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正义卷二十二
子张第十九
集解
凡二十五章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注〕致命,不爱其身。】
正义曰:真德秀《四书集编》:「义、敬、哀皆言『思』,致命独不言『思』者,死生之际,惟义是徇,有不待思而决也。」
子张曰:「执德不弘,通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注〕孔曰:「言无所轻重。」】
正义曰:「执德」,犹言据德。「弘」者,大也。执德不弘,即子夏所言「小道」,不能致远者也。「笃」者,厚也,固也。当时容有安于小成,惑于异端,故子张讥之。
〇注:「言无所轻重。」 〇正义曰:皇疏云:「世无此人,则不足为轻;世有此人,亦不足为重。」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注〕孔曰:「问与人交接之道。」】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距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距我,如之何其距人也?」【〔注〕包曰:「友交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
正义曰:「距」者,弃绝之意。《荀子•仲尼注》:「拒,敌也。」《汉书•赵广汉传注》引晋灼曰:「距,闭也。」「距」与「拒」同。《论语释文》云:「距,本今作拒。」案:《汉石经》作「距」,邢疏本、《集注》本皆作「拒」。翟氏灏《考异》:「《汉石经》『可者』下,「者距」上,凡阙四字,今此闲有五字,疑汉本无其字。」「嘉」者,《说文》云「美也」。「嘉善」犹尊贤,互辞。「矜」者,《诗•鸿雁传》「怜也」。
〇注:「友交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 〇正义曰:注以二子论交,各有所宜,非互訾也。郑注云:「子夏所云,伦党之交也;子张所云,尊卑之交也。」尊卑亦是泛交,伦党则与为同类,是友交矣。蔡邕《正交论》:「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而二子各有所闻乎夫子。然则其以交诲也:商也宽,故告之以距人;师也褊,故告之以容众,各从其行而矫之。若夫仲尼之正道,则泛爱众而亲仁,故非善不喜,非仁不亲,交游以方,会友以仁,可无贬也。」蔡邕此言,以二子所闻,各得一偏,其正道则泛爱众即泛交,亲仁即友交,义与包、郑相发矣。世儒多徇子张之言,以子夏为失。案:《吕氏春秋•观世篇》:「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又上篇子曰「毋友不如己者」,并子夏所闻论交之义。《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篇》:「孔子曰:『《诗》云:「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而商也,其可谓不险也。』」卢辩注:「言其邻于德也。」子夏之行,抑由所闻而然,固无失矣。
子夏曰:「虽小道,【〔注〕小道谓异端。】 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注〕包曰:「泥难不通。」】 是以君子不为也。
正义曰:《周官•大司乐注》:「道多才艺。」此小道亦谓才艺。郑注云:「小道,如今诸子书也。」郑举一端,故云「如」以例之。《汉书•宣元六王传》:「东平王宇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上以问大将军王凤,对曰:『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不可予。不许之辞宜曰:五经,圣人所制,万事靡不毕载。夫小辩破义,小道不通,致远恐泥,皆不足以留意。』」《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后汉书•蔡邕传》:「上封事曰: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若乃小能小善,虽有可观,孔子以为致远则泥,君子故当志其大者。」据此,则小道为诸子书,本汉人旧义,故郑注同之。江熙曰:「百家竞说,非无其理。」用郑义也。
〇注:「小道,谓异端。」 〇正义曰:焦氏循《补疏》:「圣人一贯,则其道大;异端执一,则其道小。孟子以为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能通天下之志,故大。执己不与人同,其小可知,故小道为异端也。」
〇注:「泥难不通。」 〇正义曰:「泥难」二字连读。郑注云:「泥谓滞陷不通。」与包义同。《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震遂泥。」注引李奇曰:「泥者,泥溺于水,不能自拔。」《尔雅•释兽》:「威夷,长脊而泥。」郭注:「泥,少才力。」亦滞难之义。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注〕孔曰:「日知其所未闻。」】
正义曰:皇疏云:「日知其所亡,是知新也;月无忘所能,是温故也。」刘氏宗周《学案》:「君子之于道也,日进而无疆,其所亡者,既日有知之,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至积月之久而终不忘,所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者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注〕孔曰:「广学而厚识之。」】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切问者,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近思者,近思己所能及之事。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学者不精,所思者不解。 】
正义曰:《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执善固执之功,与此章义相发。择善固执是诚之者,诚者,所以行仁也,故曰「仁在其中」。
〇注「广学而厚识之。」 〇正义曰:注以志为识,谓博学而识之也。《集注》读志如字,谓笃志好学也:亦通。
〇注:「近思己所能及之事。」 〇正义曰:此从皇本校改,邢本脱「近」字,「所」下衍「未」字。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注〕包曰:「言百工处其肆则事成,犹君子学以致其道。」】
正义曰:《说文》云:「肆,极陈也。」凡陈物必有所居之处,故市廛为货物所居,亦通名肆。俞氏樾《群经平议》:「《周易•说卦传》『巽为工』,虞翻曰:『为近利市三倍。』子夏曰『工居肆』,然则此肆字即市肆之肆。市中百物俱集,工居于此,则物之良苦,民之好恶,无不知之,故能成其事。」案:「致」如「致知」、「致曲」之致。致者,极也,尽也。《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至善则致其道之谓;故大学又言:「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极、致义同。赵氏佑《温故录》:「此『学』以地言,乃『学校』之学,对『居肆』省一居字,即国语称『士群萃而州处,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者也。《学记》:『大学之教也,退息必有居学。』」此说亦通。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注〕孔曰:「文饰其过,不言情实。」】
正义曰:皇本「必」下衍「则」字。
〇注:「文饰其过,不言情实。」 〇正义曰:小人不欲改过,故于人之责之也,则为文饰之言以自解说,若为无过者然。《史记•孔子世家》齐群臣对景公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文谓文饰也。《孟子》云:「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又云:「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辞」即文也。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注〕郑曰:「厉,严正。」】
正义曰:望之,谓远望之,观其容也。即,就也。在近就见之,观其色也。《释文》:「俨,本或作严。」案:皇本作「严」,邢本作「俨」,二字通用。《尔雅•释诂》:「俨,敬也。」《诗•泽陂传》:「俨,矜庄貌。」下篇云:「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注〕王曰:「厉犹病也。」】
正义曰:子夏此言,亦无欲速之意。郑注云:「厉读为赖,恃赖也。」案:《左•昭四年》:「楚灭赖。」《公羊》作「厉」。又《公羊•僖十五年》释文:「厉,旧音赖。」是厉、赖字通,音亦同。然郑注非全文,恃赖之义,亦颇难晓也。
〇注:「厉犹病也。」 〇正义曰:管子度地:「厉一害也。」注:「厉,疾病也。」言上劳己,使己病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注〕孔曰:「闲犹法也。小德则不能不逾法,故曰出入可。」】
〇注「闲犹」至「入可」。 〇正义曰:《说文》:「闲,阑也。」此训法者,引申之义。《广雅•释诂》:「闲,灋也。」灋与法同。注以小德当行权,故云「不能不逾法」。《书•酒诰》云:「越小大德,小子惟一。」此据常经,可不行权,虽小德不当出入。《荀子•王制篇》:「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余矣。』」《荀子》言小节未可出入,即《酒诰》之意。若子夏所云「可」者,谓反经合权,有不得不出入者也。《繁露•玉英篇》:「夫权虽反经,亦必在可以然之域。不在可以然之域,故虽死亡,终弗为也。故诸侯在不可以然之域者,谓之大德,大德无逾闲者,谓正经。诸侯在可以然之域者,谓之小德,小德出入可也。权,谲也,尚归之以奉巨经耳。」董解亦谓行权,与此注同。《韩诗外传》云:「孔子遭齐程木子于郯之闲,倾盖而语终日,有闲,顾子路曰:『由!束帛十匹,以赠先生。』子路曰:『昔者由也闻之于夫子,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孔子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此相传夫子佚事,于义得证者也。邢疏以「大德」、「小德」指人言,方氏观旭《偶记》亦同,非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注〕包曰:「言子夏弟子,但当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故云『本之则无,如之何』。」】
正义曰:子游,《汉石经》作「斿」。称小子者,子游呼而告之也。《释文》:「洒扫,上色买反,又所绮反,正作洒,经典相承作洒。下素报反,本今作扫。」卢氏文弨《考证》:「《说文》:『洒,汛也。洒,涤也。古文以为洒埽字。』经典中如《毛诗》、《论语》及《周礼•隶仆》、《国语•晋语》皆作洒扫,是借用。」凡粪除,先以水泼地,使尘不扬而后扫之,故洒先于扫。《曲礼》云:「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弟子职》云:「凡拚之道,实水于槃,攘袂及肘,堂上则播洒,室中握手,执箕膺揲,厥中有帚,入户而立,其仪不贷,执帚下箕,倚于户侧。凡拚之纪,必由奥始;俯仰罄折,拚毋有彻,拚前而退,聚于户内,坐板排之,以叶适己,实帚于箕。」此洒扫之事也。应,《说文》作「
猜你喜欢 卷十一下 告子章句上·孙奭 杨子折衷卷之六·湛若水 尚书古文疏证卷八·阎若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孔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十六·王顼龄 卷八·毛奇龄 卷三·陈则通 后序·崔子方 卷五十五·王与之 颜氏學記卷十·戴望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香港登九莲华山佛教公墓弁言·太虚 大般涅槃经 第十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六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