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拱辰传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乘一叶小舟就可以渡过来,将士们投下马鞭就可以填平。或者,挖掉河堤,做十万个装满沙土的袋子放在上游,随时都可以打通道路。”仁宗将这一问题同拱辰讨论,拱辰说“:打仗总是要搞阴谋的。对方果然能这么办,不应该告诉我们,这必然是在说大话。设置险阻保卫国家,先王就是这样干的,祖宗也是利用险要地形抵御敌人的。”不久,契丹又派刘六符来,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并指责当年太宗伐燕是无理取闹,师出无名。全朝廷上下都不知该怎样对答才好。拱辰说“:当年王师征河东,契丹既已同我们互通往来,却又袭击石岭关以支援河东反贼。太宗生气,于是回师伐契丹,怎能说没有道理?”于是写回书说:“先有石岭关的交锋,后来才有蓟门之役。”契丹得到答复后,恢复了和好。仁宗高兴地对大臣们说“:若不是拱辰熟悉历史,还真难答复啊。”

拱辰又代理开封知府,任御史中丞。夏竦当上了枢密使,拱辰说:“夏竦主持西部边务时,没有什么建树,无功而还。现在让他主持国家的两大最高军、政机构之一,怎样表率天下?”因而同皇帝当面争执,言辞激烈。皇帝没有想通,陡然起身,拱辰上前牵住他的衣角。皇上最后听了他的话,夏竦离职。又说:“滕宗谅在庆州所作所为违背了法度,而仅仅降级调任虢守,恐怕以后边臣都会像他一样了。应该施以重罚。”皇上没有听从,他就请假回家,请求降职降级。于是皇上将滕宗谅调到岳州,命令拱辰继续负责原先的工作。拱辰拜见皇帝时,皇帝说“:你们这些参谋官,各陈己见就可以了,不要以为朝廷没有采纳你们的某一建议就是压制你们,而轻易地离职,沽名钓誉。从今以后你们觉得应该说的,就尽量说出来,不要有所回避。”

僧绍宗以铸佛像为名欺骗老百姓,京城居民争相将金子投入炼炉中,后宫也出钱帮助他。拱辰说“:西部连年派兵驻守,我们却将财费用于不该用的地方,这会导致军心动摇,引起民怨。”皇上就下令禁止了僧绍宗的这一活动。苏舜钦在进奏院时宴请宾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劝苏的下属鱼周询、刘元瑜举报这件事。结果苏、王被贬谪到远方,一起宴会的人都被驱逐到地方上去了。当时执政大臣是杜衍、范仲淹,他们对传统规章制度多有改革,拱辰的朋友感到不安。舜钦、益柔都是范仲淹推荐提拔上来的,舜钦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拱辰借这个机会搞翻了这批人,当时舆论很是瞧不起拱辰的为人。

后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代理三司使。因为推举富民郑旭不当,出任郑州知州,又先后迁任澶、瀛、并三州。几年后归来,任学士承旨兼侍读。皇上在迩英阁存放《太玄经》和占卦用的蓍草,对拱辰说“:我常研读这些。你也了解这些吗?”拱辰作了回答,并说:“希望陛下注意儒家的经典《六经》,再以记录历代兴衰盛亡的史书为辅助就够了,这些杂书不足以为学。”

至和三年(1056),重新任三司使。出使契丹,与契丹主在混同江会面,一块儿饮宴钓鱼。契丹主每次钓到鱼,必定替拱辰斟酒,亲自弹奏琵琶助酒兴。又对其丞相说:“这位是南朝的少年状元,考取翰林十五年了,因此我要特别厚待他。”回来后,御史赵扌卞认为他的行为不合礼制“:他日契丹使者如果以此为例来要求我们,我们又怎样拒绝呢?”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贱价强买死商人的珠宝,罪行败露后被抓,拱辰将全部珠宝都贿赂给了后宫,赵扌卞也一并弹劾这件事。改任宣徽北院使,赵扌卞说:“宣徽之职位,本来是给有功勋的人的,只有前任执政大臣和节度使才能获得此职位,拱辰怎么能污辱这一职务呢?”于是让他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永兴军,先后主管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神宗即位后,照资格拱辰应转任仆射,欧阳修以为仆射是宰相级别,不应按资排辈,只任命他为太子少保。熙宁元年(1068),又召他回来任北院使。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讨厌他老同自己作对,趁两位宰相有事之机,赶他去管应天府。八年(1075),入朝见皇帝,任中太一宫使。

元丰初年(1078),转任南院使,赐给他金方团带。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长官编制老百姓的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训导,禁令苛刻急躁,老百姓往往被逼去做盗匪。郡县官隐瞒这些情况,不敢上报。拱辰毅然上书指责其弊端“:不仅仅老百姓的物质利益大受损害,而且耽误他们的务农时间,这是在用法律来迫使他们犯罪。他们逐渐演化为大盗的征兆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纵然不能全部废除这些办法,也应该让那些最穷苦、承受能力最差的百姓免于受害,缓和一下形势。”当权者指责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说:“这是老臣在尽忠报国啊。”接连上奏不停。皇帝醒悟了,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受其害。

哲宗即位,迁任彰德节度,加封检校太师。这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恪”。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八·刘昫
  卷九 北凉录·崔鸿
  卷九·吴广成
  纲目续麟附録·张自勋
  卷之三百二·佚名
  第一二四札光绪九年四月廿二日一一三一二-一六·佚名
  第九册 天命四年三月至五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纪昀
  一三 祭灶·周作人
  陆腾传·令狐德棻
  陆睿传·李延寿
  贾应春传·张廷玉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佚名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司马迁
  杨文濓·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淇·唐圭璋

      浙江通志有吴淇,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南剑知州,或即其人。   南乡子   寿牟国史三月二十   十日借春留。芍药荼不解愁。检点笙歌催酿酒,西州。有谪仙人烂熳游。   白鹭自芳洲。咫尺红云最上

  • 楚辞集注卷第四·朱熹

    九章第四【离骚十四至二十二】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旣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輙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今考其词,大氐多直致无润色,而惜往日、悲回风又其临絶之音,以故颠倒重复,倔强疏卤,尤

  • 卷9 ·佚名

    曹勋 泊冷水浦 前夕放船湘□步,约到衡州来日午。 五程一减作三程,谢渠江涨半篙清。 今日雨来三四五,又闭疏蓬听暮雨。 长年商量泊舟所,雨外青山更青处。 曹勋 薄暮动弦歌 凉风生晚渚,碧草罗夕

  • 日涉园集巻十·李彭

    宋 李彭 撰七言絶句老坡自海外归为书简寂观云卿閤榜今为煞风景者毁之笔防飓风吹海波牓悬郁郁照岩阿十年呵禁烦神物奈尔焚琴煮鹤何戯书虐雪饕风春事晚轻红未放入夭桃即看倚杖花经眼便许堆盘黍雪毛晴檐已复聴提壶浊酒

  • 卷二十四·志第五·地理上·脱脱

        ◎地理上   ○上京路 咸平路 东京路 北京路 西京路 中都路   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而西,经临潢、金山,跨庆、

  • 第八十八回 兴党狱缇骑被伤 媚奸珰生祠迭建·蔡东藩

      却说魏忠贤既除杨、左诸人,遂拟力翻三案,重修光宗实录。御史杨维垣,及给事中霍维华,希旨承颜,痛诋刘一燝、韩、孙慎行、张问达、周嘉谟、王之寀,及杨涟、左光斗诸人,请旨将《光宗实录》,续行改修。又有给事中杨所修,请

  • 第八回 明守将献城卖友 清太宗获玺称尊·蔡东藩

      却说满洲太宗下令退军,众贝勒都来谏阻,太宗把意见详述一番,说得众贝勒个个叹服。原来太宗的意思,恐师老日久,有前无继,转犯兵家之忌。就使乘胜攻城,应手而下,也是万不能守。一旦援军四集,反致进退两难,所以决意离京,把畿辅

  • 第六十五回 龙觐光孤营受困 陆荣廷正式兴师·蔡东藩

      却说马继增到了辰州,过了一夕,竟尔长眠不起,由队官等上前相呼,已是魂入冥乡,寂无声响了。大家惊讶不已,细检尸体,但见满身青黑,也不知是什么病症,大约是中毒身亡,一时无从究诘,只好飞电中央,另简主帅。为此一番转折,湘、黔两

  • 名山藏卷之一百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王享记二◆王享记二东南夷二○东南夷二琉球安南真腊暹逻琉球安南真腊暹逻△琉球琉球国居东海唐宋皆不宾贡高皇帝使行人杨载持诏其国国凡三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中山王名察度山南王名承

  • 绎史卷五十九·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晋齐靡筓之役【搜神记齐惠公之妾萧同叔子见御有身以其贱不敢言也取薪而生顷公于野又不敢举也有貍乳而鹯覆之人见而收因名曰无野是为顷公】左传【宣公】十三年春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十七年春晋

  • 史记集解卷十七·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七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有徳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

  • 唐纪十三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七年(癸卯、643)·司马光

    唐纪十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 [1]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长孙无忌、房玄龄、萧、李世与大理、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

  • 《明史》中的小说·吴晗

    《明史》所包括的时代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368—1644),三百年。《明史》的纂修时期是从顺治二年到乾隆四年(1645—1739),前后约共百年。因此在研究《明史》的时候,我们应当知道这书所记载的是从十四世纪后半期到十七世纪

  • 卷三十六 士丧礼第十二·郑玄

    管人汲,不说纟?,屈之。(管人,有司主馆舍者。不说纟?,将以就祝濯米。屈,萦也。)[疏]注“管人”至“萦也”。○释曰:自此尽“明衣裳”,论沐浴及寒尸之事。云“不说纟?屈之”者,以其丧事遽,则知吉尚安舒,汲宜说之矣。云“管人,有司主

  • 艺增篇第二七·王充

    【题解】作者在本篇中,举出儒家经典六艺中歪曲历史,夸大事实的例子,进行驳斥,故称之为“艺增”。王充从《诗经》、《尚书》、《周易》、《论语》中举出八个事例,指出社会上一般人“增过其实”、“失实离本

  • 山家绪余集目次·善月

    卷上  教篇 开权通论(十篇) 声闻化源化(三篇) 索车三一义(二篇) 齐探经旨说(二篇) 三分正义 三分余义 三疑通说 部教大节义 无量义经同异体论 方便品题原旨(一曰非问) 龙女成佛权实文旨 四伏疑释难 六

  • 黄金策·刘基

    《黄金策》题明.刘基著。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重臣,精通术数。此书为火珠林卦法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火珠林法的经典。明清术士莫不奉之圭臬。目前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卜筮全书》、《增删卜易》、《卜筮正宗》都收录了此书,可

  • 大般涅槃经义记·慧远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大般涅槃经义记》是今世所存三本注解《涅槃》本之一,较之法朗集解(即指署名为宝亮集解)本经论未大备,法数或不周;灌顶疏本疏专依台教,重在观心。理观虽详,教义或略来说,可谓是文丰义富,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