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错法第九

题记:错通“措”,就是施行的意思。可译为实行法治。

我听说:古代英明的君主推行法治,民众就没有犯罪的邪恶行为;发动战争,就会造就干练的人才;实行赏罚,军队就会强大。这三个方面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根本。君主推行法治民众没有邪恶行为,这是因为国家的法度严明而民众认为对自己有利;进行战争能造就人才,这是因为功劳分明,民众就全心全意为国家出力;施行赏罚军队力量强大的原因是指爵禄俸禄而说的。爵位俸禄是军队用来奖赏的财物。因此,君主颁发赐予爵位俸禄,必须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国家就会一天天强大;遵循原则不公正,国家就会一天天削弱。所以发出爵位俸禄的原则公正还是不公正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些被削弱的国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没有颁发爵位俸禄,这是因为他们颁发爵禄所用的方法是错误的。三王五霸,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不过是授予爵位、奖赏俸禄,可是他们所达到和功效与其他君主相比高一万倍,原因是他们奖赏爵禄的原则正确。因此,英明的君主使用他的臣子和民众时,重用他们,一定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功劳,奖赏他们一定要加在他们在功绩上。论功行赏原则明确,那么民众就会争着立功。治理国家能让民众争着立功,那军队就强大了。

本来是处在同等地位的人而一方使另一方成了奴隶,这是因为贫富不同;富裕程度相同的国家却相互兼并,这是因为国家强弱不同;因为拥有了土地而做了君主,可国家有的强大有的弱小,这是政治昏庸与政治清明不同。如果拥有道路与居报,有土地足可以安身,有才能的人和民众就能吸引过来;假如置身于进行买卖交易的集市中,便可以聚集财富。战友有土地就不能说贫穷,拥有民众就不可以说自己弱。土地被正确使用就不愁没有财富;民众被正确役使,就不会惧怕强暴的敌人。君主的品德圣明,法令能执行,那么就能使民众所有的力量为自己所用。所以英明的君主能利用不是自己的东西,役使不属于自己的民众。

英明的君主所重视的,只是按照实际情况授予官爵,依据实情授予爵位,使他们感觉到荣耀显贵了。假如不荣耀,那么民众就不急于得到爵位;假如觉得不显贵那民众就不会追求爵位;爵位容易获得,那么民众就不认为君主赐给的爵位尊贵。颁发爵位,给予俸禄奖赏不遵循正常的门路,民众就不会拼死争夺爵位了。人天生就有喜欢和讨厌的东西,所以君主能利用它治理好民众。因此君主不能不了解清楚民众的爱好和厌恶的习性。民众的喜好和厌恶是使用奖赏和刑罚的根本原因。人之常情是喜欢爵位俸禄而讨厌刑罚,所以君主设置这两样逢迎民众的志向,而设立民众想要的爵禄。民众用尽了力,那爵位也随着得到,建立了功绩,那奖赏也跟着得到了。君主假如能让他的民众相信这一点像想念明亮的太阳和月亮一样,那军队就会天下无敌了。

君主有爵位颁发,军队的实力反而弱,有俸禄发放,可国家依然贫穷,有的国家法度确立了,而社会政治还是乱了,这几种情况是国家的祸患。如果君主先看重宠臣的求情请托,而把有功劳的人放在后面,那爵禄颁发了,而军队就实力就削弱了。民众不拼死作战而利禄爵位就能得到,那俸禄发放了而国家却贫穷了。法令没有标准,而国家的事务一天天增多,结果是确立了而社会政治混乱了。所以英明的君主役使他的民众使他们一定用尽全力来谋求立功的事,功绩建立了,而富贵便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国家没有私下的奖赏,所以国家的政令就能够成功执行。像这样就会君主英明,臣子忠诚,政绩显著而军队强大。所以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根据民众为国家出力的情况加以任用,而不是根据私人恩德使用。因此,不担忧不劳累便将功绩建立了起来。

法度的标准确立了,法令才可以执行。因此君主不能不慎重地对待自己。离朱能在百步之外看清鸟兽身上细小的毛却不能将他的好眼力转给别人,乌获能举起上万斤的重物,却不能将大力气转给别人。圣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禀性,也不能转给别人,但是功业却可以建立,这是因为凭借法治啊。

原文

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赏行而兵强。此三者,治之本也。夫错法而民无邪者,法明而民利之也。举事而材自练者,功分明;功分明,则民尽力;民尽力,则材自练。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故人君之出爵禄也,道明。道明,则国日强;道幽,则国日削。故爵禄之所道,存亡之机也。夫削国亡主非无爵禄也,其所道过也。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是以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其民尽力以竞于功,则兵必强矣。

同列而相臣妾者,贫富之谓也;同实而相并兼者,强弱之谓也;有地而君或强或弱者,乱治之谓也。苟有道,里地足容身,士民可致也;苟容市井,财货可聚也。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地诚任,不患无财;民诚用,不畏强暴。德明教行,则能以民之有为己用矣。故明主者用非其有,使非其民。

明王之所贵,惟爵其实,爵其实而荣显之。不荣,则民不急列位;不显,则民不事爵;爵易得也,则民不贵上爵;列爵禄赏不道其门,则民不以死争位矣。人君而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好恶者赏罚之本也。夫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人君设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夫民力尽而爵随之,功立而赏随之,人君能使其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则兵无敌矣。

人君有爵行而兵弱者,有禄行而国贫者,有法立而乱者。此三者,国之患也。故人君者,先便请谒而后功力,则爵行而兵弱矣。民不死犯难而利禄可致也,则禄行而国贫矣。法无度数,而事日烦,则法立而治乱矣。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故教流成。如此,则臣忠、君明,治著而兵强矣。故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忧不劳,而功可立也。

度数已立,而法可修。故人君者不可不慎己也。夫离朱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力。夫圣人之存体性,不可以易人,然而功可得者,法之谓也。

猜你喜欢
  礼记集説卷三·陈澔
  御制读邶风匏有苦叶第二章·孔颖达
  卷五十三·秦蕙田
  蒹葭·佚名
  卷八下·敖继公
  卷十九·顺治
  周书·冏命·佚名
  卷三·季本
  明解故下·章太炎
  卷三百四十八·佚名
  心 地·太虚
  日伪亦觉悟否·太虚
  神僧传卷第二·朱棣
  光赞经卷第六·佚名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萧德祥

    (孙大同柳、胡上,云)昨日上坟处多吃了几钟酒,不自在。两个兄弟,咱今日往谢家楼上,再置酒席与我酘一酘去来。(做上楼科)(柳、胡云)哥哥,咱三人结义做兄弟,似刘、关、张一般,只愿同日死,不愿同日生,兄弟有难哥哥救,哥哥有难兄弟救

  • 钟声·闻一多

    钟声报得这样急——时间之海的记水标哦!是记涨呢,还是记落呢!——是报过去的添长呢?还是报未来的消缩呢?(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卷七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七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蔡忠惠集【一】蔡襄字君谟其先自光州固始入闽家仙防又迁莆田遂为莆田人天圣八年进士累官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徙知泉州召为翰林学士乞为杭州拜端明殿学士

  • 野趣有声画巻下·杨公远

    (元)杨公远 撰次黄山中首尾唫双井源流绰有声襟期一片玉壶清唫成物外风骚句付与人间月旦评随柳问花知雅兴论心握手见交情英雄摽致真难敌双井源流绰有声初度寓郡得失荣枯付分休康强之外复何求灵台洞彻天无夜银海精明月正

  • 卷十二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二下 【甲子】中平元年春二月黄巾贼张角等起 【初钜鹿张角事黄老以妖术教授号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呪符水以疗病令病者跪拜首过遣弟子游四方转相诳诱十余年间徒

  • 卷之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二八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各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挖改数目开单进呈片(附清单一)·佚名

    一二八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各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挖改数目开单进呈片(附清单一)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遵旨查各省查办《御批通鉴纲目续编》,自四十八年奉旨以后,据各督抚节次具奏,除在本省按照颁发原本将应改字样挖

  • 鲁迅的青年时代·周作人

    一 名字与别号题目是鲁迅的青年时代,但是我还得从他的小时候说起,因为在他生活中间要细分段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为的避免这个困难,我便决定了从头来说。我在这里所讲的都是事实,是我所亲自闻见,至今还有点记忆的,这才记

  • 周舍传·李延寿

    周舍字升逸,幼年聪明,周..感到他很奇异。临终的时候对他说:“你别担心不会富贵,只是需要用道德加以统率。”年长以后十分博学,尤其精于义理,关于诵读诗书,音韵清雅。二十岁举为秀才,任命为太常博士。堂兄周绵为剡县令,贪赃受贿

  • 提要·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幸鲁盛典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幸鲁盛典四十卷国朝袭封衍圣公孔毓圻等撰进先是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临幸阙里亲祀孔庙行九拜之礼特命留曲柄繖于庙

  • 卷十·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十明 郭良翰 撰尊谥七亲王诸王宗室蕃衍谥易重复第於其本支先王无犯亦得矣成 宣 端 定 昭 献 宪 肃 庄 恭 敬简 靖 僖 和 顺 惠 安 穆 懿 思 康隐 悼 怀 哀 愍 殇

  • 十四年·佚名

    (癸丑)十四年清康熙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壬申,太白晝見。○掌令柳㝚以前任洪陽時未收軍布,引避遞。1月2日○癸酉,以吳斗寅爲承旨,金粹五爲掌令。○原襄監司李之翼辭朝,上引見謂曰:「本道土瘠民貧,庚辛以後,凶歉連仍,孑遺之民

  • 卷二十一·陆九渊

    卷二十一 易数 天下有不易之理,是理有无穷之变。诚得其理,则变之不穷者,皆理之不易者也。 三五以变错综其数 有一物,必有上下,有左右,有前后,有首尾,有背面,有内外,有表里,故有一必有二,故曰「一生二」,有上

  • 卷四·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四易学启蒙【朱子作】圣人观象以画卦揲蓍以命爻使天下後世之人皆有以决嫌疑定犹豫而不迷於吉凶悔吝之涂其功可谓盛矣然其为卦也自本而干自干而枝其势若有所迫而自不能已其为蓍也分合进退纵

  • 卷十四·赞宁

    ◎明律篇第四之一(正传二十人附见五人)○唐京兆西明寺道宣传(大慈)释道宣,姓钱氏,丹徒人也,一云长城人。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洎太史令乐之撰《天文集占》一百卷。考讳申府君,陈吏部尚书,皆高矩令猷,周仁全行,盛德百代,君子万年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佚名

        无著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言。须菩提于

  • 上清七圣玄纪经·佚名

    《上清七圣玄纪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八真七传七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正一部仅残存原书目录一篇,误题「上清七圣玄纪经」。篇内列举《七圣传》、《八真传》、《二贤传

  • 合浦珠·徐震

    四卷十六回。清徐震撰。长篇小说。叙明天启年间姑苏书生钱兰与赵素馨、范梦珠、白瑶枝三位女子的悲欢离合故事。钱兰早负才名,立意非才色双全的佳丽不娶。妓女赵素馨姿容出众,且通琴画诗赋,钱与其两相爱悦。兵部尚书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