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六一、春申君见杀考

战国晚年,有两事相似而甚奇者,则吕不韦之子秦始皇政,而黄歇之子为楚幽王悼是也。然细考之,殆均出好事者为之,无足信者。不韦之事,梁氏《志疑》力辨之。《史记》本传云:“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集解》徐广曰:“期,十二月也。”梁云:“《左传》僖十七,孕过期。《疏》云:十月而产,妇人大期。则大期乃十月之期,不作十二月解。即如《史》注,十二月曰大期,夫不及期,可疑也。过期,尚何疑?若谓始皇之生不及期,隐之至大期而乃以生子告,则子楚决无布知之理,岂非欲盖弥彰乎?祇缘秦犯众怒,恶尽归之,遂有吕政之讥。史公于《本纪》特书生始皇之年月,而于此更书之,犹云世皆传不韦献匿身姬,其实秦政大期始生也。别嫌明微,合于《春秋》书子同生之义,人自误读《史记》尔。”(按《史记考证》:“大期犹言诞弥厥月也。《史》以明始皇之的为不韦子,言及大期而非期,乃子楚犹不悟也。若如徐广言,期十二月,则又何以信其为不韦子也。”今按:《史记》果信始皇诚为不韦子与否,非即始皇诚为不韦子与否之判据。则大期一语,非所必争。)王世贞《读书后辨》说之曰:“毋亦不韦故为之说,而泄之秦皇,使知其为真父,长保富贵邪?抑亦其客之感恩者,故为是以詈秦皇。而六国之亡人,侈张其事,欲使天下之人谓秦先六国亡也。不然,不韦不敢言,太后复不敢言,而大期之子,乌知其非嬴出也?”又明汤聘尹《史稗》辨之曰:“异人请妇至,大期而诞子,未必请之时遽有娠也。虽有娠,不韦岂肯轻泄之,而亦孰从知之?果有娠而后献,当始皇在赵,母子俱匿,其妪独不能语子以吕氏之胤,如齐东昏妃之于萧缵邪?如语之故,始皇必不忍望一本之系,何至忿然曰何亲于秦,号为仲父?以奉先王之功,且躬出其后,而俾之迁蜀以死。虽宾客游说万端,而莫之阻,亦自知嬴非吕矣。”此辨吕氏之事也。而余考《秦策》,记不韦使秦事,有与《史》大异者。《史》谓不韦入秦当昭王时,而《秦策》吕不韦为子楚游秦,已当孝文王世,一异也。《史》谓不韦先说华阳夫人姊,而《秦策》不韦所说乃秦王后弟阳泉君,二异也。(高《注》:“秦王后,孝文王后华阳夫人也。时昭王时也。或言后耳。”不悟若昭王时,孝文不得称王,华阳亦不得称后。其下《策》文又云:“太子门下无贵者。”高《注》:“太子,子傒。”不悟若昭王时,子傒亦不得称太子。《策》文又云:“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又曰:“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皆明属孝文时语。高氏自以《史》说注《策》文,未可信。又昭王生十九年立,五十六年薨,则七十五岁。孝文生五十三年立,一年崩,则五十四岁。《史》称不韦说华阳夫人,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而据《史》考实,则华阳夫人固非繁华时矣。又按《年表》,昭王二年楚怀王二十四年,秦来迎妇,是岁昭王年二十一,尚未有子,孙楷《秦会要》即以此妇为华阳太后,亦非。考诸《楚世家》,则《年表》是年乃迎妇于秦之误耳。)《史》谓子楚于邯郸之围脱亡赴秦军,而《秦策》乃王后请之赵,而赵自遣之,则三异矣。果如《秦策》所言,不韦游秦,始皇生已及十年。(始皇生昭王四十八年正月,见《本纪》。)不韦安得预为钓奇?不韦纳姬事,《秦策》固无之,更何论始皇之为嬴为吕?史公载六国事,多本《国策》,此则别据他说,乃史公之好奇也。(又《史记?吕不韦传》:“子楚夫人,豪家女也。”显与不韦献姬相乖。钱大昕云:“不韦资助之,遂为豪家。”洪亮吉云:“子楚在赵,本自有夫人,后见不韦姬说之,复取而生政耳。此夫人是指子楚之正配。若政生母为邯郸之倡,即资之安得为豪家乎?”按洪驳钱说是矣。然《不韦传》明云:“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又岂得谓其下夫人又别指一人哉?)至春申之事,黄式三《周季编略》亦辨之,曰:“《策》《史》言春申君纳李园妹,知娠而献之。据《越绝书》十四篇则云:烈王娶李园妹,十月产子男,则《策》《史》之说非矣。春申君果知娠而出诸谨宫,言诸王而入幸之,则事非一月,安必其十月后生子乎?生而果男乎?行不可知之诡计,春申君何愚?此必后负刍谋弑哀王犹之诬言也。”而余考《越绝书》,其言又不仅如黄氏所辨者。《越绝》云:“春申君与女环通未终月,女环谓春申君曰:妾闻王老无嗣,今怀君子一月矣,可见妾于王。幸产子男,君即王公也。”夫通未终月,乌得怀子已一月?此全写女环之愚春申,而欲假借以得幸于楚王,与下言十月产子,同一笔法,凡以明幽王之非春申子也。黄氏既援据《越绝》驳《史记》,而曰“春申何愚”,不知诚如《越绝》之言,春申固不免为愚耳。黄氏又曰:“《列女传》有云:公子负刍之徒,闻知幽王非考烈王子,疑哀王,乃袭杀哀王及太后,尽灭李园之族。然则负刍谋篡构衅造谤也。”此则确有依据,明白得实。又按《索隐》:“楚悍(幽王)有母弟犹(哀王),犹有庶兄负刍及昌平君,是楚君完非无子,而上文云考烈王无子,误也。”则《史记?春申传》之不可信,小司马已先辨之。(惟《列女传》以犹为考烈遗腹子,以负刍为考烈弟,今已无可详论。)此辨春申之事也。昔人以桀、纣暴行,情节相类,疑其不实。今文信、春申之事,一何若符节之合,而又同出于一时,不奇之尤奇者邪?后之疑而辨者,纵不尽得,然帏闼之事,本难全详。传者既无的据之验,疑者亦何从为稽诘之地哉?今并举而著之,亦足使读史者知此故实者之不尽可信耳。

又《史记》载李园杀春申君在考烈王末年,而《越绝书》二篇,言烈王死,幽王立,封春申君于吴,三年,徵为令尹,使其子为假君摄吴事。十一年,幽王诤其子,与春申君并杀之。二君治吴凡十四年,后十六年,秦始皇并楚。然考《史记》,幽王仅得十年,无十四年。春申君徙封于吴亦远在考烈王十五年。不知《越绝》何以言此。及细检之,秦灭楚前十六年,正合《史表》李园杀春申君之年。又前十一年,正合《史表》春申君徙封于吴之年。然则《越绝书》言春申卒年与《史》同,《越绝》言春申子假君治吴之年,即《史》之春申封吴年也。《越绝》言春申封吴尚在前三年,则《史》无其说。《越绝》(卷十四《春申君外传》。)又谓:“烈王死,幽王嗣立,女环使园相春申君相之。三年,然后告园,以吴封春申君,使备东边。”前言幽王立三年召春申,今乃为三年而封春申矣。此又《越绝》之自相违异也。至云:“幽王后怀王,怀王子顷襄王,秦始皇灭之,而张仪转在黄歇后。”(卷二、卷十四均见。)此则与《史》大背,疏缪断然。王充有云:“君高《越纽录》,刘子政、扬子云不能过。”(见《论衡?案书篇》。《越纽录》即《越绝书》,君高,吴平字。相传《越绝》出会稽袁康吴平手也。)余观其书颇荒陋,不足信,因附辨一二端以概其余。(参读《考》辨)第三四又第一一八。

猜你喜欢
  纂修元史凡例·宋濂
  ●卷十九·邵伯温
  第十七回 发寻阳出师问罪 克建康枭恶锄奸·蔡东藩
  卷之九·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双溪杂记·王琼
  ◎财政厅·费行简
  卷五十二上·郝经
  一○七七 署理两江总督闵鹗元奏覆搜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并进呈刷印样本折·佚名
  卷三十三·鄂尔泰
  移剌捏儿传·宋濂
  阿鲁浑萨理传(附岳柱传)·宋濂
  札发简明告示·佚名
  卷三十六·佚名
  陈蕃·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二·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二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三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聪明俊辩才学兼着齐天保中解褐直中书省待诏文林馆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隋高祖为丞相迁武阳太守开皇间为散骑侍郎】 乐府 有所思 长

  • 屏岩小稿·张观光

    (元)张观光 撰○古风拟古五首畹中有幽兰风露饱清抱含章不求闻坐见九秋老夫君日已逺佩饰为谁好何如敛余芳山林养枯槁骊龙有明珠竒气久磅礴一为鲛人采夜半泣海若至寳谅难得珍藏思逺托如何贱所贵用之以弹雀弹雀亦何惜一去

  • 卷三百十三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起神宗元豐四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丙辰朔,荊湖北路轉運使孫頎【一】等言,乞於辰州【二】會溪城量益戍兵五七百人,漸招納上溪諸蠻,仍差知辰州張鄰臣、通判柳概措置。從之。   夔州路轉運司言;南平軍播州夷界巡檢楊光

  • 班马异同卷三十三·倪思

    货殖列第六十九史记一百二十九货殖列第六十一汉书九十一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

  •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秋七月。甲寅朔。享太庙遣固山贝子温齐行礼。  ○遣官祭司门之神  ○命太子太保工部尚书霍达、仍以原衔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  ○兵部议覆甘肃巡抚佟延年疏言黑城堡、距洪水市口虽三十里

  • 张司马定浙二乱志·王世贞

    万历十年之四月兵部右侍郎铜梁张公肖甫兼右佥都御史来视浙师浙故有幕府亲兵四千五百人其人多括苍诸郡民家子颇选而故胡少保倚之起战功饷赉至糜县官廪不訾故赵尚书来代稍稍为裁缩然犹月一金而其兵分营九岁率以七营防海

  • 第三四六禀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二二○三--四·佚名

    竹南三保宛里街庄总理、街庄正、绅耆、通事、土目等,禀请淡水分府保留已革总理郑妈观之职具佥禀人竹南三保宛里街庄总理梁妈成、董事陈生、街正杨清河,山脚庄董正吕加己、苏德,猫盂庄正李玉柳、郭永

  • 通志卷一百四十七·郑樵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六十后魏古弼 张黎 刘洁 邱堆 娥清 伊馛 乙瓌【子干归】周几 豆代田 车伊洛 王洛儿 车路头 卢鲁元 陈建 来大干 宿石 万安国【嵇根】周观 尉拨 陆眞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六。·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六卷列传六零零零零列传第六。[强首][崔致远][薛聪]。四六卷列传六强首零一○[强首]

  • 杨播传·魏收

    杨播,字延庆,自称是恒农华陰人。高祖杨结,在慕容氏政权中任职,卒于中山相任上。曾祖杨珍,太祖时到了皇魏,卒于上谷太守。祖杨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父亲杨懿,延兴末年任广平太守,有政绩。高祖南巡,吏人称赞他的治绩,朝廷加授他

  • 赵弘毅、赵恭传·宋濂

    赵弘毅字仁卿,真定晋州人。少好学,家贫无书,便到富人家帮工,白天干活,夜晚借书读。主人同情他这种好学之心,只使他管其事而不亲自劳动,以满足他好学的要求。他曾受教于临川吴澄,开始被推举为翰林书写,再转为国史院编修官,调大乐

  • 卷六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八学校考【六】太学【四】乾隆三十一年又改定考试敎习书题二道为一道增试五言排律八韵例【详见旗学门】又申定增设八旗官学满洲敎习一员裁汉敎习一员【详见旗学门】严申送岁贡入监肄业

  • 卷二十三·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二十三吴江陈启源撰颂周颂周颂三十一篇朱传之与序合者清庙我将时迈思文振鹭丰年有瞽潜有客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酌般凡十五篇其迥与序别者天作昊天有成命执竞臣工噫嘻雝载芟良耜丝衣凡九篇天

  • 卷第二十·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过量乞衣学处第七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邬波难陀作如是念。我等所有经求之处。皆由给孤独长者启请世尊制其学处。我等假欲乞求狭小布巾尚无由得

  • 卷第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九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江南松江明发禅院语录 入院上堂。衲僧行止没多般。随处安身。随处闲。满沼白荷观不足。又携竹杖到云间。云间既到。是非杳忘。地阔天高。声和响顺。

  • 五灯严统解惑篇·费隐通容

    径山兴圣万寿寺沙门 通容 述五灯严统刻行矣。而洞下有三宜公。及远门辈。各着书刊布。一谓明宗正讹。一谓摘欺说。一谓辟谬说。以共攻同抗。阻抑此书使勿行。约其三人之立意。谓予因仍旧典。以天皇天王两人。归於青

  • 乐轩集·陈藻

    八卷。宋陈藻(约1609年前后在世)撰。陈藻,字元洁,号乐轩,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生卒年不详。曾师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闭门授徒,不足自给,至浮游江湖,崎岖岭海。归买田数亩,又为人夺去。曾筑室曰“乐轩”因以为

  • 饿鬼报应经·佚名

    全一卷。译于东晋(317~420)。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记述尊者大目犍连对各类饿鬼晓喻彼等业因之事。异译本有后汉安世高之鬼问目连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