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纲目续麟附録

朱子论纲目手书

答吕伯恭

纲目此中正自难得人写亦苦无専一子细工夫所修未必是当请更须后也

工夫不専一子细如何能编纲目朱子自知未必是当后人必谓一字不可易非也

答蔡季通

纲目数日曾看得否髙纪中数语极佳如立口赋法及求贤诏皆合入更烦推此类添入有看了册子旋付此童来幸甚

推类添入属之季通可见纲目非出一手刘氏定为朱子自作非是

视至通鉴本末并注纲目提要第九第十册以是未定未曾写此物甚难作书法固不可不本春秋然又全用春秋不得旧有例一册不知曾并送去否

纲目固不可与春秋同日语然用其意以成书未为不可朱子谓全用不得特未悉春秋之意耳

答李滨老

通鉴之书顷尝观攷病其于正闰之际名分之实有未安者因尝窃取春秋条例稍加櫽括别为一书而未及就衰眊浸剧草藁如山大惧不能卒业以为终身之恨今闻足下亦尝有所论著又恨其未得就正以资博约之诲也

观衰眊浸剧大惧不卒之语益信刘氏谓强仕成书非晩年絶笔之谬

答潘恭叔

纲目亦苦无心力了得葢心目俱昏不耐劳苦且更看几时如何如可勉强或当以渐成之耳

通鉴举要详不能备首尾畧不可供检阅此纲目之书所为作也但精力早衰不能卒业终为千古之恨耳据此二书知朱子始欲自为独心昏力衰不能卒业故以付讷斋耳合与讷斋诸书观之自见

与赵讷斋一

纲目看得如何得为整顿续成一书亦佳事也

谓之续成则前此犹未成也可见谓纲目为朱子全书者非是

通鉴纲目以眼疾不能细看但观数处已颇详尽东平王苍罢归藩连下文幸邺事原本漏已依所示者补之矣此书无他法但其纲欲谨严而无脱落目欲详备而不烦冗耳

谨严详备无脱落烦冗尽纲目之法惜书不副言耳后世作史者不可不知此义

纲目想闲中整顿得尽可观恨相去逺不得相聚讨论也

此书病在此讷斋虽贤未必可任纲目之责而朱子専以整顿属之讷斋又不获相聚讨论无怪其误也

所补纲目幸早见示及他卷不知提要曾为一一看过否若闲中能为整顿得一畨亦幸事也巡幸还宫当如所谕但其间有事者自当随事笔削不可拘一例耳后汉单于继立不书本以匈奴已衰不足详载如封王侯拜三公行赦宥之类耳更告详之却于例中畧见其意【不见凡例疑漏】

随事笔削不拘一例深得春秋书法之旨益信例不可执朱子已自言之惜诸家弗察耳至匈奴以盛衰为详畧亦当但例中止云蛮地君长曰死无不详继立之意何也

闲中整顿纲目亦是一事不知已至恁处自古治日少乱日多史书不好看损人神气但又要知不奈何耳【古人著书皆不得已而后言如朱子此等语殊觉牵强】某今此大病几死幸而复苏未病时补得稽古録三四卷今亦未敢接续整理复欲续大事记熙寜以后亦觉难措手也此恐他日并累贤者用功亦不多也

史书非独损神气正恐放心耳明道每谓玩物丧志良是但论世尚友舍史书便无依据大抵经以正心史以考行凡心有不可过当处取古人事质之善者从而不善者改庶无丧志之病而有长善之益此读史之法也茍不以已为主専欲成书以示后人如朱子所云未病时补得稽古録又欲续大事记此正所谓全体奔在册子上更不知有已【见朱子与吕子约书】非善著述者也

所补纲目今附还亦竟未及细看不知此书更合如何整顿恐须更以本书目录及稽古录皇极经世编年通载等参定其纲先令大事都无遗漏然后逐事考究首尾以修其目【笔削之法莫善于此使予得参定诸书当更有可増损处惜仅据廿一史稍识缘讫耳可叹】其有一时讲论治道之言无纲可附者惟唐太宗纪中最多虽以事类强而附之然终未安不知亦可去其太甚否而于崩处作一总叙畧依次序该载何如【新唐书概削太宗言论非是】某衰朽殊甚次第只了得礼书已无余力此事全赖几道为结裹了却亦是一事也又如稽古录中书乱亡事时或不着其用事人姓名无以示惩而作戒此亦一大眼目不可不明着其人与其交党之尤用力者使其遗臭无穷为万世之明鉴也

详按诸书朱子之意非不善如云参定其纲先令大事无遗然后考究首尾以修其目便是谨严不漏详备不冗之本加以随事笔削不拘一例岂复有遗议哉大抵此书多出讷斋手笔未能尽如朱子之意如云相去逺不得相聚讨论故虽诰诫谆复卒不免误惜哉

李方子书纲目后序

自有史册而有春秋有春秋而有通鉴有通鉴而有纲目【通鉴纲目终不可与春秋同日语】其间葢欲晚歳稍加更定以趋详宻而力有未暇焉者然其大经大法之所存是岂秦汉以后操觚执简之士所能歴其庭而陟其级哉歳在庚午方子始得传此于嗣子寺正君而服膺焉

纲目宜更定者甚众非仅一二巳也朱子既知亦是一事【见前书】复舍纲目而补稽古续大事徒以未详未宻之书贻后人瑕疵何哉

王柏书纲目大全后语【畧】

一日观讷斋赵公文集间有考亭往来书问乃知纲下之目葢属笔于讷斋而昔未之闻讷斋云凡例一册已抄在此信乎果有是书也昔夫子之作春秋因鲁史之旧文不见其笔削之迹【无迹可寻方是春秋若复立例则举一废百矣纲目所以不逮春秋者此也】正以无凡例之可证今纲目之凡例乃朱子所自定其大义之炳如者固一本于夫子朱子亦谓纲目义例益精宻乱臣贼子真无所匿其形矣

详玩考亭书问非独纲下之目属笔讷斋即正纲亦有讷斋属笔者观正纲与提要矛盾可见据前书多商确整顿之语而果斋【方子号】亦谓欲加更定而力未暇则义例精宻之説未必朱子之言也使果出朱子之言则纲目宜精且宻何以疎漏若此耶所谓褒称失实者此类是也

徐昭文纲目考证序【畧】

初朱子之修是书也凡例既定晚年付门人讷斋赵氏接续成之今所存语录多面命之辞手书告戒至甚谆切其曰纲欲谨严而无脱落目欲详备而不烦冗岂讷斋属笔之际尚欠详谨故有脱误失朱子之本意初学受读者不能无疑也果斋李氏曰朱子葢欲稍加更定而未暇焉勉斋黄氏亦曰纲目仅能成编每以未及修补为恨

称纲目者数十家有美无刺至徐氏始疑其脱误葢义理以渐而明有非众誉所能掩者益信予説非诬而纲目诚未尽善顾可舍已而徇人违义以就例哉或问贺善尝请于其师刘友益曰或者以是书为门人作又或以为未脱稿之书刘氏力辩其误【刘氏曰胡不观篇端之自叙乎朱子固曰辄与同志取两公四书别为义例増损櫽括矣且如尚书集传止曰订定岂肯夺门人之名以为已作哉若以为未脱稿者则又不然朱子之修纲目也书成之嵗仅逾强仕非晚年之絶笔也是后二十八年修书者复九如诗传易唘防通书解诸书皆在纲目已后成安有书未脱稿而遽及他书耶书未脱稿而可谓之通贯晓析如指诸掌耶即此二説可以涣然冰释矣】今録王李诸序语岂刘氏之説非欤愚按刘氏所据者篇端自叙耳自叙固云辄与同志以就此编未尝谓已一人独作也观其与讷斋书曰续成一书已颇详尽曰所补纲目幸早见示又曰了得纲目亦是一事不知已至恁处又曰此事全赖几道为结裹了是知义例虽出朱子而接续成书则讷斋也【朱子尝自言纲目成书不下通鉴许多文字但恐精力有限未必能成耳若度不能成则须焚之恐是未焚之书非已定也】若以书传为证则温公修通鉴史事纷错者皆刘道原【名恕】任之至今称通鉴者必曰司马光又何疑于夺门人之名邪【如晋书本房乔等作总题唐太宗御撰亦此类】且古有假其名以传书者虽非所作犹将称之况纲目始于朱而成于赵又安得夺首事者之名而与其徒哉至谓书未脱稿不应遽及他书尤非所以测朱子者【南齐崔慰祖着海岱志未悉又着迁国二史今世如此者甚众不独朱子为然也】他不具论即与讷斋书方言未病时补得稽古録三四卷尚未接续整理又欲续大事记安在必脱稿而后及他书邪刘氏徒以纲目之后修书凡九证其为朱子已定之书予正为修书之多而知纲目诚欲更定修补而未暇也勉斋亲受业于朱门宜得其实刘氏所云特悬揣傅会耳岂定论哉

猜你喜欢
  卷三百·列传第五十九·脱脱
  卷二百九十四·列传第五十三·脱脱
  卷四十八·志第十七下·百官志四·脱脱
  卷三百九十六 列传一百八十三·赵尔巽
  卷十七·楚四·佚名
  元朝征缅录·佚名
  ●卷三·魏泰
  千百年眼卷一·张燧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首·允秘
  卷四十七·佚名
  第十章 结论·梁启超
  侯莫陈悦传·魏收
  金忠传·张廷玉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司马迁
  樂譜·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编·沈瘦东

    《诗人玉屑》一书,亦诗话类也,言诗者皆知之。书为南宋魏庆之著。庆之字醇甫,号菊庄,闽建阳人。首有淳佑甲辰玉林黄显(叔阳)序,略言"自《三百篇》、《骚》、《选》而下及宋诸公之诗,名胜之所品题,有补於诗道者,尽录之",又言"醇甫

  • 卷一百六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六十五帘幕类五言古咏幔          【齐】王 融幸得与珠缀羃防君之楹月映不辞卷风来辄自轻毎聚金炉气时驻玉琴声但愿置尊酒兰釭当夜明赋得帘尘        【梁】

  • 國語卷第十一·韦昭

      晉語五   1 臼季使,舍於冀野〔一〕。冀缺薅〔二〕,其妻饁之〔三〕,敬,相待如賓〔四〕。從而問之,冀芮之子也,與之歸;既復命,而進之曰:「臣得賢人,敢以告。」文公曰:「其父有罪,可乎〔五〕?」對曰:「國之良也,滅其前惡〔六〕,是

  • 卷七 哲宗·王夫之

      〖一〗  极重之势,其末必轻,轻则反之也易,此势之必然者也。顺必然之势者,理也;理之自然者,天也。君子顺乎理而善因乎天,人固不可与天争,久矣。天未然而争之,其害易见;天将然而犹与之争,其害难知。争天以求盈,虽理之所可,而必

  •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零七·佚名

      顺治十四年。丁酉。二月。甲戌朔。遣官祭三皇庙  ○乙亥。以陆贻吉为吏科给事中  ○广东巡抚李栖凤、疏报节妇东莞县生员钟谐玉妻林氏青年夫故。毁容守志。奉姑尽孝。训子义方请赐表扬用彰风化。事下所司。

  • 一○九二 福建巡抚雅德奏覆遵旨办理《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九二 福建巡抚雅德奏覆遵旨办理《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五日福建巡抚臣雅德跪奏,为钦奉谕旨,恭折覆奏事。窃臣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协办大学士 尚书和珅寄字内开,【真按:又有作字寄内开者!寻其文意,

  • 卷一·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一宋 彭百川 撰圣宋仙源积庆符瑞赵氏之先自造父为周穆王御封赵城因氏焉其後与韩魏分晋列为诸侯至汉赵广汉居涿郡中遂为郡人皇高祖讳脁以儒学为业历永清文安幽都三县令皇曾祖讳珽亦儒学世

  • 二、夏迹·傅斯年

    商代发迹自东徂西的踪迹已在上一章大致条别清楚,向上推一步便是夏代,我们且看夏代的踪迹分布在何一方。禹的踪迹的传说是无所不在的,北匈奴南百越都说是禹后,而龙门会稽禹之迹尤著名,即在古代僻居汶山(岷山)一带不通中国的蜀

  • 卷二·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二明 陈士元 撰封国考杞朱子曰杞夏之后元按杞国姒姓伯爵汤放桀封少康之后于杞分派于曹东之楼是为东楼西楼公武王克商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于杞即今开封府杞县宋朱子曰宋殷之后元按宋国子姓公

  • 箴膏肓补遗·郑玄

    僖二十二年宋公及楚人战于左氏以为不用子鱼之计至于军败身伤所以责襄公也而公羊善之云虽文王之战亦不是过郑箴膏肓云刺襄公不度徳不量力引考异邮至襄公大辱师败于徒信不知权谲之谋不足以交邻国定逺疆也此是讥师败

  • 卷十二·王质

    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十二宋 王质 撰节南山一章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戱谈师官尹氏也不敢戯谈有所畏避也下章皆有不敢之意当是其人虽无可敬而其位貌亦有可惮者国既卒斩何用不监何所用心而不

  • 卷二十七·赞宁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唐京师光宅寺僧竭传释僧竭者,不知何许人也,生在佛家,化行神甸。护珠言戒,止水澄心。每嗟靳固之夫,不自檀那之度,乃于建中中造曼殊堂,拟摹五台之圣相。议筑台至于水际,竭惧伤生命,俾立三

  • 评朱谦之君的虚无主义·太虚

    朱谦之君作了篇虚无主义,自云:‘是唯心的虚无主义,乃取黑格儿绝对唯心论辨证法,叔本华的厌世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某某的唯力论,颉德进化论,克鲁泡金的无治主义,归纳起来才成功的。与俄国很多是唯物见解的虚无主义不同’。所

  • 从巴利语系佛教说到今菩萨行·太虚

    ──二十九年六月在汉藏教理院讲── 一 从史的观点否定南传北传的名称    甲 阿育王的传播佛教是向西方发展的    乙 北传的有小乘而南传的也有大乘   二 巴利语系佛教确立之推测    甲 巴利语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宗泐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王*巳])奉 诏同注一切佛语心品第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

  • 渔庄邂逅录·吴悮

    渔庄邂逅录,南宋道士自然子吴悮撰。一卷,收人《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为炼制外丹之记录。作者自称乾道八年(1172)与虞仲谋、刘先生邂逅相逢于渔庄,三人结为丹友,试炼金丹,由作者记录以传将来。书中首先解释金液大丹之名,其次

  •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佚名

    章回小说。著者不详。四十二回。叙汉武帝时,河南洛阳马俊与柳絮、郝联、包刚结为兄弟。马俊因路见不平,打死恶少,逃亡至荆州丹凤山落草,得鬼谷子门人萧士达收为徒弟,被赐予三合明珠宝剑一口,飞天帽一顶。因山寨屡败官军,朝廷