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 心生起品

第一 善心

欲缠八大心

第一心

云何是善法耶?喜俱行智相应而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若以香、味、触、法为行缘,若依彼等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有寻、伺、喜、乐、心一境性,有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有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有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有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欲、无瞋恚,有正见、惭、愧、有身轻安、心轻安,有身轻性、心轻性,有身软性、心软性,有身适应性、心适应性,有身正性、心正性,有身直性、心直性,有念、正知,有止、观、勤励、不散乱,其时或亦有他缘已生之无色法——此等为善法。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适应之意识界触所生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之悦乐已受,心触所生之悦乐受——是为“其时有受。”

云何其时有想?其时有所有适应之意识界触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想。”

云何其时有思?其时有所有适应之意识界触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为“其时有思。”

云何其时有心?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意处、意根、识、识蕴以及适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心。”

云何其时有寻?其时有所有之寻求、寻、思惟、凝想、凝思以及心之专注、正思惟——是为“其时有寻。”

云何其时有伺?其时有所有之伺察、伺、随伺、近伺以及心之适应、集注——是为“其时有伺。”

云何其时有喜?其时有所有之胜喜、欢喜、极欢喜、喜悦、极喜悦、幸福、大欢喜以及心之悦豫——是为“其时有喜。”

一〇

云何其时有乐?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悦乐之已受、心触所生悦乐之受——是为“其时有乐。”

一一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坚住、不散、不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一二

云何其时有信根?其时有所有之信、确信、善解、现前信、信、信根、信力——是为“其时有信根。”

一三

云何其时有进根?其时有所有之心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正策励——是为“其时有进根。”

一四

云何其时有念根?其时有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为“其时有念根。”

一五

云何其时有定根?其时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定根。”

一六

云何其时有慧根?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慧根。”

一七

云何其时有意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意处、意根、识、识蕴、适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意根。”

一八

云何其时有喜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悦乐之已受、心触所生悦乐之受——是为“其时有喜根。”

一九

云何其时有命根?其时有所有之彼无色诸法之寿、坚住、保持、保有、转、持续、护持、活命、命根——是为“其时有命根。”

二〇

云何其时有正见?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正见。”

二一

云何其时有正思惟?其时有所有之寻求、寻、思惟、凝想、凝思、心之专注、正思惟——是为“其时有正思惟。”

二二

云何其时有正勤?其时有所有之心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正策励——是为“其时有正勤。”

二三

云何其时有正念?其时有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为“其时有正念。”

二四

云何其时有正定?其时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正定。”

二五

云何其时有信力?其时有所有之信、确信、善解、现前信、信、信根、信力——是为“其时有信力。”

二六

云何其时有精进力?其时有所有之心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根、精进力、正策励——是为“其时有精进力。”

二七

云何其时有念力?其时有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为“其时有念力。”

二八

云何其时有定力?其时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住、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定力。”

二九

云何其时有慧力?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慧力。”

三〇

云何其时有惭力?其时有所有之惭、惭应惭之事、惭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惭力。”

三一

云何其时有愧力?其时有所有之愧、愧应愧之事、愧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愧力。”

三二

云何其时有无贪?其时有所有之无贪、无贪着、无已贪着性、无遍贪、无恋着、无已恋着性、无贪欲、无贪、善根——是为“其时有无贪。”

三三

云何其时有无瞋?其时有所有之无瞋、无污秽、无已污秽性、无瞋恚、无恼害、无瞋、善根——是为“其时有无瞋。”

三四

云何其时有无痴?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无痴。”

三五

云何其时有无贪欲?其时有所有之无贪、无贪着、无已贪着性、无遍贪、无恋着、无已恋着性、无贪欲、无贪、善根——是为“其时有无贪。”

三六

云何其时有无瞋恚?其时有所有之无瞋、无污秽、无已污秽性、无瞋恚、无恼害、无瞋、善根——是为“其时有无瞋恚。”

三七

云何其时有正见?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正见。”

三八

云何其时有惭?其时有所有之惭、惭应惭之事、惭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惭。”

三九

云何其时有愧?其时有所有之愧、愧应愧之事、愧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愧。”

四〇

云何其时有身轻安?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轻安、休息、静沈、静止、已静止性——是为“其时有身轻安。”

四一

云何其时有心轻安?其时有所有之识蕴之轻安、休息、静沈、静止、已静止性——是为“其时有心轻安。”

四二

云何其时有身轻性?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轻性、轻转变性、不钝重性、不强直性——是为“其时有身轻性。”

四三

云何其时有心轻性?其时有所有之识蕴之轻性。轻转变性、不钝重性、不强直性——是为“其时有心轻性。”

四四

云何其时有身软性?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软性、柔软性、不硬性、不坚实性——是为“其时有身软性。”

四五

云何其时有心软性?其时有所有之识蕴之软性、柔软性、不硬性、不坚实性——是为“其时有心软性。”

四六

云何其时有身适应性?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适应性、适应、适应状态——是为“其时有身适应性。”

四七

云何其时有心适应性?其时有所有之识蕴之适应性、适应、适应状态——是为“其时有心适应性。”

四八

云何其时有身正性?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正性、正、正状态——是为“其时有身正性。”

四九

云何其时有心正性?其时有所有识蕴之正性、正、正状态——是为“其时有心正性。”

五〇

云何其时有身直性?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直性、真直性、不邪歪性、不歪性、不奸诈性——是为“其时有身直性。”

五一

云何其时有心直性?其时有所有识蕴之直性、真直性、不邪歪性、不歪性、不奸诈性——是为“其时有心直性。”

五二

云何其时有念?其时有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为“其时有念。”

五三

云何其时有正知?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正知。”

五四

云何其时有止?其时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止。”

五五

云何其时有观?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观。”

五六

云何其时有勤励?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心、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正策励——是为“其时有勤励。”

五七

云何其时有不散乱?其时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不散乱。”

或其时又有他缘已生之无色法。是等为善法。

句分别竟

第一诵终

五八

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五支静虑、五支道、七力、三因,有一触、一受、一想、一思、一心、一受蕴、一想蕴、一行蕴、一识蕴、一意处、一意根、一意识界、一法处、一法界,或其时又有他缘已生之无色法。是等为善法。

五九

云何其时有四蕴?即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六〇

云何其时有受蕴?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悦乐之已受、心触所生悦乐之受——是为其时有受蕴。

六一

云何其时有想蕴?其时有所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想蕴。

六二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喜、心一境性,有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欲、无瞋恚、正见、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知、止、观、勤励、不散乱,又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或又有他缘已生之无色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

六三

云何其时有识蕴?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处、意根、识、识蕴以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识蕴。[参照第六项]

是等为“其时有四蕴”。

六四

云何其时有二处?即意处、法处。

六五

云何其时有意处?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处、意根、识、识蕴以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意处。

六六

云何其时有法处?即受蕴、想蕴、行蕴——是为其时有法处。

是等“其时有二处”。

六七

云何其时有二界?即意识界、法界。

六八

云何其时有意识界?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处、意根、识、识蕴以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意识界。[参照第六.六三.六五项]

六九

云何其时有法界?即受蕴、想蕴、行蕴——是为其时有法界。

是等“其时有二界”。

七〇

云何其时有三食?即触食、意思食、识食。

七一

云何其时有触食?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食。[参照第二项]

七二

云何其时有意思食?其时有所有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为其时有意思食。[参照第五项]

七三

云何其时有识食?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识食。[参照第六三项等]

是等为“其时有三食”。

七四

云何其时有八根?即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

七五

云何其时有信根?其时有所有之信、确信、善解、现前信、信、信根、信力——是为其时有信根。[自本项至八二项止参照第一二乃至一九项]

七六

云何其时有进根?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正策励——是为其时有进根。

七七

云何其时有念根?其时有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为其时有念根。

七八

云何其时有定根?其时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定根。

七九

云何其时有慧根?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慧根。

八〇

云何其时有意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意根。

八一

云何其时有喜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悦乐之已受、心触所生悦乐之受——是为其时有喜根。

八二

云何其时有命根?其时有所有之彼无色诸法之寿、坚住、保持、保有、转、持续、护持、活命、命根——是为其时有命根。

是等为“其时有八根”。

八三

云何其时有五支静虑?即寻、伺、喜、乐、心一境性。

八四

云何其时有寻?其时有所有之寻求、寻、思惟、凝想、凝思、心之专注、正思性——是为其时有寻。[自本项至八八项止参照第七乃至一一项]

八五

云何其时有伺?其时有所有之伺察、伺、随伺、近伺、心之适应、专注——是为其时有伺。

八六

云何其时有喜?其时有所有之喜、胜喜、欢喜、极欢喜、喜悦、极喜悦、幸福、大欢喜、心之极悦——是为其时有喜。

八七

云何其时有乐?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悦乐之已受、心触所生悦乐之受——是为其时有乐。

八八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是等为“其时有五支静虑”。

八九

云何其时有五支道?即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

九〇

云何其时有正见?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正见。[自本项至九四项止参照第二〇乃至第二四项]

九一

云何其时有正思惟?其时有所有之寻求、寻、思惟、凝想、凝思、心之专注、正思惟——是为其时有正思惟。

九二

云何其时有正勤?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正勤——是为其时有正勤。

九三

云何其时有正念?其时有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为其时有正念。

九四

云何其时有正定?其时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正定。

是等为“其时有五支道”。

九五

云何其时有七力?即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

九六

云何其时有信力?其时有所有之信、确信、善解、现前信、信、信根、信力——是为其时有信力。[自本项至一〇二项止参阅第二五乃至三一项]

九七

云何其时有进力?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正勤——是为其时有进力。

九八

云何其时有念力?其时有所有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为其时有正念。

九九

云何其时有定力?其时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定力。

一〇〇

云何其时有慧力?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慧力。

一〇一

云何其时有惭力?其时有所有之惭、惭应惭之事、惭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惭力。

一〇二

云何其时有愧力?其时有所有之愧、愧应愧之事、愧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愧力。

是等为“其时有七力”。

一〇三

云何其时有三因?即无贪、无瞋、无痴。

一〇四

云何其时有无贪?其时有所有之无贪、无贪着、无已贪着性、无偏贪、无恋着、无已恋着性、无贪欲、无贪[等]善根——是为其时有无贪。[自本项至一〇六项止参阅第三二乃至三四项]

一〇五

云何其时有无瞋?其时有所有之无瞋、无污秽、无已污秽性、无瞋恚、无恼害、无瞋[等]善根——是为其时有无瞋。

一〇六

云何其时有无痴?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乃至[三四]……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其时有无痴。

是等为“其时有三因”。

一〇七

云何其时有一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一触”。[自本项至一一一项止参阅第二乃至六项]

一〇八

云何其时有一受?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悦乐之已受、心触所生悦乐之受——是为“其时有一受。”

一〇九

云何其时有一想?其时有所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一想。”

一一〇

云何其时有一思?其时有所有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为“其时有一思。”

一一一

云何其时有一心?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意处、意根、识、识蕴、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一心。”

一一二

云何其时有一受蕴?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悦乐之已受、心触所生悦乐之受——是为“其时有一受蕴。”[自本项至一一五项止参阅第六〇乃至六三项]

一一三

云何其时有一想蕴?其时有所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一想蕴。”

一一四

云何其时有一行蕴?其时有所有之触、受、寻、伺、喜、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欲、无瞋恚、正见、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知、止、观、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或又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一行蕴。”

一一五

云何其时有一识蕴?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一识蕴。”

一一六

云何其时有一意处?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一意处。”[参阅第六五项]

一一七

云何其时有一意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一意根。”[参阅第六五项]

一一八

云何其时有一意识界?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一意识界。”[参阅第六五项]

一一九

云何其时有一法处?即受蕴、想蕴、行蕴——是为“其时有一法处。”[本项及次项参阅第六六项]

一二〇

云何其时有一法界?即受蕴、想蕴、行蕴——是为“其时有一法界。”

其时或又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分段[终]

一二一

其时更有诸法、识蕴、诸处、诸界、诸食、诸根、静虑、道、诸力、诸因、触、受、想、思、心、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及意处、意根、意识界、法处、法界,其时或又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一二二

云何其时有诸法?即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等为“其时有诸法。”

一二三

云何其时有诸蕴?即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等为“其时有诸蕴。”

一二四

云何其时有诸处?即意处、法处——是等为“其时有诸处。”[自本项至第一四五项止参阅第六四、六七、七〇、七四、八三、八九、九五、一〇三项]

一二五

云何其时有诸界?即意识界、法界——是等为“其时有诸界。”

一二六

云何其时有诸食?即触食、意思食、识食——是等为“其时有诸食。”

一二七

云何其时有诸根?即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是等为“其时有诸根。”

一二八

云何其时有静虑?即寻、伺、喜、乐、心一境性——是等为“其时有静虑。”

一二九

云何其时有道?即正见、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是等为“其时有道。”

一三〇

云何其时有诸力?即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是为“其时有诸力。”

一三一

云何其时有诸因?即无贪、无瞋、无痴——是为“其时有诸因。”

一三二~一四五 [同于一〇七~一二〇]……乃至……有触、受、想、思、心、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意处、意根、识界、法处、法界,于其时所有之或又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空段

第二心

一四六

云何为善法耶?喜俱行智相应而依共行以色为所缘,若以……乃至……法为所缘,若依彼彼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乃至[一四七]……有不散乱……乃至[一四七]……是等为善法。

第三心

一四七

云何为善法耶?喜俱行智不相应而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以香、味、触、法为所缘,若又依彼彼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有寻、伺、喜、乐、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喜根、命根、正见、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贪欲、无瞋恚、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及念、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所有之或又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七根、五支静虑、四支道、六力、二因、一触……乃至[五八]……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第四心

一四八

云何其时有行蕴?有触……乃至[六二]……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四九

云何为善法耶?……欲缠之善……乃至……[一四七]……不散乱……乃至[一四七]……是等为善法。

第五心

一五〇

云何为善法耶?……欲缠之善……乃至[一五六]……其时有……乃至……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五一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一五二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相应意识界触所生之心非悦、非不悦、心触所生非苦非乐之已受、心触所生非苦非乐之受——是为“其时有受”……乃至……。

一五三

云何其时有舍?其时有所有之心非悦、非不悦、心触所生不苦非乐之已受、心触所生非苦乐之受——是为“其时有舍”……乃至……

一五四

云何其时有舍根?其时有所有之心……乃至[一五三]……受——是为“其时有舍根”……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四支静虑、五支道、七力、三因、一触、……乃至[五八]……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五五

云何其时有行蕴?有触……乃至[六二]……行蕴。是等为善法。

第六心

一五六

云何为善法耶?舍俱行智相应而依共行以色为所缘……乃至……以法为所缘,若依彼等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第七心

一五七

云何为善法耶?舍俱行智不相应而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以香、味、触、法为所缘,若又依彼等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有寻、伺、舍、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意根、舍根、命根、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贪欲、无瞋恚、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知、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七根、四支静虑、四支道、六力、二因、一触……乃至[五八]……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五八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命根、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贪欲、无瞋恚、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及念、止、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或又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于其时是行蕴,更于其时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第八心

一五九

云何为善法耶?舍俱行智不相应而依共行以色为所缘……乃至[一四七]……以法为所缘,若又依彼彼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乃至[一四七]……不散乱……乃至[一四七]……是等为善法。

第二诵

色缠善

一 八遍

地遍

四种法

一六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而由离生喜乐,地遍具足第一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一四七]……不散乱。其时更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触法——是等为善法。

一六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之故为内净而有心一趣性,无寻无伺而由定生喜乐,地遍具足第二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喜、乐、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一五七]……有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三支静虑、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

一六二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喜、心一境性,有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有正见、正勤……乃至[一五八]……有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六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由喜离贪故舍住而有念、正知、于身受乐——此乃圣者所宣说之舍念乐住——地遍具足第三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乐、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见、正念、正勤……乃至[一五七]……有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二支静虑、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触……乃至……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

一六四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一四八]……有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一六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由于断乐断苦故先没喜忧,故有不苦不乐舍念清净,而地遍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舍、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舍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一五七]……有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三支静虑、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触……乃至[五八]……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六六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有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

五种法

一六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地遍具足第一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六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有寻有伺而由定生喜乐,地遍具足第二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伺、喜、乐、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有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四支静虑、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六九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伺、喜、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亦有正见、正勤……乃至……有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七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故……乃至……地遍具足第三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喜、乐、心一境性,或有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有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一五七]。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三支静虑、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七一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喜(乐)、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有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七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由喜离贪故……乃至……地遍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乐、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有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二支静虑、四支道、七力、一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七三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有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七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断乐……乃至……地遍具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舍、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舍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有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一五七]……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二支静虑、四支道、七力、二因、一触……乃至[五八]……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七五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有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

四行

一七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七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苦速通行、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七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乐迟通行、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七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乐速通行、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八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地遍……乃至……苦速通行、地遍……乃至……乐迟通行、地遍……乃至……乐速通行、地遍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四所缘

一八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且小、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八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八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无量、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八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无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八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故……小、小所缘、地遍……乃至……小、无量所缘、地遍……乃至……无量、小所缘、地遍……乃至……无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善法。

十六组合

一八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小、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善法。

一八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八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量、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八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九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苦速通行、小、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九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苦速通行、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九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苦速通行、无量、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九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苦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九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乐迟通行、小、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九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乐迟通行、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九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乐迟通行、无量、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九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乐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九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乐速通行、小、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九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乐速通行、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〇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乐速通行、无量、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〇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乐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〇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苦迟通行、小、小所缘、地遍……乃至苦迟通行、小、无量所缘、地遍……乃至……苦迟通行、无量、小所缘、地遍……乃至……苦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地遍……乃至苦速通行、小、小所缘、地遍……乃至……苦速通行、小、无量所缘、地遍……乃至……苦速通行、无量、小所缘、地遍……乃至……苦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地遍……乃至……乐迟通行、小、小所缘、地遍……乃至……乐迟通行、小、无量所缘、地遍……乃至……乐迟通行、无量、小所缘、地遍……乃至……乐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地遍……乃至……乐速通行、小、小所缘、地遍……乃至……乐速通行、小、无量所缘、地遍……乃至……乐速通行、无量、小所缘、地遍……乃至……乐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地遍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水遍……白遍

二〇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水遍……乃至……火遍……乃至……风遍……乃至……青遍……乃至……黄遍……乃至……赤遍……乃至……白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以上为八遍十六组合。

二 胜处

一 色少

四种法.五种法

二〇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〇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寻伺寂静故……乃至……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四行

二〇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〇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〇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善法。

二〇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一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乃至……苦速通行……乃至……乐迟通行……乃至……乐速通行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所缘

二一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小、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一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无量、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一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寻伺寂静故……乃至……小、小所缘……乃至……无量、小所缘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八组合

二一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小、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一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量、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一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速通行、小、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一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速通行、无量、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一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迟通行、小、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一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迟通行、无量、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二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速通行、小、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二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速通行、无量、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善法。

二二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寻伺寂静之故……乃至……苦迟通行、小、小所缘……乃至……苦迟通行、无量、小所缘……乃至……苦速通行、小、小所缘……乃至……苦速通行、无量、小所缘……乃至……乐迟通行、小、小所缘……乃至……乐迟通行、无量、小所缘……乃至……乐速通行、小、小所缘……乃至……乐速通行、无量、小所缘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 色少.好色.恶色

二二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若]好[若]恶,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二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若]好[若]恶,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寻伺寂静之故……乃至……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此亦为八组合。

三 色无量

四种法.五种法

二二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二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少,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寻伺寂静之故……乃至……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四行

二二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二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二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三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三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乃至……苦速通行……乃至……乐迟通行……乃至……乐速通行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所缘

二三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小、无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三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无量、无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三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寻伺寂静故……乃至……小、无量所缘……乃至……无量、无量所缘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八组合

二三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小、无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三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三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速通行、小、无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三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苦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善法。

二三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迟通行、小、无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四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善法。

二四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之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速通行、小、无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善法。

二四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而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乐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四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小、无量所缘……乃至……苦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乃至……苦速通行、小、无量所缘……乃至……苦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乃至……乐迟通行、小、无量所缘……乃至……乐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乃至……乐速通行、小、无量所缘……乃至……乐速通行、无量、无量所缘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更为八组合。

四 色无量.好色恶色

四种法.五种法

二四四

云何为善法耶?其时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若]好[若]恶,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四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色无量,若好若恶,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寻伺寂静故……乃至……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此亦为八组合。

五 色青

二四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若]青、青显、青现、青光,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六 色黄.色赤.色白

二四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若]黄、黄显、黄现、黄光……乃至……赤、赤显、赤现、赤光……乃至……白、白显、白现、白光,于彼[之诸色]我胜而知见,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之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是等亦为[八]胜处十六组合。

三 三解脱

二四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有色[想]者,观诸色,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初解脱]。

二四九

云何为善法耶?其时修色生之道,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第二解脱]

二五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净也”与[唯观]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第三解脱]。

四 四梵住静虑

四种法

二五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慈俱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五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之故……乃至……慈俱行具足第二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五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由喜离贪故……乃至……慈俱行第三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五种法

二五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慈俱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五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无寻唯伺、定所生喜乐,慈俱行具足第二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五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故……乃至……慈俱行具足第三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五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由喜离贪故……乃至……慈俱行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五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悲俱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五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故……乃至……悲俱行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六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喜俱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六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故……乃至……喜俱行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六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断乐之故……乃至……舍俱行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四梵住静虑十六组合

五 不净静虑

二六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膨胀想俱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六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青瘀想俱行……乃至……脓烂想俱行……乃至……斩斫离散想俱行……乃至……啄啖想俱行……乃至……离散想俱行……乃至……杀戮离散想俱行……乃至……赤涂想俱行……乃至……虫啖想俱行……乃至……骸骨想俱行具足初静虑而住之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不净静虑十六组合

无色缠善

四无色静虑

一 虚空无边处

二六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故,断[虚空无边之]虚空无边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舍俱行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 识无边处

二六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虚空无边处故,断[识无边之]识无边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舍俱行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 无所有处

二六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识无边处故,断[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舍俱行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四 非想非非想处

二六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超越一切之无所有处故,断非想非非想处俱行及乐故……乃至……舍俱行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四无色静虑十六组合

三缠善

一 欲廛善

二六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喜俱行智相应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观增上……乃至……欲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勤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心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观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令胜欲界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七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依喜俱行智相应而共行……乃至……为喜俱行智相应……乃至……依喜俱行智相应而共行……乃至……为舍俱行智相应……乃至……依舍俱行智相应共行为劣……乃至……为中……乃至……为胜……乃至……为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欲增上而为劣……乃至……为中……乃至……为胜……乃至……勤增上而为劣……乃至……为中……乃至……为胜……乃至……心增上而为劣……乃至……为中……乃至……令胜欲界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 色缠善

二七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地遍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观增上……乃至……欲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勤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心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观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七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故……乃至……地遍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欲增上……乃至……为勤增上……乃至……为心增上……乃至……观增上……乃至……欲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勤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心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观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 无色缠善

二七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故,断[虚空无边之]虚空无边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观增上……乃至……欲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勤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心上增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观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具足胜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七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虚空无边处故,断[识无边之]识无边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观增上……乃至……欲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心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观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七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故,断[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观增上……乃至……欲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勤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心增上而劣……乃至……[为中……乃至……胜……乃至……]观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胜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七六

云何为善法耶?修无色生之道,超越一切无所有处故,断非想非非想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观增上……乃至……欲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勤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心增上而为劣……乃至……中……乃至……胜……乃至……观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胜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出世间心

初道

静虑

净行

二七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道,以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喜、乐、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未知当知根、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欲、无瞋恚、正见、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智、止、观、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二七八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自本项至二九五项之间与二至一九项之间相同]

二七九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触所生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之悦乐已受、心触所生之悦乐受——是为“其时有受。”

二八〇

云何其时有想?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触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想。”

二八一

云何其时有思?其时有所有之意识界触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等“其时有思。”

二八二

云何其时有心?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意处、意根、识、识蕴以及适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心。”

二八三

云何其时有寻?其时有所有之寻求、寻、思惟、凝想、凝思、心之专注、正思惟——是为“其时有寻。”

二八四

云何其时有伺?其时有所有之伺察、伺、随伺、近伺、心之适应、集注——是为“其时有伺。”

二八五

云何其时有喜?其时有所有之喜、胜喜、欢喜、极欢喜、喜悦、极喜悦、幸福、大欢喜、心之悦豫——是为“其时有喜。”

二八六

云何其时有乐?其时有所有的心悦、心乐、心触所生之悦乐已受、心触所生之悦乐受——是为“其时有乐。”

二八七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坚住、不散、不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二八八

云何其时有信根?其时有所有之信、确信、善解、现前信、信、信根、信力——是为“其时有信根。”

二八九

云何其时有进根?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正策励——是为“其时有进根。”

二九〇

云何其时有念根?其时有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为“其时有念根。”

二九一

云何其时有定根?其时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定根。”

二九二

云何其时有慧根?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慧根。”

二九三

云何其时有意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意处、意根、识、识蕴以及适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意根。”

二九四

云何其时有喜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之悦乐已受、心触所生之悦乐受——是为“其时有喜根。”

二九五

云何其时有命根?其时有所有之彼无色诸法之寿、坚住、保持、保有、转、持续、护持、活命、命根——为“其时有命根。”

二九六

云何其时有未知当知根?其时有所有法之未知、未见、未得、不明知、未已证作证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光、慧宝、无痴、释法、正见、择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未知当知根。”

二九七

云何其时有正见?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择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正见。”

二九八

云何其时有正思惟?其时有所有之寻求、寻、思惟、凝想、凝思、心之专注、正思惟、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正思惟。”

二九九

云何其时有正语?其时有所有由四种之语恶行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不超界、破路、正语、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正语。”

三〇〇

云何其时有正业?其时有所有之由三种身恶行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不超界、破路、正业、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正业。”

三〇一

云何其时有正命?其时有所有之由邪命离去、离脱、离出、远离、不作、不为、不犯、不超界、破路、正命、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正命。”

三〇二

云何其时有正精进?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正精进、精进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正精进”。[自本项至三三七项之间与二二至五七项之间相同]。

三〇三

云何其时有正念?其时有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念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正念。”

三〇四

云何其时有正定?其时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定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正定。”

三〇五

云何其时有信力?其时有所有之信、确信、善解、现前信、信、信根、信力——是为“其时有信力。”

三〇六

云何其时有精进力?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精勤、勇勤、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正策励、精进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精进力。”

三〇七

云何其时有念力?其时有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念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念力。”

三〇八

云何其时有定力?其时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定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定力。”

三〇九

云何其时有慧力?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择思、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知、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择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慧力。”

三一〇

云何其时有惭力?其时有所有之惭应惭之事、惭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惭力。”

三一一

云何其时有愧力?其时有所有之愧应愧之事、愧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愧力。”

三一二

云何其时有无贪?其时有所有之无贪、无贪着、无已贪着性、无遍贪、无恋着、无已恋着性、无贪欲、无贪、善根——是为“其时有无贪。”

三一三

云何其时有无瞋?其时有所有之无瞋、无污秽、无已污秽性、无瞋恚、无恼害、无瞋、善根——是为“其时有无瞋。”

三一四

云何其时有无痴?其时有所有的慧、智慧、择……乃至……择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无痴。”

三一五

云何其时有无贪欲?其时有所有之无贪、无贪着、无已贪着性、无遍贪、无恋着、无已恋着性、无贪欲、无贪、善根——是为“其时有无贪欲。”

三一六

云何其时有无瞋恚?其时有所有之无瞋、无污秽、无已污秽性、无瞋恚、无恼害、无瞋之善根——是为“其时有无瞋恚。”

三一七

云何其时有正见?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择……乃至……择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正见。”

三一八

云何其时有惭?其时有所有之惭、惭应惭之事、惭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惭。”

三一九

云何其时有愧?其时有所有之愧、愧应愧之事、愧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愧。”

三二〇

云何其时有身轻安?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轻安、休息、静沈、静止、已静止性、轻安菩提分——是为“其时有身轻安。”

三二一

云何其时有心轻安?其时有所识蕴之轻安、休息、静沈、静止、已静止性、轻安菩提分——是为“其时有心轻安。”

三二二

云何其时有身轻性?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轻性、轻转变性、不钝重性、不强直性——是为“其时有身轻性。”

三二三

云何其时有心轻性?其时有所有识蕴之轻性、轻转变性、不钝重性、不强直性——是为“其时有心轻性。”

三二四

云何其时有身软性?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软性、柔软性、不硬性、不坚实性——是为“其时有身软性。”

三二五

云何其时有心软性?其时有所有识蕴之软性、柔软性、不硬性、不坚实性——是为“其时有心软性。”

三二六

云何其时有身适应性?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适应性、适应、适应状态——是为“其时有身适应性。”

三二七

云何其时有心适应性?其时有所有识蕴之适应性、适应、适应状态——是为“其时有心适应性。”

三二八

云何其时有身正性?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正性、正、正状态——是为“其时有身正性。”

三二九

云何其时有心正性?其时有所有识蕴之正性、正、正状态——是为“其时有心正性。”

三三〇

云何其时有身直性?其时有所有之受蕴、想蕴、行蕴之直性、真直性、不邪歪性、不歪性、不奸诈性——是为“其时有身直性。”

三三一

云何其时有心直性?其时有所有识蕴之直性、真直性、不邪歪性、不奸诈性——是为“其时有心直性。”

三三二

云何其时有念?其时有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念、忆念性、忆持性、不浮游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念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念”。

三三三

云何其时有正智?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乃至……择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正智。”

三三四

云何其时有止?其时有所有心之住……乃至……定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止。”

三三五

云何其时有观?其时有所有之慧、智慧……乃至……择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观。”

三三六

云何其时有勤励?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乃至……精进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勤励。”

三三七

云何其时有不散乱?其时有所有心之住……乃至……定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九根、五支静虑、八支道、七力、二因、一触、一受、一想、一思、一心、一受蕴、一想蕴、一行蕴、一识蕴、一意处、一意根、一意识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

三三八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喜、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未知当知根、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欲、无瞋恚、正见、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正性、心直性及念、正智、止、观、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参阅六二项]。

三三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以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四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以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苦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四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世间之静虑……乃至……乐迟通行……乃至……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四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出世间之静虑……乃至……乐速通行……乃至……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四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乃至……得初地,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乃至……苦速通行……乃至……乐迟通行……乃至……乐速通行……乃至……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四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以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四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乃至……得初地而离寻伺故……乃至……空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空根本行

三四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得初地而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四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以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苦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四八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离欲……乃至……乐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四九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离欲……乃至……乐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五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得初地而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空……乃至……苦速通行、空……乃至……乐迟通行、空……乃至……乐速通行、空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无愿

三五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得[初地]而[离]欲……乃至……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五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得[初地]而寻伺寂静故……乃至……无愿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无愿根本行

三五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得初地而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五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得初地而离欲……乃至……苦速通行、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五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得初地而离欲……乃至……乐迟乐通行、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五六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得初地而离欲……乃至……乐速通行、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五七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得初地而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无愿……乃至……苦速通行、无愿……乃至……乐迟通行、无愿……乃至……乐速通行、无愿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二十大种法

三五八

云何为善法?即修出世间之道……乃至……修出世间之念住……乃至……修出世间之正勤……乃至……修出世间之神足……乃至……修出世间之根……乃至……修出世间之力……乃至……修出世间之菩提分……乃至……修出世间之谛……乃至……修出世间之止……乃至……修出世间之法……乃至……修出世间之蕴……乃至……修出世间之处……乃至……修出世间之界……乃至……修出世间之食……乃至……修出世间之触……乃至……修出世间之受……乃至……修出世间之想……乃至……修出世间之思……乃至……修出世间之心,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增上

三五九

云何善法法耶?即修世间之静虑……乃至……得[初地],苦迟通行、欲增上、勤增上、心增上、观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六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得[初地]而寻伺静虑故……乃至……苦迟通行、欲增上……乃至……观增上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三六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道……乃至……修出世间之心,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欲增上……乃至……观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第二道

三六二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依轻减欲贪瞋得第二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第三道

三六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无余欲贪瞋,得第三地而离欲……乃至……苦迟通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第四道

三六四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无余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得第四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云何其时有已知根?其时有所有之法已知、已见、己得、已明知、已证所证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乃至……择法正见、择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乱……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诸善法。

第二 不善心

十二不善法

三六五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喜俱行、成见相应而以色为所缘,以声为所缘,以香、[味]、触、法为所缘,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喜、乐、心一境性、进根、定根、意根、喜根、命根、邪见、邪思惟、邪策励、邪定、进力、定力、无惭力、无愧力、贪、痴、贪欲、邪见、无惭、无愧及止、观、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

三六六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以下参阅第二项以下]

三六七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触所生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之悦乐已受、心触所生之悦乐受——是为“其时有受。”

三六八

云何其时有想?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触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想。”

三六九

云何其时有思?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触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为“其时有思。”

三七〇

云何其时有心?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心。”

三七一

云何其时有寻?其时有所有之寻求、寻、思惟、凝想、凝思、心之专注、邪思惟——是为“其时有寻。”

三七二

云何其时有伺?其时有所有之伺察、伺、随伺、近伺、心之适应、集注——是为“其时有伺。”

三七三

云何其时有喜?其时有所有之喜、胜喜、欢喜、极欢喜、喜悦、极喜悦、幸福、大欢喜、心之悦豫——是为“其时有喜。”

三七四

云何其时有乐?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之悦乐已受、心触所生之悦乐受——是为“其时有乐。”

三七五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坚住、不散不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三七六

云何其时有进根?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邪策励——是为“其时有进根。”

三七七

云何其时有定根?其时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邪定——是为“其时有定根。”

三七八

云何其时有意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相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意根。”

三七九

云何其时有喜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之悦乐已受、心触所生之悦乐受——是为“其时有喜根。”

三八〇

云何其时有命根?其时有所有之彼无色诸法之寿、坚住、保有、转、持续、护持、活命、命根——是为“其时有命根。”

三八一

云何其时有邪见?其时有所有之见、成见、见稠林、见旷野、见诤、见恼、见结、取、执取、现贪、取见、恶道、邪路、邪性、外道处、颠倒执——是为“其时有邪见。”

三八二

云何其时有邪思惟?其时有所有之寻求、寻、思惟、凝想、凝思、心之专注、邪思惟——是为“其时有邪思惟。”

三八三

云何其时有邪策励?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邪策励——是为“其时有邪策励。”

三八四

云何其时有邪定?其时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邪定——是为“其时有邪定。”

三八五

云何其时有进力?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乃至……邪策励——是为“其时有进力。”

三八六

云何时有定力?其时有所有心之住……乃至……邪定——是为“其时有定力。”

三八七

云何其时有无惭力?其时有所有之无惭应惭之事、无惭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无惭力。”

三八八

云何其时有无愧力?其时有所有之无愧应愧之事、无愧恶不善法之成就——是为“其时有无愧力。”

三八九

云何其时有贪?其时有所有之贪、贪着、已贪着性、遍贪、恋着、已恋着性、贪欲、贪、不善根——是为“其时有贪。”

三九〇

云何其时有痴?其时有所有之无智、无见、非现观、非随觉、非等觉、不通达、不领解、不洞察、不等观、不妙观察、不现前业、不净明、童痴、不正知、痴、极痴、等痴、无明、无明暴流、无明轭、无明随眠、无明缠、无明栅、痴、不善根——是为“其时有痴。”

三九一

云何其时有贪欲?其时有所有之贪……乃至……有贪欲、贪、不善根——是为“其时有贪欲。”

三九二

云何其时有邪见?其时有所有之见、成见……乃至……有颠倒执——是为“其时有邪见。”

三九三

云何其时有无惭?其时……乃至……无惭……乃至……[无惭]——是为“其时有无惭。”

三九四

云何其时有无愧?其时……乃至……无愧……乃至……无愧——是为“其时有无愧。”

三九五

云何其时有止?其时有心之住……乃至……有邪定——是为“其时有止。”

三九六

云何其时有勤励?其时有心之发勤……乃至……有邪策励——是为“其时有勤励。”

三九七

云何其时有不散乱?其时有心之住……乃至……有邪定——是为“其时有不散乱。”

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五根、五支静虑、四支道、四力、二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其时为不善法。

三九八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所有之触、思、寻、伺、喜、心一境性、进根、定根、命根、邪见、邪思惟、邪策励、邪定、进力、定力、无惭力、无愧力、贪、痴、贪欲、邪见、无惭、无愧及止、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不善法。

三九九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依喜俱行、成见相应共行以色为所缘……乃至……以法为所缘,若又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不善法。

四〇〇

云何为不善法耶?……成见不相应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香、味、触、法为所缘,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喜、乐、心一境性、进根、定根、意根、[喜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励、邪定、进力、定力、无惭力、无愧力、贪、痴、贪欲、无惭、无愧及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乃至……有三支道……乃至……有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

四〇一

云何其有行蕴?其时有触……乃至[三九八]……是等为善法。(除邪见)。

四〇二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依喜俱行、成见不相应共行以色为所缘……乃至……以法为所缘,依彼等令不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不善法。

四〇三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舍俱行、成见相应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香、味、触、法为所缘,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舍、心一境性、进根、定根、意根、舍根、命根、邪见、邪思惟、邪策励、邪定、进力、定力、无惭力、无愧力、贪、痴、贪欲、邪见、无惭、无愧及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其时为不善法。

四〇四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四〇五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触所生之心非悦、非不悦、心所触生之不苦不乐已受、心触所生之不苦不乐受——是为“其时有受。”

四〇六

云何其时有舍?其时有所有之心非悦、非不悦、心触所生之不苦不乐已受、心触所生之不苦不乐受——是为“其时有舍。”

四〇七

云何其时有舍根?其时有心……乃至……有受——是为“其时有舍根”……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乃至……有四支静虑、四支道……乃至……有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

四〇八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乃至……[除喜][三九八]……除识蕴……乃至……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不善法。

四〇九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依舍俱行、成见相应有行以色为所缘……乃至……[四〇三]……以法为所缘,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乃至……[四〇三]……有不散乱……乃至……[四〇三]……是等为不善法。

四一〇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舍俱行、成见不相应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香、味、触、法为所缘,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舍、心一境性、进根、定根、意根、舍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励、邪定、进力、定力、无惭力、无愧力、贪、痴、贪欲、无惭、无愧及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五根、四支静虑、三支道、四力、二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

四一一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乃至……[除喜及邪见]……除识蕴……乃至……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不善法。

四一二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舍俱行、成见不相应而依共行以色为所缘……乃至……以法为所缘,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不善法。

四一三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忧俱行、成见相应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香、味、触、法为所缘,若又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苦、心一境性、进根、定根、意根、忧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励、邪定、进力、定力、无惭、无愧、瞋、痴、瞋恚、无惭、无愧及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

四一四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四一五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触所生之心非悦、心苦、心触所生之非悦、苦、已受、心触所生之诸非悦、苦、受——是为“其时有受。”

四一六

云何其时有苦?其时有所有之心非悦、心苦、心触所生之非悦、苦、已受、心触所生之诸非悦、苦、受——是为“其时有苦。”

四一七

云何其时有忧根?其时有所有之心非悦、心苦、心触所生之非悦、苦、已受、心触所生之诸非悦、苦、受——是为“其时有忧根。”

四一八

云何其时有瞋?其时有所有之瞋、污秽、已污秽性、害恶、恚害、恚害性、违、逆、忿然性、粗暴、心之非悦性——是为“其时有瞋。”

四一九

云何其时有瞋恚?其时有瞋……乃至……有心之非悦——是为“其时有瞋恚”……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二食、五根、四支静虑、三支道、四力、二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

四二〇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所有之触、思、寻、伺、心一境性、进根、定根、命根、邪思性、邪策励、邪定、进力、定力、无惭力、无愧力、瞋、痴、瞋恚、无惭、无愧及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不善法。

一〇

四二一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依忧俱行、恚相应共行以色为所缘……乃至……以法为所缘……乃至……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不善法。

一一

四二二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舍俱行、疑相应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香、味、触、法为所缘,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舍、心一境性、进根、意根、舍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励、进力、无惭力、无愧力、疑、痴、无惭、无愧及勤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

四二三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乃至——是为“其时有触。”……乃至……

四二四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有所有心之住……乃至……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四二五

云何其时有疑?其时有所有之惑、疑惑、已疑惑性、犹豫、疑、二分、二路、踌躇、非一向执、怀疑、迟疑、不没入、硬心、心之当惑——是为“其时有疑”……乃至……其时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四根、四支静虑、二支道、三力、一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

四二六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进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励、进力、无惭力、无愧力、疑、痴、无惭、无愧及勤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不善法。

一二

四二七

云何为不善法耶?即俱舍行、掉举相应以色为所缘……乃至……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舍、心一境性、进根、定根、意根、舍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励、邪定、进力、定力、无惭力、无愧力、掉举、痴、无惭、无愧及止、勤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不善法。

四二八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四二九

云何其时有掉举?其时有所有心之掉举、不寂、心之不静、心之骚乱性——是为“其时有掉举”……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五根、四支静虑、三支道、四力、一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不善法。

四三〇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进根、定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励、邪定、进力、定力、无惭力、无愧力、掉举、痴、无惭、无愧及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不善法。

第三 无记心

一 异熟

[一]善业

一 欲缠异熟

一 善异熟五识

四三一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由舍俱行而色为所缘,令欲缠之善业已作、已积集之异熟眼识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舍、心一境性、意根、舍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四三二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四三三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适应眼识界触所生之心非悦、非不悦、心触所生之不苦不乐之已受、心触所生之不苦不乐诸受——是为“其时有受。”

四三四

云何其时有想?其时有所有之适应眼识界触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想。”

四三五

云何其时有思?其时有所有之适应眼识界触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为“其时有思。”

四三六

云何其时有心?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适应之眼识界——是为“其时有心。”

四三七

云何其时有舍?其时有所有心之非悦、非不悦、心触所生之不苦不乐之已受、心触所生之不苦不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舍。”

四三八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所谓所有之心一境性是心之住……乃至……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四三九

云何其时有意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适应之眼识界——是为“其时有意根。”

四四〇

云何其时有舍根?其时有所有心之……乃至……诸受——是为“其时有舍根。”

四四一

云何其时有命根?其时有所有之彼无色诸法之寿、坚住、住、保持、保有、转、持续、护持、活命、命根——是为“其时有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三根、一触……乃至……有一眼识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乃至……。

四四二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心一境性、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二~五

四四三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由舍俱行而声为所缘,令欲缠之善业已作、已积集之异熟耳识生起时……乃至……舍俱行而香为所缘……乃至……鼻识生起时……乃至……舍俱行而味为所缘……乃至……舌识生起时……乃至……舍俱行而触为所缘……乃至……身识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乐、心一境性及意根、乐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四四四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四四五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适应身识界触所生之身悦、身乐、身触所生悦乐之已受、身触所生悦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受。”

四四六

云何其时有想?其时有所有之适应身识界触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想。”

四四七

云何其时有思?其时有所有之适应身识界触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为“其时有思。”

四四八

云何其时有心?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意处、意根、识、识蕴及适应之身识界——是为“其时有心。”

四四九

云何其时有乐?其时有所有之身悦、身乐、身触所生悦乐之已受、身触所生悦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乐。”

四五〇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有所有心之住……乃至……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四五一

云何其时有意根?其时有所有之心……乃至……有(身)识界——是为“其时有意根。”

四五二

云何其时有乐根?其时有所有之身悦……乃至……有乐受……是为“其时有乐根。”

四五三

云何其时有命根?其时有所有之彼无色诸法之寿、坚住、保持、保有、转、持续、护持、活命、命根——是为“其时有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三根、一触……乃至……有一身识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乃至……。

四五四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心一境性、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二 善异熟意界

四五五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舍俱行而色为所缘……乃至……触为所缘,依彼彼令欲缠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意界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舍、心一境性及意根、舍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四五六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四五七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界触所生心之非悦、非不悦、心触所生不苦不乐之已受、心触所生不苦不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受。”

四五八

云何其时有想?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界触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想。”

四五九

云何其时有思?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界触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为“其时有思。”

四六〇

云何其时有心?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之意处、意根、识、识蕴及适应之意界——是为“其时有心。”

四六一

云何其时有寻?其时有所有之寻求、寻、思惟、凝想、凝思、心之专注——是为“其时有寻。”[参阅第七项]

四六二

云何其时有伺?其时有所有之伺察、伺、随伺、近伺、心之适应、集注——是为“其时有伺。”

四六三

云何其时有舍?其时有所有之心非悦、非不悦、心触所生不苦不乐之已受、心触所生不苦不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舍。”

四六四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有所有心之住……乃至[一一]……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四六五

云何其时有意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意……乃至[一七]……适应之意界——是为“其时有意根。”

四六六

云何其时有舍根?其时有所有之心非悦……乃至……不苦不乐诸受——是为“其时有舍根。”

四六七

云何其时有命根?其时有所有之彼无色之诸法……乃至[一九]……命根——是为“其时有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三根、一触……乃至[五八]……有一意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乃至……。

四六八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三 善异熟意识界

四六九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喜俱行而色为所缘……乃至[一四七]……法为所缘,依彼彼令欲缠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意识界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喜、乐、心一境性及意根、喜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四七〇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的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四七一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触所生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悦乐之已受、心触所生悦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受。”

四七二

云何其时有想?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触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想。”

四七三

云何其时有思?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触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为“其时有思。”

四七四

云何其时有心?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净意、意之意处、意根、识、识蕴及适应之意识界——是为“其时有心。”

四七五

云何其时有寻?其时有所有之寻求、寻、思惟、凝想、凝思、心之专注——是为“其时有寻。”

四七六

云何其时有伺?其时有所有之伺察、伺、随伺、近伺、心之适应、集注——是为“其时有伺。”

四七七

云何其时有喜?其时有所有之喜、胜喜、欢喜、极欢喜、喜悦、极喜悦、幸福、大欢喜、心之极悦——是为“其时有喜。”

四七八

云何其时有乐?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悦乐之已受、心触所生悦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乐。”

四七九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有所有心之住……乃至[一一]……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四八〇

云何其时有意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一七]……识界——是为“其时有意根。”

四八一

云何其时有喜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悦、心乐、心触所生悦乐之已受、心触所生悦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喜根。”

四八二

云何其时有命根?其时有所有无色诸法之寿、坚住、保持……乃至……命根——是为“其时有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三根、一触……乃至[五八]……有一意识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四八三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喜、心一境性及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四 善异熟舍俱行意识界

四八四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舍俱行而色为所缘……乃至……法为所缘,依彼彼令欲缠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意识界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舍、心一境性及意根、舍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四八五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四八六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乃至……不苦不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受。”

四八七

云何其时有想?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乃至……已等想性——是为“其时有想。”

四八八

云何其时有思?其时有所有之适应意识界……乃至……已等思性——是为“其时有思。”

四八九

云何其时有心?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坚实心……乃至……识界——是为“其时有心。”

四九〇

云何其时有寻?其时有所有之寻求……乃至……心之专注——是为“其时有寻。”

四九一

云何其时有伺?其时有所有之伺察……乃至……集注——是为“其时有伺。”

四九二

云何其时有舍?其时有所有之心非悦……乃至……不苦不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舍。”

四九三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有所有心之住……乃至……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四九四

云何其时有意根?其时有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识界——是为“其时有意根。”

四九五

云何其时有舍根?其时有心非悦……乃至……不苦不乐之诸受——是为“其时有舍根。”

四九六

云何其时有命根?其时有所有之彼无色诸法之寿、坚住、保持……乃至……命根——是为“其时有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三根、一触……乃至……有一意识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四九七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及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 八大异熟

四九八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由喜俱行、慧相应而……乃至……喜俱行、慧相应而共行……乃至……由喜俱行、慧不相应而……乃至……喜俱行、慧不相应而共行……乃至……由舍俱行、慧相应而……乃至……舍俱行、慧相应而共行……乃至……由舍俱行,慧不相应而……乃至……舍俱行、慧不相应而共行,色为所缘……乃至……以法为所缘——依彼彼令欲缠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意识界生起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即无贪欲、无记根……乃至……无瞋、无记根——是等为无记法。

二 色缠异熟

四九九

云何为无记法?即修色生之道,离欲……乃至……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其色缠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离欲……乃至……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〇〇

云何为无记法耶?[参阅第一六〇项]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故……乃至……地遍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其色缠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断乐……乃至……地遍具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三 无色缠异熟

五〇一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色想而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故,断[虚空无边之]虚空无边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其欲缠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超越一切色想而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故,断[虚空无边之]虚空无边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〇二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超越一切之虚空无边处,断[识无边之]识无边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其无色缠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超越一切之虚空无边处故,断[识无边之]识无边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〇三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由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故,断[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其无色缠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故,断[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〇四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由超越一切无所有处故,断非想非非想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其无色缠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超越一切无所有处故,断非想非非想处想俱行及乐故……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四 出世间异熟

初道

静虑

净行

五〇五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其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〇六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其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相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〇七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慧根……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其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〇八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空[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相,[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愿,[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〇九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苦速通行……乃至……乐迟通行……乃至……乐速通行之初静虑而住……乃至……乐速通行,[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空,[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无相,[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无愿,[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净空

五一〇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一一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离欲……乃至……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无相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一二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一三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寻伺寂静故……乃至……空(以上善)……乃至……空[以上异熟]……乃至……空[以上善]……乃至……无相[以上异熟]……乃至……空[以上善]……乃至……无愿[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空行

五一四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一五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相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一六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一七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寻伺寂静故,苦迟通行、空[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空[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空[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相[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空[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愿[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一八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苦速通行、空……乃至……乐迟通行、空……乃至……乐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乃至……乐速通行、空[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空[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空[以上善]……乐速通行、无相[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空[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无愿[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净无愿

五一九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善法。

五二〇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以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无相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二一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二二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寻伺寂静故……乃至……无愿[以上善]……乃至……无愿[以上异熟]……乃至……无愿[以上善]……乃至……无相[以上异熟]……乃至……无愿[以上善]……乃至……空[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无愿行

五二三

云何为无记法耶?……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二四

云何为无记法耶?……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相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二五

云何为无记法耶?……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二六

云何为无记法耶?……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愿[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无愿[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相[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无愿[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空[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二七

云何为无记法耶?……得[初地]离欲……乃至……苦速通行、无愿……乃至……乐迟通行、无愿……乃至……乐速通行、无愿之初静虑而住时……乃至……乐速通行、无愿[以上善]……乐速通行、无愿[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无愿[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无相[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无愿[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空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二十大种法

五二八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道……乃至……修出世间之念住……乃至……修出世间之正勤……乃至……修出世间之神足……乃至……修出世间之根……乃至……修出世间之力……乃至……修出世间之菩提分……乃至……修出世间之谛……乃至……修出世间之止……乃至……修出世间之法……乃至……修出世间之蕴……乃至……修出世间之处……乃至……修出世间之界……乃至……修出世间之食……乃至……修出世间之触……乃至……修出世间之受……乃至……修出世间之想……乃至……修出世间之思……乃至……修出世间之心……,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静虑而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心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乃至……无相……乃至……无愿之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欲增上净行

五二九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世间定,以出离、还灭而……乃至……离诸欲……乃至……苦迟通行、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三〇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由出离……乃至达……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相、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三一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出世间……乃至达……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三二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乃至达……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相、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三三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乃至达……离欲……乃至……苦速通行、欲增上……乃至……乐迟通行、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乃至……乐速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无相、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欲增上净空

五三四

云何为无记法耶?……达[初地]离欲……乃至……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三五

云何为无记法耶?达……[初地]离欲……乃至……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之善静虑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无相、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三六

云何为无记法耶?达……[初地]离欲……乃至……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三七

云何为无记法耶?达……寻伺寂静故……乃至……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空、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无相、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无愿、欲增上[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三八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乃至达……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三九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达……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相、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四〇

云何为无记法耶?达……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四一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乃至达……,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相、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四二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达……离欲……乃至……苦速通行、空、欲增上……乃至……乐迟通行、空、欲增上……乃至……乐速通行、空、欲增上之初静虑而住……乃至……乐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无相、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

五四三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达……离欲……乃至……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四四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乃至达……离欲……乃至……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之善静虑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无相、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四五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达……离欲……乃至……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四六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乃至达……寻伺寂静故……乃至……无愿、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无愿、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无愿、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无相、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无愿、欲增上[以上善]……乃至……空、欲增上[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四七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乃至达……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四八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乃至达……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相、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四九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乃至达……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五〇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乃至达……,寻伺寂静故……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无相、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苦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五一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乃至达……离欲……乃至……苦速通行、无愿、欲增上……乃至……乐迟通行、无愿、欲增上……乃至……乐速通行、无愿、欲增上之初静虑而住时……乃至……乐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无相、欲增上[以上异熟]……乃至……乐速通行、无愿、欲增上[以上善]……乃至……乐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异熟]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五二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道……乃至……修出世间之念住……乃至……修出世间之正勤……乃至……修出世间之神足……乃至……修出世间之根……乃至……修出世间之力……乃至……修出世间之菩提分……乃至……修出世间之谛……乃至……修出世间之止……乃至……修出世间之法……乃至……修出世间之蕴……乃至……修出世间之处……乃至……修出世间之界……乃至……修出世间之食……乃至……修出世间之触……乃至……修出世间之受……乃至……修出世间之想……乃至……修出世间之思……乃至……修出世间之心,出离、还灭而舍离成见,达初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欲增上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乃至……无相……乃至……无愿、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观增上之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第二道~第四道

五五三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出世间之静虑,以出离、还灭而减轻欲、贪、瞋,达第二地离欲……乃至……观增上……乃至……其时有触……乃至……舍离无余欲、贪、瞋而达第三地……乃至……舍离无余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而达第四地离欲……乃至……苦迟通行具足初地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即由出世间善静虑之已作、已修之异熟,离欲……乃至……苦迟通行、空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乱……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五五四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乃至……

五五五

云何其时有已知根?即彼已知者有所有诸法之慧、智慧、择、思择、择法、解了、近察、各察、聪睿、善巧、审悉、审察、思、近解、睿智、怜利、遍察、观、正智、导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宫殿、慧明、慧现、慧光、慧宝、无痴、择法、正见、择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摄——是为“其时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乱……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二]不善业

不善异熟无记

五五六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舍俱行而以色为所缘,令不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眼识生起时,舍俱行而以声为所缘……乃至……令耳识生起时,舍俱行以香为所缘……乃至……令鼻识生起时,舍俱行而以味为所缘……乃至……令舌识生起时,苦俱行而以触为所缘……乃至……令身识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苦、心一境性、意根、苦根、命根、……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五五七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乃至有……——是为“其时有触。”

五五八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适应身识界触所生之身不悦、身苦、身触所生不悦、苦之已受、身触所生之不悦、苦受——是为“其时有受。”

五五九

云何其时有苦?其时有所有之身不悦、身苦、身触所生不悦、苦之已受、身触所生之不悦、苦受——是为“其时有苦。”

五六〇

云何其时有苦根?其时有所有之身[不悦]……乃至……有苦受——是为“其时有苦根。”……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三根、一触……乃至……有一身识、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乃至……

五六一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以及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无记法。……乃至……

五六二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舍俱行而以色为所缘……乃至……以触为所缘,若依彼彼令不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意界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舍、心一境性、意根、舍根、命根,其时更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乃至……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三根、一触……乃至……有一意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乃至……

五六三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六四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舍俱行而以色为所缘……乃至……以法为所缘,若依彼彼令不善业之已作、已积集之异熟意识界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舍、心一境性、意根、舍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乃至……。

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三界、三食、三根、一触……乃至……有一意识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乃至……。

五六五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二 所应作

一 欲缠所应作

五六六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所应作而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舍俱行而以色为所缘……乃至……以触为所缘,若更令依彼彼意界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舍、心一境性、意根、舍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乃至……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三根、一触……乃至……有一意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五六七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六八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所应作而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善俱行而以色为所缘,若……乃至……以法为所缘,若更依彼彼令意识界生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喜、乐、心一境性、进根、定根、意根、喜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五六九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乃至……

五七〇

云何其时有心一境性?其时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坚住、不散、不乱、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为“其时有心一境性。”

五七一

云何其时有进根?其时有所有心之发勤、精勤、勇猛、专心、策励、勤、努力、气力、坚忍、勇猛不弛缓性、志欲不弃性、不弃勤爱、勤爱努力、精进、精进根、精进力、正策励——是为“其时有进根。”

五七二

云何其时有定根?其时有所有心之住……乃至……有定力——是为“其时有定根”……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五根、一触……乃至……有一意识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五七三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喜、心一境性、进根、定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七四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所应作而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舍俱行而以色为所缘,若……乃至……以法为所缘,若又依彼彼令意识界生起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寻、伺、舍、心一境性、进根、定根、意根、舍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乃至……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五根、一触……乃至……有一意识界、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无记法。

五七五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进根、定根、命根。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除受蕴、想蕴、识蕴——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为无记法。

五七六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所应作而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由喜俱行智相应而……乃至……喜俱行智相应而共行……乃至……喜俱行智相应……乃至……由喜俱行智相应而共行……乃至……舍俱行智相应……乃至……由舍俱行智相应而共行……乃至……由舍俱行智相应……乃至……由舍俱行智相应而共行以色为所缘,若……乃至……以法为所缘,若依彼彼令意识界生起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乃至……无贪是无记根。……乃至……无瞋是无记根。……乃至……无痴是无记根。……乃至……是等为无记根。

二 色缠所应作

五七七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色缠之静虑,以所应作而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现法乐住而离欲……乃至……地遍具足初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七八

云何为无记耶?即修色缠之静虑,以所应作而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现法乐住而寻伺寂静故……乃至……地遍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乃至……初静虑……乃至……第五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三 无色缠所应作

五七九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无色缠之静虑,以所应作而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现法乐住而超越一切色想故,令灭有对想故,不作意种种想,断[虚空无边之]虚空无边处俱行及乐……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八〇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无色缠之静虑,以所应作而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现法乐住而超越一切虚空无边处故,断[识无边之]识无边处想俱行及乐……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等为无记法。

五八一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无色缠之静虑,以所应作而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现法乐住而超越一切色无边处故,断[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想俱行及乐……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五八二

云何为无记法耶?即修无色缠……乃至……超越一切无所有处故,断非想非非想处想俱行及乐……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乃至……是等为无记法。……乃至……无贪是无记根。……乃至……无瞋是无记根。……乃至……无痴为是记根。……乃至……是等为无记法。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四·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唐慧琳
  明高僧传叙·如惺
  卷第四十三·佚名
  卷二十七(曼陀罗译)·佚名
  贤劫经卷第三·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九·佚名
  去欧讲学及经过之一斑·太虚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
  俱舍论记 第二十五卷·普光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五·彦悰
  雪峰真觉禅师语录卷之上·雪峰义存
  三十八、庭前柏树·慧开
  本无品第十四·佚名
  牢固品第六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曹操同许褚领卒子上)(曹操云)官封九锡位三公,玉带金鱼禄万钟。日服鸩酒千条计,夜卧丸枕有谁同?某姓曹,名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也。幼习韬略遁甲之书,曾为行军参谋之职。因某累建奇功,自破吕布之后,加某为大汉左丞相之职。颇奈

  • 卷二十四·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二十四明 梅鼎祚 编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神弦歌】吴声歌曲【二】上声歌【八首古今乐录曰上声歌者此因上声促柱得名或用一调或用无调名如古歌辞所言谓哀思之音不及中和梁武因之改辞无复雅句】晋宋

  • 列传第五十五 崔光·魏收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焉。东清河鄃人也。祖旷,从慕容德南渡河,居青州之时水。慕容氏灭,仕刘义隆为乐陵太守。父灵延,刘骏龙骧将军、长广太守,与刘彧冀州刺史崔道固共拒国军。慕容白曜之平三齐,光年十七,随父徙代。家贫

  • 第八十二回 揽内权辣手逞凶 劝过宫引裾极谏·蔡东藩

      却说孝宗末年,金主雍亦病殂,号为世宗。这金世宗却是一个贤主,即位后,以故妃乌林荅氏死节,终身不立后,已好算作世界上的义夫。至南宋讲和,偃武修文,与民休息,所用人士,多半贤良;性尤俭约,命宫中饰品,毋得用黄金;稍有修筑,即以宫

  • ●卷七·邵廷采

    ○王翊王翌,字元勋,浙江余姚人。为人朴重,年四十,邑无知者。丙戌,浙河师溃,翊见邑中孙熊起义者,皆弗就,意感愤。独行舜江干自语,因私求士。家贫授经,以所得馆穀,量赀分给,人感其义,不为轻侠行。丁亥,经壮士十八人,起于四明之下管,奉鲁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九·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甲申朔○乙酉御史颜鲸言各仓场草料原系泒征大户上纳已而变为召□之法流为回者之毙一官吏索常例二输纳既毕本价不及时领三领价多有力者得之四报□多不实今□既重困不若官自召□以额设主事一员领之其御

  • 卷之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双槐岁钞卷第五·黄瑜

    阅武将台将台在朝阳门近郊。宣德中,阅武于此。乙卯春,英宗初御极,方议开经筵,而中官王振辈乃导上右武。于是诏在廷文武大臣,偕振阅武将台,试骑射而殿最之。振奏以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第一,遂升都指挥佥事。广艺既寻常,性复庸

  • 卷之九十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九十七 传第八十一 扎萨克固山贝子玛什巴图列传 玛什巴图杜尔伯特人姓绰罗斯扎萨克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车凌族弟祖额璘沁巴图尔生蒙克第子二长巴图蒙克其裔别为二扎萨克详

  • 卷十二·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十二 唐 张守节 撰 孝武本纪第十二      史记十二 孝武皇帝者【谥法云克定祸乱曰武】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

  • 卷八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六职官考【十】武职领侍卫府国朝以八旗将士平定海?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所自将爰选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周庐环卫之列统以勲戚大臣视周官虎贲旅

  • 第十九章 19·辜鸿铭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辜讲孔子祖国(鲁国)的首相(孟孙氏,鲁国贵族)有一次任命一位官员(阳肤,曾参的学生)做首席刑事法官,这位官员来找孔子的学生(曾参)听取意见。这位

  • 第八章 10·辜鸿铭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辜讲孔子说:“勇敢的人如果以贫穷为耻,必定会去犯罪;一个道德不高尚的人,如果受到的怨恨太多,也必定会去犯罪。”

  • 卷三·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説卷三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注疏医师众医之长诸医皆在此者如食医和饮食膳羞故设在饮食之间也 杂説或曰医师职固不可废又有兽医等五官皆医事也岂

  • 不可得三际品第二十六·佚名

    於是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无有端绪无有边际亦无有底。色痛想行识亦无有端绪亦无有边际。当知菩萨亦复如是,欲言色是菩萨乎。非也。痛想行识是菩萨耶。非也。须菩提言:世尊,我都卢不见有菩萨。当为何谁说般若波罗蜜。

  • 附錄一   晉譯經文勝解勝利段·欧阳竟无

      於是尊者須菩提白世尊曰.甚奇甚特此寶嚴經饒益發起趣摩訶衍諸族姓子族姓   女。須菩提復問世尊.諸族姓子族女說此寶嚴經者得幾所福。世尊告曰.迦葉若有恆   沙國土滿中七寶供養如恆沙等諸佛如來等正覺及弟子

  • 阿底峡祖师故事·太虚

    ──戴季陶院长述班禅大师所谈──阿底峡祖师为建立西藏佛教之第一大师,宗克巴祖师之菩提道次第,即依据阿底峡菩提道炬论而著作者,班禅大师曰:‘阿底峡祖师由印度入西藏后,周游全藏处处讲说,阅三四十年;所讲说者,惟是皈依三宝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九·佚名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问若可信优婆夷语诸比丘。我见某甲比丘犯四波罗夷。得用是语治比丘不。答得治。问若可信优婆夷语诸比丘。我见某甲比丘身分中作淫。用是语治不。答言。不得。问可信优婆夷语诸比丘。某甲比丘共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