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有功传

徐有功,是国子博士徐义远的孙子。他以明经科中举,调任蒲州司法参军,袭受封爵为东莞男。他为政宽厚仁慈,吏人都感受到他的恩德,便互相约定:“如犯了徐司法杖刑的,大家都要斥责惩罚这种人。”由此,人争着为他效命。他任司法参军,从开始到结尾,没有杀一人。载初元年(690),连任司刑丞。当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责力、王弘义等陷害无辜,很多人受到了极刑。公卿也因此震惊恐惧,没有谁敢讲真话。徐有功却能一人坚持公平宽恕的原则,凡是奉诏被抓到大理寺审讯的,徐有功都秉公决断而去掉不实的罪名,前前后后,挽救了数百家人的性命。他经常在殿上论奏案件的是非曲直,武则天厉色责问他,左右的臣子无不胆颤心惊,惟独徐有功神态自然,争论得更加带劲。不久,他调任秋官员外郎,又转调郎中。

不久,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酷吏构罪陷害,按罪名当处死刑。武则天对公卿说“: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各位公卿为知古等求情,我赐他们第二次生命,各自都授予官职,等他们明白而为朝廷效力。”来俊臣、张知默等又不听从,请求以大法加罪,武则天不同意,来俊臣就单对裴行本,复查他以前的罪证,上奏道:“行本私下干着叛逆勾当,告张知謇与庐陵王谋反一事不实,罪当处斩。”徐有功反驳来俊臣上奏道“:俊臣违背明主的再生之赐,损害了圣人的恩信之道。作为臣子虽然应当嫉恶,但是事奉君主一定要顺应君主的美好愿望。”行本因徐有功的力辩而免死。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他的弟弟李榆次做长沙县令,被唐奉一所构罪诬陷,徐有功又坚持为他争辩,未能起作用,反而被秋官侍郎周兴向武则天参奏“:臣听说两汉的法律,附下瞒上的腰斩,当面骗君的人也斩。《礼》经上明文规定:断章取义破坏歪曲法律的人杀。徐有功故意为反叛者开脱罪名,按罪行徐有功应当不能赦免,请圣上按其罪判刑。”武则天虽然没有同意拘捕问罪,但是终究因此事而免官。过了一段时间,又起用徐有功为左台侍御史,武则天特别褒扬而特殊相待。当时远近之人听到徐有功又授职,皆欣然相贺。

徐有功曾经上疏论冢宰、刑部及朝三司执法官的过失,其大意是:“陛下即位以来,中央地方的官员都已稳定,但天下用人才渐多,而掌握选拔人才的部门取舍不平等,选派任职失次,要求他们公平无私,他们却言行不一,遂使怨声载道,指责盈朝,但他们习以为常,一点畏惧惭愧的感觉都没有,又加之前朝经常不按法行事,审讯定案,刑狱至严,陛下革新旧制以来,积年旧习,余风未绝,用法还是过于严酷失当。现在审讯官员行酷法,妄加断案,臣去检查,按罪而论,发现有的是冤案,请依法处理,夺禄贬官,来使其有愧于自己的德行。但三司受理,不迅速定夺,致使案件拥塞,有理不能申诉的人,也盼望速裁决,进行处理。臣过去在法司任职,蒙圣上提拔任用,臣无以报答圣上,只愿以公正执法来酬圣上的知遇之恩。决不做放纵不顾是非,妄自随人的人,也决不做回避强暴凌人的人,一定狠狠打击枉法的奸妄之人,这是臣的本分,如蒙陛下准允降旨施行,要不了多久,就可以除残革弊,刑法就可以放着不用,如能这样,天下百姓就太幸福了。”

后,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被仆奴诬告,说她夜起小解祈福。武则天命令给事中薛季昶审讯,薛罗织罪状,陷庞氏死罪。当时只有徐有功知庞氏无罪,为之申辩。而薛季昶等反陷徐有功为庞同党援救叛逆,并上奏将徐有功法办,法司判决徐当死刑。徐有功正在处理政事,令史流着泪把判决告诉他。徐有功道:“难道我独死,而那些人长不死吗?”乃慢慢地站起来归家。武则天看了处决徐有功的奏章,召徐有功问道:“卿对于断案,重罪轻罚的人为什么多?”徐有功答道:“重罪轻罚是臣下的小过;好生,是圣上的大德。愿陛下弘扬好生的大德,则天下幸甚。”武则天默然,后来庞氏减刑免死,流放到岭表,徐有功除名为庶人。不久,徐有功又被起用为左司郎中,又升迁予刑少卿。徐有功对他的亲友说“:今身为司法之官,人命所悬,一定不能一味顺从,不实事求是,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前前后后做狱官,因为谏奏冤枉受刑的事,而三次断死刑,但他执志不渝,酷吏因此势稍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代执法公正的于定国、张释之。有的说:“若狱官都是这样,用不上刑法的日子怎么会远呢?”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徐有功调任司仆少卿。长安三年(702)卒,享年六十二岁,赠予刑卿。

唐中宗即位,表彰徐有功执法敬慎,虽死不移,无屈挠之心,有出死之议。赠徐有功大理卿、越州刺史,并派使者前往吊祭,赐物百段授一子官。窦孝谌之子窦希蠨等请求以自身的官爵让给徐有功之子徐忄仑,来报旧恩。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五·李心传
  东都事略卷三十八·王称
  卷十五 营阳王·王夫之
  卷二 文帝·王夫之
  第六十三回 海西公遭诬被废 昆仑婢产子承基·蔡东藩
  ●卷二十八。杂记二·梁章钜
  卷十五·沈德符
  卷十一【五则】·岳珂
  卷四·胡一桂
  胡村月令:戏文时·胡兰成
  第七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梁启超
  卢柔传·令狐德棻
  李仁矩传·欧阳修
  ●雪交亭正气录卷四·高宇泰
  卷九·陈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65 ·佚名

    欧阳修 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 太华之松千岁青,尝闻其下多茯苓。 地灵山秀草木异,往往变化为人形。 神仙不欲世人采,覆以云气常冥冥。 台郎何年得真诀,服饵既久毛骨清。 汝阳昔见今十载,丹颜益少方

  • 皇明诗选卷之九·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五言律诗三五言排律五言律诗三王世贞谢榛徐中行吴国伦宗臣梁有誉刘凤张家胤沈炼高岱张九一栗应宏卢柟徐渭张问仁余有丁黎民表欧大任胡应

  • 卷一·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一嘉善曹庭栋编庆湖集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恵王后之族孙气宇雄爽面鐡色喜谭当世事可否不稍假借愽学彊记工语言尤善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为新奇自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隠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元祐

  • 秋月·徐志摩

    一样是月色, 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 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 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 云堆里升起—— 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 它展开在道路上, 它飘闪在水面上, 它沉浸在 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水底; 它睥睨在古城

  • 王隱晉書卷十·汤球

      方技傳  陳訓   甘卓為揚威將軍、歷陽內使。陳訓私語人曰。甘公頭低視仰。目中有赤脈。當厄于兵。勿與將可也。果為王敦所害。御覽三百六十六。   戴洋   戴洋病亡。天神使為酒藏吏。授符持幡麾。將上蓬

  • 宋史全文卷十六上·佚名

    宋高宗一丁未建炎元年。即靖康二年。上,道君皇帝之第九子也,母曰贤妃韦氏。以大观元年五月乙巳夜生于宫中,红光照室。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进封康王。上博涉经史,道君问以古事及应诏制述,率常称旨。尝侍道君习射于郓王府,上

  • 第十卷 仕绩 一·缪荃孙

    江 宁 府 一 汉抗 徐抗徐,字伯徐,丹杨人。以胆智称。初试守宣城长,悉移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置于县下,由是境内无复盗贼。后为中郎将宗资别部司马,击太山贼公孙举等,破平之。迁太山都尉,寇盗望风奔亡。及迁长沙太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纪昀

    逆臣传辽○辽 耶律希达【德勒台】 耶律华格萧翰耶律瑠格【璸都】 耶律察克耶律德哷耶律朗耶 律隆科耶律哈里耶律迪里 萧孝先 耶律重元【尼噜固】萧格 萧呼图克萧德勒岱库 德 耶律撒喇苏 奚和勒博萧塔拉耶律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纪昀

    列传宋 【三十四】○宋三十四鞫咏刘随曹修古郭劝【源明】段少连 彭乘嵇颖梅挚司马池【旦 里朴】李及燕肃【度】 蒋堂刘夔马亮陈希亮鞫咏刘随曹修古郭劝 【郭源明】段少连彭乘嵇颖梅挚司马池李及燕肃蒋堂刘夔马亮

  • 萧思话传·李延寿

    萧思话,南兰陵人,是宋朝孝懿皇后弟弟的儿子。父亲萧源之字君流,历任徐、兖二州刺史。永初元年(420)去世,赠为前将军。萧思话约十岁时,不懂书籍,好骑在屋梁上,打细腰鼓,侵害邻居,邻人无不怨恨。从此自我克制,几年之中便有了美好

  •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佚名

    一八八五年六月九日,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天津。大清国大皇帝、大法民主国大伯理玺天德,前因两国同时有事于越南,渐致龃龉,今彼此愿为了结,并欲修明两国交好通商之旧谊,订立新约,期于两国均有利益,即以光绪十年四月十七日在

  • 目录五·允禄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目録五卷十卤簿一皇帝大驾卤簿玉辇【一】导葢【一】拂尘【一】提鑪【二】香合【二】盥盆【一】唾壶【一】水瓶【二】马杌【一】交椅【一】仪刀【三十】鞬【三十】豹尾枪【三十】殳【四】防

  • 卷十八·孙奇逢

    万章章句上舜往于田章大舜一生心事孟子以怨慕二字括之怨慕二字不宜分析看慕即含蓄在怨内如穷人无所归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是孟子设论以推极其心摹写徘徊自问负罪引慝一段笃挚情况正所谓怨慕也怨非正情之发然怨而

  •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二·佚名

    元魏昭玄统沙门释昙曜译  护世四王典领四方。提头赖吒领乾闼婆众。有九十一子皆名曰帝。姿貌端正有大威力。眷属辅相应护此咒。毗留博叉领究槃茶众。九十一子皆名曰帝。姿貌端正亦有威力。眷属辅相应护斯咒。毗留勒

  • 原要论·佚名

    自来医之一道,内症凭脉象,外症凭形状。外症惟痘 最关紧要,痘症见于古人坊本者甚多,而于治 则尚略。迩来痘 ,迥非昔比,调治非时,变为棘手。吾郡袁氏沈氏虞氏,有治抄本,其论症辨状,甚为了然。对症用药,亦极详慎,爰纠同志,登诸梨枣,以

  •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赵道一

    简称《仙鉴》,中国道教神仙故事及人物传记。元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收入《正统道藏》。民国间上海广仓学窘有铅印单行本。作者自称有感于儒家有《资治通鉴》、佛家有《释氏通鉴》,“唯吾道家独缺斯文”。因

  •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佚名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简称《四极明科》。早期上清派经典,约成书于东晋南朝。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已引用此书。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此书以太上道君授太真玉帝,内言授受、诵持及佩服道教上清派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之第四十二会。弥勒菩萨所问会之别出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