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8.杂言歌行三首

新曲

迴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

婉约娉婷工语笑,侍兰房。

芙蓉绮帐还开掩,翡翠珠被烂齐光。

长愿今宵奉颜色,不爱吹箫逐凤皇。

——长孙无忌

拟古神女宛转歌

日已暮,长檐鸟不度。

此时望君君不来,

此时思君君不顾。

歌宛转,宛转那能异栖宿。

愿为形与影,出入恒相逐。

——崔液

采莲女

采莲女,采莲舟。

春日春江碧水流。

莲衣承玉钏,

莲刺罥银钩。

薄暮敛容歌一曲,

氛氲香气满汀洲。

——阎朝隐

以上三首诗是另一种形式。它们是三言句、五言句和七言句的混合体,称为“杂言”。从汉代的乐府歌辞开始,就有了这种杂言体的诗。不过汉代的杂言,是三言、四言和五言句的混合,魏晋以后,四言句渐渐不用,被七言句代替了。

第一首是长孙无忌的《新曲》,原有二首为一组,现在选了一首。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皇后的弟弟。他辅佐李世民起义,建立唐朝政权,成为唐代的开国功臣,新兴大贵族。这首诗题名《新曲》,其实既非诗题,也不是曲调名。只表示是他新做的曲词,因此,这也是一首乐府诗。

全诗以七言六句、三言二句组成。用一个韵(王、房、光、皇)。第一句,即全诗主题,用了一个典故,魏陈思王曹植做过一篇《洛神赋》,描写他在洛水边梦见的一个神女。后世人就用洛神来代表妓女。这句诗是说:有一个神女在洛水边上漫步,遇到了陈王。迴雪是形容她的白色衣裳被风飘动,凌波是形容她从水面上走过来。第二句写神女的姿态又婉约,又娉婷,又会说会笑;在兰麝芬芳的房间里侍候陈王。以下二句是描写神女与陈王欢会的情景:绣花的罗帐时开时掩(“还开掩”即“开还掩”);翠色的珠被灿烂着一色的光辉。第五、六句说神女愿意永远象今夜一样侍候贵人,不爱跟随吹箫的仙人一起骑凤凰上天去。这里用了一个神话典故:传说古代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爱上了一个能吹箫的仙人,和他一同骑了凤凰上天。

此诗的思想内容非常庸俗,不过描写一个封建贵族玩弄一个女人。把这女人比之为洛神,把自己比为胨王,还说那女人爱他,不愿意离开他去嫁给别人。这种近乎色情的诗,文学上称为“艳诗”。齐梁以来,从皇帝太子、王公贵人一直到无聊文人,都喜欢做。帝王贵族统治阶级在宫廷里做的,又称为“宫体”。徐陵编的一部《玉台新咏》,就是宫体诗的选集。

第二首诗的作者崔液,与其兄崔湜,都是武则天时期诗人。“宛转歌”是晋宋时代的东吴民歌,崔液此诗是摹仿古代的“神女宛转歌”。“拟”就是摹仿。历代诗人,常常喜欢摹仿一首古代诗歌,以为习作,这一类诗歌,亦自成一体,称为“拟古”。我国诗歌,本来有悠久的民歌传统,《诗经·国风》里有许多诗都是民歌。从汉魏以下,民歌一向被文人所注意。如果出现了风行一时的民歌,很快就被文人接过去,或者摹仿,或者改造,成为一种新诗的形式。南北朝的民歌,对唐代诗人的影响也很大,象崔液此诗和第三首阎朝隐的《采莲女》,都是例子。

崔液这首诗不用一个典故,字句也很浅显,可能是有意用接近民间口语的文字来写作的,诗的内容是描写一个女子,在屋檐上已没有归鸟飞过的榜晚,等待她的丈夫。但她的丈夫却把她抛弃不顾。她唱起宛转歌,想到既要“宛转相随”,那能又分居两地呢?因此,希望自己成为丈夫的影子,可以永远跟随他出入。

这一类主题思想,在我国诗歌中很多,一般称为“闺情”或“闺怨”。光从字面上看,这些诗大多是描写女人怀念丈夫或情人的思想情绪,或者写一个未婚少女希望配合一位称心如意的丈夫。但是这种思想情绪,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比喻。例如此诗的“君”字,可以理解作“你”,即丈夫或情人,也可以理解作“君王”。如果这样讲,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就成为一个没有被君王所重用的官员的感慨了。由此可见,如果以为这个“君”字指的是丈夫或情人,那么这首诗的创作方法是“赋”;如果以为这个“君”字是指皇帝或任何一位政治人物,如宰相、节度使之类,那么这首诗的创作方法就是“比兴”。唐代诗人常写闺情诗献给帝王将相,目的是求他们提拔荐举。我们读唐诗,必须了解以闺情诗为比兴的习惯。崔液这首诗,可能也另外有针对性,而不是单纯的描写闺情。但是从文字外表看,还无法判断它是赋,还是比兴。

第三首诗的作者阎朝隐也是为武则天赏识的诗人,可惜现在他的诗只留存十三首,故后世的名声不大。他还是著名书法家,现在还有他写的碑流传着。这首《采莲女》是描写采莲女子的诗,纯用正面描写的赋体,没有什么比喻作用。汉魏以来,一向就有歌咏采莲女子的歌曲,题作《采莲曲》。但阎朝隐此诗题作《采莲女》,显然表示不用乐府古题,因而它不是乐府歌辞,而是杂言的诗,也就是后来所谓“歌行”。

这首诗正面写一个采莲姑娘划着小船在春江绿水中采莲。莲衣即荷叶,托住了腕上的玉镯,莲茎上的刺钩住了采莲钩子。天色晚了,采莲姑娘唱起歌,使整个水域都飘浮着香气。这样一首诗,作者既无抒情,又无比兴,可以说是没有诗意的诗,也是宫体诗的特征。

“采莲”的本意是采莲子,南北朝的民歌里,常有歌咏采莲子的小曲,大多是湘鄂一带,那里的莲子是农民的经济作物,姑娘们去采莲是她们的生产劳动。这种民歌的形式和题材,被文人,尤其是宫廷诗人所采用后,往往会歪曲了本义,成为歌咏美女采莲花的艳诗。阎朝隐这首诗虽然不能肯定他也误为采莲花,但他强调的是“氛氲香气”,似乎也咏的是采莲花了。玉钏、银钩,都不是一个采莲的农民姑娘所能有的饰物,他却把一个农民姑娘装饰成贵族小姐。这些都是齐梁宫体诗的影响,只顾追求辞藻的美丽,而无视作品的现实性。

我把这三首诗标题为“杂言歌行”,已表明了它们是唐代作品。因为“杂言”虽是六朝时代的名词,“歌行”却是唐代的名词。六朝时代的杂言诗都是乐府歌辞,这三首诗如果在六朝时代,应标题为“乐府杂言”。但唐代的杂言诗,不一定是乐府歌辞,它们是诗,但不是律诗,更不是古体诗,于是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把这一类诗称为“歌行”。汉魏以来,乐府歌曲常用“歌”、“行”这些字来做曲调名。例如:“团扇歌”、“子夜歌”,“怨歌行”、“东门行”、“饮马长城窟行”等等,唐人用这两个字来概括这一类诗,并表示这类诗已脱离了音乐的关系,成为一种不入乐而可吟唱的诗。

“歌行”这个名词,在初唐时还没有成立,当时人还用“乐府诗”,例如李颀有一首诗,题云:《送康洽入京进乐府诗》,又称“杂歌”,殷璠评李颀的作品云:“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到中唐时,白居易编定他自己的诗集,有一卷是《歌行杂体》。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一文中说:“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又同时诗人张碧的诗集,也名为《歌行集》,可知“歌行”是中唐时代出现的新名词。元稹更说明了唐代的歌行体诗,都是“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这就是说,这一类诗都是作者从内容来定题目,并不依傍乐府古题。如杜甫的《丽人行》、“三吏”,“三别”等,都不是古代乐府调名,也不是唐代的乐府歌辞,它们是唐诗的一种独立形式。

一九七八年一月三十日

猜你喜欢
  比大节·唐圭璋
  蔡幼学·唐圭璋
  ●五编·沈瘦东
  第三十三出 出使·李渔
  ◆句曲外史张雨(句曲外史集)·顾嗣立
  第三折·王实甫
  孤 岛·林徽因
  仍 然·林徽因
  谷城山馆集卷一·于慎行
  三集卷四十二·乾隆
  卷十三·曹学佺
  襄阳集补钞·吴之振
  卷八百二十三·佚名
  卷二·喻良能
  雍熈乐府卷之二·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歌 人比人来比杀人·刘半农

    (滑稽歌。开首二句是县谚。)人比人来比杀人! 人比人来气杀人! 你里财主人吃饱仔末肚皮浪弹上去象个三白西爬咚咚响, 我里穷人俄仔要死末只好穷思极想把裤带来束束紧!三白,西瓜之佳者,言皮白,肉白,子白;验瓜者每以手指弹瓜,声音清

  • 卷二百六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六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三十四 欧阳玄 舟次诸牐寄诗奉谢都水分监瑞卿监丞 抱疴辞承明买舟溯官牐袢襟正无悰篷底可容纳舳舻尾相衔密次若鳞甲忆初离神

  • 卷五百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三裵休裵休字公美济源人登进士第举贤良方正异等擢累监察御史兵部侍郎大中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诗二首题泐潭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岁华空自老消息竟谁知到此轻尘

  • 御选宋诗卷三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一七言古诗七李纲奉酬陈之元教授见赠次韵谪官因得穷林泉陶写聊复资诗篇青岑叠叠山满眼碧波湛湛溪涵天南连海峤饶雾雨北望吴越凄风烟感怀触目还得句但可娱戏那可传譬如候虫与时鸟自鸣自已真

  • 卷七十一·列传第九·脱脱

        斡鲁 斡鲁古勃堇 婆卢火吾紥忽 阇母 宗叙(本名德寿)   斡鲁,韩国公劾者第三子。康宗初,苏滨水含国部斡豁勃堇及斡准、听备二部有异志,斡带治之,斡赛、斡鲁为之佐,遂伐斡豁,拔其城以归。高丽筑九城于曷懒甸

  • 卷九十五 北凉録二·崔鸿

    沮渠茂虔[一作牧犍] 沮渠茂虔蒙逊之第三子也初为酒泉太守后迁炖煌蒙逊病甚国人共议以世子菩提幼弱而菩提之兄茂虔聪颕好学和雅有度量乃立为世子加中外大都督大将军录尚书事及蒙逊卒遂僭即河西

  • 第六十五回 窦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孙弘变节善承颜·蔡东藩

      却说司马相如,因病家居,只为了长门宫中,赠金买赋,不得已力疾成文,交与来使带回。这赋叫做《长门赋》,乃是皇后被废,尚思复位,欲借那文人笔墨,感悟主心,所以不惜千金,购求一赋。皇后为谁?就是窦太主女陈阿娇。陈后不得生男,又

  • 刘言传·薛居正

    刘言,本为朗州牙将。当初,伪楚国马氏皇族被江南南唐所俘时,朗州没有主帅,大家便推举列校马光惠为武平军留后,马光惠任刘言为副使。后来马光惠荒淫奢侈过度,军心不拥戴他,便废掉他,以刘言代马光惠为留后。这时是后周广顺二年(9

  • 张升传·宋濂

    张升字伯高,祖先定州人,后来迁徙到平州。升幼年时机警聪敏超过一般人。长大努力学习,擅长文辞。至元二十九年(1292)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参预修纂《世祖实录》,升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升修撰、太常博士。成宗驾崩,大臣议

  • 清朝柔远记选录·王之春

    丙申、顺治十三年 荷兰表请修贡。己亥、顺治十六年 夏六月,明郑成功陷镇江,进薄江宁。总兵梁化凤大败之,成功遁还海岛。辛丑、顺治十八年 郑成功攻台湾,逐荷兰,而取其地。诏徙沿海居民,严海禁。  甲辰、康熙三年 克厦门

  • 甲、印·佚名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之印福建台湾布政使印镇守福建台湾总兵官印台湾府印台南府印台北府印台湾县印苗栗县印云林县印彰化县印恒春县印安平县印凤山县印嘉义县印新竹县印宜兰县印淡水县印台湾打狗税务司印福建等处承宣

  •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钱穆

    要谈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首先应该提到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神和理想。此项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神和理想,创始于三千年前的周公,完成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此项教育的主要意义,并不专为传授知识,更不专为训练职业,亦不专为幼

  •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二章 争之无益·林语堂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 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语译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能

  • 卷十·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十    明 湛若水 撰莊公【惠王七年】二十有四年【齊桓十六年晉献七年衛惠三十年蔡穆五年鄭文三年曹僖公赤元年陳宣二十三年杞惠三年宋桓十二年秦宣六年楚成二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正傳曰

  • 卷四十·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四十有司彻第十七之二上賔洗爵以升酌献尸尸拜受爵賔西楹西北面拜送爵尸奠爵于荐左賔降正义郑氏康成曰上賔賔长也谓之上賔以将献异之或谓之长賔奠爵爵止也

  • 卷四百三十六·佚名

    △第二分清净品第四十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是法清净最为甚深。佛言:如是毕竟净故。舍利子言:何等毕竟净故。说是法清净最为甚深。佛言:舍利子,色毕竟净故。说是法清净最为甚深。受想行识毕竟净故说是法清净最为甚深。眼处

  • 卷三十六·佚名

    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四佛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见如来应供等正觉大般涅槃。此菩萨摩诃萨。欲知见如来应供等正觉大般涅槃者,当如是知如如般涅槃。如来大般涅槃。亦复如是,如实际。如法界。如虚空界。如实性。如离

  •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十·智顗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十上大章第五释教相者。若弘余经不明教相。于义无伤。若弘法华不明教者。文义有阙。但圣意幽隐教法弥难。前代诸师或祖承名匠。或思出神衿。虽阡陌纵横莫知孰是。然义不双立理无两存。若深有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