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奚斤传

奚斤是代地人,祖辈一直掌管马匹。父亲名箪,很受昭成皇帝的宠信。当时,国内有匹良马名“马呙马卯”,一天晚上忽然失踪了。后来才知道是南部大人刘库仁盗走的,养在窟室里。箪闻信立即奔驰前去取马。刘库仁因是皇帝外甥自恃受宠,恼羞成怒便在中途击箪,箪揪落了他的头发,打伤他的一只乳房。所以,当苻坚派遣刘库仁和卫辰分别统率大军时,箪很害怕,就投奔了卫辰。等道武帝灭卫辰后,箪已是晚回朝廷了,所以他的名位排在其他旧臣之后。

  奚斤为人机智善辩很有见识。登国初年,跟长孙肥等一起统率禁兵。后来又被任命为侍郎,成为皇帝的左右亲信,并跟随到参合征讨慕容宝。皇始初年,被任命为越骑校尉,掌管皇宫的宿卫禁旅。皇帝车驾回京城后,博陵、渤海、章武等郡群盗四起,奚斤和略阳公元遵等领兵一一讨平。后又跟皇帝出征,击破高车诸部。接着又破厍狄、宥连部,把其余各部落的人迁移到塞南。又进击侯莫陈部,直打到大峨谷,在那里设置了防守部队后才回兵。于是升为都水使者,派出当晋兵将军、幽州刺史,封爵为山阳侯。

  明元帝即位后,被任命为郑兵将军。皇帝下诏说奚斤一家世代忠孝,追赠他的父亲箪为长宁子。明元帝巡幸云中时,奚斤留守京城。昌黎王慕容伯儿谋反,奚斤用计把他召到天安殿的东庑下杀掉。明元帝下旨让奚斤和南平公长孙嵩等都坐镇朝堂,判决囚徒。明元皇帝去东郊大阅兵。讲习武艺,由奚斤兼左丞相职,在石会山进行大围猎。当皇帝西巡时,诏令奚斤为先锋,到鹿那山征讨越勒部,大败越勒部人。皇帝又传诏让奚斤和长孙嵩等八人在止车门右侧办公,听理国家各种重要事务。同时,任命他为天部大人,晋为公爵。让奚斤出入时,乘坐轻车,前面有仪仗队开道。

  太武帝以皇太子的身份临朝听政时,以奚斤为左辅政大臣。宋废帝义符继位时,其国内混乱。太武帝派遣奚斤攻打河南一带,并交给他节杖,任命他为都督前锋诸军事、司空、晋兵大将军兼扬州刺史,率领吴兵将军公孙表等南征。他采用公孙表的计谋攻打滑台,可是未能攻下,便请求朝廷增派援兵。皇帝对奚斤没有先占领地盘而去进攻滑台的作法十分恼怒,便严厉斥责了他。于是,太武帝亲自领兵南征,来到中山。奚斤立即从滑台赶往洛阳,并长驱直到武牢关,终于平定了兖州和豫州诸郡。接着又回兵围困武牢关。攻破武牢关后,奚斤在这里设置了守关的官员。从北魏初年以来,大将领兵出征,只有长孙嵩抵御宋武帝和奚斤征伐河南时,朝廷特别赐给了计时的漏刻和十二牙旗。

  太武帝即位后,奚斤晋爵为宜城王,仍当司空。太武帝攻打赫连昌时,派奚斤率领义兵将军封礼等人袭击蒲坂。奚斤接着又西出占领了长安,秦、雍一带的氐羌族人都来归顺。奚斤和赫连定两军相持不下,奚斤多次打败赫连定。赫连定听到赫连昌兵败的消息后,退往上圭阝,奚斤一直追击到雍地,没能追上才领兵退回。太武帝传旨让奚斤班师回朝,而奚斤却请求乘敌军兵败势危时一举扫平。于是,他又领兵进入安定。赫连昌被迫退保平凉,奚斤于是屯兵于安定,由于军粮断绝而且战马伤亡过多,奚斤便在安定筑深壕和高墙坚守。这时,监军侍御史安颉攻打赫连昌,并抓住了他。赫连昌的部众便拥立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为主帅,坚守平凉。奚斤觉得自己身为元帅但抓赫连昌的功劳却不在自己,深感耻辱。于是,便舍弃了辎重,前往平凉追击赫连定。赫连定率领众将出阵对敌,这时,正好奚斤军中有个小将因犯罪而出逃,投奔贼兵,并将奚斤军情如实告诉了赫连定。赫连定知道奚斤军中断粮,便不正面作战,而是在奚斤前后不停地骚扰拦击,奚斤的部众很快溃败,奚斤和部将娥清、刘拔一起被赫连定俘虏了。后来太武帝攻下平凉,奚斤等人才得以回朝。他被免官并充当宰夫,让他背着酒和食品跟从皇帝车驾回到东都。以此来羞辱他。不久,又封他为安东将军,降为公爵。

  太延初年,任卫尉,改封为恒农王。后来又任万骑大将军。太武帝提议讨伐凉州时,奚斤等三十多人一起商议认为不宜行动,可是太武帝不肯听从。凉州平定时,奚斤因立战功而得到了赏赐的僮隶户七十家。又考虑到奚斤年纪大了,皇帝赐给他安车,让他主持判决各种诉讼案件,同时访察朝政得失,提供处置意见。

  奚斤灵敏善辩,博闻多识,善于言谈,议论起先朝的各种事情,虽然未必完全正确,却往往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听到的人对此十分赞叹称誉。每当议论朝廷的大政时,意见时常被采纳应用,朝廷上下都十分赞许。太平真君九年(448)逝世,享年八十九岁。太武皇帝亲临吊唁,悲痛万分,谥号“昭王”。奚斤有几十位妻妾,二十多个儿子。

  长子他观承袭了奚斤的爵位。太武皇帝说“:奚斤西征失败,国家自有正常的刑罚。因为奚斤是先朝的辅政大臣,所以又恢复了他的爵位和俸禄,期望他像当年的孟明视一样继续为国建功。如今奚斤已终享天年,君臣的名分也就保全了。”于是将他观降为公爵。他观的封国一直传到孙子绪,由于绪没有儿子,朝廷收回了封地。太和年间,孝文帝追记前朝的功臣,让奚斤配祭于帝庙之中。宣武帝继封绝禄的世家子弟时,封了绪的弟弟的儿子监来继承奚斤的爵位。

猜你喜欢
  卷六·本纪第六·脱脱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六·杨仲良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三·徐乾学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发了一笔大财·恽逸群
  二百九十六 内务府奏将应予宽免欠项人员缮单请旨摺·佚名
  第六卷 常熟昭文 吴江 震泽·缪荃孙
  一二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彭元珫经吏部议处降级调用片·佚名
  ●续吴先贤赞卷之五·刘凤
  昭明太子萧统传·李延寿
  移剌蒲阿传·脱脱
  速不台传·宋濂
  汉纪—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卑叔文·唐圭璋

      据词中“复恢舆地”云云,叔文盖南宋人。“卑”原作“”。永乐大典卷二千八百零六卑字韵(见中华书局影印本第三十五册),“卑”即作“”。今从。以大典、诗渊成书年代相近之故。   喜迁莺   寿邵太尉   春回天际,

  • 第十八出 重晤·周履靖

    【逍遥乐】〔旦上〕残暑日炎炎。一雨凉风盈枕簟。浑如千里故人旋。〔小旦上〕莎蛩喞喞。络纬嘶嘶。梧叶翩翩。〔旦〕红藕香残玉簟秋。〔小旦〕眼穿肠断为牵牛。〔旦〕常疑好事成虚事。〔小旦〕两点春山满镜愁。〔旦

  • 楔子·关汉卿

    (外扮孛老,周正旦引冲末扮王大、王二,丑扮王三上,诗云)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老汉姓王,是这开封府中牟县人氏。嫡亲的五口儿家属。这是我的婆婆。生下三个孩儿,都不肯做农庄生活,只是

  • 列传第五十八 孝友 李密 盛彦 夏方 王裒 许孜 庾衮 孙晷 颜含 刘殷 王延 王谈桑虞 何琦 吴逵·房玄龄

    大矣哉,孝之为德也!分浑元而立体,道贯三灵;资品汇以顺名,功苞万象。用之于国,动天地而降休征;行之于家,感鬼神而昭景福。若乃博施备物,尊仁安义,柔色承颜,怡怡尽乐,击鲜就养,亹癖忘劬,集包思艺黍之勤,循陔有采兰之咏,事亲之道也。属属

  •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洪武二十一年夏四月乙巳朔享太庙○命故东筦伯何真子荣袭父爵诰曰当元之季海内兵争群雄割据不可胜数其间能识时务而番去就者几人哉尔何荣父东筦伯何真昔能辑众保有岭南俟朕平定之秋不劳师旅即纳其土地而全其民人可谓深

  • 卷之三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五百七十七·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八月。庚申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子皆如之。起居注○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胡湘林等、张鸣岐电悉。核与昨日电奏两歧。着胡湘林确切查明。防城失守。究

  • 九十 江宁织造曹寅奏办理五关铜斤八年限满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窃臣系家奴,自幼荷蒙圣恩豢养,涓埃莫报。缘于康熙四十年启奏,情愿承办各关铜斤,为皇上节省,以效犬马之力。蒙圣恩赏办龙江、淮安、临清、赣关、南新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二下·袁枢

    宋 袁枢 撰西晋之乱【二】永兴元年春正月长沙厉王乂屡与大将军颖战破之前后斩获六七万人而乂未尝亏奉上之礼城中粮食日窘而士卒无离心张方以为洛阳未可克欲还长安而东海王越虑事不济癸亥潜与殿中诸将夜收乂送别省甲

  • 目录·佚名

    卷之一官吏门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真西山)谕州县官僚(真西山)劝谕事件于后(真西山)监司案牍不当言取索(蔡久轩)州官申状不谨朱佥判赴滁州乞牒官交割奖拂立曹公先生祠(蔡久轩)奖子兼佥旌赏监税不受贿赂儆饬官司预借不为理

  • 舆服四·徐松

    天子服【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九日,太常礼院言:「准敕追尊四庙,皇帝御崇元殿、命使行册礼衮龙服,五月一日御殿受朝通天冠、绛纱袍。伏请下内中尚司与少府监计会修制。」诏可。 十九日,太常礼院言:「准少府监(准少府监)

  • 南史识小录卷六·沈名荪

    钦定四库全书南史识小録卷六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齐宗室诸王列传外朗内润【衡阳王道度齐高帝长兄也与高帝俱受学於雷次宗宣帝问次宗二子学业次宗答曰其兄丨丨其弟丨丨皆良璞也】五色?【萧钧年五岁所生

  • 论语集解义疏卷二·皇侃

    魏 何晏 集解梁 皇侃 义疏论语八佾第三疏【八佾者奏乐人数行列之名也此篇明季氏是诸侯之臣而僭行天子之乐也所以次前者言政之所裁裁于斯滥故八佾次为政也又一通云政既由学学而为政则如北辰若不学而为政则如季氏之

  • 春秋纂言总例原序·吴澄

    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昔唐啖助趙匡集春秋傳門人陸淳又類聚事辭成纂例十卷今澄既采摭諸家之言各麗于經乃分所異合所同倣纂例為總例七篇初一天道次二人紀次三嘉禮次四賓禮次五軍禮次六凶禮次七吉禮例之綱七例之目八十有八凡

  • 序·傅逊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序古史之存寡矣唯左氏释经以着传故鲁二百五十五年之史独完而诸国事亦往往可以概见虽当世衰季簒弑攻夺烝姣之丑不絶于篇而其间英臣伟士名言懿行犹足为世规准至战陈射御燕享辞命卜筮皆非后世之

  • 周书·无逸·佚名

    周公作《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

  • 秋涧集·王恽

    诗文别集。元王恽著。其长子王公孺辑编。一百卷。全称《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首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车玺序、王恽小像。全书前七十七卷皆为各体诗、文,包括颂赋一卷、乐府(词、曲)四卷。后二十三卷中,包括《承华事

  • 雍正四川通志·黄廷桂

    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时值清军入新疆平阿睦尔撤纳及大小和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