小堂一,僅容從者。冊使敦公等,以海氣鬱蒸、室廬卑隘而憂之。大夫蔡廷美以聞。王即命廷美,鳩工掄材相地,後垣約丈餘許,不日而成。結竹籬於兩傍,植花草於前楹,頗有幽雅趣。郭汝霖等大喜,乃書其扁,曰「息思」。其記今存。次後毎會冊使來臨,必於寢堂後構小樓二,著為例】
本年秋,王遣王舅穆源徳、長史蔡朝器等,楷冊使郭汝霖等入京,【翌年至京】奉表獻方物,謝襲封恩。先是,王以金四十兩餽郭汝霖等,不受。穆源徳齎金請命。世宗曰:「朝廷命使,無受謝之義。」詔聽汝霖等辭。尋以二臣遠行著勞,各賜銀幣。
四十二年癸亥春,王遣正議大夫鄭憲、使者源善等,奉表入貢,並送還中國漂流人口。世宗降勅褒諭,賜鏹幣。鄭憲因具疏言:「本國亦有流入中國者,乞命守臣恤遣。」世宗然之,下其疏於瀕海所司。
四十四年乙丑春,王遣長史梁灼等貢馬及方物;官生梁炤、蔡燫、梁烄、鄭迵四人,入監讀書;並將本國山北守臣鄭都所獲中國被掠人口送還。世宗嘉王恵順,降勅奨諭,仍賜王銀五十兩、彩幣四表裏。長史梁灼、守臣鄭都,各賜銀三十兩、幣一表裏。
明隆慶元年丁卯春,穆宗登極,改元隆慶。本國未知中朝改元。王遣長史蔡朝用、使者亞應蘇等奉表入貢並謝恩。宴賚如例。
二年戊辰春,王遣王舅翁壽祥、正議大夫梁炫等獻方物,表賀穆宗登極;又遣使者宗善等進世宗香。【三十五斤】倶宴賚如例。
三年己巳春,王遣王舅毛廉、長史蔡朝器等奉箋、方物,慶賀冊立皇太子;並遣海境守臣由必都等送還中國被掠人口。福建守臣以聞。穆宗以王屢效忠誠,賞賜銀幣如前。
五年辛未春,王遣正議大夫鄭憲、長史鄭佑等奉表入謝,並送還被掠人口。穆宗降勅奨賜如前。王又請放官生梁炤等三人歸國省親。穆宗許之。
本年,王親統大軍,往征大島。
先是,大島酋長與灣大親亡後,其同僚等謀反,絕貢不朝。由是,王親率大軍,駕船五十餘,往征大島。賊徒領兵迎敵,戰未數次,大敗而走。官軍深入其境,金鼓震天,勢如雷霆。賊徒大驚,降者無數。賊酋無力可戰,被縛受誅。王命別立酋長,撫安百姓。時王得疾危甚,法司官馬順徳,籲天祈代王死。王果愈起,班師而返。是年,順徳卒。王命厚葬,並以順徳累世功勞,封其子為按司,世受襲爵,著為例。【即今按司,姓馬,其裔孫也】
本年,王命輔臣加建一廟於圓覺寺,亦謂之御照堂。
六年壬申,四月初一日薨。在位十七年,壽四十五。葬於玉陵。
王仁愛百姓,終始如一。不愆不忘,遵依舊章。
尚永王
神號:英祖仁耶添按司添,又稱日豐操王。
【童名不傳。未即位時稱阿應理屋恵王子】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降誕。
父:尚元王【尚永係第二子】
母:眞和志聞得大君加那志,號梅岳。
妃:島尻佐司笠按司加那志,童名眞滿金,號坤功。【尚氏北谷王子朝里之女。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生,崇禎十年丁丑八月二十六日薨。壽七十六,葬于天山御墓;乾隆十六年辛未二月初四日移葬于東玉陵】
有二夫人:
前東之按司,童名眞鍋樽金,號慈山【金氏具志頭親方能安之女】
西之按司,號梅月【童名不傳。葛氏謝名親方秀信之女】
王有二女:
長女曰阿應理屋恵按司加那志,童名眞錢金,號蘭叢【嫁尚寧王】
次曰聞得大君加那志,童名思武太金,號月嶺【嫁向氏朝長。倶妃坤功所生】
倶係女息。故以尚眞王曾孫尚懿之長子尚寧爲世子。
紀
明萬暦元年癸酉即位。
國相【不傳】
法司:
毛廉、翁壽祥、馬世榮【王即位時,倶在法司】毛元龍、金國鼎、毛龍文【其餘不傳。且六員任職返職年月不詳,故合紀焉】
本年神宗登極,改元萬暦。本國未知中朝改元。
是年春,世子遣正議大夫鄭憲等奉表入貢;并以尚元王訃告,兼請襲封;又送還被掠人口。奨賚如例。
二年甲戌春,世子遣王舅馬忠叟、長史鄭祐、使者馬南庇等奉表〔貢〕方物,慶賀神宗登極;已又遣使者毛有倫等進穆宗香。【三十五斤】倶宴賚如例。
本年冬,世子以前使正議大夫鄭憲等未囘之故,遣使者馬慶、通事鄭禧等移咨布司,至閩探問。
三年乙亥冬,世子遣長史梁燦、使者衛榮等奉表,再請襲封。
本年冬,世子遣正議大夫蔡朝器等奉表貢方物。除例給外,神宗命禮部毎五日別給鷄鵞、麪、酒果,以示優異。
是年,命戸科左給事中蕭崇業、行人司行人謝杰爲正副使。
五年丁丑春,世子遣正議大夫梁灼等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六年戊寅,【四月】世子遣正議大夫梁燦等,捧咨文,迎接封舟。
七年乙卯夏,神宗遣蕭崇業、謝杰齎詔至國,諭祭故王尚元,封世子尚永爲中山王。詔曰:
朕受天明命,君臨萬方;薄海内外,罔不來享;延賞錫慶,恩禮攸同。惟爾琉球國,遠處海濱,恪遵教,世修職貢,足稱守禮之邦。國王尚元,紹序膺封,臣節深謹;茲焉薨逝,悼切朕衷。念其侯度有常,王封當繼。其世子永徳,惟象賢,惠能得衆,宜承國統永建外藩。特遣正使戸科左給事中蕭崇業、副使行人司行人謝杰,齎詔往封,爲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皮弁、冠服等物。凡國中官僚耆舊,尚其協心翼贊,畢力匡扶,懋猷勿替。於承先執禮,益虔於事。綏茲有衆,同我太平。則亦爾海邦無疆之休。
勅曰:
惟爾先世,守此海邦,代受王封,克承忠順。迨於爾父元,畏天事大,益用小心。誠節懋彰,寵思洊被。遽焉薨逝,良用悼傷。爾爲冢嗣,克修厥美;群情既附,宜紹爵封。茲特遣使,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并賜爾及妃冠服、彩幣等物。爾宜恪守王章,遵述先志;秉禮守義,奠境安民。庶幾彰朕無外之仁,以永保爾有終之譽。
本年冬,王遣正舅馬良弼、長史鄭迵、使者馬勝先等奉表進方物,謝襲封恩;又遣官生鄭週、蔡常、鄭迪等三人入監讀書。神宗命送南京國子監,給衣糧如例。
本年,首里門易榜,曰「守禮之邦」。
先是,本國自通中朝而來,修職入貢,讀書學禮,大祖稱爲禮義之邦。嘉靖年間,禮部奏曰:「琉球在海中,諸國頗稱守禮。又尚永王受封時,制詞有云:『世修職貢』,足稱守禮之邦。」由是尚永王命法司,始用「守禮之邦」四字爲額。然平常止用「首里」二字;毎會冊使賁臨,易以「守禮之邦」四字爲例。康煕年間,始定榜字,曰「守禮之邦」。
九年辛巳春,王遣正議大夫梁燦等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十一年癸未春,王遣正議大夫梁灼等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十四年丙戌秋,王遣署大夫梁應等奉表入貢。
十五年丁亥春,王遣正議大夫鄭禮、使者鄔寳等奉表謝恩。時梁應入貢在京,神宗賜王及鄭禮、梁應等如例。
十六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五日薨。
在位十六年。壽三十。葬于玉陵。
尚寧王
童名:思徳金。神號:日賀末按司添。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降誕。
父:尚永王
母:島尻佐司笠按司加那志,童名眞滿金,號坤功。
附 尚寧王,乃尚眞王之玄孫也。尚眞王長子尚維衡【稱浦添王子】生尚弘業,【稱浦添王子】尚弘業生尚懿,【稱與那城王子。詳載附巻】尚懿生尚寧王。【稱浦添王子】其母乃尚永王之妹,名稱首星大君加那志,號一枝【詳載附巻】時尚永王無嗣,故尚寧王奉命,入繼大統。
妃:阿應理屋惠按司加那志,童名眞錢金,號蘭叢。【生壽不傳,乃尚永王之長女。康煕二年癸卯八月七日卒,葬于天山御墓;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十一月二十一日,移葬于極樂陵】
又有二夫人:
西之按司,童名眞鍋樽金,號西月【傳氏佐邊親方厚旨之女】
安谷屋大按司志良禮,童名眞鍋樽金,號凉月【中城間切安谷屋村章氏安谷屋親雲上之女】
倶無生息。故以尚元王第三子尚久之第四子尚豐爲世子。
紀
明萬暦十七年己丑即位。
國相:尚宏【萬暦三十八年庚戌卒。在職年數不傳】
其餘交代者,皆載于紀年之次。
法司:
馬世榮、金國鼎、毛龍文、【王即位時,在法司職】呉世濟、向里端【在職年數不詳,故合紀焉】
其餘交代者,皆載于紀年之次。
十八年庚寅,本國商船飄至朝鮮,舟破。朝鮮王遣使解送至京,而後囘國。
本年春,遣正議大夫梁應、長史鄭週、使者鄔賓等,奉表貢方物入謝。【時未以尚永王訃告于朝】宴賚如例。
十九年辛卯春,遣正議大夫鄭禮、使者馬良臣等奉表入貢,始以尚永王訃告。并言:「國方多事,未暇請封。」禮部咨言:「父王既薨,宜速請襲爵,鎭壓國人。毋以地方多事爲辭。」【宴賚如例】
二十年壬辰,因法司馬世榮致仕,而馬良弼繼任其職。
二十一年癸巳冬,遣正議大夫鄭禮等貢方物。宴賚如例。
二十二年甲午冬,遣使者于灞等迎接京囘貢臣。時于灞等,自爲世子尚寧請封。福建撫臣許孚遠以海氛未息,議奏遣使齎勅至福建,聽來使面領;或遣慣海武臣同彼國使臣往,尚其無虞。神宗曰:「待世子表請,然後如議頒封。」
是年,國人哈那等船飄至温州。浙江巡撫劉元霖以聞。神宗命優恤,遣還。由是翌年乙未,福建撫臣差福州人阮國護送囘國。【次後,阮國奉旨入國受仕】
二十四年丙申秋,遣署大夫金仕暦等貢方物,入謝。
二十七年己亥春,遣長史鄭道等貢方物,入謝;請襲封爵。禮部議奏:「今已海氛甚盛,但取具該國王舅、法司等官印,結興世子奏本到京,即頒勅封,不必遣官。」神宗曰:「琉球既來請,宜選廉勇武臣一員同往行禮。」
二十八年庚子秋,遣長史蔡奎、使者毛如鳳等奉表貢方物,仍請襲封。禮部右侍郎暑尚書事朱國祚奏言:「琉球國,僻處東南,世修職貢。時當承襲,屡遭倭警,延逭至今。既經世子尚寧奏請,相應准封。其該用皮弁、冠服、紵絲等項,宜照例應付。遣官已奉明旨,但據其陳乞情詞,投引會典,必以文臣爲請,惟聖明裁定。」神宗從之,命兵科給事中洪瞻祖、行人司行人王士禎爲冊封正副使。但海氛未息,而未及開洋,瞻祖以病卒,命以兵科右給事中夏子陽代之。時長史蔡奎等先囘失路,由是福建守臣仍遣漳人阮國、毛國鼎,護送歸國。【次後毛國鼎奉旨,同阮國入國受仕】
二十九年辛丑,翁寄松任法司。【寄松繼誰人任法司,今難考焉】
本年秋,遣正議大夫鄭逅等奉表入貢。
三十年壬寅秋,遣王舅毛繼祖、長史蔡朝信等奉表貢方物,慶賀冊立東宮;并謝賜還本國漂流人口。并各賜衣服帽襪。
三十一年癸卯,僧袋中,乃扶桑人,至國留三年,著《神道記》一部而還。
三十三年乙巳,神宗命正副使夏子陽等作速渡海,以彰大信。仍傳諭本國:「以後領封海上,著爲定規。」于時夏子陽等齎勅至國。而撫臣徐學聚,同巡按方元彦,以濱海多事,警報不止,奏請如前旨,遣武臣前往。夏子陽等且言:「屬國言不可爽,使臣義當有終。乞堅成命,以慰遠人。」神宗從之。
本年,始以天界寺爲廟,止請貴戚可受王薦者而奉安于此廟。著爲定規。
本年,法司翁寄松被鄭迵讒貶,爲百姓。翌年丙午,鄭迵繼任其職。
三十四年丙午,神宗遣夏子陽等齎詔至國,諭祭故王尚永,封世子尚寧爲中山王。詔曰:
朕恭膺天命,誕受多方。爰曁海隅,罔不率俾;聲教所訖,慶賚惟同。爾琉球國,僻處東南,世修職貢;自我皇祖,稱爲禮義之邦。國王尚永,祇襲王封,恪遵侯度;倏焉薨逝,良惻朕心。其世子寧,賢足長人,才能馭衆;間關請命,恭順有如。念其國統攸歸,人心胥屬,宜膺寵渥,固我藩籬。特遣正使兵科右給事中夏子陽、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士禎齎詔,往封爲琉球國中山王,仍賜以皮弁、冠服等物。凡國中官僚看耆舊,尚其殫忠輔導,恊力匡襄;堅事上之小心,鞏承先之大業。永綏海國,共享昇平。惟爾君臣,亦世世永孚於休。
勅曰:
惟爾上世以來,建邦海外,代膺封爵,長固藩。維爾父永,恪守王章,小心祇畏;忠誠茂著,稱我優嘉。遽至長終,良深悼惻。爾爲冢嗣,無忝象賢。既允羣情,宜崇位號。特茲遣正使兵科右給事中夏子陽、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士禎齎勅諭,封爾爲琉球國中山王,并賜爾及妃冠服、綵幣等物。爾宜益處侯度,克紹先猷,保又人民,奠安境土。庶幾恢朕有截之化,抑亦貽爾無疆之休。
本年冬,王遣王舅毛鳳儀、正議大夫鄭道、使者芝巴那等奉表進方物,謝襲封恩。【時王贐金,不受】附奏:「洪武、永樂間,賜閩人三十六姓。知書者,授大夫、長史,爲貢謝之司;習海者,授通事、總管,爲指南之備。今世久人湮,文字音語,海路更針,常至違錯。乞依往例,更賜數人。」禮部以聞。翌年丁未,神宗仍以阮國、毛國鼎二人,許入本國臣籍。即今唐榮阮、毛二姓是也。
三十五年丁未秋,王遣長史鄭子孝等奉表入貢。宴賚如例。
三十七年己酉春,日本以大兵入國,執王至薩州。
本年冬,王遣王舅毛鳳儀、長史金應魁等馳報兵警,致緩貢期。福建巡撫陳子貞以聞。
三十九年辛亥,王留薩州二年。王言:「吾事中朝,義當有終。」卒被放囘。然後國復晏然。
本年,因法司鄭迵有罪被誅,而毛鳳朝繼任其職。
本年,因國相尚宏卒,而西來院住僧菊隱國師任相臣加判役。【在役年月不詳】
本年,因法司向里端致仕,而毛鳳儀繼任其職。
四十年壬子,王遣使栢壽陳華等。咨言:「王已被縱歸,國復安然,仍遣修貢。」神宗命福建布司,移咨本國言:「琉球新經殘破,財匱人乏,何必間關遠來?還當厚自繕聚,俟十年之後物力稍完,然後復修貢職,未爲晩也。」遂定十年一貢爲例。
四十二年甲寅秋,王遣王舅呉鶴齡、【今改姓名曰向光祖】長史蔡堅等奉表進馬及方物,請復貢期,仍抒忠款之誠。神宗命禮部議。禮部議奏:「宜勿聽。」
本年,馬良弼續法司毛繼祖而任其職。
四十四年丙辰,尚豐任國相,勤職五年。【後因尚寧王無嗣,入繼大統】
四十五年丁巳,王遣王舅毛繼祖、正議大夫蔡堅等,具奏請復貢期。部議如前。
本年,以高麗人爲師,始造陶器。【本國治陶,自此而始】
四十八年庚申,王染疾。八月,命輔臣重修浦添極樂山之陵。
九月十九日薨。在位三十二年,壽五十七,葬于極樂陵。
附 我國土瘠産少,國用不足,故與朝鮮、日本、暹羅、瓜哇等國,嘗行通交之禮,互相往來,以備國用。萬暦年間,王受兵警,出在薩州。時王言:「吾事中朝,義當有終。」日本深嘉其志,卒被縱囘。自爾而後,朝鮮、日本、暹羅、瓜哇等國,互不相通,本國孤立,國用復缺。幸有日本屬島度佳喇商民至國貿易,往來不絶。本國亦得頼度佳喇,以備國用。而國復安然。故國人稱度佳喇曰寶島。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八 赵知礼 蔡景历 宗元饶 韩子高 华皎 刘师知 谢岐 毛喜 沈君理 陆山才·李延寿 宋史纪事本末卷七·陈邦瞻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二·陈厚耀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四十二·佚名 绥冦纪略卷七·吴伟业 一四五六 广西巡抚陈用敷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三六六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卷四十四·张守节 读史记十表总论·汪越 杜瑛传·宋濂 卷二百十四之六·雍正 卷第九·佚名 四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