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出 仇玉

〖清平乐〗(小旦上)春来意绪,正在无聊处。一种闲愁天付与,无故收来情具。

〔阮郎归〕

蛾眉细小未知愁,凝妆独倚楼。无心人坠玉搔头,浑如有意丢。

才戴却,又还抽,关心看不休。阿谁相赠阿谁收,此情深可仇。

奴家范氏,小字淑芳。自从爹爹上任之时,与乳母登楼闲玩,偶见一位潇洒郎君,驰马而过,掉下玉搔头一枝,被奴家拾了回来。这也是平常不过的事,不知甚么缘故,我拾到一件东西,不见欢喜,倒像掉去一件东西的一般,反惹得愁容满面,精神恍恍惚惚,意思渺渺茫茫,好生把捺不住。若说是有意掉下来的,他又不曾抬头看我;若说是无心坠落,为甚么不掉在别处,刚刚掉在奴家面前?

(叹介)玉搔头,玉搔头!我怪你这件东西,好生作怪也呵!

〖绣带儿〗谁着你移情换绪,把他人的心事愁予。他两下目送情挑,对伊行值得悲吁。〔若说掉下你来是出于天意,这就一发不可解了。〕踟蹰,我和他欲通娇面天未许,恨不得假双翼促他飞去。相逢处,天心恁迂;又何必种愁根,遗下这牵情之具。

若说事出偶然,未必果有天意,那日门外往来的人不知多少,为甚的马上掉下簪来,并无一人看见,刚刚落在奴家眼里?

〖前腔换头〗通衢。人来往,睛光辏聚,缘何尽舍琼琚?终不然举世皆盲,独留我眼内双珠。忧虞,此情端的天付与,休认做不期而遇。恨不把个无心果,拈来掷车;也待那,人儿将些愁去。

(外持书上)人自天边至,书从日下来。恐驰千里目,特送到妆台。禀小姐:老爷差伴当回来,迎接小姐上任,有家报在此,说信到之后,就要起身的。

(小旦)还是从水从陆?

(外)先由陆路,后从水路,到黄河东岸驿换船。寄得有马牌在此。

(小旦)知道了,你出去罢。

(外应下)

(小旦拆书看介)这等说起来,奴家不能久留,就要起身赴任了。这根玉搔头的下落,料想等他不来,不如走到门楼上去,依旧委在道旁,或待原主来寻,或与他人拾去,省得戴在头上,终朝惹恨牵愁,有何益处。(行介)

〖醉太师〗

〖醉太平〗非奴,把情肠顿阻。费几番痴想,一旦丢付。都只为天心不吐,教人越思量越觉糊涂。肠枯,

〖太师引〗心丝抽尽无寸补。也曾把无情物认作灵符;当不得人如塑,佳音绝无。任宝玉沉埋,绝不相顾。

行不数武,已到楼前,这就是他遗簪之处了,不免丢将下去。

(拔簪欲丢,又止介)几番欲丢,又丢不下去,却像粘在手上的一般。

(对手叹介)手呵,他与你有甚相干,不舍得抛撇他,只管牢牢的捏住。难道他见你不忍分离,就肯去招那人来,与你见面不成?

〖前腔〗真迂,问谁人付与?恁牢牢相守,不忍丢出。玉搔头是他关情之物,尚且委弃道旁,不来寻觅;何况于拾簪之手,肯向你作谢不成?料没个酬功失主,把纤纤玉手夸谀。成虚,情丝虽有千万缕,曳不转那果重的潘车!由他去,粗豪未除,因顾盼人多,习成他的骄倨。

我想戴簪的人,虽与我毫无干涉,只是这支簪子,既在奴家头上顶戴多时,也就有些瓜葛了,不可因其人而弃其物,权且留在身旁,做一件相伴的东西罢了。(仍插头上介)

弃人留物免生嗔,物是人非各有因。

虽使人情归物外,还愁见物便思人。

猜你喜欢
  曾中思·唐圭璋
  ●第三十一出 要盟·孟称舜
  第十四出 探关·陆采
  第三折·石君宝
  第四折·郑光祖
  真氏·隋树森
  ●序·戴亨
  风 筝·林徽因
  卷四十五·查慎行
  古诗镜卷十三·陆时雍
  卷十二·郭知达
  卷三百四十·陈廷敬
  出湖寄赵冬曦·张说
  卷十一·许及之
  第二幕·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汪广洋

    钦定四库全书凤池吟稿卷八    明 汪广洋 撰七言律诗过黄州有感甲郡繁华控上流郡中多半竹为楼楚茆巴橘通王贡越管秦筝贮客游万竈颠危烟久灭几人离散骨初收移船夜读眉山赋一鹤横江月满舟快阁西昌杰阁连城阙胜日登

  • 天台集原序·李庚

    州为一集在昔有之近嵗东南郡皆有集凡域内文什彚次悉备非特夸好事资博闻也于其山川土宇民风士习互可攷见然则州集其地志之遗乎天台以山名州自孙兴公赋行江左迨今千禩大篇舂容短章寂寥未闻省录之者予来经年思防稡为一编

  • 卷四百四十二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丙寅,詔:「陝西、河東地界近已定議,以知潁昌府【一】、觀文殿學士范純仁知延安府,知延安府、樞密直學士、中大夫趙卨為端明殿學士,仍遷太中大夫、知太原府,特賜銀絹各一千匹兩。」  

  • 纲目续麟卷十九·张自勋

    资治通鉴纲目卷之五十四【起丁夘尽己夘】考异【提要起丁夘下有唐哀帝天祐四年尽己夘下有晋王李存朂称唐天祐十六年梁贞明五年】分注起尽丁夘己卯下当从考异补唐哀帝至梁贞明二十四字【自此至五十九卷并阙补】○按纲目

  • 卷四十三·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四十三      宋 苏辙 撰穣侯列传第二十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武王母号恵文后先武王死昭王母故号芉八子及昭王即位号为宣太后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

  • 卷八·杨大雅

    <史部,史钞类,两汉博闻钦定四库全书两汉博闻卷八宋 杨侃 辑大驾 法驾 小驾【舆服志二十九】胡广汉制度曰天子出有大驾法驾小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乗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乗备千乗万骑法驾八卿不在卤簿唯河南尹执

  • 许谦传·宋濂

    许谦字益之,祖籍京兆。他的九世祖许延寿是宋朝刑部尚书。以后各代都任官。后由平江迁至婺州路之金华,到谦时已是五代为金华人了。谦几岁时,父亲早逝,刚能说话,伯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他的记忆力很强。稍大一点,对学习

  • 汉纪五十四 孝献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196)·司马光

    汉纪五十四 汉献帝建安元年(丙子,公元196年) [1]春,正月,癸酉,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癸酉(初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安元年。 [2]董承、张杨欲以天子还雒阳,杨奉、李乐不欲,由是诸将更相贰。二月,韩暹攻董承,承奔野王。韩暹屯闻喜

  • 卷三 事君篇·王通

    房玄龄问事君之道。子曰:“无私。”问使人之道。曰:“无偏。”曰:“敢问化人之道。”子曰:“正其心。”问礼乐。子曰:“王道盛则礼乐从而兴焉,非尔所及也。”或问杨素。子曰:“作福作威玉食,不知其他也。”房玄龄问郡县之治。

  • 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十五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舌界清净。舌界清净故无性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舌界清净。若无性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清净

  • 卷八十九(月婆首那译)·佚名

    △摩诃迦叶会第二十三之二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当来末世後五百岁。何等菩萨行於谄曲。尔时世尊告迦叶言:迦叶。多有众人行於谄曲。亲近恶友少读诵经为求衣食。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善哉世尊,唯愿世尊,利益多人说彼谄曲。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決擇分中得品第三之二   云何建立現觀.略有十種.謂法現觀.義現觀.真現觀.後現觀.[一]寶現觀.不行現觀.究竟現   觀.聲聞現觀.獨覺現觀.菩薩現觀。何等法現觀.謂於諸

  • 乐邦文类卷第一(并序)·宗晓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次乾道中德寿宫亲洒宸毫。大书莲社二字。赐防御使浙西路总管张[揙-戶+(今-一)]。龙骧凤翥八法俱全。真希世河洛之瑞也。窃惟高宗皇帝。以唐虞之化甄陶天下。功成不居。脱屣万乘。退藏之暇。游心内

  • 宋文宪公护法录序·宋濂

    嘉兴大藏经 护法录宋文宪公护法录序谦益恭读高皇帝御制文集稽首飏言曰天命我祖统合三教大哉蔑以加矣已读故翰林学士承旨文宪宋公集则又叹曰嗟乎夫宪章圣祖者舍文宪何适矣圣祖称佛氏之教幽赞王纲开国以来凡所以裁成辅

  • 难经经释·徐大椿

    医经研究著作。2卷。清代除大椿撰,成书于1727年。上卷,载1~29难; 下卷,载30~81难。本书的特点是以“经”释“经”。徐氏认为:《难经》非经也,以《灵枢》《素问》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设为问答之语,俾畅厥义也。”又认

  • 先哲医话·浅田宗伯

    《先哲医话》二卷,描述了后藤艮山、北山友松、和田东郭、荻野台州、华冈青洲、永富独啸庵、惠美宁固、福鸪慎独轩、田中适所、福井枫亭、高阶枳园、多纪桂山、多纪茝庭十三位汉医的医学贡献。张斯桂(时日本国首任副使)序

  • 九华诗集·陈岩

    宋诗别集。1卷。陈岩著。本书为专门题咏安徽省九华山的名胜和物产的专集。原作甚多,已有散佚,此本为元至大年间方时发收集遗留作品210篇重刊的。《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皆七言绝句,凡咏名胜者二百另七首,咏物产者三

  • 平闽纪·杨捷

    康熙戊中午之夏,海岛余孽盗弄兵于漳、泉之间,天威赫然震怒,爰命江南提督杨公以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督充福建全省水陆提督总兵官,往彰天讨。寻又允公所请,令专统步骑诸将,进号为昭武将军。盖两蒙特恩异数云。 余时方承乏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