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蔡襄传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事去职,余靖争论救助,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退,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个人都被谴斥。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取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张贴在幽州旅馆。

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知谏院。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朝廷增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一天之间一同任命,朝廷内外互相庆贺。然而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进谏不难,采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他们三人忠诚刚正,一定能尽其所言。我恐怕邪佞之人不利于他们,而制造一些中伤他们的谣言。这不外乎有三条,我来替陛下一一分辨。一是说他们好名。忠臣引导君主合乎正道,论事唯恐不周全,如果回避好名的嫌疑而没有什么陈述,那么像土木一样的人,都可以做忠臣了。二是说他们好进升。前代谏官的灾难,被忠心愤恨所激励,遭逢世道昏乱,死犹不辞,何好进升之有?近代奖掖提拔太快,但是很长时间不升迁,即使是死在这个官位上,也不后悔。三是说他们彰扬君主的过失。直言规过的臣子,大概是因掌管过失而被荐举而已,人主听从而实行,足以导致从谏的声誉,有什么过失能被彰扬?至于花言巧语的人也是这样,事情难说就哑口不言,选择其中没有什么忤逆的,偶尔一发,如果没有实行,就退而说我曾经谈论某事,这叫好名。默不作声随众附和,无所惭愧羞耻,追随资历积累等级,以达到显赫官位,这叫好进升。君主有过失,不在未发生之前去救助,流传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掩,这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省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其实。”

当时有旱灾、蝗灾、日食、地震的灾变,蔡襄认为:“灾害的到来,都是由于人事。几年以来,上天的告诫接连来到。推究之所以导致天诫的原因,是由于君臣上下都有过失。不擅专断,不独揽威严和权势,使号令不被人所信服,恩泽不能及于百姓,这是陛下的过失。操持天下的权柄,掌管百姓的命运,没有好的独特的谋划来纠正时弊,不能尽忠竭节来符合职责使命,这是大臣的过失。朝廷有败坏的政治而不能纠正,百姓有疾苦而不能消除,陛下宽大仁义不擅专断而不能规劝,大臣默守陈规回避大事而不能责斥,这是我们的罪责。陛下既有自己承担过失之言,就通达于天地神灵了。希望陛下能认真应付它。”奏疏出来,听说的人都感到紧张。

升任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蔡襄更加履行职责议论朝事,无所回避。开宝佛塔发生火灾,塔下有过去埋下的佛舍利,诏令取佛舍利入禁宫,很多宫人灼臂剃发为僧。正议论重新营造佛塔,蔡襄进谏说“:不符合道理的福运,不可以侥幸希求。现在百姓困苦,外族骄横傲慢,陛下应修明人事,为什么专门信奉佛法?有人认为舍利子有光亮,推为神异,他们所居住的佛塔尚且没有能力保护,哪有什么威严灵异。上天降下灾祸,以示惩戒,反而大兴工役,这是想要用人力来排斥天意呀!”

吕夷简为平章国事,宰相以下的官员到他的住处讨论政事,蔡襄奏请废除。元昊投诚,开始自称“兀卒”,既而又译为“吾祖”。蔡襄说:“‘吾祖’犹‘我翁’,轻慢侮辱之意很重。假使朝廷赐予诏书,而且也叫‘吾祖’,这是什么话呢?”

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务,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陛下罢免夏竦而任用韩琦、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百姓也高兴,以至于饮酒高歌相庆。贬退一邪,进用一贤,难道就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吗?大凡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被进用。众邪一同被贬退,众贤一同被进用,全国有不平安的吗?虽然这样,我很忧虑。天下的大势,譬如病人,陛下既已得到良医了,对之信任不疑,不但使病愈,而且又使百姓长寿。医生虽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会更加加重,即使扁鹊在世,也难以见效了。”

保州士兵作乱,推懦弱的十多名兵士为首要分子,杀掉他们以求取招抚。蔡襄说“:天下军队百万,如果没有诛杀决行的法令,必定开骄横傲慢暴乱的源头。现在州兵杀官吏、关闭城门,没有讨伐就同意招抚他们,岂不被天下笑话。请允许我带兵入城,将他们全部诛杀。”诏令同意蔡襄的建议。

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奏请减省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恢复修起居注官职。唐介攻击宰相,皇上大怒,蔡襄急速进言说:“唐介实在是狂妄愚蠢,但念他出于进忠,希望保全宽恕。”不久贬唐介于春州,蔡襄又上疏认为这是必死的谪所,又得以改贬英州。温成皇后追认册封,蔡襄请求不要立忌讳,而罢监护园陵官。

进升知制诰,三个御史因论梁适被解除职务,蔡襄不起草诏书。以后每次授官不适宜的,蔡襄往往封还。皇帝对待他更加优厚,赐给他母亲帽子披肩以示宠爱,又亲自书写“君谟”两字,派使者送给他。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蔡襄精通吏事,谈笑剖析判决,侦破奸恶揭发隐秘,胥吏不敢欺骗他。

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又任福州知州。福州士人周希孟、陈烈、陈襄、郑穆以操行有德义闻名,蔡襄备礼招纳延请,让他们用经学教诲学生。福州习俗重视丧葬礼仪,父母死亡有的秘不发丧,而大肆铺张地请和尚做法事,甚至有因此而破产的,蔡襄下令予以禁止。移任泉州知州。万安渡距离泉州城二十里,隔海而渡,人们往来畏其险恶。蔡襄立石为桥梁,梁长三百六十丈,在基底种植牡蛎来稳固桥梁,至今仍依赖于此。又种植松树七百里以荫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念他的功德。

入京任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蔡襄比较天下的盈虚出入,量力以制用。剔除腐败,簿书法度大小都可以效法。

英宗身体有病,皇太后听政,用辅佐大臣的身份说:“先帝既已立皇子,我更加迷惑,而且知名的亲信大臣也是这样,差点坏了大事,最近已经焚毁这个奏章了。”不久外面的人就说蔡襄有议论,皇帝听说后怀疑他。恰逢蔡襄几次请求辞官,因而命令选择人代替蔡襄。蔡襄请求任松州知州,拜授端明殿学士前去上任。治平三年(1066),其母亲去世。第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赠吏部侍郎。

蔡襄工于书法,为当时第一,仁宗尤其喜爱他,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蔡襄书写。等到令他书写《温成后父碑》,蔡襄就说“:这是待诏的职责而已。”没有奉行诏令。他对朋友崇尚信义,听说朋友去世,就不吃酒肉,设置灵位哭泣。曾经在会灵东园饮酒,客人射箭误伤他人,就指陈是蔡襄射的。后来皇帝问此事,蔡襄再拜愧谢,最终没有自我争辩。

蔡京与蔡襄同郡但年轻一些,他想要依附名门,于是自称是蔡襄的族弟。政和初年,蔡襄的孙子蔡佃廷试宣布名次,居于考试首位,蔡京在殿上侍候皇帝,以族孙避嫌,降蔡佃为第二名,蔡佃终身都怨恨他。乾道年中,赐蔡襄谥号叫“忠惠”。

猜你喜欢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脱脱
  ●卷六十三·徐梦莘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八·张居正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梁本)·佚名
  ●卷四·朱彭寿
  第十一卷 上海租界·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纪昀
  六朝通鉴博议卷十·李焘
  第三十一章 首都革命·冯玉祥
  九一 灯火·周作人
  卷一百二十七·杨士奇
  原序·萧奭龄
  张积中传·胡朴安
  卷三十三·徐一夔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梦龙·唐圭璋

      梦龙字叔柔。嘉定间有知均州徐梦龙,或即其人。   醉太平   冰肌玉容。情真意浓。小楼几度春风。醉琉璃酒钟。   关山万重。何时又逢。思量雨迹云踪。似襄王梦中。

  • 第十七出 闻讣·周履靖

    【步步娇】〔生上〕镜花水月难凭取。空惹愁千缕。情踪似可疑。芳昼兰闺。何事深深闭。晤处笑言稀。含羞抱郁俄惊去。咫尺不相见。便同天一涯。何必隔关山。乃言相别离。小生与小姐深怀眷慕。幸共盘桓。将谓西厢风月

  • 第十出 惊梦·汤显祖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 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

  • 龚自珍·龙榆生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更名巩祚。道光九年(一八二九)进士,授内阁中书,升宗人府主事,寻改礼部,告归不复出。博学,负才气,於经通《公羊春秋》,於史长西北舆地,晚尤好佛乘。其文道源周、秦诸子,沈博奥衍,自

  • 卷四十三·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三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齿会集【尽甲午一年】甲午春杪座主大宗伯许公邀杨晩研宫赞陈梅溪侍御为娱老会仆以门下士忝充四人之数周而复始迭为主宾其秋同宗兄弟年六十以上者凡五人复有合醵之饮

  •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八·张岱

    曹文诏、贺人龙列传曹文诏贺人龙·曹文诏,陕西人。崇祯初,为山西副总兵。四年五月,叛贼王嘉胤渡河,掠菜园沟;文诏击却之。三月,败贼于粟园。四月,败贼于河曲,斩贼一千五百余级,获兵械、马骡数千。六月,又败贼于阳城,获王嘉胤,斩之

  • 卷之六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江子一传(附江子四、江子五传)·姚思廉

    江子一字元贞,济陽考城人,晋朝散骑常侍江统的第七世孙。父亲江法成,天监年间任奉朝请。江子一年少时好学,有志向,操行好,因家里穷困缺少给养,故一生素食。起初任王国侍郎、奉朝请。上书请求到皇家书院看书、管理图书,高祖同意

  • 强练传·令狐德棻

    当时有个叫强练的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名字。魏国时有个人叫李顺兴,平时有时说话,有时沉默,好预言未来之事,当时号称李练。人们认为强练类似李练,所以也叫他“练”。强练高大强壮,与平常人不一样。神情恍惚,没

  • 林俊传·张廷玉

    林俊,字待用,福建莆田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升任员外郎。他为人耿直,不随俗浮沉,凡是牵涉到权贵人物,尚书林聪就交给林俊办理。一次他上书请把妖僧继晓斩首,并把权宦梁芳问罪,宪宗大为恼火,把他打入诏狱中拷

  • 野史无文卷一(阙)·郑达

    让皇帝本纪(上)(阙)

  • 当税例·佚名

    目录 当铺大小行息限期 开张典当分别本银行息限期 永禁当铺领买米榖 民间开张大小典当,分别行息章程 典铺应于开张之年起税 当铺大小行息限期 一件报开典当等事。乾隆二十九年二月十七日,奉巡抚部院定批本司呈详:查得先

  • 了众生所品第十二·佚名

    佛告族姓子。如来晓於众生他人异种所好不同志学各异。於脱未了悉知如审。云何知之。或时有人住於贪欲志好恚脱。或复有人住於瞋恚因贪欲脱。或复有人住於愚戆信欲恚脱。如来悉知。或复有人住於善德好不善脱。或复有人

  • 卷第十九·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九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感通篇 五代 二萧师传 萧公祖师。蜀人。生於残唐。师雪峰存和尚。行头陀行。久之。得悟而发通。於闽服。大着神异。闽人莫知其名。因称萧公祖师。古田有白蛇肆害。师

  • 卷第九·佚名

    律苑事规卷第九 四明演忠律寺住持嗣祖比丘省悟编述 皇 当代住持涅盘 夫世尊示寂诸祖涅盘棺殓有经礼仪有序养生送死儒释皆宗只如双林殓以金棺十弟子哭泣忧悔波罗奈释梵天龙哀号躄踊泪如膏轴迦叶还自外国所恨不睹真像

  • 华严镜灯章·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续法集门人如朗较昔藏和尚。为不了事事无碍法界旨者。设巧方便。於一暗室。中供五佛。像前各然一灯照之。取十圆镜。安置十方。面面相对。影影交涉。学者因此。悟入剎海涉入重重无尽之旨。今亦就此一喻

  • 风中之路·川端康成

    一位魅力依然不减的母亲宫子与三位成年女儿的情感经历。宫子因丈夫有外遇泯灭了情焰,心存死灰;大女儿惠子出嫁之后,跟母亲一样被传统的婚姻与家庭束缚;二女儿直子在两个男人的爱情小巷中彷徨不定;稚气的三女儿千加子为寻找

  • 总释陀罗尼义赞·不空

    密教著述。唐不空撰。一卷。主要解释陀罗尼和真言、密言、持明的四种含义及其差别。中说大乘菩萨道有两种修行可证无上菩提,一依诸波罗蜜修行成佛,一依真言陀罗尼三密门修行成佛。又说陀罗尼具四种义:法持、义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