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列传第十三

徐宏基(从子仁爵) 李升(族人锡祚、锡贡) 邓文昌常延龄(常元亮、汤南金) 刘永锡 刘文照 沐天波

徐宏基(从子仁爵)李升(族人锡祚、锡贡)邓文昌

常延龄(常元亮、汤南金)刘永锡刘文照沐天波

徐宏基字绍公,中山武宁王达之后;世居大功坊里。崇祯时,袭爵魏国公,守备南京。甲申(一六四四)夏四月,率诸大臣迎福王于江浦。五月庚寅(初三日)王监国,奉宝以进。寻奉使祭告孝陵,晋左柱国。与马、阮忤,决志乞休;以子允爵嗣职。

明年南都亡,允爵出降。宏基率幼子文爵及家人避之吴江进士袁世奇家;郡绅多从之,劝作匡复计。宏基即树帜募练乡勇,得千数人;按户出资助饷。有陆醇儒者,雄于财;其弟某,偕客过庄舍。宏基邀致之,踞坐相见;抑之跪,勒之书饷。某坚弗承,乃絷诸暗陬困苦之。客脱归,以告醇儒。时总兵黄蜚溃降,部下田胜嘉收合散亡,出入泖、湖间,专事剽敓;醇儒具厚币乞援,复得亡命三百人,乘夜发难。登世奇屋,劫其弟出;乃集众进攻,袁、徐两姓家属及避兵诸绅长幼悉被戮而沈尸于湖。宏基挺矛夺门出,投分湖叶氏。叶惧祸,缚而致诸陆;陆趣军士丛枪击毙之。子文爵,年十五;被围,登屋顶发三矢殪三人。被执,亦丛箭死。永历帝闻宏基之倡义被害也,闵之;赐谥「壮武」。

从子仁爵,初从鲁藩于台州监国;后以功,封定南伯。江上师溃,扈从入海。甲午(一六五四),偕张名振攻崇明;战败,没于海。

李升字东君,岐阳武靖王文忠十七世孙。短小精悍,耽吟咏、善骑射。崇祯甲申(一六四四),年才十有四;袭官都督同知。

史可法檄召诸镇兵北上勤王,升请以五百人为前锋;可法壮其言,然以童子也,姑置之。翌日,大阅京营,升弯劲弩,一发九矢皆破的;可法大喜。师未济而凶问至,遂已。南都立,诚意伯刘孔昭与马、阮济奸害正,升愤甚。遇孔昭于涂,戟手毒骂;孔昭大恨,劾罢之。可法招往扬州参军事,升积劳得呕血疾,归。

明年南都亡,走天台山削发为僧。丙戌(一六四六)浙东不守,鲁监国航海;作诗伤之云:『陡闻绛帻离淝水,旋见青衣出洛阳』!又『天下犹悬唐日月,海中莫恃汉金汤』!遂痛哭发狂死。

其族人锡祚与弟锡贡,以勇闻。庚寅(一六五○),偕谒舟山;命佐荡湖伯阮进守螺头门。辛卯(一六五一)秋,大兵三路下舟山,进败于横水洋;锡祚趋救被创,同投水死。城破,锡贡勒兵巷战;被执至四明,见杀。

邓文昌字汝言,宁河武顺王愈之后、魏国公徐宏基之女夫也。弘光时,任后军都督。左兵东下,马士英尽撤防河诸军以御,文昌诣朝门力争之,反复陈说利害。士英语塞,厉声曰:『公勋臣,无预国家大事』!文昌叹息出,遂弃官隐于伞山之天开岩。

既闻隆武帝立,航海赴阙;袭封定远侯,加中府。屡疏请上出关为恢复计,上优旨答之。比幸建宁,命与大学士曾樱留守福京。大兵至,樱避之海。文昌慷慨誓义,妻徐氏先仰药死,文昌扼吭以卒;年仅一十九。闽人哀之,合葬于城北芙容岭下(徐氏见「列女」传)。

常延龄字乔石,开平王遇春之十二世孙也;袭封怀远侯,官锦衣指挥。

崇祯中,疏陈时政,凡十二上;帝嘉纳之。熊、姜狱起,抗章请释二臣罪;又致书周延儒,以文彦博救唐介故事相激劝:朝论韪之。南都之起阮大铖也,与廷臣交章劾之不报,遂挂冠去。

南都亡,与妻氏徐魏国公女偕隐金陵,种菜为生。殁无以殓,友人醵金葬之雨花台侧。

又有常元亮者,亦开平王孙;与东瓯王温和十三世孙南金为诗友。南金于崇祯时官锦衣卫指挥;南都马、阮乱政,乞放归。闻永历帝入缅甸,断粒卒。南金既卒之明年,元亮诀妻子、告坟墓,将航海说朱成功大举;之澉浦、之乍浦、之舟山,觅渡不得,遂发愤蹈海死。

刘永锡,诚意伯孔昭子;世所称郁离公子也。南都亡,孔昭以所部操江兵斩关奔太平,寻入海。癸巳、甲午(一六五三~五四),张名振再以舟师入长江,掠瓜洲、抵仪征,登金山望祭孝陵;孔昭偕永锡以其军会。

丙申(一六五六)八月,王师复攻舟山;永锡随英义伯阮骏御之横水洋、金塘间。风发舟胶,投水死。论者谓其能干蛊云(孔昭自有传)。

刘文照号雪舫,新乐侯文炳之弟;时称为新乐小侯者也。甲申(一六四四)之变,文照年十五;方侍母杜氏饭,家人报城陷,文照碗脱地。遽起,从母登楼就缢;缳堕不死,文炳牵其手曰:『汝幼可无死,留延刘氏祀也』!遂逃回海州故里。

已复流寓高邮,辟畦种菜。与一二遗老为觞咏;尝有句云:『去住向谁商出处,飘零到我负平生』!闻者伤之。

沐天波字星海,昭靖王英之十二世孙。崇祯初袭爵,镇滇、黔。岁贡方物,纾诚无间;帝手诏褎美。家饶于资,游士多出其门。

乙酉(一六四五)秋八月,元谋土司吾必奎反,连陷武定、禄丰、楚雄诸郡县;天波檄调官军及各土司会剿。冬十月,宁州土官禄永命、石屏土人副将龙在田偕官兵击必奎,擒之。时阿迷土司沙定洲亦以奉调领兵至;必奎诛,而定洲未即归。艳天波之富,结群不逞之徒于十二月朔日入城突起焚劫。禄永命部将周鼎止留防在城中,止天波勿逃,留讨贼。天波疑其与谋,杀之;而自水窦逸走楚雄。弟都司天泽巷战死;母陈氏、妻焦氏走城北普吉村之金井里,举火自焚死。定洲引兵追天波于楚雄,金沧副使杨畏知教天波走永昌;定洲再攻楚雄不克,乃东陷迤东诸郡。

是时,献贼死,其党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以残卒由遵义入黔。龙在田遣使告急,可望因诈称黔国焦夫人弟引兵复雠;云南苦沙乱久,延颈望之,而不知其伪也。丁亥(一六四七)三月,定洲大败于革泥关,遁归阿迷;可望亦受杨畏知之约入楚雄,具书迎天波归省。天波未之信,遣其子显忠至营曰:『得守永昌足矣,不敢望故位』!刘文秀言于众曰:『沐世子来,犹沐国公来也;请以国公礼礼世子』!归,以二十骑送之,悉返所得沐国世宝;天波则大喜过望。倏二十骑中有两人历阶上者,显忠视之愕然;谓其父曰:『此即抚南刘将军及王将军某也』。匆匆不知所为,遂偕之至会城;沙党余锡朋、阮韵嘉等先后伏诛。明年(戊子),定国得罪于可望,可望令取定洲自赎;定国进兵洱革竜,擒定洲、万氏;凡沙氏之属数百人械至省,剥皮号令通衢。天波具礼谢雪雠,滇人亦靡不称快。而定国自是日强,不复为可望下。可望乃遣使诣行在乞封,寻奉上驻安龙;久之,谋逼上禅位。忌定国在,乘其为王师所败,袭之。定国用其客金维新、曹延生谋,败之于田州;遂趣安龙,奉上走云南。天波迎跸于马龙驿,晋柱国少师;时丙申(一六五六)三月也。丁酉(一六五七)八月,可望犯阙,其党王尚礼将内应;天波以兵守之,不得发,省城以安。

明年戊戌(一六五八)冬,王师入滇,定国三路兵皆溃。或请上幸蜀,或请入云南蛮峒;天波曰:『自迤西达缅甸,糗粮可资;出边,则荒远无际。万一追势稍缓,据大理两关之险,犹不失为蒙■〈舌殳〉也』。马吉翔、李国泰咸是之。己亥(一六五九)正月,上发云南,由木邦土司以入腾越;命天波护行。警至,乘夜走南甸,仅携一妾夏氏随诸宫眷以行。及抵缅境,上命天波趋入铜壁关以敕书谕之。缅人启关,勒从官尽去甲仗而后入。进至蛮漠,土官思绵迎之。而缅以敕宝差小,不之信;天波乃出黔国公铁券较之,始肯具舟来迎。及抵井亘,缅戒勿进。时定国兵驻孟良、白文选兵驻木邦、祁三升兵驻蛮漠;缅人疑之,求敕止各道兵毋许更进。天波与绥宁伯蒲缨谋奉上乘间走户腊二河,不得。比入赭硁,缅人乃编木为城、筑土为台,板屋十数间为上居。结草数十架栖从官;不足,则各自诛茅散处,聊庇风雨而已。初犹供给如礼;寖衰。群从有三、四日不火食者,采木子、蔬果以慰饥;天波乃尽出所有分畀之。潜与锦衣指挥赵明鉴等谋密奉太子出坎;时庞大寿已卒,李国泰代掌司礼监印,与马吉翔左右作奸;众议逸出后,并杀翔、泰。事泄,不果。

缅俗:八月十五日群蛮贽见,缅酋张嘉会以享之。时将夸示诸蛮,来招天波渡河并索礼物。上欲为好于酋,命天波往。至则,胁令白衣、推髻、跣足,领诸海郡■〈〈朿朿〉上火下〉夷酋而拜;不得已,从之。归而泣曰:『国体何存,辱及吾祖!我所屈者,恐惊忧皇上耳。否则,彼将无状,吾罪滋大矣』!礼部杨在、行人任国玺劾天波屈节于夷;疏留中不发。辛丑(一六六一)七月,咒水祸作;诸王、勋戚、文武、内监诸臣死者凡四十二人,天波与焉。妾夏氏,亦自经。是冬十二月,上遂为缅人所执。我朝赐天波通谥,曰「忠节」。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三 隐逸·沈约
  外篇 申左第五·刘知几
  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卷之二·刘吉
  春秋别典卷十五·薛虞畿
  ◎文化汉奸柳雨生·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佚名
  卷之三百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十二、我的近视眼·包天笑
  卷十七 楚语上·左丘明
  东平公宇文神举传·李延寿
  耿廷箓传·张廷玉
  卷七十一·佚名
  方域一·徐松
  通制条格卷第十五·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王世贞

    谓则成元本止《书馆相逢》,又谓《赏月》、《扫松》二阕为朱教谕所补,亦好奇之谈,非实录也。康德涵既罢官,居雩阝杜,葛巾野服,自隐声酒。时有杨侍郎庭仪者——少师介夫弟——以使事北上,过康。康故契分不

  • 李符·龙榆生

    李符字分虎,号耕客,浙江嘉兴人。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生。少与兄绳远、良年齐名,号《三李》。曾受知於曹溶,又与朱彝尊等结诗社。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卒。著有《香草居集》及《耒边词》。彝尊称其“精研於

  • 卷320 ·佚名

    舒岳祥 寄帅初 西家女儿长日愁,白头鼻息撼林丘。 老去声名惜鸡肋,世间富贵烂羊头。 青山白鹭水天远,绿叶黄鹂风日柔。 欲往榆林忘南北,几回吹笛上高楼。 舒岳祥 寄帅初 寄语榆林戴,年来书不灵

  • 卷一百七十一·志第一百二十四·职官十一等·脱脱

        ◎职官十一   ○奉禄匹帛 职钱 禄粟 傔人衣粮 厨料 薪炭诸物   奉录   宰相,枢密使,月三百千。枢密使带使相,侍中枢密使,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上及带宣徽使,并前两府除节度使及节度使移镇,枢密使

  • 第二十六回 拒草诏忠臣遭惨戮 善讽谏长子得承家·蔡东藩

      却说燕王棣入京后,只魏国公徐辉祖,尚抵敌一阵,兵败出走,此外文武百官,多迎谒马前。燕王接见毕,驰视周、齐二王,相见时互相慰问,涕泪满颐,随即并辔归营,召集官吏会议。兵部尚书茹瑺,先至燕王前叩头劝进。可丑。燕王道:“少主

  • 唐书直笔卷三·吕夏卿

    ○列传第二先后列传之作其体有二一曰年二曰事年以先后之事次之传以年时为先后之差以事迹相类同传特传备贤愚纪成败功髙行称特传若魏文公裴度陆贽韩愈皆特立一传推父祖以本之系子孙以终之孝子之志务在显亲人情重于继体

  • 卷之五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永隆·周绍良

    №永隆001【盖】唐故高君墓志之铭【志文】故戡黎府旅帅上骑都尉高君墓志铭并序君讳感,字敏,渤海人也。承齐国□□後,时因迁宦,而家上党。粤以祚启隆周,列上卿而奉国;祉流大汉,运方□□匡时。藻思霞开,架芳声於文

  • 崔亮传·张廷玉

    崔亮,字宗明,藁城人。元浙江行省掾。明朝军队到达旧馆,崔亮投降,授予中书省礼曹主事。晋升为济南知府。因母亲忧虑而归。洪武元年(1368)冬,礼部尚书钱用壬请求辞职,起用崔亮取代。最初,崔亮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都由他条划

  • 論衡校釋卷第三十·黄晖

      自紀篇   抱朴子自敘篇云:「昔王充年在耳順,道窮望絕,懼身名之偕滅,故自紀終篇。」   王充者,會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元本「姓」上空一字,朱校元本「城」下空二字,無「一」字,則此有脫文。韓愈後漢

  • 第十三章 4·辜鸿铭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辜讲孔子的一位学

  • 行夫/朝大夫·佚名

    行夫负责乘轻车前往诸侯国传达小事,这是一些有关福庆或丧荒而[出使传达者]无须讲究礼的事。凡行夫出使,必须持有旌节,即使出使途中因故而不能按时到达,也一定要把王的命令传达到。[如果随大行人出使而]留居在出使国,就负责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放光般若经三十卷  摩诃般若经四十卷  光赞般若经十五卷  般若钞五卷  道行般若经十卷  小品般若经十卷  右六部经共一百一十卷。  同此卷音并玄应撰。  放光般若经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目录·自融

    (此刻不论宗系惟书法化时代。始自建炎丁未。至顺治丁亥。凡五百二十一年)。卷一佛灯珣禅师圆通真际止禅师智通深禅师龙牙才禅师(补辑)性空普庵主(补辑)龙翔竹庵圭禅师卷二(补辑)祖奇二首座护国此庵元禅师或庵体禅师(

  • 宗镜录卷第四十九·延寿

    夫一切情识。因执受得名。只如第八种子根身器等。为总有执受。为无执受。答。种子器世。即第八缘。而不执。执受各具二义。且执二义者。一摄义。二持义。言摄者。即摄为自体。言持者。即持令不散。受二义者。一领义。

  • 新加坡风土记·李钟珏

    域外地理著作。清李钟珏撰。一卷。钟珏,优贡, 上海人。 光绪十三年(1887)因觅友去新加坡,以所见闻著是书。约七千二百字。对新加坡地理方位、形状、所辖、交通、开发、历史、四至、海口炮台、居民册籍,博物馆、医院、

  • 李相国论事集·李绛

    六卷。旧本题《李深之文集》,唐李绛撰。实为唐史官蒋偕辑录李绛生前论奏编纂而成,卷首有蒋偕大中五年序文一篇,已有说明。李绛(764~830)字深之,赞皇 (今属河北)人。宪宗朝宰相,佐宪宗平定藩镇有功。文宗时出为山南西道节度

  • 作佛形像经·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叙优填王造佛之形像,说造像之功德。造立形像福报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