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太子萧统传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小名维摩,是武帝的长子。齐中兴元年(501)九月生于襄陽。武帝年近四十,始得嫡子;当时有徐元瑜归降;又有荆州使者来,报称萧颖胄暴死。于是人们称此三件事为“三庆”。不久平定建邺,有识之士认为这是天命所归。
天监元年(502)十一月,立为皇太子。当时年幼,仍旧和母亲居住在宫内,武帝给他封了东宫的属官,这些官员便到他所居住的永福宫去侍奉。天监五年(506)六月十七,离开母亲出居东宫。
太子生性聪明通达,三岁受业读《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都能通畅地诵读。性情仁爱孝顺,自出居东宫,经常思恋母亲而闷闷不乐。武帝知道了,便叫他五天去朝见他母亲一次,于是他便往往留住在永福宫,有时三五日后才回东宫。八年(509)九月,他在寿安殿讲《孝经》,已通晓其大义。讲完后,亲自到国学去设祭品祭祀先师孔子。
十二岁时,在宫内看到司法官员准备判案。问左右说:“这穿黑衣服的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是司法部门的官员。”萧统把他们的案卷要来看,说:“这些我都能念下来,我能判决吗?”当事官员看他年幼,哄他说:“可以。”这些案子都是要判徒刑以上的重罪,萧统都批为杖五十。当事官员拿着这判下的案卷,不知该怎么办,报告给武帝,武帝笑着让照此办理。从此屡次让他旁听审案,每逢有意宽大处理的,就让太子来判决。建康县判决拐卖人口的罪犯,案子重新审理时,太子在场,县令因为太子仁爱,故只轻判杖四十下。并对犯人说:“你如果被判罪,全家老小都要被杀,现在即使不以该判的罪判你,难道就可以这样轻罚一下就算了!可交付官府判刑十年。”
十四年(515)正月初一早上,武帝亲临太极殿,给太子行加冕礼。按照旧制,太子应戴远游冠,系饰有金蝉翠纟委的冠缨,这次诏命加上饰有山形的金冠。太子身姿容貌漂亮,举止得体,读书能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每当出游宴会或饯别亲友时,赋诗可达数十韵,有时用险韵,都能略思便成,而不用改换字句。武帝大力弘扬佛教,亲自讲说佛经。太子也素来信佛,遍观佛经。在宫内特别设立慧义殿,专门作为讲佛法的集会场所。招引名僧,太子自己讲解二谛、法身义,都有新创意。普通元年(520)四月,慧义殿降下甘露,大家都认为这是太子至高的德性感化了上天。当时风俗喜欢奢侈,太子想以自己为表率影响别人,使用之物都很简朴,身穿旧衣,吃饭不用两样肉食。
普通七年(526)十一月,生母丁斌嫔生病,太子回永福宫,从早到晚侍奉母亲,睡觉没有脱过衣服。母亲死时,他徒步跟从母亲丧仪回宫,直到入殓,没进过一口汤水,每当痛哭时都昏厥过去。武帝派中书舍人顾协向他传达武帝的话说:“居丧不能哀痛过度危及生命,这是圣人的规定,无力胜任丧事就等于不孝。有我在,哪能这样毁伤自己的身体!跋快勉强喝点儿稀粥。”太子奉了御旨,才算进食数口,从此直到下葬,每天只喝麦粥一升。武帝又训导他说:“听说你吃的过少,越来越瘦。我近来没有别的病,只因为你这样,心口儿也堵得慌成了病。所以你应该勉强自己多吃点儿,别让我老替你担心。”虽然屡次有皇命劝说逼迫,萧统在整个办丧事期间每天吃的不超过一溢,没吃过蔬菜水果。他平常身体粗壮,腰带很长,这时竟削减大半。每次入朝,上上下下看到的人没有不下泪的。
太子自从行冠礼以后,武帝便让他观察处理国家事务,于是面前挤满了奏事的内外百官。太子通晓政务,每当有说错的或是花言巧语说假话,都能马上分辨剖析,指出其正误。令其慢慢改过,而未曾向武帝举报过一人。审理案件,许多人都得到赦免或从宽,天下都称颂太子仁德。性情宽厚仁爱能容人,喜怒不露在脸上。招纳有才学的人,对他们始终赏识爱重。常常自己研讨经典,或与学者们商讨古今学问,并且还著成文章,已成为经常之事。当时东宫有藏书近三万卷,名士才子济济一堂,文章学术的盛况,是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
太子生性喜爱山水,在玄圃园内穿渠筑山,又建立亭台馆阁,和官员中有名望的人士在其中畅游。一次在后园池中划船,番禺侯萧轨强调说里边应该有歌女演奏。太子不正面回答,而是吟诵了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萧轨惭愧而不再提此事。太子出居东宫二十余年,不蓄养歌妓。他死前不久,武帝赐他一班宫庭女乐,他也不甚喜爱。
普通年间,大军北侵魏国,京城米价因此上涨。太子便命令给他减衣缩食。每到雨雪不住的天气,就派心腹左右巡视街巷,看到贫困人家和流浪在道路上的,便私下用米赈济,每人十石。又拿出宫中的布帛,每年缝制衣裤,各三千件,冬天用来施舍给无衣的人,而不让知道是他做的事。如果有人死了无棺收殓,就施舍棺木。每听到远近百姓遭受赋税劳役之苦,总会变得面色沉重。常因为户籍与实际不符,民间负担过重而不安,吴兴郡屡次因受水灾歉收,有人上奏朝廷说应挖掘河道泄洪入浙江。中大通二年(530)春天,皇帝派前交州刺史王弈持符节征发吴、吴兴、信义三郡民丁去服役。太子上疏说:“听说现在派王弈等上东三郡民丁开挖河道,往震泽泄洪,这样吴郡一处就不会再有水灾,可以一劳永逸,以后一定能获利。但有些事情没有露苗头时是难以发现的,我有一点儿不成熟的看法:听说吴兴屡年歉收,人民多外出逃荒,吴郡十城,也不是全都保收,只有信义郡去年秋天收成还好,也不是能经常多加役使的。眼下东部粮价腾贵,劫盗经常出现,当地官员,都不上报。如今前方出征的人还没回来,强壮劳力稀少,此次工程虽然不大,我怕也难以完成。差吏一敲门,就成为危害民众的虎狼。再者出丁役之处,远近不一,等到集合起来,就耽误了蚕事与农耕。去年被称为丰年,官府与民间的粮食尚且都还不足,如果再加上现今生活无着,恐怕就会产生更大弊端。况且那些不法之徒都在窥探虚实,如果良民都去服役,那么盗贼就会更多起来。这样吴兴还未受益,内地已先蒙受其害。不知是否可以先放一放这项工程,等到以后富足了再说?”武帝开恩下诏照他的意见办理。
太子孝心诚笃,每当入朝,不到五更守在皇城边等开宫门。东宫虽在皇宫深处,他的一起一坐,总是面向西南父皇坐朝之处。如夜里接到召见的圣旨,就整夜端坐等到天亮。
中大通三年(531)三月,在后宫池塘游玩,乘坐画舫采莲,宫女划船不慎,使太子落水,救起后已经伤了股骨,怕武帝知道了担忧,太子严令不许声张,只以偶然患病上报。武帝派人来探问,他总是硬撑着亲自动笔回奏病情。等到病情渐重,左右要报告皇上,他还不让,说:“为什么要让圣上知道我已病得这么重呢?”说着就难过地呜咽起来。四月初六,突然病危,宫内赶紧启奏武帝,武帝赶到时已经死去,时年三十一岁。武帝在他身边痛哭不止,下诏用帝王的衣冠入殓,谥为昭明。五月二十一,葬在安宁陵。下诏令司徒左长史王筠撰写哀悼文。朝野上下都为太子的死感到震惊,京城中男女老幼都跑到宫门外致哀,哭声满路,四方庶民及边疆各族民众,听到丧讯都很悲痛。
太子性情仁慈宽厚,曾在宫内见到手执荆棍的人,问他们,回答说是用它清道赶人。太子怕荆棍打人太疼,使他们换成小板子。他屡次在饭菜中发现苍蝇小虫一类,都悄悄拨到盘子边上,怕厨人因此获罪,不让人知道。又见后门外有小孩玩赌钱游戏,政府有禁赌法令,士族聚赌的流放,百姓聚赌的判徒刑。太子说:“用自己的钱赌着玩,又不侵犯公物,这样的刑法太重。”下令重新注明这个律条,改为百姓徒刑三年以内,士族免官。法令规定应处死的一律减为无期徒刑,自此以下都减刑一半。
太子共著有文集二十卷,又集古今典章诰命文章,为它们写《正序》十卷,选五言诗的精华为《英华集》二十卷,《文选》三十卷。
猜你喜欢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范晔 卷八·吴兢 東觀漢記卷二·多人 卷十五·金履祥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十八·纪昀 卷第二·习凿齿 卷二十二·傅恒 梁彦光传·魏徵 梁纪二十 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辛未、551)·司马光 卷二十九下·雍正 卷四十七·赵汝愚 杂例·佚名 卷五十六经费·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